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928特别提示:本试卷共 8 页,150 分。考生务必用 2B 铅笔,填涂选择题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主观题答案。请务必在答题区域内作答,在区域外答题无效。请不要在答题纸的空白处做任何标记。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 8 道题,共 24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A. 博闻强识 zh 远见卓识 zhu 阴差阳错 ch 前倨后恭 jB.专横跋扈 hng 溘然长逝 k 锲而不舍 qi 强弩之末 nC.一曝十寒 p 溃不成军 ku 黔驴技穷 qin 色厉内荏 rn D.尔虞我
2、诈 y 既往不咎 ji 乳臭未干 xi 徇私舞弊 x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A. 白璧微瑕 礼尚往来 融会贯通 没精打采B.翻云复雨 沧海一粟 金碧辉煌 两全奇美C.墨守陈规 励精图治 行迹可疑 挺而走险D. 淡泊明志 引以为诫 出类拔萃 凤毛鳞角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了一个多小时赶到大坝。B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C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有些国家提高关税壁垒,实施以邻为壑式的自保政策,最终也将损害本国利益。D为了救活
3、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这使得那些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不知所云。B老张今年 65 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C 狼图腾一书,对狼性的阐释极其深刻,堪称一部力透纸背的大书。D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语文实践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不二法门。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 分)A.无论是洋洋洒洒的名士大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他们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阐释西藏。B.盛夏时节,书店里清凉的环境
4、使得市民趋之若鹜,不少市民在此尽情享受着知识的盛宴。C.在女子团体决赛中,正值豆蔻年华的中国队获得中国体操史上首枚奥运女子团赛金牌。D. 这个小姑娘处处自强自立,时时与人为善,赢得了大家对她的一致称赞。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作为一名天气预报员,听到不少老年人议论天气预报,我的感动和惭愧在心里水乳交融着。B.大学毕业二十多年后,同学再次相聚在一起,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谈笑风生,那场面可真热闹。C.历史上,为了把黄河治好,有为君主宵衣旰食,河工百姓舍死忘生。一部治黄史,就是民族的奋斗史、智慧史。D.在汗牛充栋的圆明园文物中,这件艺术水准和文物价值均名不见
5、经传的马首铜雕刷新了清代雕刻文物拍卖价格的纪录。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是:( )(3 分)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B. 由于管理不善,现在的地摊文学颇有瓦釜雷鸣之势,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C.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D. 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8.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3 分)A.国家时患无人才,等到有了人才,又被这些不肖官吏任意凌虐,以致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想起来真正可恨。B:
6、橄榄球联盟年度冠军赛的实况转播在美国是重量级节目,其收视率傲视群雄,其他同类型的节目只能望其项背。3C. 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一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D. 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置自己的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来金钱。二、古文阅读:本大题共 7 道题。共 23 分。(一)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 914 题。(19 分)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
7、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9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
8、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三径就荒 就:即便B将有事于西畴 畴:田地C善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D或植杖而耘耔 耔:培苗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悦亲戚之情话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门虽设而常关 鸟倦飞而知还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已矣乎D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11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12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A向出征的士兵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富贵并不
9、是我的意愿,到达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没有希望的。4B向出征的士兵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C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D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天亮得太慢。富贵并不是我的意愿,到达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没有希望的。13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达仙境。C作者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在此文中即表现出来儒家所倡导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D最后一段文字虽
10、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14本文多处志托于物,情寓于景。如, “ , ”这两句,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真实生命状态。作者以这样的景象表现归隐田园所追求的生活理想。又如, “ , ”这两句,表现了春天草木茂盛、山泉始流的自然蓬勃的气象。作者以这样的景象表现归隐田园的快乐之情。 (4 分)(二)1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4 分)宋 人 或 得 玉 , 献 诸 子 罕 , 子 罕 弗 受 。 献 玉 者 曰 以 示 玉 人 玉 人 以 为 宝 也 故 敢 献 之 子罕 曰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11、若 以 与 我 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21 题。 (23 分)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
12、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5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
13、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时,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 ,自己霍地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要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
14、这弄渡船的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很合适!”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骨头硬硬的,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15、女孩子的母亲,是老船夫的独生女,生下她后不久就去世了。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转眼间便十三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给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地在水边玩耍了。6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
16、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和祖父一同动手牵缆索,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做成的竖
17、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于是锐声喊着:“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地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送队伍上山,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茶峒山城只隔渡头一里路,买油买盐时,逢年过节祖父得喝一
18、杯酒时,祖父不上城,黄狗就伴同翠翠入城里去备办东西。到了卖杂货的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大缸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东西说个半天。那里河边还有许多上行船,比起渡船来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记。(取材于沈从文边城 )1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第段详细介绍小溪渡口及摆渡方式,写出了边城地势险要,表现了边城人因陋就简、俭省节约的生活智慧。B小说以平和的语气叙述了老船夫的身世及祖孙相依为命的生活境况,在感人的祖孙深情中蕴含着淡淡的悲凉。C爷爷的歌声和翠翠的竹管声使得“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 ,二人的唱和凸显
19、了环境的静谧与祖孙心境的安闲。7D小说结尾处茶峒山城里杂货铺的物品和河边大船给翠翠以深刻印象,反映出“外面的世界”让翠翠感到新鲜、有趣。17下列关于小说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第段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寥寥数笔,既交代了边城的位置、环境,又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语言自然简洁,明白晓畅。B小说中的三个“俨然”都是形容“很像”之意,作者用以突出爷爷的淳朴善良,翠翠的天真活泼,黄狗的忠诚尽责、通人性。C第 段中,作者运用 “懒懒” “缓缓” “低低”等词语,准确刻画出翠翠作渡船夫时懒散懈怠、天真贪玩而又娇羞可人之态。D小说刻画人物既使用了“蛮好” “溜刷在行”等方言土语,也运用了“
20、镇日长闲” “横溪渡人”等典雅之词,用语可谓亦俗亦雅。18.下列对边城中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边城茶峒有在端午节捉鸭子、赛船的习俗,翠翠的爱情故事与此有关。B老船夫与孙女儿翠翠相依为命,生活很拮据,但依然很受人们的尊重。C天保和傩送每夜轮流唱歌以表达对翠翠的爱慕之情,这让翠翠很反感 。D老船夫在雷雨之夜去世,乐善好施的船总顺顺帮着料理了老人的后事。19第段画线的语句生动地写出了潭水的清澈,令人联想到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 ,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 (2 分)20小说节选部分表现出边城茶峒怎样的民风?是如何表现的?(6 分)21. 汪曾祺说:“景是人物所在
21、的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一部分。景即人。 ”请以翠翠为例,赏析小说节选部分是如何以景写人的。 (6 分)8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225 题。平常的沈从文黄永玉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中,他自己的序言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他的一生,是不停的“完成”的一生。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
22、我只是完成。”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平常的“平常”。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老子说“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好些年前,日本政府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据说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服饰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是不是真的皇太子。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在他的客厅里请他欣赏带来的图
23、片。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不要因为服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你们这位皇太子是个新鲜活泼的人,在长安的日子过得好,9回日本后也不舍得把长安带回的这些服饰丢掉,像我们今天的人留恋旅游纪念品的爱好一样”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
24、,他也高兴地说到正在研究服饰的经过,并且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却装着没看到我,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 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骨肉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 叙别情,交换交换痛苦;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内情。也好像是家乡土地通过他的嘴巴对我们两代人的关照,叮咛,鼓励。日子松点的时候,我们见了面,能在家里坐一坐喝口水了。有一次,他说他每天
25、在天安门历史博物馆扫女厕所,“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又有一次,他说,有一天开斗争会的时候,有人把一张标语用糨糊刷在他的背上,斗争会完了,他揭下那张“打倒反 共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一看,说:“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时间过得很快,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到河北磁县在解放军监管下劳动了三年,我们有通信。他那个地方虽然名叫双溪,有万顷荷花,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却是可想而知的。他来信居然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他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钱钟书先生,我
26、们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次在我家聊天他谈到表叔时说:“你别看从文这人微笑温和,文雅委婉,他不干的事,你强迫他试试!”表叔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他的才能智慧、人格品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是我们故乡山水的影响吧。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 )A本文通过叙述沈从文平常而又不平常的工作、生活,表现了他卓越的才华。B沈从文的平常心主要表现在对待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与自己所遭受的苦难上。10C文章第段划线句通过正面描写,突出表现了沈从文外表温和,但不盲从有底线的特点。D文中所提到的钞票一事,表现了沈从文广博的学识与深厚的文化修养。E钱钟书的话暗示了他与沈从文之
27、间的关系是不同寻常的,他曾经做过让沈从文很为难的事。23.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 分)(1)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2)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24.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文中不乏精彩的议论。试分析“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这句议论的作用。(5 分)25.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 分)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来应该好好练一练的!五、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26.微写作(10 分)请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 150 字。27. 大作文:边城呈现了茶峒
28、小城山水的美,表现了边城人的质朴、善良的人性美;当然,美有时候也会被破坏,有时候也会被物欲侵染作者以平淡的口吻诉叙述着故事,其中环境描写、对话,意象的使用等等让我们体会到语言运用的魅力。掩卷思考,你有怎样的感悟?请你自选一个角度,自主命题,联系作品,联系积累或生活,写一篇有关边城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 700 字,行文有条理。11高二语文月考答案1.D 2.A3. C(C 以邻为壑: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来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A.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B.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D.
29、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4A.(A 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B 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C 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D 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5.D(A.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还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文章来很顺畅。B .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贬义,也可以是中性)。C.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D.
30、与人为善:原意指偕同别人一道做好事行善。现指善意帮助人。6.C(A.水乳交融: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B.不拘一格:拘,拘泥;限制;格,规格,格局。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C.宵衣旰食: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D.汗牛充栋,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7.D.(A.薪尽火传: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B.瓦釜雷鸣:瓦釜:沙锅,比喻庸才。 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C.危言危行:说
31、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D.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 )8.A(A.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争取过来的人赶到敌对的方面去了。B.望其项背:意思是赶得上,不是赶不上,且多用于否定。C.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D.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在一起。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起。9.A 10.D 11.C 12.C 13.C1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4 分)1215.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献 玉 者 曰 以
32、示 玉 人 玉 人 以 为 宝 也 故 敢 献之 子 罕 曰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 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 三、16.(3 分)A 17.(3 分)C 18. C19.(2 分)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每空 1 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20.(6 分)评分要点:(1)边城民风:淳朴善良、和睦友爱。 (2 分,意思对即可)(2)对“如何表现”的分析要与民风特点相对应,可任选角度(人物刻画、情节描述、背景介绍等) ,分析合理。 (4 分)提示:如第一段中,写茶峒人生活在原始青山碧水,杏花桃花
33、环绕的环境,衬托这里的人们善良自然纯朴的民风。如第三段描写过渡人为心安主动给钱的动作,描写摆渡人因满足拒绝接受的语言,表现茶峒淳朴善良、友爱和睦与满足的民风。第四段描写摆渡人为心安向过渡人奉赠茶叶烟草等东西或为其泡好茶叶解渴的情节,表现当地慷慨大方,热情和谐的民风。答案示例:第一问:表现出茶峒淳朴善良、和睦友爱的民风。第二问:作者通过情节发展,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民风民情。如:第三段描写过渡人为心安主动给钱的动作,描写摆渡人因满足拒绝接受的语言,表现茶峒淳朴善良、友爱和睦与满足的民风。第四段描写摆渡人为心安向过渡人奉赠茶叶烟草等东西或为其泡好茶叶解渴的情节。表现当地民风的慷慨大方,热情和谐
34、的民风。21.(6 分)评分要点:结合景物的主要特点,分析景物所表现的人物特点。示例:边城山青水清,养育得翠翠清纯天真(2 分) ;翠色细竹、桃杏花、紫花布衣裤、黄泥墙黑瓦房,色彩明丽斑斓,映衬出翠翠活泼烂漫(2 分) ;溪水、游鱼、白塔、黄狗、渡船等彼此调和,反映出翠翠的乖巧和顺(2 分) 。四、22 .CE23. (1)运用拟人等方法,(1 分)形象地表现出沈从文的作品现在有魅力,(1 分)将来也会有永久的生命力,会拥有越来越广泛的读者。(1 分)(2)鼓励作者在逆境中要保持乐观心态,表达深厚的叔侄之情;(2 分)同时体现沈从文身处逆境却豁然达观。(1 分)1324.对所叙之事进行总结(1
35、 分)肯定了所叙之事的价值和意义(2 分)包含着对沈从文的高度评价。(2 分)25.特色:幽默风趣、意味深长。(1 分)效果:沈从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既委婉地吐露了心中的不平之气,显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2 分)又含蓄地讽刺了侮辱他的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轻蔑态度。(2 分)五、26. 一类卷(810 分) ,符合题意,内容充实,表达流畅,较有文采。二类卷(58 分) ,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语言通顺。三类卷(14 分) , 偏离题意,内容空洞语病较多。27.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一类卷(4250 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 46 分为基
36、准分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突出的作文可得 48 分以上。二类卷(3341 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实、论证合理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 37 分 为 基 准 分 浮 动 。符 合 二 类 卷 的 基 本 要 求 , 其 中 某 一方 面 比 较 突 出 的 作 文 可 得 39 分 以 上 。三类卷(2532 分)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论据较充实、论证基本合理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以 29 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 31 分以上。四类卷(240 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论点不明确、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以 24 分为基准分浮动。说明:没有题目,扣 2 分。错别字 3 个扣 1 分,重复的不计。关于减分的特别说明:143 字减 1 分。非知识性错误不计。潦草的不计。 “己已“类的不计。最高减 3 分。无标题-2。字数不足。50 个字减 1 分。最高减 5 分。不足 450 个字且未完篇,四类。420450 字,呈完整貌,原则上不高于三类。多于 450 字,具备文章大体形态,视为已完篇,扣正常字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