1、- 1 -永安三中 20182019 学年(上)期中质量检测高三历史试卷班级 姓名 考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选择题(共 48 分)本卷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 ,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嫡长子继承制2 “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
2、封土建国” “封爵建藩” 。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A 封建导致政权衰亡 B 宗室拱卫专制王权C 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D 封建体制日 趋完善3.下列图示中所示的生产技术产生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4.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 “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据此可知,陆贾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 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
3、想的影响- 2 -5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文献 文字记录史记秦始皇本记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汉书百官公卿表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 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6表 2 为唐代天宝乾元年间课役户口数的情况。表 2年代 不课户 不课口 课户 课口 天宝十三载(七五四)3888504 45218480 5301040 7
4、662800天宝十四载(七五五)3565501 44700988 5349280 8208320乾元三年(七六)1174529 14619587 758582 2370799表 2 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政局动荡影响赋役征收 B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破坏C国家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D社会贫富差距日趋加大7.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 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8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
5、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该记载反映了当时A 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B 商业活动因不受官吏监管而异常繁华- 3 -C 乡村庙会集市虽定时一聚但百货齐全 D 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9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 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C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 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10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 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人欲也,则敬以克之
6、。 ”这段文字体现的朱熹的主张是A 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B 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C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 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11. 古罗马法学家赫尔墨杰尼安提出:“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 ,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复数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这体现了罗马法A. 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B. 代表了特定群体的诉求C. 更关注具体个体的利益 D. 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12表 3 为一些学者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些观点。表 3学者 主张(中国)陈唯声雅典民主政治的胜利是比较先进的商品经济对落后的自然经济的
7、胜利(英国)芬利如果没有雅典帝国,就不可能有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充分发展的民主制度(法国)克鲁瓦瑟 雅典民主是希腊精神最伟大的创造物之一(中国)易建平 民主政治与小国寡民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A雅典民主的出现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B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史学界有颇多视角C外国人更多从精神层面探讨雅典民主的产生D中国学者的主张符合科学逻辑已成学界共识131585 年到 1604 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 4 -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 20 万英镑。这一现象A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B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
8、移C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D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14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下列主张与此相似的是A “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B “美德即知识”C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D “信仰即可得救”151689 年 1 月召开的英国“民会国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议会的这一做法A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 B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意在通过双王相互 牵制防止独裁 D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16. 1876 年法国众议院选举,结果共和党
9、人获得多数票,并提出由温和派的共和党人西蒙任总理。1877 年 5 月,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共和派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解散众议院。麦克马洪此举A体现了总统与议会的相互制约 B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C打破了保守派与共和派力量均势 D反映了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17. 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中,在鼓励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又限制市场作用。这同样是一种矛盾的态度,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A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为斯大林模式奠 定理论基础C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与当时苏俄基本国情不相符18.1624 年
10、英国制订垄断法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 1624 年的垄断法 ,那么“18 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19.1845 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 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 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 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 总统可再次否决
11、该法案- 5 -20. “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 ”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 )A.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 B. 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C. 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 D. 个人自由解释圣经21.1830 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 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 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
12、所制约C. 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 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22. 下表为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据此判断该时期地域时间中国北部中国西北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两广地区云贵地区均值1843 年 42 49 41 45 74 70 40 511893 年 48 54 47 52 106 87 45 63A地域间差异不断缩小 B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C近代化运动效果显著 D北方明显落后于长江流域23.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A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 B
13、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24.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时间 代表作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 海国图志 瀛环志略 万国公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 水师操练 探矿取金 工程致富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 泰西新史揽要 文学兴国策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 万法精理 自由原论 美国独立宣言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6 -25.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开启了近代中国文化启蒙的源流,但它只能算作是一支意韵朦胧的启蒙前奏曲。该学者做出上述判
14、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A坚持“中体西用”的立场 B消除了“夏夷之防”观念C大力引介西方先进科技 D推动了中国军事的发展26下图是 1933 年和 1938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的情况,这一变化说明了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中国革命性质的重大改变C中共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D建立新型民主政权的尝试2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 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共产党宣言(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C提出了和平夺取
15、政权的策略 D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28.2018 年,随着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热播,这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国宝文物的热爱与探索。然而,在 20 世纪 30 年代,我国的国宝文物经历了两次大规模迁移:第一次是从北平迁移到上海;第二次是从上海由三路转运到西南、西北地区。导致国宝文物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了全国 B抗日战争的影响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 D三大战役的进行2919191920 年,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声明废除对华一切秘密条约,放弃在华特权等。宣言中将“中国国民”列在政府之前,行文中也以“中国国民”为宣言对象。苏俄此举旨在- 7 -A向中
16、国输出革命 B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C传播马克思主义 D加强与北洋政府的关系30(2017济宁高三模拟)1920 年 1 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 ”4 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 1922 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 A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 B表明五四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 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3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五四”精神 “
17、延安”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A B C D32. 蒋介石日记记录了这样一则日记“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 ”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 )A国民大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期间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8 -第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本卷共三大题,33 题 12 分,34 题 28 分,35 题 12 分。33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十七世纪前期,明王朝已经过了二百数十年的统治。宗室勋戚占据庄田的规模加大。如万历时,潞王(朱翊缪)有庄田四万顷。神宗也诏赐福王(朱常洵)庄田四万顷,后经群臣力争,始减为二万顷。天
18、启时,桂王(朱常瀛) 、惠王(朱常润)及遂平、宁国二公主的庄田皆以万顷计。山西全省上好的田地,几乎全为宗室所占,豪强地主不仅在本乡本土占田,而且跨越省县设立寄庄田。农民的大多数失掉了土地,沦为地主的佃户,如顾炎武说,江财“有田者十一,为人佃作者十九” 。 选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在 17 世纪的英国,必须承认,大量玉米,日复一日地减少,是因为自私自利的人们发现放牧羊群、喂养牛群比需要众多人手的耕田犁地、种植粮食更有商品价值,对于将谷物田地转变为围圈的牧场并没有法律进行约束,特别是因为那些大人物正是带头破坏法规的人。 1617 年英格兰旅行家法因斯莫里森旅行日记(1)概括材料一阐述的
19、历史现象,并根据所 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6 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圈地运动发展的原因并根据所学知识对其评价。 (6 分)34、(28 分)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 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 家而已。 ”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 9 -材料二: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
20、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 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 “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三: 19241927 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 ,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
21、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 、 “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2 分),并分析其目的。(4 分)(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6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
22、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4 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4 分)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4 分)- 10 -35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近代标准时间演变的部分历程统计表标准时间发布者 标准时间使用范围19 世纪 70 年代 一 80年 代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 世纪 80 年代这一 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通商口岸的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标准时间 被称为“海岸时” 。1
23、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 ,使用的是东经 120 度的 时刻。此后“海岸时”连续被铁路,航运、邮政、电 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 江流城。1918 年 始 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 5 个时区 以北京时定为标准时,全国使用1929 年 始 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 多设标准钟。以南京时定为标准时,全国使用中国近代标准时间的不断演变,从中折射出诸多的历史发展变迁,请你结合表格内容,从中选取一角度进行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11 -考号姓名
24、密 封 线20182019 学年(上)期中质量检测高三历史答题卷(2018、11)一、 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32 题 4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C D D C A A D B A C B C A A B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答案 A D A B B B D C A A A B A B C B二、非选择题(33 题 12 分;34 题 28 分;35 题 12 分共 52 分)33、 (1)(6 分)现象:明代后期,土地兼并迅猛发展
25、,造成土地占有高度集中的现象。 (2 分)社会影响:人民生活痛苦,阶级矛盾激化;破坏社会稳定,加深统治危机;影响政府的徭役征派和赋税收入;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答对其中两点给 4 分)(2)(6 分)原因:饲养羊、牛更有商品价值;缺乏法律约束;统治阶级带头破坏法规。 (每点一分3 分)评价: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使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圈地运动的发展使农民失去生计,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突出的社会问题。 (答对其中两点给 3 分)34(28 分)(1)(6 分)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
26、严重。(2 分)目的: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4 分)温馨提示: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在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上。2. 请考生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 使用黑色签字笔答题,未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的答案无效。4. 注意答题格式规范。 (没分项列点扣三分)- 12 -(2)(10 分)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6 分)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4 分)(3)(6 分)实质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2 分)成果:
27、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4 分)(4)(6 分)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2 分)影响: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了民族团结,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4 分)35(12 分)示例一:中国近代标准时间的引入带有殖民色彩。19 世纪 70 年代“海岸时”由来华传教士提出,首先 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活动的需要;20 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扩张和中国现代化事 业的深入,列强控制的中国政府部门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因此,中国标准时间的引入是西方 殖民扩张的产物,带有殖民色彩。示例二:中国近代标准时间引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
28、观需要。20 世纪之前中国现代化程度较低,用于天文 与航海,在通商口岸有一定影响。20 世纪初标准时间用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影响到铁路沿线及长 江流域等地的居民生活。民国年间,中国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变成国家,标准时间开始 在全国范围使用,其影响已深入到大中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标准时间的引入使用对中国社会发展起 了促进作用。 示例三:中国标准时间的引入既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也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20 世纪之前中 国现代化程度较低,西方侵略者为满足在中国侵略方便的需要,先后有来华传教士提出在租界内使用,后 有列强控制的中国政府部门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可见中
29、国标准时间的引入是西方殖民扩张的 产物。20 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变成国家,标准时间开 始在全国范围使用,其影响已深入到大中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标准时间的引入使用对中国社会发展 起了促进作用。示例四: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从发布者角度看:19 世纪 70 年代是传教 士,20 世纪初是西方列强控制的海关,辛亥革命后依次变为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传播地域看,由 通商口岸、沿海大城市逐渐向内陆扩展。从使用范围看,首先为西方人在华活动服务,后逐渐应用于中国 近代新兴的航运、铁路、工矿、通讯等行业,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 逐渐被认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