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医院 高志荣 2014.3,健康教育,第一章 健康教育概述 第二章 膳食平衡与健康 第三章 传染病的防治 第四章 性生理、心理 及常见性病 第五章 安全与急求,第六章 运动与健康 第七章 大学生常见病的防治 第八章 内科常见病 第九章 药物基本知识,第一章 健康教育概述,一、健康和健康的标志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三、健康教育 四、健康促进,.健康概念:1948年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 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1989年WHO根据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状况,提出:人的健康应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是人的身
2、体、心理、道德健康和对社会环境良好适应的总和。它既有生物学的特征,又具有社会学的特征。,(二)健康和健康的标志 健康的标志:(WHO提出个体健康的标志),有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对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形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道德高尚,有良好的公德,有道德修养。 12. 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
3、责,不损人利己 13.不侵占、偷窃他人的钱财物品、知识产权与作品。 14.不吸毒、不淫乱。,健康八大标准(WHO1999年提出),五快: 吃得快; 便得快; 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三良: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调整情绪、适应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看问题、办事以实现自我为基础,能 被大多数人接受; 良好的处世能力:有选择地与朋友交往,尊重他人,乐于助人。,二、影响健康的因素1、人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2、人类自身的生物学因素 3、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社会保健制度,2012北京居民健康白皮书表明: 2012年北京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仍旧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
4、病和脑血管病,共占全部死亡的73.3%。恶性肿瘤已连续6年成为北京市的首位死因。记者注意到,2012年肺癌、肝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列为恶性肿瘤死亡的前三位,分别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1.1%、10.6%和9.7%。,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白皮书调查发现,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白皮书调查发现(图),发现一:35岁至65岁人群成中国慢性病大军,发现二:老年人体检异常检出率,骨质疏松居首 发现三:家族生活方式病超过遗传性疾病成家族病新杀手 发现四:近六成人感染幽门螺杆菌,40岁以上人群是防控重点 发现五:北京、上海、广州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体检异常上升趋势明显,元凶锁定PM2.5,发现六:城市居
5、民“重”口味五宗“罪”,要口感不要健康”:(1)单一口味中偏盐、偏辣、偏甜居前三位(2)油脂的摄入推荐量每天25克,且单一 。(3)为增色增香增鲜,过度加入佐料,致健康减分。(4)家庭烹饪中,高温煎炸食品超过蒸煮,营养流失严重。发现七:城市居民身体集体“缺水”,过度饮料族和咖啡族为身体“埋”炸弹 调查显示,有近三分之二的人每天喝水少于身体所需正常水分。,调查还显示,在2560岁人群中,过度依赖饮料一族占到39%,过度咖啡族占33%,其中女性咖啡族远超男性。喝茶一族占15%,40岁以上人群居多;矿泉水或白水等一族占13%。这也是直接导致城市人群集体出现肥胖、骨质疏松、消化系统紊乱、睡眠质量差的一
6、大诱因。,发现八:城市居民七成人快乐感偏低,四成人患有“情感亚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快乐感不足三成,一成人自感平淡,不快乐感占七成,其中包括烦躁、沮丧、自卑、孤独等情绪。,发现九:职业女性亚健康问题凸显 快和急是病因,调查显示,85%的城市职业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亚健康。尤其是白领职业女性,由于长期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加之好强、急燥的性格,工作和心理压力得不到宣泄,缺乏必要的锻炼,饮食不规律等等原因,亚健康现象亟待解决。在对城市职业女性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腰酸背痛、易患感冒、精神焦虑、肢体畏冷、经行不律、困倦乏力、面色灰暗等问题成为越来越多女性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发现十:“丁克一族”孤独感
7、仅次空巢老人,“421家庭”压力最大也最幸福,发现十一:癌症和城市生活因素调查 生活压力大成为致癌首因 相对于两年前,所生活的城市变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空气质量差排第一、交通拥堵排第二、缺少足够宽敞的文化活动场所居三,生活节奏加快和压力骤增分列四和五,生活饮用水质量不达标紧随其后。在癌症和城市生活因素相关问题的调查中,生活压力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公共运动场所少成为调查对象的公认因素,分别占比74%、65%、63.6%、45%。,发现十二:疾病预防意识加强 实际行动差强人意,发现十三:家庭收入越高健康投资越多,健康管理存在投资误区目前,在健康管理界也存在一个“91”法则,即90%和10
8、%。具体地说就是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而在我国居民当中,大部分老百姓将80%的健康投资花在“疾病治疗”上,而对预防的投入只有20%。这一现状和美国人通过公共卫生和预防将人均寿命提高了30年相比,中国健康管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三、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概念健康教育是以人的健康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评价的社会和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的目的 1、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 2、改善对待个人和公共卫生的态度; 3、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 4、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 5、
9、形成有益于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 6、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健康教育的原则 实施健康教育,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群众性原则 4、艺术性原则 .健康教育的方法 1、信息传播法:讲演(讨论)、个别指导(个别咨询)、大众传播媒介 2、培训法:技能发展(技术培训)、模拟(游戏)、咨询式学习、小组讨论、模仿、行为矫正 3、组织法:社区发展、社会行为、社会规划、组织发展,四、健康促进 (一)健康促进的概念: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支持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其精神和身体保持在
10、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1、智力正常 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 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与实践中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和正常地发挥作用; 乐于并有效地学习。 2、情绪健康 愉快情绪多于不愉快情绪; 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情绪反应是由适当的原因引起的,反应强度与其情境相符合。 3、意志健全 在各种活动中都能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4、统一的人格 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 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
11、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有“自知之明”。6、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与自己,善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7、适应能力强 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 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 思想和行为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与社会要求相符合。 8、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年龄于20岁左右,其心理行为应当是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勤学好问、追求新知、勇于创新。,(三) 行为与健康,1.行为与行为方
12、式 2.促进健康行为 3.危害健康行为,1.行为与行为方式概念,(1)1定义:行为是指人们为适应和改造大自然或社会环境,或为达到某一生活目标,人的内在生理或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是人的自我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外部表现。简易地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一切动作,都统称为行为。行为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行为而表现出来的、有一定结构及规则、并相对稳定和有其人格特点的行为格式或模型。行为表现一个人暂时的人格状态。行为方式表明一个人稳定的人格特性,是其行为表现的定型化。 (2)分析层次分析行为方式的三个层次:处世原则 对事态度 行动方式,(四)促进健康行为,促进健康行为概念促进健康行为是指个
13、体或群体(不论其健康状况如何)表现出的 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乃至社会健康的相对明显、确实的一组行为群。 促进健康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利性 规律性 同一性 适宜性 整体性与和谐性 促进健康行为的分类基本健康行为:积极休息,适量睡眠,合理营养等;预警行为:坐车系安全带;保健行为: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避开环境危害:积极应付方式,司机见红灯刹车等;戒除不良嗜好:戒烟、戒毒等。,常见的促进健康行为1、积极的休息 2、适量的睡眠 3、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4、欣赏音乐 5、体育锻炼,危害健康行为,危害健康行为概念危害健康行为是指在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健康所期望的方向上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相对明显、相对确定的行为群。 常见的危害健康行为 1、成瘾行为吸烟 吸毒 酗酒 网络成瘾 2、不良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不良适应性行为不良生活习惯有害的职业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