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01661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双峰一中 2018 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禅让制 世袭制 公有制 私有制A. B. C. D.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 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3“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A.铁制农具 B.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D.皇帝宝座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

2、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5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2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7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

3、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 475 年433 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 乐制度。8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 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

4、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扩大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9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10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

5、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3 -11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12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执行。这位皇帝有可能是A.秦始皇 B.唐玄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13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

6、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14“国初沿五代之制。量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文中的“”应为A.通判 B.中书门下 C.枢密院 D.三司15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最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政治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16下面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

7、此推断该朝代是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7. 皇帝自称“朕” ,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 ,皇帝的印称“玺” ,任何人都要对皇帝的名字避讳。秦朝作出这些规定的目的是维护皇帝至尊增加皇帝的神秘感统一皇家用语显示皇权至高无上A. B. C. D. - 4 -18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 事愈烦,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之,实行的措施是A.设置三省 B.废中书省 C.设中书省 D.设置内阁19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

8、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20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 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中外 朝制度 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二府三司制 元朝的一省制A. B. C. D.21“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

9、主要目的是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22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举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23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 “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 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

10、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24时下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御史大夫 B.按察司 C.尚书省 D.通判25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5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26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新唐书载:藩镇拥重,独霸一方,“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上述

11、材料说明藩镇掌握了用人权,控制了辖区内的赋税收入 藩镇拥兵自重,中央难以控制A.正确,错误 B.错误,正确 C.皆错误 D.皆正确27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28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

12、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29.赵翼檐曝杂记中说:“发出即封入纸函,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材料体现“军机处”的特点是( )A.行政效率高 B.机构健全 C.人员复杂 D.制约皇权30.与下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 )A. 分封制、郡县制 B. 分封制、行省制 C. 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D. 郡县制、行省制二、材料简答题(共 2 题)- 6 -31(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 图二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明史职官志)材料三 军

13、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同值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 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載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接皇帝的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黃执行。人教版历史)必修一(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和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4 分)(2)根据材料一图二,指出唐朝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6 分)(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哪些措施?(6 分)(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4 分)32.(20 分)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

14、要内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回答(1)指出西周、秦朝和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6 分)(2)请你分别简述三种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4 分)- 7 -高一 10 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5 ACBCB 610 BDABB1115 CDBDB 1620 CCCBB2125 ACCCA 2630 DDAAC二、材料简答题31、(20 分)(1)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4 分)(2)中书省:决策、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6 分)(3)废丞相,权 分六部;设内阁;设军机处。(任答 3 点得 6 分,设南书房,密折制度等也可给分。)(4)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4 分)31、(14 分)(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6 分) (2)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 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分封制下,诸侯享有较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答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6 分)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4 分)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会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