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桥梁远景图》拓展阅读素材(打包6套)(新版)冀教版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桥梁远景图》作者简介:茅以升.doc--点击预览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桥梁远景图》拓展阅读:未来的桥.doc--点击预览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桥梁远景图》拓展阅读:海内第一桥.doc--点击预览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桥梁远景图》拓展阅读: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doc--点击预览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桥梁远景图》拓展阅读:赵州桥.doc--点击预览
-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桥梁远景图》教材说明 冀教版.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茅以升茅以升(1896 年 1 月 9 日—1989 年 11 月 12 日)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1916 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7 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 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8 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我国土力学的开拓者,也是杰出的科普工作者。30 年代打破外国人的垄断,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一座基础深达 47.8 米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获得了重大成就。解放后,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其他科普读物,1989 年因病去世。钱塘江大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展示了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以茅以升先生为首的我国桥梁工程界的先驱在钱塘江大桥建设中所显示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永远是鼓舞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1未来的桥长大的时候,我已是个出色的桥梁科学家,我和其他的科学家设计并建造了许多高科技的桥。潜水桥是用高级玻璃修建的,它能让人从大海里自由自在地在海上和海底里散步,从海底还能看到许多奇妙的事物,如热带鱼、珊瑚、玛瑙、水草和各式各样的鱼。冬季海上非常冷,我们在玻璃桥里面铺上地热,放着氧气,人们走在里面就跟在陆地上一样。地面是全封闭的长方形的玻璃,还能够并排通过四辆小轿车呢。航空桥建设的更完美,它的坡度是 35 度,人们可以乘座高铁一直通到天上,到天上没有氧气时,桥的两边可以出来一个氧气罩,可以供给人们氧气,整个桥一共长一千亿千米,宽能同时行驶两辆大卡车。穿越历史桥能把人带到古代,它的宽度比其他桥要窄一些,面积一栋楼房大小,因为这个桥就能放开一个时空穿梭机,它的设备是非常完美的:里面有厕所、餐厅、客厅、卧室、厨房、还有沙发、以及足够的粮食等生活用品。到了古代,桥的中心就发出了警告:“旅客,您已经到了古代。 ”然后,人们就下车了,到了三国,去看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到了西游记,去看看孙悟空的神武功;到了水浒传,去看看武松的武力神招;到了红楼梦,去看看大观园里奇妙的景色……写到这些桥,我又想起了现在,心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真能建设出这样的桥,那该有多好呀!1海内第一桥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汇合的地方。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 1053 年,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建成。石桥一共有 1200 米长,5 米宽,有 44 座桥墩。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 31 座桥墩,1188 米长了。 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基” ,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垒成桥墩。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被大水冲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 500 米、宽 25 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 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 海底有一种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胶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遍种牡蛎。 果然,没出几年,牡蛎不仅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石头也胶合在起。洛阳桥基历时 900 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创造。 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 10 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测,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么重的石块运到高高的桥墩上去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采用了浮运法。 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块用木排运到桥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洛阳桥上的 300 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 ,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 洛阳城的建成,促成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1937 年 9 月 26 日,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的铁路桥通车。眼见着列车从桥上飞驰(chí)而过,茅以升心中涌起无比自豪,那造桥的日日夜夜又闪现在眼前。 茅以升是 1933 年 8 月辞去北洋大学教授工作,南下杭州开始建钱塘江大桥,着手大桥设计。1935 年 4 月正式动工。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大桥建成,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他以水治砂(shā) ,用高压水枪冲开江底坚硬的泥沙层,解决打桩困难,由一天只能打一根增至一天打 30 根。他用“沉箱法” ,克服水下施工水流急的困难;用“浮运法” ,利用江潮涨落将巨型钢梁运到江心安上桥墩(dūn) ,前后共攻克 80 多个难题。工程进行到最紧张阶段时,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多次狂轰滥(làn)炸,工程始终没停,反而加快了。铁路桥的提前通车为支援上海保卫战作出了贡献。 11 月 17 日,公路桥又正式开通,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公路两用桥诞生,耸起铁路桥梁史上一个里程碑,当时每天乘船逃难的人多达数万,公路桥一开通,从早到晚,桥上拥挤得水泄不通。然而,就在开通的前一天,茅以升接到密令,最高当局要炸钱塘江大桥!自己造的桥要自己炸,数万人的心血毁于一旦,他心中十分难过,而且铁路桥通车才仅仅三个月,他眼含泪花、心如刀绞(jiǎo)地说:“这真比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还痛苦啊!”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茅以升知道,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造桥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炸桥为阻挡日寇(kòu)的侵略铁蹄。当晚,在茅以升的指导下,埋放炸药忙了一个通宵。也就是在公路桥通行的当天,桥下已埋下炸药,只不过对外严加保密,以免过桥群众惊慌。12 月 23 日下午,日军逼近富阳,爆破人员才奉命接通 100 多根引线。然而,此时桥上仍涌动着潮水般的逃难群众,炸桥人员实在不忍动手。直到傍晚,已远远看见日军骑兵扬起的尘烟了,才关闭大桥,禁止通行,实施爆破。 “轰”一声巨响,建成仅 89 天的钱塘桥腾起缕缕冲天烟柱,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通途瘫痪(tān huàn) 。1赵州桥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1《桥梁远景图》教材说明《桥梁远景图》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撰写的科普散文。《桥梁远景图》开篇先谈“什么是桥” 。作者以打比方的方式通俗介绍了桥的基本构成,使读者先对桥梁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当今桥梁的基本类型。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 “承上”总结了今天桥梁的“五花八门”和“了不起”;“启下”说明后文将要介绍的是对未来桥梁的远景的幻想。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开始,作者对将来的桥梁进行了预测。第四自然段说的是将来的桥梁的建设会“又快又好” ;第五自然段说的是将来的桥一定会“很美观” ;第六自然段说的是将来的桥梁会建得很低,这样建桥的费用也会相应降低;第七自然段说的时候将来会有很“轻便”的桥梁;第八自然段讲的是将来会出现“无梁飞渡” 。这篇文章的结构总体上来说是“总分结构” ,前三个自然段(尤其是第三个自然段)是“总” ,后面的各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