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生物 第2章 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打包6套)北师大版必修3.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2019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打包6套北师大版必修3.zip2018-2019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打包6套北师大版必修3.zip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1.1内环境与稳态2.1.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练习北师大版必修320181025373.doc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1.3血糖的平衡2.1.4体温的平衡练习北师大版必修320181025372.doc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2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练习北师大版必修320181025371.doc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3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练习北师大版必修320181025370.doc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4动物生命活动的化学调节练习北师大版必修320181025369.doc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5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练习北师大版必修320181025368.doc
  • 全部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1.1内环境与稳态2.1.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练习北师大版必修320181025373.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1.3血糖的平衡2.1.4体温的平衡练习北师大版必修320181025372.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2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练习北师大版必修320181025371.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3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练习北师大版必修320181025370.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4动物生命活动的化学调节练习北师大版必修320181025369.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5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练习北师大版必修320181025368.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一 内环境与稳态二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一、基础巩固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 O2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解析: ①代表食物经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③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等经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系统排到外界的过程;④⑤代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④表示养料和 O2,⑤表示代谢废物等;⑥表示外界环境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间接的,故用虚线表示。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外液。答案: C2.右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 表示细胞外液。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周围的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解析: 水肿的本质是组织液过多,血浆蛋白减少和组织液溶质增多都可造成组织水肿。答案: D3.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其在心脏和肝脏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或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会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内环境稳态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2解析: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有疾病的情况下,某些成分会偏离正常范围,因此,内环境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答案: B4.下图中 a、b、c 分别表示 3 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 3 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b 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C.c 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D.a 中细胞种类最多答案: B5.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正确顺序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质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液的排出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C. D.解析: 当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这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质,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增加摄水量;另一方面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答案: C6.(2016 全国高考丙理综)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会刺激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增加或减少,从而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或减少,A 项正确。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方式为被动运输,B 项错误。机体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质产生渴感,从而增加饮水量;饮水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尿量增加,进而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恒定,C、D 两项正确。答案: B7.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3A.血浆→组织液→淋巴液→靶细胞B.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解析: 肌肉注射药物先进入组织液中,然后通过血浆运输至组织细胞间隙的组织液中,靶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答案: D8.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生理盐水)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 10 mLC.细胞内液 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 Na+的增加D.输入的 Na+中 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 血浆与组织液可以互相渗透,输入静脉的 NaCl 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A 项正确;Na +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因此,细胞外液中的 Na+的增加大于细胞内液 Na+的增加。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 2/3,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 1/3,所以理论上细胞内液增加的量多于细胞外液,B、C、D 三项错。答案: A9.下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用 1 L 清水或静脉注射 1 L 生理盐水后的尿流量和血浆浓度的曲线图(箭头处是饮水或注射时间)。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a 代表饮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B.30~90 min 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C.c 代表饮清水后的血浆浓度变化D.如果 b 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表明该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0.9%解析: 饮用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30~90 min 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流量增加,使渗透压升高,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尿量随之减少。饮清水后血浆浓度降低,随着排水增加,其浓度升高恢复正常。静脉注射质量分数 0.9%的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及尿流量变化不明显,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无明显变化。答案: B10.据图回答下列问题。4(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 ] 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 ,其水的来源为 (填字母),通过 (填字母和名称)结构转移。 (2)图乙中⑦的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 ;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 ;①④⑥合称为 ,③的具体内环境是 。 (3)血液中的 O2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 。共穿过 层膜结构,CO 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 ] 。 (4)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 pH 明显下降? 。原因是图乙中[ ]内存在着 。 解析: 由图甲可判断出 A、B、C、D 分别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液,a、b、c、d 分别为毛细血管壁、细胞膜、毛细淋巴管壁、毛细血管壁;图乙中①④⑥分别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②③⑤⑦分别为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红细胞、组织细胞。血液中的 O2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O 2→出红细胞(1 层)→血浆→出毛细血管(2 层)→组织液→入组织细胞(1 层)→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2 层),共穿过 6 层膜。答案: (1)B 组织液 水肿 C、A b 细胞膜、a 毛细血管壁 (2)2/3 蛋白质 细胞外液 组织液和血浆 (3)⑤→④→③→⑥→⑦ 6 ⑦ 组织细胞 (4)不会 ④ 酸碱缓冲对11.图甲是狗尿浓缩实验的结果。让狗大量饮水(图中箭头 a 所示)后,连续排出大量的尿;当将 2.5% NaCl 溶液 10 mL 注射入颈动脉(箭头 b)后,尿量暂时减少;当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提取物(箭头 c)后,尿量也减少。根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甲(1)2.5% NaCl 溶液注入动脉,使 升高,刺激 ,引起 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尿量减少。本实验也证明 中含有这种激素。 (2)如果预先将狗的脑垂体后叶切除,再进行上述同样的实验,请将预期结果的排尿曲线描绘在图乙中的坐标上。5乙答案: (1)血浆渗透压 下丘脑 抗利尿 脑垂体后叶(2)如下图1三 血糖的平衡四 体温的平衡一、基础巩固1.右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 b 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B.在曲线 c 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C.曲线 a 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D.人体通过 a、 c 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解析: 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将使血液内胰岛素含量上升,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故 a 为正常人进食后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曲线, c 为正常人进食后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曲线, b 为糖尿病患者进食后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曲线。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过程中是拮抗作用。答案: D2.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能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解析: 糖尿病的病因是血糖进入细胞及血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仍在进行,从而使血糖浓度过高,部分糖随尿液排出,而尿液中的葡萄糖又增加了其渗透压,因此导致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多。答案: B3.已知成人体内的肝糖原含量一般不超过 150 g,有一成年男子参加长跑运动,历时 2 h,每小时消耗葡萄糖 350 g。则在 2 h 的长跑过程中,能表示此人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2解析: 人体内肝糖原含量虽不多,但在肝糖原消耗后,在自身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下,可促进非糖物质(如脂肪、氨基酸)转化为血糖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平衡。答案: B4.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的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皮肤的血流量增加 ③汗液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A.①④⑤ B.①②⑤C.④⑤ D.②③答案: A5.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是利用试纸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分解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又与试纸上的苯酚等无色物质形成红色物质,将其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原理与斐林试剂检测原理不同B.检测结果中红色越深,说明糖尿病病情越重C.正常人饭后尿糖检测呈红色D.该法也可以用于检测其他还原糖解析: 斐林试剂检测原理是葡萄糖与 Cu(OH)2反应生成 Cu2O 沉淀(水浴加热),呈砖红色,与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不同。检测结果中红色越深,可说明尿样中含有的葡萄糖越多,不一定是糖尿病病情越重。正常人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通过调节可以使尿中无糖。酶具有专一性,葡萄糖氧化酶不能催化其他还原糖,所以不能用该试纸法检测其他还原性糖。答案: A6.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解析: 该实验自变量为胰岛素,对照组先注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形成对照,预期对照组正常,实验组出现低血糖症状,然后再都注射葡萄糖溶液,预期实验组症状消失,对照组正常,则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3答案: A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机体在寒冷环境中通过调节,增加产热并减少散热,而在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无论是寒冷环境还是炎热环境,产热量总是等于散热量,体温保持恒定B.热觉或冷觉的产生是在下丘脑中C.机体调节温度的能力有限,一旦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体温不再保持稳定D.恒温动物才有体温调节机制,变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解析: 冷热感觉的产生应在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答案: B8.小白鼠在实验前后的血糖含量变化如图所示,则 T1时刻注入的激素、 T2时刻小白鼠最可能出现的症状分别是( )A.甲状腺激素 异常兴奋B.胰岛素 昏迷C.胰高血糖素 昏迷D.肾上腺素 正常解析: 由图可知, T1时刻之前,血糖浓度相对稳定且正常,注入激素后血糖浓度大幅下降,说明注射的是胰岛素。血糖浓度过低时,小白鼠大脑严重缺少能量会出现昏迷等现象。答案: B9.实验室内有一群突变的老鼠,只要按时给这些老鼠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其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它们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老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可能是( )A.胰岛 B 细胞受损B.体内细胞缺乏胰岛素的受体C.无法将血糖转化成肝糖原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或胰岛 A 细胞受损解析: 运动或禁食一餐,血糖浓度迅速下降,说明升血糖的调控出现障碍,可能是胰岛 A 细胞受损,或体内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使胰高血糖素不能发挥生理作用。答案: D10.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 25 ℃降到 5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增加、减少 B.减少、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增加 D.增加、增加、增加4解析: 人所处的环境温度降低,对冷敏感的温度感受器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耗氧量增加,代谢产生的水增多,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答案: A11.一般而言,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相对较大的动物较易散热。现有 4 种动物,图Ⅰ表示它们的体重,图Ⅱ表示不同环境温度下它们体温的变化。据图判断,其中最适宜在沙漠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丙动物体重最小,反映其体积最小,其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相对表面积)最大,散热最快,且体温在环境温度发生改变时保持稳定,最适合在沙漠高温环境下生存。答案: C12.某同学感冒发热 39 ℃,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 ATP 大量积累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 Na+浓度降低C.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解析: 体温升高导致心率加快,新陈代谢旺盛,CO 2增加,进而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ATP 在细胞中含量很少,转化很快。39 ℃时体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一般不会增加出汗来散热,相反会发冷,此时主要通过皮肤水分蒸发和呼吸道呼出水汽散热。轻度腹泻丢失的水分比盐(Na +)多,故血浆中 Na+的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尿量会减少。在高温持续期,产热增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有关。由于产热的增加对能量消耗也大大增加,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大大增强,所以糖原合成减少,尿素生成增多。答案: C13.回答下列问题。(1)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 和 。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 。 5(3)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 和 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解析: (1)血糖的来源有三条途径: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2)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血糖浓度上升,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浓度。但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由于胰岛素分泌少,血糖下降得慢。(3)胰岛素是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答案: (1)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内质网 高尔基体14.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了小白鼠的下丘脑,它就不再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1)这个实验说明了 ,本实验的对照是 。 (2)正常小白鼠的体温调节类型和图中所示的 相同。 (3)研究者确定实验动物体温是否相对稳定的方法是 。若研究者要对实验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 24 h 和破坏下丘脑之后 24 h 的体温分别进行测量记录(测量间隔时间为 4 h),请你为该实验设计一个合理的体温记录表。 (4)若研究者仅根据一只小白鼠实验的结果便得出了前面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可靠吗?为什么? 。 (5)有人认为脊髓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实验并简要说明。 。 解析: 曲线甲表示恒温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乙表示变温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小白鼠为恒温动物,但当破坏其下丘脑后,机体失去维持体温恒定的机制,其体温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本实验属于自身对照,实验小鼠数量应多选取几只,以避免因数量较少出现的偶然性实验误差,增强说服力。答案: (1)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实验前动物的状态(或小白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的状态)(2)甲(3)多次等时间间隔测量动物体温 记录表如下:测量时间(间隔 4 h)第 1次第 2次第 3次第 4次第 5次第 6次第 7次处理前小白鼠体温处理后小6白鼠体温(4)不可靠。因为用一只小白鼠做实验具有偶然性,应选择多只小白鼠进行重复实验,若均得到相同的结果,上述结论才具有说服力(5)另取几只小白鼠,分别只破坏脊髓,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稳定1第 2 节 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一、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浆细胞来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TD-Ag 产生的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激活 T 细胞,T 细胞激活 B 细胞B. TI-Ag 进入机体直接激活 B 细胞C. MHC 分子直接刺激 B 细胞产生D.第二次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由记忆细胞产生解析: 浆细胞有三个一是 TD-Ag 产生的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激活 T 细胞,T 细胞激活 B 细胞产生;二是 TI-Ag 进入机体直接激活 B 细胞产生,但是该途径不能产生记忆细胞;三是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记忆细胞产生。单独的 MHC 分子不能直接刺激 B 细胞。答案: C2.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的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 T 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巨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解析: 用作疫苗的病毒都是经过特殊培养和技术处理的,它的活性比正常病毒低得多,当这种疫苗进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免疫应答,产生大量抗体及记忆细胞,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答案: D3.右图表示人体内各类细胞生成的途径,a~f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c 和 d 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D.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应答,主要与 c 和 d 有关解析: 造血干细胞属于多功能干细胞,经过基因选择性表达增殖分化为血细胞(a)和淋巴细胞(b),c是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d 是 T 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再次应答的反应比初次免疫强烈,主要和记忆细胞(e 和 f)有关: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地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答案: D4.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以下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的是( )A.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B.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文身、文眉器械2C.与艾滋病病人热情拥抱D.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冲水马桶解析: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是最直接的感染途径。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文身和文眉器械、注射器、针灸针和拔牙工具等,都是十分危险的。答案: B5.下图中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解析: 被狗咬伤,应先采取方法①(清除病毒)进行急救,然后再用方法②(免疫预防)刺激机体产生相应记忆细胞,使人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方法①直接注射抗体,当抗体发挥作用后会消失,不能起到第二次免疫的作用;方法②是注射抗原,通过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了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可使人体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答案: D6.破伤风杆菌可侵入人体内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解析: 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菌,进行无氧呼吸,也属于胞内寄生菌,所以对于寄生在体细胞内的病菌,需要细胞免疫先裂解靶细胞,然后再结合体液免疫将其彻底消灭。答案: B7.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5N1 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 A、B 为有关的物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 H5N1 侵入机体后,T 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B.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 B 物质,B 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3C.T 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D.A 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 H5N1 清除解析: 禽流感病毒 H5N1 侵入机体后,T 细胞会迅速增殖,故细胞周期变短。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识别抗原的受体物质(B 物质),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主要参与细胞免疫。A 物质为淋巴因子,可以增强巨噬细胞和 NK 细胞的活性,巨噬细胞最终将禽流感病毒 H5N1 清除。答案: A8.右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 a、b、c、d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 a、b、d 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 直接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 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 DNA 不同解析: a 表示 T 细胞,b 表示 B 细胞,d 表示浆细胞,c 表示效应 T 细胞。能识别抗原的有 B 细胞、T 细胞、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它可由 B 细胞直接分化形成,也可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有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①和②过程。c、d 所含的 DNA 相同,其功能各不相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 C9.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的小鼠的感染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B.B 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C.T 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只能刺激 B 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解析: 巨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同时参与特异性免疫对胸腺依赖性抗原的吞噬处理,但不影响特异性免疫对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的处理。B 细胞缺陷小鼠虽然无法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体液免疫中的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可以直接呈递给 B 细胞完成部分体液免疫。淋巴因子还可增强巨噬细胞和 NK 细胞的活性。答案: B410.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 2、3 分别是 B 细胞和记忆细胞B.仅细胞 4 中含有合成物质 a 的基因C.细胞 5 能产生淋巴因子D.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解析: 细胞 2、3 分别是 T 细胞和 B 细胞。图中 5 种细胞都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都含有合成物质 a 的基因。淋巴因子是由效应 T 细胞分泌的,5 是由 B 细胞形成的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②③过程分别是巨噬细胞和 T 细胞对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的识别、呈递,需要细胞膜上的有关蛋白质来完成。答案: D11.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的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能正确表示整个过程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解析: 用抗原刺激机体,机体能产生抗体,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故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增加,同时机体还能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仍保持对该抗原的记忆;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则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所以尽管第二次所用的抗原剂量与第一次相等,但第二次产生的抗体要比第一次多得多。答案: A12.下列 5 种反应依次属于(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5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超敏反应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解析: (1)为超敏反应;(2)为免疫缺陷病;(3)与(4)机理相同,当外来病原体进入机体时,免疫系统在攻击病原体的同时,误将自身成分当作抗原进行攻击,从而出现自身免疫病;(5)为细菌外毒素(抗原)进入人体后的正常免疫。答案: B13.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 a、b、c 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B.①②③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C.④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Y 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与 Y 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此图为体液免疫的过程,a、b、c 为造血干细胞分化后的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蛋白质种类不同。①②③过程都有抗原的识别,所以都需糖被参与。④⑤⑥过程都为体液免疫。答案: C14.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 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 HIV 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 T 细胞数量有关解析: 抗体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不能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A 项错误。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是利用酶将细胞结构破坏而实现杀灭细菌的目的,B 项错误。Rous 肉瘤病毒是病毒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有关,C 项错误。HIV 能攻击人类的 T 细胞,人体感染 HIV 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 T 细胞数量有关,D 项正确。答案: D15.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 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 A 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 A 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 6、 、 。人体的胰岛细胞中 (填“含有”或“不含有”)蛋白 A 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 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 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 AKP 进行第二次免疫, 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形成 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解析: (1)分泌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经细胞膜运出。胰岛细胞与肝细胞都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都含有蛋白 A 基因。(2)B 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答案: (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2)B 浆 记忆 浆 特异性16.(2016 全国高考乙理综)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 B 淋巴细胞破裂、T 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再次感染时能够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及胞吞和胞吐的特点。解题的切入点是体液免疫的过程。(1)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病毒甲可引起乙的 B 淋巴细胞破裂、T 淋巴细胞功能丧失等,从而使乙的免疫功能下降,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预防该肿瘤病。(3)胞吞或胞吐是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进出细胞的方式,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是通过囊泡的形式进行物质运输的,这一过程需消耗能量。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17.下图是人体中的免疫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7(1)图中表示的是 免疫过程。 (2)b 细胞的名称为 ,c 细胞称为 。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则能被图中 (填图中代号)细胞特异性识别。 (4)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作用于心脏瓣膜细胞则会患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如果抗原为过敏原,则 d 分布在人体的 部位。 (5)器官移植会产生排异反应,这是由 细胞引起的。 解析: (1)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可以判断,这是一个由抗体发挥作用的体液免疫过程,因为最终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由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后的细胞(浆细胞)产生的。(2)B 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3)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保持对抗原的长期记忆,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体内时,可迅速作出识别,激发二次免疫,快速消灭抗原。(4)如果因为特殊原因而使得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组织或器官,这种免疫失调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有关的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5)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因为 T 细胞将移植的器官作为抗原攻击。答案: (1)体液 (2)浆细胞 记忆细胞 (3)c (4)自身免疫 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5)T18.回答下列有关免疫的问题。(1)下图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①d 细胞为 ,在机体中该细胞是由 增殖分化而来的。 ②若用大剂量的 X 射线杀死 c 细胞,对机体免疫会造成什么影响? 。 (2)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当注入抗原 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 a。若第 8 d 同时注射抗原 Y 和抗原 X,图中表示对抗原 Y的抗体产生量的曲线是 ;表示对抗原 X 的抗体产生量的曲线是 ,其特点是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细胞的作用。若第 8 d 不注射抗原 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 X 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曲线是 。 答案: (1)①效应 T 细胞 T 细胞或记忆细胞 ②c 细胞被大量杀死,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2) c b 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记忆 d1第 3 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一、基础巩固1.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肉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解析: 神经与肌肉通过类似于突触的“神经 —肌肉接头”传递兴奋时,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 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 项正确。肌肉细胞受刺激后能收缩,但不能将兴奋传递给与之相连的神经纤维,C 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D 项正确。答案: C2.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 )A.神经细胞的树突 B.线粒体的嵴C.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 D.叶绿体的基粒解析: 神经细胞形成的树突,增大其膜面积有利于与多个神经元建立联系,便于神经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其他三项增大膜面积的目的都是利于增加酶的附着位点,以提高代谢效率。答案: A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B.机体调节某项生理活动的反射中枢只有一个C.寒冷时添加衣服属于行为性调节D.机体自动调节血压稳定是生理性调节解析: 机体调节某项生理活动的反射中枢一般都不止一个,往往是由多个中枢综合作用。答案: B4.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下列测量神经纤维电位的示意图中,可表示静息电位的是( )2解析: 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测量时,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或膜内时,由于两电极间无电位差存在,指针不偏转。答案: C5.下列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解析: 膝跳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参与完成的中枢仅有低级中枢脊髓。答案: C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脑的语言优势半球都在大脑左侧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C.机体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D.学习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无直接联系解析: 语言优势半球的定位是后天形成的,也可能在大脑右侧。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神经调节反应迅速,有利于机体趋利避害。学习的过程就是神经系统获得新信息,增加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答案: C7.右图的神经纤维上有 A、B、C 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 A、B两点,若在 C 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 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 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解析: C 点刺激传至 B 点时,该点膜外为负电位,A 点未兴奋,仍为正电位,此时电流方向即由 A→B,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B 点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电位,局部电流向 A 处传导,传至 A 处时膜外变为负电位,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答案: C8.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强弱3C.神经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强弱解析: 因为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与突触后膜特异受体结合等过程,所以其传递速度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慢得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突触数目的多少,两者呈相反关系。答案: C9.下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 a 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检测到 c、d 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神经冲动由 d 传导到 e 时,需要组织液为传导媒介C.b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上个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其处于抑制状态D.如果 de 距离等于 cd,在刺激 d 时,c 处先测到电位变化,这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耗时较长有关解析: 题图所示结构由 3 个神经元组成,a、b、e 分别是 3 个神经元的轴突,每一个神经元有 1 个轴突和多个树突。只有轴突末端的膜才能作为突触前膜,树突膜、细胞体膜只能作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轴突末端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是单向传递的。刺激 a 点,在 d、e、c 处都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在 b 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速度快,在突触上是单向传递的,速度慢。答案: C10.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解析: 膝跳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轴突较长,有利于将兴奋传至效应器(小腿肌肉)。传入神经元的树突较多,有利于接受刺激,并将兴奋传至轴突。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作用完后马上被酶分解,否则会引起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或抑制。答案: C11.人在遇到挑战、威胁或参加格斗时,机体处于应急紧张状态,此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这属于( )A.生理性调节 B.行为性调节C.突发性冲动 D.应激冲动答案: A412.右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 a、d 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包括 3 个神经元,1 个突触B.如果 B 受刺激后 C 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为负电位C.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D.若 ab=bd,刺激 c 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解析: 图示结构包括 3 个神经元,2 个突触,A、B 是轴突,C 是树突。C 兴奋处膜外表面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刺激 c 点,由于突触传递具有单向性,故 a 点不产生兴奋, d 点兴奋,电流计只偏转 1 次。答案: B13.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 f 表示的结构是 ,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 B 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缩手反射时,图乙中兴奋从 A 传到 B 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 B 传到 A的原因是 。 (3)图乙中神经递质由 A 细胞合成,经过 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 融合,通过 A 细胞的 作用,进入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 B 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4)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 。若刺激图丙中 b 点,图中 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 个。 答案: (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的一部分 (2)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 胞吐 兴奋或抑制 (4)神经中枢 a、c、d、e 314.为研究兴奋的传导,科学家先后进行了以下实验。据此回答问题。5实验一 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图 1)。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图 1 中①);当刺激 a 点时,电表指针发生从图 1 中②~⑥的连续变化。电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图 1实验二 以枪乌贼的巨轴突为测试对象,将一电极插入轴突膜内,另一电极置于膜外,电表指针发生偏转,如图 2 中的 A。给予刺激后,电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情况如图 2 中的 B 和 C。图 2(1)实验一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请根据图 2 解释图 1 中③的电表指针偏转的原因。 。 (3)如果用图 2 的方法测量图 1 中④内 c 点的膜电位,将会出现图 2 中 (用字母表示)图所示的结果。 解析: (1)由于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说明蛙的坐骨神经在刺激时存在电流变化,说明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2)当在 a 点给予刺激时,兴奋先传导到 b 点,所以 b 点膜电位为外负内正,而此时兴奋没有传导到 c 点,所以 c 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 点和 c 点膜外存在电位差,电流从 c 点流向 b 点。(3)图 1 中④内兴奋没有传导到 c 点,所以 c 点仍处于静息状态,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因而会出现图 2 中 A 所示的结果。答案: (1)电信号(或局部电流) (2)b 点膜电位为内正外负,c 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b 点和 c 点膜外存在电位差,电流从 c 点流向 b 点,指针向左偏转 (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