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学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737141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14 页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整饬( ) 富庶( ) 媲美( )狷介( ) 骄奢( ) 庸懦( )暴敛( ) 采撷( ) 绯红( )粜米( ) 府邸( ) 泯除( )酒酣( ) 鞭挞( ) 何啻( )泾渭( ) 遨游( ) 支绌( )凋零( ) 悚然( ) 贬谪( ) 21 伶俜( ) 蒿藜( ) 氤氲( ) 22 23 24 饿殍( ) 别筵( ) 歔欷( ) 25 26 27 兖州( ) 盘桓( ) 28 29 (2)多音字泥Error! 裨Error!苔Error! 藉Error!钥Error! 咽Error!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Error!

2、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7)Error! (8)Error!(9)Error!第 2 页 共 14 页 二、词语积累明确词义(1)不择手段: _(2)无济于事:_ (3)衣马轻肥: _(4)慷慨陈词:_(5)穷兵黩武:_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为了刷存在感,某些外国政客竟到了不知羞耻、不择手段的地步,硬将与自身利益无关的话题塞进 G7 峰会。( )(2)当你一天的运动量没能把你所摄入的卡路里都消耗掉的时候,你的运动对于减肥来说,也是无济于事。( )(3)他听后很高

3、兴,说,这真是个好消息,如果他“资货充足,衣马轻肥 ”,这倒是令人担心的坏消息。( )(4)3 月 5 日,全国某政协委员在文艺界小组讨论中慷慨陈词,表情丰富。( )(5)中国人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辨词填空(1)度过渡过“度过”指(时间上)经过,经历。如“度过假期”等。 “渡过 ”则指空间上过了一段距离,往往是指从此岸到彼岸。如“渡过大河”等。例句:11 月 11 日, “怎样_ 大学生活”主题讲座在 历史文化学院 202 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人世间就是这样用沟通为舟, _艰难的航程,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2)爆发暴发二者都是动词

4、,都可表示突然发生。 “爆发”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处迸出或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爆发的对象一般是重大的或较大的事情,或是人的抽象行为和情绪,常和“战争” “革命” “起义” “运动” “经济危机” “游行示威” “笑声” “欢呼声”“愤怒”之类的词语搭配使用,还可用于同火有关的自然物,使用范围很广。 “暴发”着重指突然发作,多半由外部条件促成,多用于与水有关的具体的自然物,用于人时,常与突然发财或得势的人和事连用。例句:众多独立生活区,应有尽有的生活用品,一群怀着各自 电影梦想的年轻人,现场时不时_出的欢笑声,热热闹闹 的春联, 这一切,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温暖的年味儿。这一

5、地区曾一度_山洪,造成公路被 毁,交通中断。第 3 页 共 14 页 三、名言警句1传主名言(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 势聊短述(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6)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8)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9)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12)露从今夜白,月是

6、故乡明。月夜忆舍弟(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文外名言作者名言(1)用急躁等待将来,用后悔回顾过去,都等于独立核算现在。冯至选集(2)我要静静地静静地思量,像那深潭里的冷水一样。 思量一、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 1941 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87 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 十四行集 ,散文集山水 东欧杂记等,历史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 ,译著海涅诗选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冯至是我

7、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也是中国文学研究家。他不仅提出了“学外国文学的人要懂得中国文学”的观点,而且有着严谨、求真的学风。他的两部主要著作杜甫传和论歌德就是最好的证明。毛泽东曾握住冯至的手说他写杜甫传是“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 二、背景展示杜甫传的写作始于 1946 年,历时三年。从青年时代,冯至就极为热爱杜甫,与“杜诗”“发生了绝大的爱情”(1924 年 9 月 3 日致杨晦信,收入冯至全集) 。抗战期间,无论第 4 页 共 14 页 是在颠沛流离的途中,还是在相对沉静的昆明山中,冯至都没有停止过对杜甫人生的思考。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了写作杜甫传的准备,并在 1945 年发表了杜甫和我们

8、的时代和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两篇相关文章。三、文体知识1何为传记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述性文体。2传记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分为自传和他传。(2)从篇幅长短看,传记分为大传和小传。(3)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4)从表达方式看,一般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阅读指导 立足 传记文体特征、明确阅读重点、读懂作品是分析、评价及探究文本问题的前提。具体来说,阅读传记可采用以下方法:1重

9、视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传主形象要把握传主形象,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同时,传主的人际交往是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也是阅读传记的通道之一。2搜寻典型事件和典型细节把握传主形象阅读传记时,按照一定顺序,梳理出与传主有关的主要事件,尤其是那些能够表现传主个性特征的典型事件。从典型事件中,可以理清传主的成长经历,感悟其心路历程,进而把握传主的形象特征,并从中获得人生教益。同时注意细节描写,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能使传主形象更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等。3分析传记的主要艺术手法(1)选材的处理(2)描写的方式第

10、5 页 共 14 页 (3)表现手法传记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其中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在传记中,直接引用大量原始资料可以更好地表现传主的形象特征,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4)语言风格不同类别传记具有不同特点。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5)文体特征文体特征 简要说明时代性和代表性 记叙的人物往往都是某时代或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不允许任意虚构;传记材料比较翔实,作者要从中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传主特征史实性和文学

11、性传记叙写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但传记还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会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对内容进行生动再现,达到传神的目的4.对传记进行鉴赏、评价和探究(1)要尊重文本内容对传主形象、传记内容的鉴赏、评价和探究,要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传记中的抒情、议论性文字,体会传记作者的情感立场。(2)要学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分析要在尊重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跳出文本的拘泥,根据自己对传记内容的理解,做出个性化的评价和分析。第 6 页 共 14 页 1脉络梳理2明确主旨本文主要叙述了诗人杜甫“困居长安十年” “战乱流离时期”和“漂泊西南时期”的经历,描写了诗人在安史之乱前后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局中经历个人苦难,

12、体会人民苦难、民族苦难的过程。诗人在现实中分别解决了仕进与归隐、忠君与爱国的矛盾,在君主行为与国家利益不一致时将爱国与忧民置于首位,表现出对国家人民的强烈使命感。3初读感知阅读全文,思考本文中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_1怎样理解本文的标题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答:_2杜甫在长安十年有怎样的生活经历?其思想因生活经历的不同又有怎样的变化?请据此简要概括杜甫的形象特征。生活经历与思想变化:生活经历 思想变化初到长安与现实接触渐多,豪放情绪逐渐收敛。既向往过去自由浪漫的生活,又想求取官职舍不得离开长安应试受欺骗 第 7 页 共 14 页 充当“宾客” ,写赋进献玄宗,投诗权贵一方面

13、被贫穷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为求得一个官职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游慈恩寺 辞去河西尉,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幼儿病死 形象特征:_3从“流亡”和“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两节看,杜甫为官的经历主要分为在朝廷担任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和外任华州司功参军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杜甫的思想状态分别是怎样的?从中可以看出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答:_4杜甫的诗为何被称为“诗史”?答:_5作者不惜笔墨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有什么用意?答:_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1)院中的花草都在雨中烂死了,只有他在阶下培种的决明子格外茂盛,绿叶满枝好像是翠羽盖,开花无数正如他身边所缺乏的黄金 钱。答:_(2

14、)再往前走,但见猛虎当前,崖石欲裂,山路旁开着今秋的菊花,路上印着古代的车辙。答:_1课文在“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一节中提到:“他由此才得到机会,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这一段话在这一节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杜甫具体的诗歌创作来证明。答:_2杜甫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是个人身世的感叹,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与杜甫的艺术成就相比,他的人生堪称悲剧,你认为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答:_第 8 页 共 14 页 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一生坎坷的“诗圣”人生有诸多艰辛,如同杜子美,一生浮浮沉沉,起起落落,经历战乱,但是他的一 颗赤诚之心始终维系在国运民生上, 这需要怎样的

15、胸怀,怎 样的人格啊!他把自己的一腔赤诚情怀化在诗行之中,用无私的 语言喊出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诗句。时光穿越千古,情怀羁留人间 ,让我们在困境中,以子美为榜样,且行且坚,用无私的情怀为他人而歌,为时代而呼,创造出自己生命的最大价值吧!运用角度 “人生价值” “责任担当” “爱国情怀”等。运用示例看看杜甫吧,他青年时就赶赴 长安,希望能一展自己的才 华 ,被朝廷重用,然后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然而他却一生不得志,没有能真正获得过一次报效朝廷的好机会。但是,他的政治抱负从未因此而衰减。自己在战乱中逃亡

16、,而心中惦记的却是饱受战乱的广大百姓,于是,写下了“三吏” “三别”以抒怀;自己困居浣花溪,屋漏无干处,却还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 。这就是杜甫,他心中只有国家与人民,所以他一生都为之倾情,无论他自己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中,他都在忧国忧民,实践着自己的政治理想。2课外素材(一) 杜甫怒斥皇亲国戚天宝四年(745),唐玄宗在封 杨玉环为贵妃后,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遂越发腐败了。杨玉环的堂兄杨钊也由于杨贵妃的得势而平步青云,在他担任御史时就被玄宗赐名“国忠” ,以示恩宠。天宝十一年(752),李林甫死后, 杨国忠做了丞相;而玄宗也把全国的军政事务交给杨国忠处理。此时的杨家,由

17、于他们兄妹“势倾天下” ,遂开始结党营私,专干些非法的事情,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古历三月三日这个作为传统节日的上巳节,人 们为了除去不祥气氛,都到水边去“修禊”。天宝十二年,杨家一帮人不但去参加了这样的活动,而且还大张旗鼓地到曲江附近游春野宴,喧闹异常。第 9 页 共 14 页 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大为愤 慨地挥笔写下题为“丽人行 ”的七言长篇古诗, 该诗对杨家的奢侈生活做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运用角度 “爱憎分明” “勇于斗争” “责任”等。运用示例 我 们很容易理解“ 言为心声” ,即作品反映人品,所谓“郁结乎心发乎声” ,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因美学家蒋勋之言:“

18、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 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 ”试想,如果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成就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的折射。(高考优秀作文且以作品论英雄 )(二) 磨刀石上的慈善家吴锦泉2010 年 8 月 9 日,吴锦泉收听广播 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 1 000 元钱送给红 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雅安发生 7.0 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 挣下的 1966.2 元

19、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 2008 年汶川地震之后,吴锦泉累计捐款 37 000 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 仅靠磨刀为 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 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点评 吴锦泉老人的一生可 谓 高风亮节,卓尔不群。一个老人,还在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他用磨刀来践行自己的理想。杜甫在生活艰难的情况下,还记挂着百姓,他用诗歌传递着内心的情感。吴锦泉和杜甫都没有雄厚的物 质基础,但他们都表现出了高尚的节操,令世人尊敬和敬仰。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

20、题文章中?_肩 膀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 转衰的 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 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平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见杜甫逆流而上的 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第 10 页 共 14 页 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 ,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 “穷则独善其身” ,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 ,屈服于黑暗的社会 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

21、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 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 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 ”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 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 ,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 这句话“文章憎命达” 。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 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

22、院的 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羸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 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是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 “战血流依旧, 军声动至今 ”。他总是放眼大众,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 ,然后聚焦,酝酿,提 炼, 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 独善其身,达 则兼济天下” ,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

23、位,不谋其政 ”,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 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喊哀,他 总是从局外人客 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迸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 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 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都说“男人铁肩扛道义” ,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 让人远远观 望, 赞叹不止。思悟要点作者在开篇采用了怎样的技巧?提示 以三个连续的问句构成排比开篇,引 发人们对这样 一副“铁肩”的思考,制造 悬念效应

24、,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段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提示 本段运用了引用的写法。本段引用杜甫的有关诗句,写出了杜甫“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引用的史事与 诗词,折射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语文功底。本段将杜甫悲惨的命运与“兼济天下”形成对比有何作用? 第 11 页 共 14 页 提示 突出了杜甫“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的鲜明形象。这段话有哪些作用?提示 a结尾在内容上总结概括: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 让人远远观 望, 赞叹不止。b结尾在结构上与文章题目及开 头相照应。c升华主题,前

25、后照应,行文自然流 畅,抒发了作者对杜甫的赞叹之情。提醒 牢记本文中的名言名句,以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第 12 页 共 14 页 答案精析语言知识积累一、1(1)ch sh p jun sh nu lin xi fi tio d mn hn t chjn o ch dio sn zh pn ho yn pio yn 21 22 23 24 25 26 x Yn hun 27 28 29 (2)n/n b/p ti /ti j/ji yu/yoy/yn/yn2(1)放诞 垂涎 (2) 推崇 作祟 (3) 冷炙 针灸(4)朝谒 短褐 (5) 凜冽 酒洌 (6) 谴责 缱绻(7)谄媚 馅儿饼 诬陷

26、 (8)同僚 缭绕 潦草(9)案牍 赎金 穷兵黩武二、明确词义(1)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含贬义)。(2)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3)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4)意气昂扬、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5)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侵略战争。对点小测(1) (2) (3) (4) (5)辨词填空(1)度过 渡过 (2) 爆发 暴发整体感知3文中的杜甫是一个历经磨难与挫折、思想复杂而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形象。杜甫经历过坎坷的人生道路,卷入过战乱的漩涡,又长期沦落下层,能走近人民,为人民呼吁,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宁苦身以利人,

27、写了大量堪称“诗史”的重大篇章。如悲陈陶 “三吏” “三别”等诗歌,都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思想。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敢于抨击时弊,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如他的塞芦子和丽人行就体现了这两点。年轻时的杜甫受盛世文明的影响具有远大的抱负和进取心,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黑暗的现实使他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弊端。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第 13 页 共 14 页 潜悲辛!”安史之乱和流亡期间,杜甫将自己饥寒交迫、艰苦备尝的生活与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难紧紧联系起来,使其远大理想在乱世中得到深化,对现实的批判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激情和力量。这也是杜甫高于其他诗人的主要原因。课堂互动1 “

28、万方”指姿态多种多样,如“仪态万方” ;也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 “万方多难”多指国家处于山河破碎、朝廷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2认识到社会的腐化,内心充满悲愤 看出时代的危机,更认识到了统治集团的腐败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想到当年以稷契自命,不免失落。但他更多的感受是对腐败者的愤怒和对人民的担忧 杜甫是一个虽遭受生活中的重重打击,却依然竭力求取官职的读书人。但与一般读书人不同的是,他能够认识到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痛苦,并分别给予愤怒揭露和无限同情,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善良的知识分子。3杜甫担任左拾遗时期由一个忠于自己职责的言官沦落成一个谨小慎微、精神局促甚至猥琐的官僚。外任华州司功参军这种处境的变

29、化,使他重新认识到唐王朝外困内腐的政治形势,看到了民族的灾难、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痛苦。从中可以看出杜甫是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正直的诗人,尽管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矛盾,却用诗歌客观地反映了时代的痛苦和人民的灾难,成为“人民的代言人” 。4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 ,就是因为他的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 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写照。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了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5作者在文中对唐代的长安、唐代政治显露出的日趋腐化的现象李林甫专政、奸臣弄权、残酷的战

30、争、安史之乱等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把杜甫放到如此的背景之下,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背景,为杜甫的思想转变提供依据,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丰满、更真实。他的创作达到了学术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6(1)据前文可知,杜甫培种决明子这味药材是为了换些生活费,决明子花的茂盛更好地反衬出他这段时期经济上的窘迫以及对金钱的迫切需要,以致孩子可以任其疯,花草可以任其死,维持全家生计的药材却要伺候好。一位有志报国的文人为生计所迫成为药农,这既是杜甫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2)本句写自然环境的恶劣,其实也形象地写出了社会环境的凶险,为躲避兵劫杜甫只有选择崎岖山路去走,但一路也充满生命危险,加之气氛

31、格外惨淡,历经战乱,社会一片萧条,人烟稀少。延伸探究1这句话是作者对这一阶段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的总结,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可以看作是这一节的中心句。在供奉皇帝的时光中,杜甫的生活是平静庸俗的,诗歌创第 14 页 共 14 页 作也被限制在狭窄的天地中,如曲江二首中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又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这些诗句虽然细腻但却境界狭小。所以连他自己都说“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 。而当他一从宫掖的狭窄天地中走出来的时候,他的切身的苦难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了政治的腐败、国家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如他这一时期的名作“三吏” “三别”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2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性情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