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50323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湖南省师大附中 2019 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 (含解析)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 页。时量 9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卷 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下图为近百年来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1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各地段(B)A19001971 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B19711982 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C19821987 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D19871991 年全都向陆地方

2、向推进【解析】读图,1900 年海岸线到 1971 年海岸线只有部分向陆地推移,两侧海岸线 1900年和 1971 年重叠,说明没有变化,故 A 错误;19821987 年以及 19871991 年海岸线也有重叠位置,故 C、D 错误;19711982 年海岸线无相交,且向陆地推移,故 B 正确。2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C)A尼罗河上游侵蚀作用增强 B尼罗河上游堆积作用减弱C尼罗河河口海浪侵蚀加剧 D尼罗河入河的总水量增加【解析】近百年来,尼罗河海岸线整体向陆地推进,说明尼罗河下游泥沙堆积物减少或者海水侵蚀增强;泥沙堆积物的减少则是因为上游修建大坝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减少。故选 C。通

3、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右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读图,完成 34 题。3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D)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新生代后期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2 -【解析】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甲处岩石没有化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岩浆侵入冷凝而形成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

4、的【解析】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图 1 为福建某山区等高线示意图,图 2 为坡面上设计的甲、乙两种小区房屋排列图。读图,完成 57 题。5玻璃栈道能让游客体验悬空、惊险、刺激,图中规划最合理的玻璃栈道是(B)AR BL CT DK【解析】玻璃栈道能让游客体验悬空、惊险、刺激,应选择地形坡度大,甚至有陡崖或接近陡崖的地方,图中规划最合理的玻璃栈道是 L,距地面高,坡度陡,B 对。R 位于鞍部

5、,地形平缓,A 错。T、K 距地面低,缺少悬空的感觉,C、D 错。6图中 M、N 两地相对高度最大约为(B)A325 米 B375 米 C355 米 D525 米【解析】图中等高距为 50 米,M 海拔范围在 600650 米之间,N 海拔 250 米,计算可得高差范围在 350400 米之间,选择选项中最大值 B,375 米。7地形因素对建筑物布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若只考虑日照,为保证山坡上的建筑物底层有充足日光照射,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C)A甲 B乙 C甲 D乙【解析】为阴坡,为阳坡,为保证山坡上建筑物底层也有充足阳光照射,阳坡楼房应上高下矮,阴坡楼房应上矮下高。应对应乙,应对应甲。新几

6、内亚岛位于赤道和 12S 之间,德雷沃河是新几内亚岛上一条较大的山区河流,河流中游以阶地地貌为主。阶地形成过程中,该区域没有发生大的构造运动,流域上游有沙金矿分布。读德雷沃河中游不同时期的河流及其流向图(从老到新依次是 1234)和河流阶- 3 -地剖面图(PM),完成 810 题。8.河床南移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A侧蚀 B下蚀 C流水搬运 D凸岸堆积【解析】根据材料中纬度,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左岸是南岸,河床南移的主要地质作用是侧蚀,A 对。下蚀导致河床加深,不是南移的原因,B 错。流水搬运、凸岸堆积不能使河床南移,C、D 错。9该地区的河流阶地分为

7、三级,跟它们形成条件无关的是(B)A各地较宽 B地壳上升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解析】读图,该地区的河流阶地分为三级,谷地宽阔,有强洪水出现形成阶地,沉积作用明显,水位退去后再由流水强烈向下侵蚀形成,此处没有发生大的构造运动,故选 B。10图示地区偶见土著人淘金,最容易找到沙金的地点是(C)A基岩深处 B河流左岸 C河流右岸 D河流底部【解析】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左岸侵蚀,右岸沉积,最容易找到沙金的地点是河流右岸,C 对,B 错。基岩深处河流侵蚀不到,没有沙金,A 错。河流下蚀较强,底部泥沙沉积较少,不易找到沙金,D 错。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

8、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气压值变化。读图,完成 1113 题。11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B)A12 月 B45 月 C78 月 D1112 月【解析】对流层随海拔的增加气压下降。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说明气压值下降幅度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12 月气压值几乎没有变化,78 月气压值略有上升,1112 月气压值升高约 30 百帕,而 45 月气压值下降约 20 百帕,其气压值下降幅度最大。故 B 项正确。12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值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D)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 CO2最多 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C全

9、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 D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解析】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值最低,表明夏季对流层顶的海拔最高,而对流层- 4 -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越高,对流层顶的海拔就越高。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值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13.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B)A经度呈负相关 B纬度呈负相关C海拔呈正相关 D河网密度呈正相关【解析】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就高。纬度越高,近地面大气温度越低。所以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纬度呈负相关。经度的差异对气温影响较小。海

10、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对流层顶高度与海拔呈负相关。夏季水面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冬季水面温度比陆地温度高,所以对流层顶高度与河网密度相关性不大。下图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读图,完成 1415 题。14对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C)A图示半球 510地区主要盛行上升气流B图示半球 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C图示半球 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D图示半球 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解析】由图可知,图示为南半球,气压带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南半球 510地区受东南信风控制;1020地区盛行东南风;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2030地区受副热带

11、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15下列四幅图所反映的气候类型与上图中 M 点气候类型相同的是(B)【解析】A 为热带雨林气候,B 为热带草原气候,C 为地中海气候,D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M 点所在位置可能为热带草原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结合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图 B 符合。2016 年 1 月 13 日,欧洲西部遭受温带气旋 Henry 袭击,大风给英国北部带来严重灾害,挪威发出最高级别山洪警报。下图为北大西洋及周边地区 1 月 1 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 1617 题。- 5 -16此时,挪威南部盛行(A)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解析】图中挪威南部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北

12、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东南风,A正确。17此次受 Henry 影响,与英国北部相比,挪威南部山洪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D)风力大小 地形抬升 锋面位置 风向不同A B C D【解析】图中英国北部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两地都是偏南风;挪威南部位于气旋锋面雨区,降水多,地势高,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更多,D 正确。2016 年 9 月 15 日,超强台风“莫兰蒂”于北京时间 3:05 在福建厦门翔安登陆。和夏天生成的台风相比,台风“莫兰蒂”移动路径偏南。读台风“莫兰蒂”移动路径图和不同时段厦门受台风影响的天气状况表,完成 1819 题。9 月 15 日 1:303:00 大风,随后出现狂风暴雨9 月

13、 15 日 3:005:00 风力微弱,出现短暂晴天9 月 15 日 5:00 大雨倾盆,狂风随之而来18.5:00 厦门出现狂风的主要风向是(C)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解析】3:005:00 时风力微弱,处于台风眼附近,5:00 风力加大,此时台风中心在厦门的西北,可知厦门此时为东南风,C 正确。19台风“莫兰蒂”移动路径偏南的主要原因是(B)A副热带高压北移 B副热带高压南移C东北信风南移加强 D东北信风北移加强【解析】 “莫兰蒂”台风移动路径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南移,热带气旋的路径也会逐渐偏南。读澳大利亚大陆等温线分布图,完成 2021 题。- 6

14、 -20造成澳大利亚大陆 1 月和 7 月气温分布状况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C)A1 月,大陆东岸气温受暖流影响大 B7 月,气温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大C1 月,气温分布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大 D7 月,大陆东岸气温受东南信风影响大【解析】澳大利亚大陆 1 月为夏季,整个澳大利亚大陆都升温,澳大利亚的中西部为沙漠,增温快,气温高,图中反映出来的中西部气温高就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C 正确;澳大利亚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从图中可以看出,1 月大陆东岸气温偏低,A 错误;澳大利亚地形比较平坦,气温受地形的影响比较小,B 错误。211 月份,西北部城市达尔文的风向及形成原

15、因,正确的是(B)A东北风,太阳直射点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B西北风,太阳直射点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C东南风,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带北移D西南风,太阳直射点北移,西风带北移【解析】澳大利亚大陆 1 月,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形成了西北风,影响澳大利亚的西北部,所以 1 月份,西北部城市达尔文的风向为西北风。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 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读图,完成 2223 题。22该污水处理系统(B)A工程复杂,基建投资大 B

16、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C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 D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解析】由材料可以推知,该污水处理系统是通过土壤和草本植物来净化污水的,因此该系统工程不复杂,投资也不大,A 错误;由于水体地表漫流,说明有一定的坡度,污水可以自留,能耗低,维护也比较方便,B 正确;但是对局部气候的影响不大,C 错误;由于会增加水体的下渗,会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影响,D 错误。故答案选 B 项。23地面坡度要在 2%8%之间,原因是(B)A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B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C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提高水利用率D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降低土壤污染【解析】由

17、材料分析可知,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 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因此地面坡度是影响水流速度的主要原因,为了让污水自留的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使得植被和土壤充分吸收或降解污染物质,地面坡度需要在 2%8%之间,故答案选 B 项。伞式洋流发电是将电站建在船上,通过“伞”带动工作索,在洋流的作用下周而复始地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下图为某海域的伞式洋流发电站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 题。 - 7 -24若该发电站位于美国本土西海岸附近海域,则 P 洋流的性质及 X、Y 对应方向正确的是(C)A寒流 东西 B暖流 东西 C寒流

18、南北 D暖流 南北【解析】美国本土西海岸附近海域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洋流自北向南流动,洋流流向与X 方向相同,与 Y 方向相反,据此即可确定结论。25若该发电站位于南半球大陆附近某海域,且 X 和 Y 分别为南和北,则 P 洋流对邻近陆地环境的影响是(D)A加剧了沿岸地区的荒漠化 B降低了干热程度C常绿阔叶林形成的主导因素 D扩大了热带雨林的分布范围【解析】由题干知,该洋流自北向南流动,为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扩大了热带雨林的分布范围。第卷答题卡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B C D B B B C A B C B D B题号 14 15 16 1

19、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C B A D C B C B B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26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16 分)塔里木河是我国流程最长的内流河,流经极为干旱的塔里木盆地,近几个世纪尤其 20 世纪 50 年代大规模农垦开发以来,塔里木河流域人类活动的强度日趋增大,改变了河流自然的水沙过程,引起河流地貌的显著变化。阿拉尔水文站是塔里木河主要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及和田河汇合后的第一个水文站。塔里木河的河岸和河床泥沙主要由粗粉砂和极细沙构成,其河岸抗冲性低,稳定性差,易发生塌岸崩岸。- 8

20、-图 1 阿拉尔附近河段近年河道平面形态演变遥感图图 2 塔里木河流域人口和耕地面积变化 (1)描述 19842016 年阿拉尔附近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并分析引起该变化的人为原因。(6 分)_河道宽度变窄。(2 分)原因:河岸加固;(2 分)冲积平原的开垦(耕地占用);(2 分)人口增多,生产生活引水增多,径流量减少。(2 分)(原因任答两点得 4 分)_(2)描述阿拉尔站 19862011 年河床高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 分)_河床呈淤积抬升趋势。(2 分)原因:人口增加,上游森林砍伐,土地开垦,河流含沙量增大,(1 分)沿线河流引水灌溉导致径流量减少;(1 分)上游三支流汇入来水来沙

21、量大;(1 分)由于组成河岸物质主要为粉砂和细沙,抗冲性差河床发生显著冲淤变化。(1 分)_(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加强干旱区河流的科学管理。(4 分)_加强干旱区河流水沙和地貌变化的系统监测;(1 分)控制人口数量;(1 分)合理使用水源,节约用水;(1 分)合理发展绿洲农业,调整农业结构。(1 分)_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 分)材料一 表 19712010 年福建平潭风统计月份)sdo5(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平均风速(m/s)5.4 5.3 4.7 4.3 4.1 4.7 4.8 4.3 4.8 6.1 6.2 5.7最大

22、18.016.018.016.015.317.726.525.029.022.519.018.0- 9 -风速(m/s)最多风向NNE NNE NNE NNE NNE SSW SSW SSW NE NNE NNE NNE风向频率(%)46 41 31 22 24 23 27 19 28 46 49 48材料二 风级表风级 名称 风速(米/秒) 陆地现象0 无风 0.00.2 烟直上1 软风 0.31.5 烟示风向2 轻风 1.63.3 感觉有风3 微风 3.45.4 旌旗展开4 和风 5.57.9 吹起尘土5 劲风 8.010.7 小树摇摆6 强风 10.813.8 电线有声7 疾风 13.9

23、17.1 步行困难8 大风 17.220.7 折毁树枝9 烈风 20.824.4 小损房屋10 狂风 24.528.4 拔起树木11 暴风 28.532.6 损毁普遍12 飓风 32.7 摧毁巨大材料三 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 10 -(1)根据材料一,描述平潭岛风速、风频年变化的特点,指出最大风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出现在此季节的原因。(8 分)_风速:全年风速较大,(1 分)风速最大可达到 10 级 11 级狂风暴风级别,(1 分)秋

24、、冬季平均风速最大,春季次之,夏季相对较小。(1 分)一年中以 11 月份平均风速最大,5 月最小。(1 分)风频:(冬春秋季)全年多东北风,(1 分)68 月(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1 分)风速极大值出现在夏秋季,(1 分)受台风影响。(1 分,季节不对不给分)_(2)简述图中沙丘形成的过程。(6 分)_该岛位于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明显,河流带来泥沙在河底沉积,枯水期水位低时河滩出露;(2 分)海岸带海浪沉积的泥沙,(2 分)在东北风的吹佛下,沙粒随之运动,在山地的东北方向受到地形阻挡沉积下来形成沙丘。(2 分)_(3)推测该地“沙不袭村”的原因。(4 分)_沙丘位于两河流之间,而

25、村庄位于沙丘东西两侧,(2 分)此地盛行东北风,沙粒在风的作用下,自东北向西南运动,受河流及两侧地形影响,对村庄影响小。(2 分)_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 分)某月,某热带生物爱好者前往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区域内中低山、河流相间分布。连续几天的雷雨后,天刚放晴,走在枝繁叶茂的雨林中,倒伏的腐木上常可以发现大型真菌,它们的“春天”到来了等太阳落入远方层叠的山峦下时,纳板河河谷升腾起一股雾气,弥漫在山林间。(1)推测该热带生物爱好者去纳板河的可能月份,并说明大型真菌“春天”到来的原因。(6 分)- 11 -_510 月(任答其中任意一月即可)。(2 分)原因:热带季风气候,(1

26、 分)510 月为雨季,降水多,湿度大,水分充足;(1 分)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气温高,热量充足;(1 分)热带雨林,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和腐木多,腐殖层厚(土壤腐殖质含量高),为大型真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1 分)_(2)说明纳板河河谷雾气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6 分)形成过程:夜晚(傍晚),河谷两侧山坡降温快,气温低,(1 分)气流下沉,冷空气沿着山坡侵入河谷,(1 分)使河谷暖空气被迫上升(冷空气占据原有暖空气的位置)(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1 分)暖空气上升过程中冷凝成雾。(1 分)影响:多雾,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可能增多(多夜雨);(1

27、分)夜晚“保温作用”增强。(1 分) (3)纳板河流域是唯一一个没有把当地居民搬迁出来,按“人与生物圈”理念设计的自然保护区。试分析该保护区的生态意义。(4 分)_有利于保护雨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2 分)有利于人地和谐,保护居民生活环境。(2 分)_【解析】整体分析:根据区域位置,判断气候类型、特征,夏季多雷雨天气。雾的形成,需要静风、逆温等条件。夜晚山谷中易出现逆温现象,山谷地形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弱。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有适宜多种生物生存环境。(1)云南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510 月为雨季,降水多,湿度大,水分充足。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雨林,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和腐木多,土壤腐殖质含量高,为大型真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连续雷雨天气,应发生在夏季,所以是 510 月。(2)雾的形成,需要静风、逆温等条件。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晚,河谷两侧山坡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冷空气沿着山坡侵入河谷,使河谷暖空气被迫上升,冷空气占据原有暖空气的位置,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暖空气上升过程中冷凝成雾。影响主要是区域内多雾,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可能增多,多夜雨。阴天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增强。(3)生态意义主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人地和谐发展。所以生态意义是有利于保护雨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地和谐,保护居民生活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