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整合提升专题一 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判读1.等压面图的判读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结合下图,掌握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2.等压线图的判读等压线是水平面气压场的状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的封闭曲线。(1)基本气压场的判读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低压槽:由低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高压脊:由高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鞍形气压场:简称鞍,是两个高压或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
2、区域。(2)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判断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 3045 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北半球):判断风速a.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b.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反之,风速越小。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a.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b.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 南半球。
3、c.判断近地面和高空 (高空忽略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关系: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d.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专题训练 1】 读“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回答问题。(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2)在图中画出高压脊线(用表示) 和低压槽线(用 表示)的位置。(3)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风,乙地的风向是_风。(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_,原因是_。(5)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_。解析 第(1)题,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可以判断,图中丁处为高压
4、中心,丙处为低压中心。第(2)题,高压脊是在以高压为中心的、闭合的等压线图中,曲率最大(向外弯曲最尖) 的地方;在以低压为中心的、闭合的等压线图中,曲率最大(向外弯曲最尖) 的地方就是低压槽。第(3) 题,具体一点的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甲地风向为西北风,乙地风向为偏南风。第(4)题,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甲地风力大于乙地。第(5)题,不考虑其他因素,近地面气压高,温度低,近地面气压低,温度高,丙地温度相对较高;中心气压为高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进行补充,符合的是丁。答案 (1)(2)见下图:(3)西北 偏南 (4) 大 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气
5、压梯度力较大 (5)丙 丁专题二 降水类型及我国雨带的移动1.降水的主要类型地形雨 锋面雨 对流雨 台风雨(1)对流雨形成原因: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引起热力对流,气流上升。特点: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伴有暴风雨。分布地区:低纬度热带地区,中纬度夏季午后(我国夏季午后的雷阵雨)。(2)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在世界上,最多雨的地方,常常发生在山地的迎风坡,称为雨坡;印度的乞拉朋齐年降水量 11 418 毫米,也是因为位于喜马拉雅山迎风坡的缘故,成为世界年降雨量最多的地方,而处于背风坡的青藏高原,年降水量却为 2004
6、00 毫米。(3)锋面雨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在中纬度的季风区,锋面雨较多。形成原因:冷暖空气相遇,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特点: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广。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4)台风雨形成原因:热带洋面上暖湿气流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特点: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伴有狂风雷电。分布地区:低纬大陆东部沿海地区。2.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1)锋面类型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6 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2)正常年份推移规律5 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 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 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9 月:雨带南撤。10 月:雨季结束。3.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专题训练 2】 读下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 B.C. D.解析 为准静止锋,形成于春末夏初;为海洋上形成高压,为夏季;为冷锋,势力强大,为冬季;为在东南沿海形成台风,为夏秋季节。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