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年).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70399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76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年).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年).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年).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年).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年).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 (2016)2016.11.23热性惊厥 (FEBRILE SEIZURES)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患病率为 3% 5%。根据 2011年美国儿科学会 (AAP)标准,热性惊厥为发热状态下 (肛温 38.5 ,腋温 38 )出现的惊厥发作,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证据及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既往也没有无热惊厥病史。部分热性惊厥患儿以惊厥起病,发作前可能未察觉到发热,但发作时或发作后立即发现发热,临床上应注意避免误诊为癫痫首次发作。热性惊厥通常发生于发热后 24 h内,如发热 3 d才出现惊厥发作,注意应寻找其他导致惊厥发作的原因。热性惊厥

2、的确切发病机制未明,主要系脑发育未成熟、发热、遗传易感性三方面因素交互作用所致。引起发热的常见病因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炎、中耳炎、肺炎、急性胃肠炎、幼儿急疹、尿路感染以及个别非感染性的疾病等,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本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常为多基因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同卵双胎同病率高于异卵双胎 (62%比 16%)。临床诊断及评估 1诊断:热性惊厥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根据临床特征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情况见表 2。单纯性占 70% 80%,表现为全面性发作, 24 h内无复发,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复杂性占 20% 30%,发作持续时间长或为局灶性发作, 2

3、4 h内有反复发作,发作后可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 Todds麻痹。热性惊厥持续状态 (FSE)是指热性惊厥发作时间 30 min,或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未恢复达 30 min及以上。 Hayakawa等对 381例发热伴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进行病因分析显示, 81.6%为 FSE, 6.6%为脑病或脑炎, 0.8%为脑膜炎, 7.6%为癫痫, 3.4%为其他原因。因此对 FSE的诊断必须排除其他病因。 2鉴别诊断:热性惊厥应与发热寒战、婴幼儿屏气发作及晕厥等鉴别。以下情况不应诊断为热性惊厥:既往有癫痫病史者因感染诱发惊厥发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性脑病、新生儿发热伴惊厥、全身代谢紊乱、急性中

4、毒或遗传代谢病所致的惊厥。 3辅助检查:包括常规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脑电图与神经影像学检查。主要目的为明确发热的病因,排除引起惊厥的其他疾病。相关建议和推荐见表 3。应根据病情选择相应辅助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 (包括血糖、电解质及血气分析 ),应常规检查,目的为明确发热原因及鉴别常见的惊厥病因; (2)病史和体检如提示颅内感染,患儿应进行腰椎穿刺检查; (3)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不需常规进行脑电图或神经影像检查;但局灶性发作或有局灶性神经体征者应进行脑电图及神经影像检查。在热性惊厥发作后 1周内,脑电图监测可见痫样放电或后头部非特异性慢波,不能用于热性惊厥的复发或继发癫痫的预

5、测。因此在热性惊厥急性发作期,不推荐进行脑电图检查来评估。 对于有继发癫痫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热性惊厥及 FSE患儿需要检查和随访脑电图。局灶性发作伴有脑电图局灶性痫样放电可作为癫痫发生的预测指标。对首次单纯性热性惊厥发作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头颅 CT或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对于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出现以下情况需进行头颅 CT或 MRI检查寻找病因:头围异常、皮肤异常色素斑、局灶性神经体征、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或惊厥发作后神经系统异常持续数小时。对相关脑病变的检出,通常 MRI较 CT更敏感,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FSE的患儿急性期可能发生海马肿胀,远期则可能引起海马萎缩,并可能导致日后颞叶癫痫的

6、发生,必要时应复查头颅 MRI。 4复发风险的评估: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复发率为 30% 40%,多在发病后 1年内复发; 2次发作后的复发率为 50%。复发的危险因素: (1)起始年龄小 (20%, 2项危险因素者复发率 30%, 3项危险因素者 60%, 4项危险因素的复发率 70%。年龄越小,复发风险越高,小于 1岁的热性惊厥患儿有 50%的复发可能,而首发年龄大于 3岁者复发率降至 20%。 FSE与单纯性热性惊厥相比,其再发为 FSE的风险明显增高,表明长时程热性惊厥发作后易再次发生惊厥持续状态。头颅 MRI异常者复发风险增高 3.4倍。与热性惊厥相关的癫痫或癫痫综合征(略)治疗与预防

7、热性惊厥的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治疗、间歇性预防治疗及长期预防治疗。需根据患儿个体情况和家长意愿进行综合评估与选择 (表 4)。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大多数单纯性热性惊厥呈短暂的单次发作,持续时间一般 1 3 min,不必急于止惊药物治疗。应保持气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保证正常心肺功能,必要时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若惊厥发作持续 5 min,则需要尽快使用药物止惊。静脉注射地西泮简单快速、安全有效,是一线止惊剂。如难以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咪达唑仑肌肉注射或水合氯醛灌肠也可满意发挥止惊效果。对于 FSE的病例,需要静脉用药积极止惊,并密切监护发作后状态,积极退热,寻找并处理发热和惊厥的原因。热性惊厥急性

8、期的处理流程见图 1。2、间歇性预防治疗:指征: 短时间内频繁惊厥发作 (6个月内 3次或 1年内 4次 );或 发生惊厥持续状态,需止惊药物治疗才能终止发作。在发热性疾病初期间断足剂量口服地西泮、氯硝西泮或水合氯醛灌肠,大多可有效防止惊厥发生;有报道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间歇性用药可预防热性惊厥复发。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间歇性用药对预防复发疗效欠佳。3、长期预防治疗:单纯性热性惊厥远期预后良好,不推荐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 FSE、复杂性热性惊厥等具有复发或存在继发癫痫高风险的患儿,可考虑长期抗癫痫治疗。用药前应和监护人充分沟通,告知可能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虽然研究证实长期口服苯巴比妥与丙戊酸对防

9、止热性惊厥复发有效,但临床应权衡其利益与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对于长期口服左乙拉西坦预防热性惊厥复发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评估。健康教育与长期管理 1健康教育与指导:需要对家长进行热性惊厥疾病诊断、防治及管理的系统性指导,减轻家长对疾病的焦虑和担忧,并掌握热性惊厥家庭救治的基本知识。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1)热性惊厥的疾病特点: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年龄、发热和神经系统易感性相关,虽然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为 3.0% 5.0%,但单纯性热性惊厥远期预后良好。 (2)热性惊厥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没有证据表明对热性惊厥患儿进行预防性抗癫痫药物治疗可降低远期癫痫发生率或改善远期认知结局,但根据惊厥发作频率、程度并

10、结合家长治疗意愿,可给予阶梯式预防治疗。 (3)热性惊厥的复发与疾病预后:复发与首发年龄相关,小于 12月龄婴儿首次单纯性热性惊厥后复发率高于 12月龄以上幼儿;两次单纯性热性惊厥后不管发病年龄,复发率为 50%。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发生率仅轻度增高,为 1.0%1.5%;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癫痫发生率增高。(4)惊厥发作期的家庭处理:多为短暂的自限性发作,家长应镇定,将患儿予侧卧位平躺防止意外伤害,不应刺激患儿,清除口腔异物或分泌物防止误吸;若发作超过 5 min或发作后意识不清需尽快就医。2疾病管理中的相关问题:退热药不能防止热性惊厥发作,也不会降低热性惊厥复发的风险,而且退热药物有相

11、应的不良反应,应按常规使用退热药物,不应过分积极。在处理惊厥的同时应积极查找发热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防止惊厥的反复发作。 预防接种是疾病管理中常遇到的问题之一。热性惊厥患儿原则上无预防接种禁忌。一些疫苗如三价灭活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百白破、麻风腮疫苗可能引起发热进而导致惊厥。其惊厥发生主要与自身遗传机制有关 (如 SCN1A、 PCDH19等基因突变等 ),并非疫苗本身对大脑的直接作用。由疫苗诱发的热性惊厥与其他发热疾病诱发的热性惊厥,在发作严重性、复发率、远期预后等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应告知家长一些疫苗可能会引起发热并导致惊厥,但不必因此禁忌接种疫苗,否则,患儿将面临更大风险,其预后可能更严重。小结热性惊厥为年龄依赖并伴随发热的惊厥发作,应注意与颅内感染等其他导致惊厥的疾病鉴别,同时鉴别热敏感相关的癫痫综合征。应根据临床表现对患儿进行选择性的辅助检查。对有热性惊厥病史或家族史的患儿,应告知家长复发的风险。单纯性热性惊厥远期预后良好,不推荐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预防复发。应对热性惊厥患儿家长做好病情宣教与健康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内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