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Cu 64 Al 27 Fe 56第 I 卷(共 50 分)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A 项、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警示标记为腐蚀性液体的标志,故 A 正确;B 项、浓硫酸无毒,警示标记为剧毒标志,故 B 错误;C 项、浓硫酸不能燃烧,警示标记为能燃烧的物质的标志,故 C 错误;D 项、浓硫酸有重
2、要的应用,警示标记为禁止使用的标志,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及警示标记,明确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及相应的警示标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点是分清每个警示标记代表的意义。2.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工业炼钢 B. 燃放鞭炮 C. 豆浆制豆腐 D. 食物腐败【答案】C【解析】【分析】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该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详解】A 项、金属冶炼中,金属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所以一定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A 错误;B 项、燃放鞭炮时发生的反应为 S+2KNO3+3C=K2S+3CO2+N2,该反应中有电
3、子转移,所以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B 错误;C 项、点制豆腐,是利用胶体的聚沉性质,没有电子转移,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C 正确;D 项、食物腐败过程是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食物腐败过程中有电子转移,则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化合价,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特点是解本题关键。3.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排列正确的是A. 硫酸、生石灰、石灰石 B. 高锰酸、烧碱、明矾C. 碳酸、纯碱、醋酸钠 D. 磷酸、熟石灰、苛性钾【答案】B【解析】【分析】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
4、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详解】A 项、硫酸属于酸,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石灰石是碳酸钙属于盐,故 A错误;B 项、高锰酸属于酸,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明矾是十二水硫酸铝钾属于盐,故 B 正确;C 项、碳酸属于酸,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醋酸钠属于盐,故 C 错误;D 项、磷酸属于酸,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苛性钾是氢氧化钾属于碱,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酸、碱、盐的分类,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酸碱盐的概念的含义。4.下列物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导电的电解质是A. 氯化钠 B. 二氧化碳 C. 乙醇 D. 氯化氢【答案】D【解析】【分析】在
5、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物质能够导电,说明该物质中存在自由移动电子或者阴阳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详解】A 项、氯化钠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故 A 错误;B 项、酒精不导电,在水溶液中不导电,酒精为非电解质,故 B 错误;C 项、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溶液能导电,故 C 错误;D 项、氯化氢为电解质,氯化氢不导电,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涉及了物质的导电性、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明确物质能够导电的条件,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判断方法是解答关键。5.胶体跟其他分散系(溶
6、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A.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 体系是否稳定 C. 有没有丁达尔效应 D. 粒子是否带有电荷【答案】A【解析】【详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微粒直径大小,微粒直径Ce3+,根据反应:Sn2+2Fe3+=2Fe2+Sn4+,还原性是 Sn2+Fe2+,所以还原性顺序是: Sn2+Fe2+Ce3+。答案选A。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电子的转移D. 离子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但离子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解析】A 反应中也可能是一种元
7、素即被氧化又被还原, A 错误。 B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是一部分是氧化还原,一部分不是,B 错误。C 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的基本特征, C 正确。D 离子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Fe + Cu2+ = Fe2+ + Cu,D 错误。18.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 NaBH4 (NaBH4中 H为-1 价)能溶于水并和水发生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NaBH 4是氧化剂,H 2O是还原剂C. 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 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 11【答案】D【解析】
8、【分析】反应 NaBH4+2H2O=NaBO2+4H2中,NaBH 4中 H 元素化合价为-1 价,水中 H 元素化合价为+1 价,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H2。【详解】ANaBH 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NaBH4是还原剂,故 A 错误;BNaB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aBH 4是还原剂,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故 B 错误;CNaB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硼元素化合价不变,故 C 错误;D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NaBH4中的氢元素,被氧化,水中的氢元素被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中 H 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数值相同,物质的量之比为 1:1,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
9、 1:1,故 D 正确。故选 D。19.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 Ba2+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SO42-C. 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 SO42-D.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 CO32【答案】C【解析】A 溶液中含有钙离子也能发生如上现象, A 错误。B 溶液中含有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也是如上现象,B 错误。C 本选项为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标准答案, C 正确。D 溶液中如果有碳酸氢根,也能
10、发生如上现象,D 错误。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Na与 Cl2反应生成 NaCl,消耗 l mol Cl2时转移的电子数是 26.021023B. 0.1 mol水含有的电子数为 NAC. 标准状况下,2.24 L CO 和 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0.15NAD. 标准状况下 2.24 L Cl2中含有 0.2 mol 氯原子【答案】C【解析】【详解】A 项、消耗 lmolCl2,反应生成 2molNaCl,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 2mol,故 A 正确;B 项、1 mol 水含有的电子数 10mol,则 0.1 mol 水含有的电子数为 lmol,故 B 正确;C 项、标准状况
11、下, 2.24LCO 和 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若 CO 和 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0.15 mol,若 CO 和 CO2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或小于 0.15 mol,故 C 错误;D 项、1molCl 2中含有 2 molCl 原子,标准状况下 2.24 L Cl2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0.1molCl2中含有 0.2 molCl 原子,故 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把握物质的构成及物质的量与体积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21.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
12、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 N2和 C2H4 B. 等压等体积的 N2和 CO2C. 等温等体积的 O2和 N2 D. 不同体积等密度的 CO和 C2H4【答案】A【解析】【分析】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根据 n=N/NA 可知,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应相等,结合n=m/M=V/Vm 进行计算和判断 。【详解】A 项、N 2和 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在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故 A 正确;B 项、等压下,由于温度不一定相同,等体积的 N2和 CO2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其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 B 错误;C 项、由于压强未知,等温等体积的 O2和 N2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其分子数不
13、一定相等,故 C 错误;D不同体积等密度的 CO 和 C2H4质量不相等,CO 和 N2的摩尔质量相等,物质的量不相等,故分子数目一定不相等,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灵活物质的量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如 Cu2+、Ba 2+,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种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所含阳离子主要是 Ba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 Cu2+和 SO42- B. Cu2+和 Cl- C. K+和 SO42- D. Ag+和 NO3-【答
14、案】A【解析】试题分析: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则溶液中含有 OH-,主要为有毒离子为 Ba2+,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甲乙发生反应使重金属离子生成沉淀,则乙中应含有 SO42,发生反应 Ba2+SO42-=BaSO4,乙中的重金属离子与甲中的 OH-反应生成沉淀,根据选项中离子的性质可知,只有 A 符合,发生反应为 2OH-+Cu2+=Cu(OH)2,故选A。【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共存问题【名师点晴】注意离子的性质以及题目的要求,题目中的信息为解答该题的关键;常见的重金属离子:Cu 2+、Ag +、Hg 2+、Ba 2+、Pb 2+,甲中有 OH-、Ba 2+,乙中有 Cu
15、2+、SO 42-,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OH -+Cu2+=Cu(OH)2,Ba 2+SO42-=BaSO4,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23.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A. 111 B. 122 C. 221 D. 113【答案】B【解析】【详解】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反应过程中 O 元素由-2 价转化为 0 价,而用过氧化氢制氧气,O 元素则由-1 价转化为 0 价,现要制得相同的 O2,所以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只有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
16、数的一半,即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2:2:1,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注意氧元素在三种物质中的化合价的数值为解答该题的关键。24.实验室将 NaClO3和 Na2SO3按物质的量为 2:1放入烧杯中,同时滴入适量 H2SO4,并用水浴加热,产生棕黄色的气体 X,反应后测得 NaClO3和 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 X的化学式为A. Cl2 B. Cl2O C. ClO2 D. Cl2O3【答案】C【解析】【详解】NaClO 3和 Na2SO3按物质的量比 2:1 加入烧瓶中,再滴入少量 H2SO4溶液加热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 Na2SO3的氧化产物是 N
17、a2SO4,由于 S 在反应前化合价为+4 价,反应后化合价为+6 价,所以 1mol 的 S 元素失去 2mol 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2mol Cl 元素得到 2mol 电子,1mol 的 Cl 元素得到 1mol 电子,化合价降低 1价,因为在反应前 Cl 的化合价为 +5 价,所以反应后 Cl 的化合价为+4 价,因此棕黄色的气体 X 是 ClO2,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的计算,明确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 4NO32HNO 34N 29H 2O,在反应
18、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的个数比为A. 53 B. 54 C. 11 D. 3:5【答案】A【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5mol 的 NH4NO3中含有 5mol 的 NH4 和 5mol NO3 ,NH4 中 N 元素的化合价是3 价, N2中 N 元素的化合价是 0 价,所以 5mol 的 NH4 共失去 35=15mol 电子,作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 N22.5mol;NO3 中 N 元素的化合价是5 价,其中 2mol NO3生成 2HNO3化合价未变,3mol NO3 作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 N21.5mol,共得到 53=15mol电子,所以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 1.5:2
19、.5=3:5,答案选 D。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价态的变化规律中有两点:相互靠拢,不发生交叉,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是逐级变化,在具体应用中体现出来的是归中和歧化反应,所以这两类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第 II卷(共 5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 4小题)26.现有下列十种物质:乙醇 铝 CaO CO 2 氯化氢 Ba(OH) 2 红褐色氢氧化铁液体氨水 稀硝酸 硫酸铁(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 分类标准 _ 氧化物 _ _ 电解质属于该类的物质 _ _(2)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 OH =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20、为_,20g溶于水配成 250mL溶液,所含阴离子的粒子数为_,阳离子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4)少量的通入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 + 4HNO 3 = Al(NO3)3 + NO + 2H 2O,该反应中当有 5.4g Al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_。【答案】 (1). 金属单质 (2). 溶液 (3). 胶体 (4). (5). (6). Ba(OH)2 +2HNO3 =Ba(NO)2 +2H2O (7). Fe2(SO4)3=2Fe3+ 3SO42- (8). 0.15NA (9). 0.4 m
21、ol/L (10). CO2+Ba2+2OH-=BaCO3+ H2O (11). 0.6mol (12). Al+ 4H+NO3 -= Al3+ + NO + 2H 2O【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类标准和物质所属的类别来回答;(2)发生离子反应:H +OH-=H2O,是强酸强碱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盐;(3)Al2(SO4)3属于盐是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4)少量的通入的溶液中反应,是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5)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做氧化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做还原剂,依据电子守恒计算电子转移总数。【详解】 (1)
22、铝是只有金属铝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Na 2O 和CO 2中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氨水和稀硝酸属于混合物,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属于胶体分散系,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答案为:分类标准 金属单质 氧化物 溶液 胶体 电解质属于该类的物质 (2)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 +OH-=H2O,说明是强酸强碱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盐的离子反应,氢氧化钡和稀硝酸反应符合,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2HNO3=Ba(NO3)2+2H2O;故答案为:Ba (OH)2+2HNO3=Ba(NO3)2+2H2O;(3)Fe2(SO4)3属
23、于盐是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Fe2(SO4)3=2Fe3+ 3SO42-,20g Fe2(SO4)3的物质的量为 20g/400g/mol=0.05mol,则溶液中 n(SO42-)为0.15mol,n(Fe3+)=0.1mol,250mL 溶液中 c(Fe3+)=0.1mol/0.25L=0.4 mol/L,故答案为:Fe 2(SO4)3=2Fe3+ 3SO42-;0.15NA;0.4 mol/L;(4)少量的通入的溶液中反应,是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Ba2+2OH-=BaCO3+H2O,故答案为;CO 2+Ba
24、2+2OH-=BaCO3+H2O;(5)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4HNO 3=Al(NO3)3+NO+2H2O,依据电子守恒可知 1molAl 全部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 3mol,当有 5.4gAl 物质的量=5.4g/27g/mol=0.2mol,发生反应电子转移 0.6mo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4H +NO3-=Al3+NO+2H2O,故答案为:0.6mol;Al+4H +NO3-=Al3+NO+2H2O。【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的依据、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依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分析是解题关键。27.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硫酸盐、氯化钙和氯化镁,某同学利用给
25、定试剂NaOH溶液、BaCl 2溶液、Na 2CO3溶液和盐酸,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请回答:(1)操作 a和操作 b的名称依次是 _;(2)加入试剂的作用是_;(3)加入盐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4)在上述提纯过程中,如何证明 SO42-已经被除净_。.实验需要 0.1mol/LNaOH溶液 450ml,根据溶液配制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计算得知,所需 NaOH的质量为_g。(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如果出现以下操作:A称量用了生锈的砝码;B将 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E未洗涤溶解 NaOH的烧杯;F容
26、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G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未加水至刻度线;H.未冷却至室温就进行定容; I.定容时有少量水洒在容量瓶外。对配制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填写字母)偏大的有_;偏小的有_。【答案】 (1). 过滤、蒸发 (2). 除去钙离子和钡离子 (3). CO32-+2 H+= CO2+ H2O OH -+ H+= H2O (4). 取少量 A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溶液若出现浑浊或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否则不含硫酸根 (5). 2.0 g (6). AH (7). BCDE【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操作 a 过滤,操
27、作 b 是蒸发;根据加入氢氧化钠可将氯化镁转化成氢氧化镁沉淀,除去硫酸钠需要在除去氯化钙之前,加入的碳酸钠可以将过量的氯化钡除去,所以试剂是 BaCl2溶液,目的是除去 SO42-离子, 试剂是 Na2CO3溶液,目的是除尽溶液的离子 Ba2+、Ca2+,根据加入的除杂试剂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过量的,所以在蒸发之前需要加入盐酸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除去。.根据 n=cv 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 m=nM 计算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根据C=n/V,通过判断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 n 和溶液体积 V 的影响来分析误差。【详解】.(1)通过分析实验流程可知,操作 a 是溶解,操作 b 是过滤,操
28、作 c 是蒸发,故答案为:过滤;蒸发;(2)试剂 是 Na2CO3溶液,目的是除尽溶液的离子 Ba2+、Ca2+,故答案为:除去钙离子和钡离子;(3)加入盐酸的目的是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OH -+ H+=H2O, CO32-+2H+=CO2+H2O,故答案为:OH -+H+=H2O;CO32-+2H+= CO2+H2O;(4)证明 SO42-已经被除净,即证明溶液中不存在 SO42-离子,具体操作为:取少量 A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溶液若出现浑浊或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否则不含硫酸根,故答案为:取少量 A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溶液若出现浑浊
29、或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否则不含硫酸根;.(1)由于无 450ml 的容量瓶,故选用 500ml 的容量瓶,故配制的是 500ml0.1mol/LNaOH溶液,根据 n=CV 可知需要的 NaOH 的物质的量 n=0.5L0.1mol/L=0.05mol,NaOH 质量m=nM=0.05mol40g/mol=2.0g,故答案为:2.0g;(2)A、生锈的砝码质量偏大,而 m 物 =m 砝 +m 游 ,故称量出的药品的质量偏重,则配制出的溶液的浓度偏大;B、将 NaOH 放在纸张上称量会潮解,导致真正的 NaOH 的质量偏小,则配制出的溶液的浓度偏小;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所加
30、水量偏少,结果偏高;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溶液浓度偏小;E、未洗涤溶解 NaOH 的烧杯,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溶液浓度偏小;F、只要最后定容时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即可,至于水是事先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G、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是正常的,未加水对浓度无影响;H、热溶液注入容量瓶会导致容量瓶热膨胀,体积变大,最终导致溶液浓度偏小;I、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溶液的体积不变,浓度不变。故答案为:AH;BCDE。28.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 Na2CO3、K 2SO4、CuSO 4、CaCl 2、NaCl 等混合而成,为
31、检验它们做了如下实验: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试判断:(1)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没有的是(填化学式)_;(2)写出的离子方程式_;(3)固体混合物质中不能确定的物质(填化学式)_;检验该物质是否存在的方法是_。【答案】 (1). CuSO4、CaCl 2 K2SO4 (2). BaCO 3+2H +=Ba 2+H 2O+CO 2 (3). NaCl (4). 取少量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酸化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含有氯化钠,否则则不含【解析】【分析】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混合物
32、中一定无 CuSO4;取部分此溶液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中可能含 Na2SO4或 Na2CO3,由于Na2SO4或 Na2CO3可与 CaCl2反应生成沉淀,而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混合物中一定不含 CaCl2;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定含 Na2CO3,一定不含CaCl2、CuSO4、Na2SO4,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详解】 (1)由分析可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没有 CaCl2、CuSO4、Na2SO4,故答案为:CaCl2、CuSO4、Na2
33、SO4;(2)为碳酸钡溶于稀硝酸生成硝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CO3+2H+=Ba2+CO2+H2O,故答案为:BaCO 3+2H+=Ba2+CO2+H2O;(3)实验中未涉及到氯化钠的检验,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检验氯化钠的方法是取少量 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酸化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含有氯化钠,否则则不含,故答案为:取少量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酸化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含有氯化钠,否则则不含。【点睛】本题为物质推断题,侧重于物质的性质的考查,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抓住题干叙述中沉淀气体等反应特征是解题突破口。29.在 Cu +2H2SO4(浓) C
34、uSO4 + A +2H 2O反应中,(1)A 物质可以导致酸雨的形成。则 A应该属于_(填字母代号) 。a酸 b碱 c盐 d酸性氧化物 e碱性氧化物(2)用双线桥表示此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A 用化学式表示)_。(3)若足量的铜片与 含溶质 1.8 mol的浓 H2SO4充分反应,如果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2mol电子,生成的 CuSO4的质量为_克,生成的 A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假设气体全部逸出) 。【答案】 (1). d (2). (3). 16 (4). 2.24L【解析】【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 A 为 SO2,SO2是酸性氧化物,可导致酸雨,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 KM
35、nO4溶液氧化。【详解】 (1)A 为 SO2,SO2是酸性氧化物,可导致酸雨,故答案为:d;(2)根据方程式可知,在反应中 S 元素的化合价从6 价降低到4 价,得到 2 个电子,Cu元素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2 价,失去 2 个电子,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为 2NA,用双线桥表示此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为 ,故答案为:;(3)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电子转移 2mol,生成 1mol CuSO4和 1mol 的 SO2气体,则电子转移 02mol 时,生成 0.1molCuSO4和 01mol 的 SO2气体,0.1molCuSO 4的质量为0.1mol160g/mol=16g,01mol 的 SO2气体的体积为 0.1mol22.4L/mol=2.24L,故答案为:16g;2.24L。【点睛】本题考查了铜和浓硫酸的反应,涉及了物质的分类方法、二氧化硫的性质、电子转移数目表示方法以及有关计算,试题较综合,在进行有关计算时,注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