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冶金流程工程学回顾与展望,北京科技大学 徐安军 2014.7,内 容,引言冶金流程工程学形成背景冶金流程工程学形成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学科形成的标志未来设想和展望,引言,冶金流程工程学:倡导和探索单体到整体:思考问题角度变化实践到理论:学科分支的雏形观点提出到逐渐接受:从学科发展的高度进行总结的必要性,形成背景,工业实践背景科学理论发展的作用对流程(过程工程)的哲学思考,工业实践背景,设备大型化,生产过程连续化20世纪80年代,国外一些先进的钢厂已经注意到流程整体改进生产和管理,没有从理论上探讨,只是作为一项具体的先进技术或管理措施来对待。流程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转炉代替平炉,连铸代替模铸工序功能
2、集和工序关系集的变化流程紧凑、物流通畅、节奏均衡的准连续运行方式渐具雏形产品生产专业化分工,科学理论发展的作用,冶金生产流程的动态运行过程在本质上属于耗散结构的自组织问题,而不是孤立系统的命题熵在本质上是表征过程演变的不可逆性的热力学函数。熵增加赋予时间箭头永远指向正方向时空结构则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促成系统宏观动态有序。三个方面的相互影响恰好是一种矛盾的统一体即所谓“秩序来自混乱”。序参量激发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使系统成为整个结构有序化的自组织结构。自20世纪30年代应用化学热力学研究冶金反应开始,冶金由技艺转化为科学,至今已形成了不同时空尺度、不同层次的各类过
3、程原理,,对流程(过程工程)的哲学思考,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关系关于工程演化论关于还原论的缺失规律和事件,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关系,工程:某些核心技术及相关技术所构成的集成性知识体系,并且要和经济要素合理配置在一起,才能形成工程系统,其特征是集成、构建。技术:通过经验积累和反映科学原理,体现着巧妙构思和工艺技能的特殊的知识体系,其特征是发明、创新。科学:人类通过生产实践、专门实验和思维探索所认识到的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矛盾特殊性所区分成的多门类、有条理、有逻辑的规律性知识体系,其特征是发现。工程和技术都包含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则是揭示和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不
4、可能被发明或创新。经典的科学知识,并不因为是古老的而随时代的前进被废弃或淘汰。工程科学应该能正确反映工程本质及其相关的、实质的技术模块之间相互关系,能经受实验验证和实践检验,并能促进工程系统和各技术单元不断前进的集成性、复杂性和构建性的科学规律的形成。,关于工程演化论,作为耗散结构的自组织过程,工程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相当程度的类似性。演化是从一种存在形态向另一个存在形态的转化过程,工程演化离不开技术进步。演化过程可以是连续性-渐进性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而更为突出的是“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经过选择与淘汰,在演化进程中出现某种类型的“奇异点”,涌现出全新的工程结构。工程活动是人
5、类利用各种资源和知识创造和构建新的存在物的实践。工程活动体现着自然界与人工界要素配置上的综合集成和与之相关的决策、设计、构建、运行、管理等过程。,关于工程演化论,工程是对相关的、异质异构的技术进行选择、淘汰、整合、协同而集成为技术模块群,和相关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而构成工程集成体。选择和淘汰就是一种竞争。选择是人为的,有主观意识的作用,但又体现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不是纯粹靠主观意志能控制的。在选择技术时,还要重视“壁垒”与“陷阱”问题。采用新技术往往过多注意克服壁垒,注意解决技术难题,但有时也会导致个别“新”技术孤立领先,和工程中其他组元不协同、不配套而导致结构失衡的陷阱。总体上说,技术进步是工程
6、演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演化论所研讨的内容是在长的时间尺度上的发展特征和转化规律,演化形成的工程结构(例如流程)能否有利于自己的持续发展,对自然会产生何种影响,都需要经历较长时期才能显现。,关于还原论的缺失,研究工程这类复杂过程时,习惯的方法是把它加以解析,把各个单元孤立起来分类研究各自的运动规律,并浓缩成某种学科理论。这种方法有利于对各种局部性、单元性的事物规律深入认识,但却忽略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互动关系,冲淡了整体性。这是一种“还原论”的方法。在分割、还原的过程中,往往丢弃了相互作用界面处的大量动态的、连续的、协同的信息,而这些界面信息涉及结构、动态运行等主要问题;更进一步减弱对整体性事物的
7、了解。单纯从某个局部出发来理解综合性的工程问题,可能会失之于以偏概全,导致谬误。因此要注意克服还原论方法的缺失,把解析过程失落的信息、知识通过整体论、复杂性、协同论等方法挖掘出来。,规律和事件,在科技问题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决定论。找到描述过程运动和变化的微分方程,只要确定了初始条件,就可以通过积分(解析的或数值的)预测出变化的轨迹和未来的状况,或者说,只要现在固定,未来就被固定下来。牛顿力学就是决定论方法的代表之一。确实当被研究的问题能够合理的简化时,决定论是十分有效的。决定论方法已成为大多数科技工作者的习惯思维。然而,混沌研究发现,当初始条件是无理数时,演变轨迹会出现差别。,规律和事件
8、,牛顿力学的可预测性也不是绝对的。对于复杂的事物和课题,例如工程问题,决定论的适用程度就有限了。在耗散结构中,涨落是离散型事件,但有时却能够触发系统自组织的序参量,这显然不是用决定论方法可以判定的。决定论和随机论,规律和随机事件,是复杂的客观世界的二重性。普利高津说:世界之丰富多彩,不是用一种语言可以完全概括,经验的不同方面,不可能用单一的描述包罗。由于客观世界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在流程这样的工程问题的研究中,需要注意决定论和随机性互补的思维方式。,形成的过程,冶金工序功能的演进和钢厂结构的优化专题论文,在金属学报1993年第7期上发表1990至2000年的十年间,全面推广全连铸,基于钢铁生产流
9、程的连续化(准连续化)和紧凑化的总体性命题由此产生。提出了钢铁冶金制造流程在物理本质方面是一种多维物质流,是集成了物态转变、物性控制和物流管制在时间、温度和物质流通量三个基本参数在空间上的融合、贯通、协调和控制的过程2000年至2004年,在原有理念和实际应用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中,主要集中在提出和定义一系列概念或概念模型。如钢铁生产过程是铁素物质流沿着节点和连接器构成的流程网络,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不同型式(连续、准连续、间歇)的动态运行,“流”、“流程网络”、“程序”是钢厂制造流程动态运行过程的要素。对时间、连续化程度等概念也进行了系统的描述。由此,基本形成了冶金流程工程学的完整理论框
10、架,其标志性的成果是2004年冶金流程工程学的出版。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步在北京科技大学等主要冶金院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中开设了选修、必修课程。,形成的过程,钢铁制造流程多维物质流控制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的钢厂的生产运行过程,产生了对钢铁制造流程功能新的阐述。作为一个整体,钢铁制造流程的功能不再是单一的生产出钢产品,现代钢铁生产流程的功能应该包括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社会废弃物消纳三个方面。由于能源、资源的短缺,钢铁制造流程不能只关注钢铁产品的生产,还必须综合考虑能量的高效转换、余热余能的及时回收、污染的减少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整体优化概念的进一步扩展,形成了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新的功能,即
11、钢铁产品生产、能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废弃物消纳-处理-再资源化。尽管单个化学反应、单体技术和单体工序也存在诸多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亟待研究,但要达到上述目的,钢铁生产不能只关注单个化学反应、单体装置和工序,而应该从流程整体上考虑冶金功能的合理分配,淘汰落后工序/装置,增加新生的工序,重新设计工序之间的合理衔接和匹配方式。在此过程中,把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环境生态三个方面诸多的因素耦合在时间这个主要因素上。,形成的过程,2004年后,中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有关流程制造业的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大课题“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的研究,从概念和内涵等方面认识到,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是一个涉及技术集成和结构
12、优化的工程科学命题,不是简单地将若干先进技术和前沿技术捆绑在一起就构成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这就改进了局限于推广运用个别先进技术的传统方法,转向流程动态运行的物理本质研究。并提升到工程哲学层面研究。,研究内容,冶金工序功能的解析与集成优化冶金流程动态运行的物理本质研究冶金生产流程中基本变量和派生参数的研究冶金制造流程中时间因素的研究现代电炉炼钢冶炼周期综合控制理论的研究界面技术的研究钢铁制造流程的动态运行研究流程网络及其物质流-能量流耦合控制理论研究流程宏观运行动力学机制和运行规则研究钢铁厂动态精准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钢厂功能拓展和循环经济,冶金工序功能的解析与集成优化,钢铁冶金工序功能:在钢
13、铁生产的某个工序中完成的冶金任务。就冶金工序而言,工序功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工序都可以完成多个冶金任务,如高炉,可以完成铁矿石还原、脱硫、渗碳等功能;转炉可完成脱碳、脱磷、脱硫、升温等功能;随着钢铁冶金技术的进步,每一个工序的功能都在发生变化,出现了工序功能的演进。,冶金流程动态运行的物理本质研究,流程动态运行的三要素:即“流”、“流程网络”和“流程程序”。钢铁制造流程属于耗散结构与自组织过程。钢铁制造流程是一种复杂的、非平衡的开放系统,包含着加热、熔炼、精炼、凝固、相变和塑性形变等物理化学过程。其各单元工序之间具有异质性和非线性相互作用,流程系统和环境之间进行着多种形式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
14、换,整个流程形成动态-有序运行的耗散结构。当流程的某些参数达到临界值(例如连铸坯厚度和拉速),流程的时间-空间结构发生演化,并形成全新的状态,使过程的进行更加接近连续-紧凑化,呈现出显著的工程效应。,冶金生产流程中基本变量和派生参数的研究,流程的运行过程是一种耗散结构的自组织过程。为了描述流程的整体行为,需要适应不同于对局部过程微观描述的习惯性概念。也就是要用少量几个变量来描述整个冶金生产流程的动态有序运行过程。变量应有下述特征:贯通整个流程中各个工序、装置;在整个流程运行中可量化表示;以同一形式,同一单位贯穿流程始末。经过研究,得出了物质量Q(重量、流量、浓度)、温度T、时间t三个基本变量。
15、流程中各种反应及状态变化,例如铁素物质流的质量、规格、形态等是由上述基本变量决定的派生参数。流程过程的多因子物质流控制,就是通过综合调控这些基本参量来实现物质流的衔接、匹配、连续和稳定的。,冶金制造流程中时间因素的研究,时间是流程运行的一个基本变量。研究指出:不应该把时间简单地认为是一个随机自变量,不应该仅仅把时间作为各类过程,各种因子变化的坐标轴。在冶金流程中,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值往往被忽视。研究发现,如果从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视角去观察过程中时间变量参数,会有不同的概念和认识。在低层次的过程中看似随机的、无序的时间值,在高一层次或更大尺度上看,恰是有序的,甚至是有重要意义的临界值。为了
16、揭示时间因子在流程动态协调运行中的作用,时间参数在流程中的表现形式可以区分为时间点、时间序、时间域、时间位,时间周期、时间节奏等概念。将时间因子作为流程系统动态运行过程中的目标函数来研究,会有效地促进由不同操作方式的工序所构成的复杂生产流程实现稳定、连续/准连续运行。,现代电炉炼钢冶炼周期综合控制理论的研究,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流程生产方式,是另一种重要钢铁生产流程。传统的电炉炼钢法,冶炼周期长,不可能和连续铸钢工序协调-连续化地运行。为使电炉流程生产能够连续紧凑、动态有序地运行,必须改造传统电炉工序的构成模式,即要把还原熔炼的功能调整到出钢以后,而且往电炉引入化学热和物理热源。在此基础上,
17、对电炉工序的冶炼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函数进行研究尤有必要。傅杰教授研究提出的现代电炉冶炼周期的综合控制理论,很好地反映现代电炉炼钢工序运行过程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使电炉炼钢和连铸协调-连续运行。随着我国废钢积累的增加,电炉炼钢技术的发展及其冶炼周期的优化,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界面技术”的研究,按照还原论的视角研究冶金生产过程,只重视某些工序内部的物理化学反应,对于不同工序之间的关系是忽视的,有时仅仅把它作为运输物料的环节,只要保证下一个工序能够进行生产就够了。为此,甚至不惜增加库存,或者以上、下工序相互等待、随机连接的方法,来组织生产过程,既浪费了物资和能源,又占用了资金。流程动态运行过程
18、的研究认识到,工序之间关系的协调-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界面技术的概念和方法。例如,高炉和转炉之间的“一罐到底”技术:铁水罐既作为承接高炉出铁和运输铁水的设备,又作为铁水预脱硫的反应器,同时全部铁水一次准确地装入转炉。既显著节约了运输铁水的时间,又显著提高了铁水脱硫的温度和硫的活度,在不增大投入的前提下,提高了铁水预处理的脱硫效率。其它还有连铸-轧钢加热炉之间的界面技术等。,钢铁制造流程的动态运行研究,钢铁制造过程系统运行动力学是钢铁厂系统运行优化的重要理论基础,具有集成创新性。流程中的原料储存及处理、高炉、铁水预处理、转炉、炉外精炼、连铸、加热炉和热轧机等工序/装置构成了流程
19、运行过程中的“刚性”组元和“柔性”组元这些异质、异构的组元,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了“弹性链谐振”方式的动态运行,并呈现出“推力”-“缓冲器”-“拉力”的宏观运行动力学机制。例如在钢厂冶炼生产过程中,高炉是推力源,连铸是拉力源,如能在该区段内构筑合理、优化的“缓冲-协同”机制,则可实现钢厂冶炼系统有序、稳定、高效、连续地运行。从流程系统运行的角度归纳得出钢厂系统运行优化的逻辑与实现关系,构建运行方式弹性链/半弹性链谐振体系的运行规则,提出指导钢厂制造流程运行优化的“炉机对应”原则、“能耗最小”原则、“拉速决定流通量”原则和“连浇”原则,同时引入流程的组织和控制的动态Gantt图,分别对应流程
20、系统运行的有序性、稳定性、高效性和连续性,形成较为完整的流程动态运行优化的规则体系,A-A设定的一般状态 A(+)-A(-)正常柔性调控范围 A(+)-A(-)极限柔性调控范围 电炉;钢包炉;连铸机;加热炉及附属储存库;热轧机,流程网络及其物质流-能量流耦合控制理论研究,钢铁制造流程中,以物质流为主体的角度看,铁素物质流与碳素能量流的关系是相伴而行的,而从碳素能量流为主体的角度看,则碳素流物质流与铁素物质流的关系则是时合时分的。因此,在流程中不仅存在物质流网络及相关运行程序,同时还存在与物质流有关的能量流网络及其运行程序。正确认识和实施能量流网络的动态-有序、协同-高效运行,将促进能量转换效率
21、的提高,减小流程的能量耗散和有害物的排放。钢铁厂的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工作应该进入以建立能量流网络能源管控中心为主要标志的发展新阶段,流程宏观运行动力学机制和运行规则研究,为了使各工序、装置能够在流程整体运行过程中实现动态-有序、协同-准连续/连续运行,提出了流程设计生产运行过程中较为完整的规则体系: a)间歇运行的工序、装置要适应和服从准连续/连续运行的工序、装置动态运行的需要。例如,炼钢炉、精炼炉要适应、服从连铸机多炉连浇所要求提出的钢水温度、化学成分特别是时间节奏参数的要求等; b)准连续/连续运行的工序、装置要引导和规范间歇运行的工序、装置的运行行为。例如,高效-恒拉速的连铸机运行要对相
22、关的铁水预处理、炼钢炉、精炼装置提出钢水流通量、钢水温度、钢水洁净度和时间过程的要求; c)低温连续运行的工序、装置服从高温连续运行的工序、装置。例如,烧结机、球团等生产过程在产出量和质量等方面要服从高炉动态运行的要求; d)在串联-并联的流程结构中,要尽可能多地实现“层流式”运行,以避免不必要的“横向”干扰,而导致“紊流式”运行。例如,炼钢厂内通过连铸机-二次精炼装置-炼钢炉之间形成相对固定的、不同产品的专线化生产等; e)上、下游工序装置之间能力的匹配对应和紧凑布局是“层流式”运行的基础。例如,铸坯高温热装要求连铸机与加热炉-热轧机之间的工序产能力匹配并固定-协同匹配运行等; f)制造流程
23、整体运行一般应建立起推力源-缓冲器-拉力源的动态-有序、协同-连续运行的宏观运行动力学机制。,钢铁厂动态精准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工程设计应该体现诸多技术要素、技术单元的动态集成,以确保工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整体有序性和稳定性,并易于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体现在达产快、运行稳定有效。选择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关键,亦即从时代宏观环境的需要出发,以要素-结构-功能-效率优化为基础,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适应。即钢厂的生产流程和产业链的构建与延伸要适应自然、社会、经济、市场和工艺技术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时代性趋势。优化生产流程和产业链的要素-结构-功能-效率,必然要求生产流程对工序/装置的合理化选择和工序/装置之
24、间的协同化集成;反过来,各种工序/装置的要素-结构-功能-效率也必须能适应生产流程的结构-功能-效率优化和产品市场的合理定位。产业链延伸、企业间物质和能量的相互有效、有序利用也是未来钢厂的发展趋势。工程设计必须克服传统的静态、局部的单体技术设计方法。工程设计不是孤立地选择新技术,而应该从动态-协同的总体目标出发,进行概念设计、顶层设计,使各单元技术形成一个动态-有序、连续-紧凑的工程整体集成效应,达到多目标优化。首钢京唐钢铁公司曹妃甸钢厂的设计体现了这种设计思想。,现代钢厂功能拓展和循环经济,通过对钢厂生产流程动态运行物理本质的研究,揭示出钢厂应具有钢铁产品制造功能、能源高效转换功能和社会大宗
25、废弃物消纳处理和再资源化等三项功能。从产品制造链、商品价值的演变出发,研究了节能、清洁生产和钢铁工业绿色制造问题,强调钢铁制造流程系统优化的重要性,指出钢厂环境问题的概念是要通过节能清洁生产绿色制造过程逐步实现环境友好。与此同时,讨论了钢厂生产流程过程中的节能、清洁生产问题和钢材及其制品的绿色度问题。最后展望了与钢铁企业有关的生态工业链和未来钢铁企业在循环经济社会中的角色。,学科形成的标志,学术专著大学课程学术梯队学术交流术语体系工程应用,学科形成的标志,学术专著: 1.殷瑞钰,冶金流程工程学,2004年(第一版),2009年(第二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Ruiyu YinMetall
26、urgical Process Engineering, 2011. Springer-Verlag,Berlin,Heidelberg,New York(根据中文本第二版翻译出版) 3.殷瑞钰,冶金工学,2012. 黑崎播磨株式会社, 北九州(根据中文本第二版翻译出版) 4.殷瑞钰,冶金流程集成理论与方法,2013年,学科形成的标志,大学课程 1.2001-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修课“钢铁制造流程多维物流管制” 2.2005-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选修课“冶金流程工程学” 3.2008-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课“冶金流
27、程工程学” 4.2013年开始,北京科技大学将冶金流程工程学与钢厂设计课程结合,开设冶金流程工程学与钢厂设计 5.其他高等学校硕士生、博士生选修课 6.在宝钢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有关钢铁冶金设计院、规划院进行系列讲座或专题讲座,学科形成的标志,学术梯队 1.钢铁研究总院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2.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与战略研究中心(课题组) 3.重庆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河北联合大学等学术梯队的现状: 1. 人员分布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及少量设计院;重庆大学有类似研究。 2.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本领域的研究主要由最开始进行研究的院士领衔,参加者虽多,但相对较少,应该
28、创造条件,着力培养,吸引研究者关注。,学科形成的标志,学术交流 1.“钢铁制造流程的解析与集成”第125次香山科学会议 “钢铁制造流程中能源转换机制和能量流网络构建的研究”第356次香山科学会议 3.“冶金流程工程学”第一次教学、应用研讨会。 4.“冶金流程工程学”第二次教学、应用研讨会 5.2011年10月在重庆大学召开的“第六届全国高校冶金院长暨冶金学科高层论坛”和2012年11月在安徽工业大学召开的相关会议上,从冶金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冶金流程工程学教育的有关问题。 6.“第八届中日钢铁科技会议”、“第十届中日钢铁科技会议”、“第二届中德钢铁冶金理论研讨会”、“2003年地球环境和钢铁工业
29、国际学术会议”中,均讨论了冶金流程工程学领域的学术课题。 7. 2013年8月,“冶金流程工程学师质培训班”在北京召开。,学科形成的标志,术语体系初步形成了“冶金流程工程学”术语体系,可参阅中外文版著作的“索引栏”,并部分收录于冶金学名词(定义版)。工程应用 1.动态精准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已为我国冶金设计技术人员所认识,设计工作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曹妃甸京唐钢铁厂工程等设计和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优秀成果。 2.冶金生产流程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协调运行和物质流-能量流网络的耦合控制理论已经和冶金热能工程窑炉热工和系统节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相结合,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 3.层流式动态运行的生产模式已经
30、在转炉炼钢-连铸作业线生产中实际体现,达到了降低能耗的实际效果。 4.界面技术的实际应用。主要包括唐钢小方坯连铸-棒线材轧机生产线;京唐、沙钢、重钢、达钢等高炉-转炉之间的“多功能铁水包”;迁钢钢水包周转调控技术等。,典型研究课题之一:新一代钢厂精准设计技术和流程动态优化研究建立钢铁制造流程精准设计和动态运行的模拟仿真平台,研究结果为首钢京唐钢铁公司的设计、建设提供精准设计和动态运行方案的理论支撑,实际应用:在校内建立仿真实验平台,实际指导京唐钢铁公司的设计、建设、投产过程,46,典型研究课题之二:唐钢二钢轧厂棒材洁净钢生产平台动态有序运行优化研究 主要目的:建立低成本、高效率棒线材洁净钢生产
31、的示范线,实际使用效果:建立棒线材洁净钢生产示范,获得冶金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7,典型研究课题之三:迁钢钢包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主要目的:建立炼钢厂钢包优化周转的在线管理信息系统,减少钢包在线使用个数,结合其他手段,降低转炉出钢温度510度,实际使用效果:实现钢包的科学管理,降低钢水出钢温度510度,典型研究课题之四:沙钢铁钢工序界面铁水“一包到底”流程研发和应用 主要目的:建立高炉炼铁与转炉炼钢厂之间铁水运输、处理、缓冲的最佳模式,实现铁水包多功能化,减少在线使用个数,结合信息化手段,降低铁水运输过程温降及其他损失。,实际使用效果:节约土地527000m2;(2)节约投资费用约46094万
32、元,吨钢节约投资70.91元;(3)铁水温度少降低达56;(4)年节约制造成本39163,吨钢60.25元.,49,其他应用: 炼钢-连铸计算机调度系统; 北京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 钢铁制造流程能量流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宝钢股份公司 东北大学,50,未来设想和展望,1.冶金流程工程学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针对以下内容:1)概念的定义和系统化2)理论框架的建立3)方法论4)数理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2.建立流程的动态仿真系统; 3.在钢厂优化实际过程中,建立典型实例; 4.智能化钢厂的建立 5.教学与科普工作,建立学术交流平台。,未来任务和展望,发展趋势和机遇目前,世界钢铁工业处于结构调整的时期。尤其是中国钢铁工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规模扩大,但面临流程的改造和优化,必须从整体结构上优化流程,由此为冶金流程工程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未来任务和展望,设想: 1.开展国内主要院校、研究院所和钢厂的广泛交流,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尽快形成共同研究的气氛,并和国外相关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国际影响; 2.在科技部、工信部进行科技开发项目立项,对资金筹集、人才培养、设备购置等方面,加大研究投入; 3.有关高校、设计院和企业要重视和吸引高水平人才,形成工程科学研究的氛围; 4.扩大在不同类型钢厂建立实际应用范例。,请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