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国近代史,黄嘉晖,德意志邦联 1815-1866,1815年反法战争胜利后,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废墟上站起来的是松散的“德意志邦联”,由38个邦国组成,由普鲁士和奥地利共同支配,此时德意志依然分裂。 就在这一年,在萨克森,一个小男孩出生了,他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俾斯麦。,在那个年代,欧洲的大国,俄国、英国还有战败的法国都不愿意一个强大的德国出现在欧洲的中部。而以梅特涅首相为代表的奥地利也不愿意看到德意志的统一。 梅特涅召开德意志代表会议通过卡尔斯巴德决议,使他获得在所有德意志邦镇压所有民族主义运动的权力。,德意志各邦原本火热的统一呼声渐渐变得低沉,原本在反法战争后似乎近在眼前的统一又变得遥
2、远。,1819年4月,李斯特在法兰克福的交易会上明确提出来建立关税同盟的建议。 在一份报纸上,李斯特直截了当地写道:“不在德意志各邦人民之间实行自由交往,便不可能有统一的德国,不建立共同的重商主义制度,便不可能有独立的德国。”,李斯特和联合会成员在各个邦国四处游说,希望建立一个关税同盟。但却遭到轻蔑和排斥。最终,普鲁士接受了他的建议,悄悄与两个小邦签订第一个关税条约。此后,一些小国纷纷加入关税同盟。,1835年7月7日,一列简单得要命的火车在一条只有公里长的铁路上缓慢地行驶着,因为它是用马匹来作牵引。跑完全程,它花了15分钟。,此后以普鲁士为中心的铁路网像遍布巨人全身的血脉,将煤炭、铁等社会营
3、养迅速输送,同时,铁路的建设带动采矿、冶金和机器制造业快速发展。,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等先进工业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贸易大旗,杀气腾腾涌入德意志经济领域,强烈冲击着脆弱的民族工业。 为此,1841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十九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像燎原大火一般在德国熊熊燃烧,与英法相比,它来得很晚,但气势汹汹。开发新矿山、建设新工厂、修筑新铁路的投资热潮盛极一时。 而随着经济力量的扩张,特别是各邦间的经济、文化融合,要求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但是,经济要实现真正腾飞还需要政治前提,工业革命把民族统一问题再次提上日程。,1862年9月30日,一位在大学期间进行过27次决斗的强
4、硬男人,走进普鲁士议会发表了一段强硬的演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而是要用铁和血”。他因这段话而被称为铁血宰相俾斯麦。,俾斯麦认为要实现统一必须把“奥地利从德意志排挤出去”,由普鲁士完成统一,这个目标也许得不到其他小邦的支持,因为没有哪个君主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但普鲁士有一个最有力的同盟,“这就是德意志人民”。,俾斯麦灵活运用外交手腕,纵横欧洲外交战场,大胆而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来突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传统束缚,在要求力量平衡的欧洲各国中寻找缝隙,不断化敌为友,奇迹般使各国保持中立。,1863年11月,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宣战。1864年1月16日,普奥对丹麦发了最
5、后通牒。两军挥师进攻,轻松击败丹麦。很快,俾斯麦掉转枪口面对奥地利,并积极完善外交布局。很快战役结束了,普鲁士取得巨大胜利。,1870年7月14日,俾斯麦缩写的电报在报纸上发表,挑动了拿破仑的怒气,法国政府一片叫嚣:“打到柏林去”。 1871年1月18日,就在这个法国的凡尔赛宫镜厅里,统一的德意志国家宣告诞生。,它一亮相就令世界大吃一惊。这不仅因为它刚刚在军事上击败了欧陆强国法国,俘虏了法皇拿破仑三世,并张扬地在法国王宫举行自己的开国大典;还因为:在总人口、国民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量、铁路线里程等方面,新生的德国都已经超过了法国,在欧洲仅次于已经称霸了一个多世纪的英国。,Otto Von
6、Bismarck(1815-1898) 铁血宰相俾斯麦,少年俾斯麦 Bismark im Alter von 11 Jahren,俾斯麦与李鸿章 Bismark und Li Hongzhang,俾斯麦号战列舰 Schlachtschiff Bismark,德意志帝国 1871-1918,德意志帝国,又称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年1月18日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德意志帝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德意志的统一道路决定了国家的君主主义、容克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
7、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 :协约国 (塞尔维亚王国 ,俄国 ,法国 , 比利时 , 英帝国 ,日本 ,意大利(1915 年5月,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 罗马尼亚,希腊(其中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希腊亦系巴尔干地区的国家) , 美国 , 中国等)同盟国 (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历史背景,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导火线-萨那热窝事件,萨
8、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击中毙命。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军队同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法国马恩河地区进行的两次会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和法军于1916年212月在法国的凡尔登筑垒地域进行的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联军于1916年7
9、11月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对德军实施的进攻战役,重大战役,结果: 协约国获胜 ,同盟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以战胜国英、法、美、日、意等为一方和以战败的德国为另一方,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凡尔赛宫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即巴黎和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条约。1920年1月20日生效。主要内容:德国将阿尔萨斯-洛林交还法国,萨尔谋矿归法国;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向美、英、法等国支付巨额赔款;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限制德国军备,并规定莱茵河以东50公里为非军事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2、改变列强力量对比;
10、3、不少国家宣告独立; 4、产生苏联这一共产主义政权; 5、美国从此成为世界第一; 6、法西斯势力抬头; 7、欧洲排犹加剧; 8、世界各大利益集团重新洗牌; 9、推动了科技发展; 10、产生崇尚和平反对战争的文化艺术。,由于凡尔赛和约是在帝国主义大国反对苏俄、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订立的,它本身就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魏玛共和国 1919-1933,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第二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由于共和国宪法是在魏玛城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一般称之为魏玛宪法,因此这个共和国又称为魏玛共和国。,第三帝国1933-1
11、945,1933年1月30日,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上台执政,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功架政权。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1935年,一直由国联管理的萨尔地区回归德国,同年,帝国恢复了国防主权;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合约,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1936年德国军队进入从1919年以来就已非军事化的莱茵河地区;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协定,加强对外侵略战争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柏林罗马轴心”形成不久,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战前:慕尼
12、黑协定,时间:1938-9人物:张伯伦(英)、达拉弟(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内容:把捷克部分领土划给德国实质: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向法西斯妥协,第二次世界大战,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开会,签订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1939年,德国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39年8月,德苏两国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爆发:事件:德军进攻波兰时间:1939-9-1,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
13、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1940年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1940年7月-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3、扩大:事件: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时间:19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