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语文13月夜.ppt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3745712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13月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语文13月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语文13月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语文13月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语文13月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月 夜 沈尹默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作者介绍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人。我国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早年游学日本,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由蔡元培、李石曾推荐,曾出任河北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民国32年,因不满政府遏制学生运动、开除学生,毅然辞职,南下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抗战开始,应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之邀,去重庆任监察院委员,曾弹劾孔祥熙未遂,不满政府之腐败,胜利后即辞职,居上海,以鬻字为生,自甘清贫。,49年后,他先

2、后参加了上海市政协、市博物馆、市文管会、中国画院、市文联、市文史馆的工作,亲自创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书法组织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为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尤其对中国书法艺术和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毛主席他的工作和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全诗仅四行,却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和谐统一的“月夜”场景:霜风,月光,高树和“我”。四种物象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耐人寻味,前两种物象深广幽远,构成全诗的背景。后两种物象具体突出,构成整个场景的焦点。,文本解读,“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立,把人与树置于同等地位。想一想,一个人在清幽寒冷的月夜在山林中与树相伴,是怎样一幅画面?但是,诗人没有流露出丝毫落寞的情怀

3、,却于淡淡的孤独中透露出某种遗世独立的淡定从容。 “却没有靠着”一句,进一步强化了彼此的独立、完整和自足。,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应和了五四时期追个体独立与解放的时代风潮。形式上,每句以虚词“着”字结尾,显示了某种坚韧与执著,与主题相得益彰。,月夜是新文学诞生后的首批成果之一。 “在中国新诗史上,算是一首散文诗”,且“具新诗的美德”,“其妙处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康白情)。孙玉石将月夜诠释为“觉醒了的一代人的声音”,并详细分析了此诗所寄寓的“人格独立的情怀”;他还将此诗推为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的先声,认为“它透露了萌芽形态的象征主义新诗诞生的信息”。,讨论会,1。从主客对应的角度谈谈该诗中客观环境与主体状态的关系。 2。你认为该诗与五四特定的时代氛围相关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