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樊笼(fn) 芙蓉(f) 譬如(b) 伶俜(png)B呦呦(yu) 谈 (yn) 吐哺(b) 玳瑁(mo)C暧暧(i) 赍赏(j) 遗施(y) 拊掌(f)D羁鸟(j) 采掇(du) 三匝(z) 鲑珍(x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箜篌 哽咽 入不付出 否极泰来B钟磬 萦绕 幡然悔悟 声名鹊起C葳蕤 荫蔽 惩前毕后 源远流长D哺育 徇环 欢呼雀跃 秋风萧瑟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汝岂得自由 B可怜体无比C天下归心 D譬如朝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孔
2、雀东南飞A足以荣汝身 B千万不复全C卿当日胜贵 D榆柳荫后檐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 300 首,故又称“诗三百”。我们一般所说的“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B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其为“五言之冠冕”。D“乐府双璧”指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两部作品。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涉江采芙蓉写主人公还顾张望、感情痛苦到极点的两句诗:_,_。(2) 涉江采芙蓉写主人公担忧此生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守相
3、聚,黯然神伤的两句诗:_,_。(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_,_。(4)写出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赶快择主而事的诗句: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5) 归园田居(其一) 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_,_。(6) 归园田居(其一) 揭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的两句诗:_,_。一、阅读下面两首乐府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艳歌行无名氏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悲 歌无名氏悲歌可以当泣,远望
4、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艳歌行中,好心的女主人帮游子缝补衣衫,却被从外归来的丈夫误会。B 艳歌行中,兄弟几人面对男主人的误会,并未极力为自己辩解和开脱。C 悲歌中,游子以远望故乡代替还乡,排遣了思念故乡却不得归的痛苦。D 悲歌中,游子内心的情感无法诉说,就像车轮在肠中转动般阵阵绞痛。8古诗词中“燕”的意象丰富,下列表格中,对诗词中“燕”寄寓的感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词 “燕”寄寓的感情A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 表现爱情美好,倾诉思念情人之切B笙歌散尽游人
5、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宋欧阳修采桑子 )表现春光美好,传达伤感惜春之情C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D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 (宋李好义谒金门 ) 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之慨9 艳歌行和悲歌两首诗都抒发了深挚的情感,采用的主要抒情手法却不同,请简要赏析二者的抒情手法。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却东西门行曹 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 ,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
6、,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注】转蓬:飞蓬,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相当:相遇,相逢。10诗歌前八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11 “奈何此征夫”至“何时返故乡”六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征夫的生活?这些内容体现了什么主题?三、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拟古(其七)陶渊明日幕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面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 ,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
7、“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C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最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酒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E这首诗具有隐喻的意味,结尾处佳人发出的对世间美好事物难以恒常的感喟,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显见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仍然难忘世事,内心并不旷达超脱。13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两
8、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古风(其十)李 白齐有倜傥生,鲁连 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 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释: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 “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光芒能穿过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本诗用质朴的写法,直抒胸臆,寄寓了诗人
9、不愿出仕、热爱自由、淡泊名利的理想。15赏析“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四句,试分析李白的人生理想。基 础 测 试3D【 解 析 】 A 项,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B 项,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C 项,古义:人心归服;今义:回家的念头。4C【 解 析 】 A 项,使动用法;B 项,形容词作动词;C 项,名词作状语,与例句相同;D 项,名词作动词。5A【 解 析 】 诗经共收录诗歌 305 首。6 (1)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2)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4)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5)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6)少无
10、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解 析 】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漫” “衿” “羁” 。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综 合 测 试一9 艳歌行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手法。诗中写了游子在异乡衣衫破烂,好心的女主人帮他们缝补衣物,却被归来的丈夫误会的一场尴尬,借此抒发了远行在外不如在家的感慨,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悲歌采用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 解 析 】 题目提示了抒情手法的不同,因此要先答出两首诗各自采用的抒情方式(间接/直接) ,再分析内容和情感。【 诗 歌 鉴 赏 】 艳歌
11、行通过主妇为游子补衣引起的误会,来反映远行人的辛酸。开头四句是托物起兴,交代人物和事件。主人翁是几个漂流他乡的弟兄,他们看到堂前之燕而顿生远离故乡,遥无归期,孤独凄凉之感。接着“故衣谁当补”两句用衣破无人缝补为例,写流离之苦。接着由贤惠的女主人帮他们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误会的事件强调和渲染了远行人离乡背井之苦。 “斜柯西北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男主人误会时的神情和动作,这一特写镜头中容纳了三对矛盾、三方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即男主人与女主人之间、男主人与游子之间、游子与女主人之间,三方面人物此时各生想法,各有难言之隐。接着游子表明了心意:“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句写游子
12、的心理活动。水清石见了,一切清白,尽管如此,远行在外,还是不如回家好。悲歌开篇就点出了游子思乡不得归的悲哀:以放声悲歌代替哭泣,还乡无望便无可奈何地以望乡来代替还乡。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承接上句望乡而来。 “郁郁”写草木郁郁葱葱, “累累”写山岗累累。突出还乡困难及对故乡的思念。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写出了思乡而未还乡的原因。家里已无亲人,即便是有家可归,但“欲渡河无船” ,回不去。 “欲渡河无船” ,不仅仅是指眼前无船可渡,更是说自己处处受阻,前途坎坷,走投无路,是游子悲惨命运的形象写照。这正是他思乡、望乡的根本原因。“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写他的思乡之情,他的痛苦遭遇,不敢乱说
13、,只好闷在心中,万分痛苦,就像车轮在肠子里转动一般,阵阵绞痛。二10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表现征人的辛劳困苦。然后以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永远无法回归故土,表现征人漂泊在外的无奈与孤独。这几句诗为下文描写征人的生活做了很好的铺垫。【 解 析 】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通过分析可知,诗歌前八句通过“鸿雁”和“转蓬”这两个意象,表现了征夫的生活境遇,运用的是比兴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具体分析即可。11 (1)出征之遥,远赴万里,镇守四方;出征之苦,马不解鞍,甲不离身;出征之久,年岁飞逝,老之将至;故乡之思,返还无期,徒作渴念。 (2)这些
14、方面紧密联系,共同反映了征夫思乡不得归的主题。三12BE【 解 析 】 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B“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的说法不恰当,全诗的情感有先乐后哀的明显转变。E 由这句诗便推导出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内心并不旷达超脱”的说法过于武断,认识到生命无常与内心旷达超脱与否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诗人的心情会因时因地因境而变化。13运用叠词和衬托手法写景,用“皎皎”状月并以云相托,用“灼灼”写花,兼以叶相衬,生动传神地写出花月交辉的美好景象。 (叠词和衬托,答出一种即可)运用比喻手法,以月和花之美来比佳人正值青春年华,靓丽动人,享受着生命和生活的美好。以乐衬哀,眼前如
15、花似月的一切越美好,越能反衬出下面诗句“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所表达的抒情主人公的惶恐、失意和焦虑。14D【 解 析 】 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寄寓了诗人不愿出仕”错。15 “却秦振英声”是对鲁仲连出仕抗秦的肯定和推崇。 “后世仰末照”一句,又表达了后人对鲁仲连的景仰。诗人希望以鲁仲连为楷模,渴望自己也能有机会建功立业,这是诗人的政治理想。鲁仲连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其实诗人也希望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功臣身退,这是诗人的精神追求,反映诗人一贯鄙弃庸俗的精神。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诗人却力图将二者统一在自己的身上。【 解 析 】 这首诗是典型的咏古人明志诗,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句,联系李白的身世和志向,把鲁今 日 收 获 如 何 ?总 结 一 下 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