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科 教 学 质 量 报 告( 2015-2016学 年 )2016 年 12 月目 录一、学校概况 .1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一)办学定位 .1(二)人才培养目标 .1(三)服务面向 .2(四)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2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2(一)数量与结构 .2(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2(三)本科生主讲教师和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3(四)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4(五)教学设施情况 .4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6(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6(二)专业建设 .6(三)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7(四)课程建设 .7(五)教材建设 .8(六)教师教育改革 .9(七)教学研究 .9(八)实践教
2、学 .9(九)创新创业教育 .11五、质量保障 .11(一)全面落实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11(二)形成系统化的质量保障体系 .11(三)严格教学日常运行与监控 .12(四)学科专业评估稳步推进 .12(五)强化教师教学发展与质量保证 .12六、学生发展 .12(一)生源质量 .12(二)学习满意度 .13(三)毕业生基本情况 .13(四)毕业生评价 .13(五)毕业生成就 .14七、特色发展 .14(一)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助推学校转型发展 .14(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5八、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对策 .15(一)转型发展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化 .15(二)人才培养体系
3、需要进一步完善 .15(三)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161湖北师范大学 2015-2016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一、学校概况湖北师范大学是一所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为重点,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重点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4 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生,被列为湖北省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规划占地 2002 亩,校舍总面积 60.45 万平方米。学校设有 20 个教学院,建有 6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 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3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 个省级重点学科,现有 66 个本科专业、3 个国家级
4、特色专业、7 个省级品牌专业、1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 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建有 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工程实验室、4 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 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工作站) 。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 700 余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30 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30 余项,教师公开发表科研论文 4254 篇,其中被 SCI 等三大检索收录 904 篇。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 40 多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
5、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在英国建立了湖北省属高校在欧洲唯一的一所孔子学院,在北爱尔兰建有 8 个孔子课堂和 1 个武术中心。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校园文化、科技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丰富多彩,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2%以上。建校 43年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近 11 万人,毕业生中绝大多数扎根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第一线。学校已成为湖北省高等师范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培养湖北省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大力推进转型发展,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省属一流、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师范大学,为我国师范教育事业和地
6、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办学定位地方应用型师范大学。2(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社会需求和职业需要,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强、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优秀基础教育师资、职业教育师资和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三)服务面向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服务基层,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2015-2016 学年,学校各类全日制在校生 16559 人,其中本科招生 4035 人,本科在校生 15568 人,本科毕业生 4560 人,本科生占在校生比例为 94.02%。折合
7、在校生人数 17684.4 人。表 2.4.1 各类学生数统计表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人)本科招生人数(人)本科在校生人数(人)本科毕业生人数(人)本科生占在校生比例折合在校生人数16559 4035 15568 4560 94.02% 17684.4三、师资与教学条件(一)数量与结构截止到 2016 年 8 月,我校专任教师人数为 948 人,外聘教师人数为 141 人。折合生师比为 17.36:1。表 3.1.1 专任教师队伍数量 专任教师数(人) 外聘教师数(人) 外聘教师所占比例 生师比948 141 6.9% 17.36:1(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学校有教授 128 人、副教授 297 人
8、。2015 年,学校新增“楚天学者”6 人,总数达到 17 人;“彩虹学者”特聘教授 4 人;新增“磁湖学者”特聘教授 2 人,总数达到 13 人;新增百人计划特聘教授 1 人, “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0 人、省政府专项津贴 16 人,入选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11 人、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7 人、省跨世纪学术骨干 8 人,省有突出3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5 人;2 人入选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选派 63 人参加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选派 5 人赴国(境)外学习进修。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发展中心作用,开展新进教师“精彩一课”活动、优秀教师公开示
9、范课、教师教改课比赛、教学专题讲座与培训、青年教师教学沙龙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队伍实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表 3.2.1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具有博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具有本科学位具有专科学历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人数(人) 比例235 24.79% 510 53.80% 198 20.88% 5 0.53%表 3.2.2 专任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具有正高级职称 具有副高级职称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128 13.50% 297 31.33%(三)本科生主讲教师和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2015-2016 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课程 3799 门次,其中,教授、副
10、教授主讲本科课程 1357.16 门次,占全校本科课程总门次的比例为 35.72%。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比例为 78%。表 3.3.1 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情况统计表年度 本科开课 总门次 教授、副教授主讲 本科课程门次教授、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门次占全校本科课程总数的比例(%)2015-2016(1) 1944 689.09 35%2015-2016(2) 1855 668.07 36%2015-2016总计 3799 1357.16 35.72%表 3.3.2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情况统计表年度 主讲本科课程教授、副教授人数 教授、副教授总数主
11、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比例(%)42015-2016(1) 325 411 79%2015-20162015-2016(2) 317 410 77%(四)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学校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2015-2016 学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4025 万元,生均 2585 元;本科教学专项经费 848 万元;本科生实验经费 168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107.91 元;本科生实习经费 292 万元,生均实习经费689 元。表 3.4.1 教学经费情况 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年度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本科教学专项经费(万元)2015-2016 40
12、25 2585 848备注:本科教学专项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表 3.4.2 实验实习经费情况(五)教学设施情况1.学生均用房面积校园总占地面积 1334673 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368899 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22.28 平方米;实验室面积 56693 平方米,生均 3.42 平方米;产权学生宿舍面积 165497 平方米,生均 9.99 平方米。表 3.5.1 教学设施情况 占地面积(m2) 产权建筑面积(m2)产权教学行政用房 产权学生宿舍面积(m2)本科实验经费 本科实习经费年度 本科生实验经费(万元)生均实验经费(元)本科生实习
13、经费(万元) 生均实习经 费(元)2015-2016 168 107.91 292 6895总面积(m2)占建筑面积比例1334673 593401 362149 61 165497表 3.5.2 教学行政用房与实验室用房情况 教学行政用房(m2) 实验室用房(m2)总面积 生均面积 总面积 生均面积368899 22.28 56693 3.422.教学仪器及设备2015-2016 学年,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14921.64 万元,其中新增 1605.33 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为 0.844 万元。表 3.5.3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及校外实践基地情况 年度教学科研设备总值
14、(万元)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设备总值(万元)当年新增值所占比例校外实践基地个数(个)固定资产(万元)2015-2016 14921.64 0.844 1605.33 12.06 296 103294.02说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高于 800 元的仪器设备;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折合在校生人数)10000;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所占比例=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0%;3.图书馆文献资源学校图书馆有馆舍两座,面积共 28337 平方米。各院(系)设有资料室,面积约 3000 平方米
15、。截止 2016 年 6 月,馆藏纸质图书近 210 万册,2016 年全校订有中文报刊 2100 多种(期刊 2123 种) 、外文期刊 37 种;可供读者使用中、外文各类数据库 9 种 37 个子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共 252 万余种(册) 。目前图书馆拥有:以光纤磁盘阵列柜 IBM DS4800 为核心的网络存储系统,容量为8TB,以及华为 OceanStor S5500T 存储系统,磁盘容量合计为 103TB,存储磁6盘总容量 111 TB。由 CISCO 4098G、3524G、2924G 构成的三层交换网络系统,主交换机 CISCO 4908G 配备了 6 块 1000Mb 光纤
16、模块,形成主干带宽 1000Mb 的网络;服务器为 1000M 网卡,各工作站则配备以 100M 网卡,形成 100Mb 的桌面带宽网络,较好地满足师生教学与科研的需求。表 3.5.4 图书资源情况图书馆面积(m 2) 纸质图书量年度总面积 生均 总数(万 册) 生均(册)数据库(个)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万种)2015-2016 28337 1.6 208.9 118.13 9 247.6四、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学校为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
17、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大力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共 7 项,各实验班从学生选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等环节积极开展工作。学校完善并继续实施“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三个双学位特色班,成立了两个名师工作室,积极探索一套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道路。学校积极探索“3+1”校企、“3+2”校校联合培养模式,继续实施双学位制度,开展辅修双学位(第二专业),2015 年学校共有 282 名学生参与了辅修双学位(第二专业) 。表 4.1.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 序号 名称 类型设立时间参与学生数(人)1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通信工程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20
18、16 302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2016 303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环境工程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2016 304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电子信息工程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2016 305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信息工程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2016 306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法学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2016 307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2016 307备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教学基地、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二)专业建设学校目前有 66 个本
19、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师范专业 18 个,非师范专业39 个,师范与非师范兼招专业 9 个。学校以专业综合改革为切入口,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2015-2016 学年,学校获得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 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2 个, “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1 个。为支持这些项目的建设,学校从师资配备、教学资源、政策机制、经费配套等各方面为这些项目的实施创造最优条件,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20、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和发展。表 4.2.1 本科专业数及学科门类分布学科门类 专业数 专业名称经济学 3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法学 3 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教育学 6 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文学 7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广告学、英语、日语、法学历史学 1 历史学理学 14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教育技术学、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心理学、地理信息科学工学 17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化学
21、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工业设计、环境工程、软件工程、物流工程管理学 5 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行政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城市管理艺术学 10 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舞蹈学、 舞蹈表演、播音主持、书法学备注:国家级特色专业 省级品牌专业 校级品牌专业 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三)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本科教育的战略规划和总体设计,是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从 2015 年开始,学校在
22、充分调研、学习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 ,组织各学院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转型发展要求,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积极开展人8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突出体现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突出培养目标的指向性,增强专业的适应性。二是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完善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三是充分赋予各二级学院修订自主权。四是重点聚焦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领域和环节,提出了 5 条修订原则、5 个修订重点。五是整体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构建四大课程群。六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四)课程建设
23、学校坚持课程在本科教学资源中的核心地位,以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依托优势学科、平台、专业资源推动各类课程建设,坚持课程建设“立体化整体推进”原则,坚持课程建设经费“谁建设,谁使用”的原则。按照“成熟一门建设一门,成功一个带动一片”的课程建设思路,不断完善精品课程建设内容。2015 年学校积极推行“翻转课堂”和“慕课(MOOC) ”的教学方式,强化优质教学资源在实际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使用,组织学校教师参加省内外在线课程建设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打造“传统教育+在线环境”的本科教育混合环境。积极构建课程资源平台,进一步完善了“精品课程资源网”等,开发了“精彩一课”等
24、生成性教学资源 3000 余种,引入麦课在线、智慧树在线课程和中国大学开放课等资源,在军事理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式与政策三门课中试点“慕课”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搭建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提供更多服务。2015 年,学校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 4 门,评选出 8 门校级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表 4.4.1 国家级、省级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一览表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在学院 批准时间 级别1 分析化学 赖国松 化学化工学院 2015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 英国文学选读 刘敏 外国语学院 201
25、5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 英语学科教学论 盛红梅 外国语学院 2015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 基础钢琴演奏与伴奏 胡满春 音乐学院 2015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 生物学综合实验 潘继承 生命科学院 2016 第一批国家级精品 资源共享课9(五)教材建设学校严格执行教材管理办法和自编教材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规范教材管理。对于通识类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等教材,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坚持选用最新版的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省部级获奖教材、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以及公认水平较高的优秀教材。对于专
26、业选修课、校级公选课,鼓励和资助任课教师编写教材或讲义,2015-2016 学年学校资助教师出版教材 10 部(其中主编教材 7 部、参编教材 3部) 。在教材供应方面,学校强化教材供应管理,课前到书率达 100%,同时采购教材向学生让利 23%,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六)教师教育改革为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学校出台了深化师范教育改革实施意见 ,建立了师范教育改革实验区-黄石一中和团陂高中。学校积极探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改革试点,在现行开展的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基础上,立项 7 项校级、申报 2 项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探索师范生“2+2”“3+1”等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
27、业教育相结合或学程分段等多样化的中学教师培养模式,以及文化基础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推进“嵌入式、实践跟踪化培养”为特征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实训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三位一体的协调培养机制,邀请省内外中小学教师和相关专家来校讲学,不断提升师范生素质和能力。同时,整合师范生教师素质课程设置,改革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师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引入湖北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组织教师开展师范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研究,制定了化学教育、英语教育、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七)教学研究加强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领域的教
28、学研究,立项实施应用型地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等 54 项教学研究项目,其中有 9 项获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同时,为进一步规范项目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益,学校开展了教学研究项目管理研讨、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工作。2016 年,我校 6 项教学成果通过省级鉴定,为申报湖北省第八届教学成果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0(八)实践教学1.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创新人才成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加大实践示范中心建设力度,加快示范中心转型和升级。2015 年我校“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心”和“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成功获批省级
29、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表 4.8.1 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览表名 称 级别 批准时间 批准文号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 2009 年 1 月 教高函 【2009】5 号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2006 年 9 月 鄂教高 【2006】22 号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2007 年 12月 鄂教高 【2007】28 号教育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2008 年 12月 鄂教高 【2008】24 号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2008 年 12月 鄂教高 【2008】24 号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 2010 年 6 月 鄂教高 【2010】
30、12 号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 省级 2011 年 3 月 鄂教高 【2011】7 号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 2013 年 11月 鄂教高办 【2013】16 号教育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 2014 年 11月 鄂教高 【2014】10 号电子电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重点 2015 年 9 月 鄂教高函 【2015】43 号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 2015 年 9 月 鄂教高函 【2015】43 号2.实习基地建设新增 1 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1 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与政府、全国各企事业单位建成 296 个稳定优质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中师范专业实习基地 1
31、26 个,非师范专业实习基地 170 个。2015 年,我校统一派出 1456 名师范生前往全国 72 所实习基地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其中根据 “国培计划”需求,派送 138 名实习生到 129 所中小学置换出 138 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来我校培训。3.实践技能培训学校利用教师教育实训平台对师范专业学生进行微格训练,提高师范生的11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旨在提高师范生基本技能与素质的各种活动,指导学生社团“教师技能促进会”开展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系列讲座、教师礼仪素质大赛、汉字书写大赛、讲课比赛等多项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义务支教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师范生技能竞赛、提高
32、师范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加了“高教社杯”第六届湖北省普通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和第三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我校学生在第三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4.社会实践学校常年组织开展各类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 “三下乡” 、 “四进社区” 、“服务基层,历练青春” 、 “创新创业企业行”等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创新与创业的有机结合。在 2015-2016 学年度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表彰中,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水蓝蓝实践志愿服务团队”等 6 支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
33、获得湖北省“优秀服务团队”称号,另有 3 名指导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8 名同学被评为“先进个人” 。5.毕业论文(设计)学校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指导教师遴选、成绩评定等环节的管理,加强了对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毕业论文 (设计 )选题的难度适中,选题类型分布较为均衡,成绩评定等级较为合理,有 63 篇获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九)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2015 年我校获批 38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创新训练项目 22 项,创业训练项目 13 项,创业实践项目 3
34、项。我校立项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 300 个,以校级学科竞赛为基础,以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为拓展,切实培养学生的“三心四能” 。2015 年,精心组织学生参加了 33 项竞赛,共获得 713 个省部级以上奖项。其中,国家级奖 196 项,省级奖 517 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情况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比 2014 年有明显增加。12五、质量保障 (一)全面落实本科教学中心地位领导干部重视教学。2015 年,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先后审定通过了 2015 年本科教学工作计划、2016 年本科教学工作要点、2014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 年
35、学校招生章程等文件。学校围绕加强本科教学,修订完善了部分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推进了本科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多次深入到二级学院,就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教师教育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调研,深入了解各二级学院的现状,找准目前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学校的转型发展。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运行。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肃教学纪律,规范教学行为的若干规定 ,进一步严肃了教学纪律,规范教学行为。重新修订了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 ,完善了校、院二级教学督导员制度和班级学生信息员制度,要求各学院成立院级督导组对本学院的各项教学工作进行指导跟踪,校级教学督导首次实行绩效考核。(二)形成系统化的质
36、量保障体系健全质量保障机制,稳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2015 年,学校对教学质量监控加大了力度,建立起一套包括监控组织体系、监控制度体系、监控评价体系、监控反馈和整改体系等完整的运作机制。目前,学校已建立起以校级为主导,教学院(系)为主体,教研室为基础的三个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抓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专家委员会和学生教学工作信息员两支队伍建设;学校进一步完善监控制度体系,强化落实管理干部听课制度、教学检查通报制度、学业预警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和各教学环节质量评价制度;为做好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学校建立了全面的监控评价体系,包括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学生评教等制度,并且不断完善评价指
37、标体系、监测要点;落实“检查反馈改进建设再检查”的有效反馈整改机制,使教学执行过程与监督过程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闭合流程,促进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三)严格教学日常运行与监控学校进一步完善开学初教学检查、新生课堂检查、期中教学检查、青年教师课堂检查等常规检查,稳步推进期末考试试卷检查、毕业论文(设计)检查、实践教学检查等专项检查工作。为加强实习实训工作实效,教务处组织教学督导随同各学院一起到各实习基地开展实习检查工作。教务处定期召开各项检查总结大会,对各学院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整改建议,督促各学院成立专班进行整改。有效地实现了日常教学信息的动态掌握和13及时调整,保障了
38、教学运行的过程和质量。(四)学科专业评估稳步推进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专项评估的通知要求,学校发布了湖北师范学院专业评估方案 ,组织开展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英语专业的专项评估工作。专业评估工作以“诊断”为主,学校举行了“专业评估报告论证会” ,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相关专业把脉问诊,有效推进了学校专业发展。 (五)强化教师教学发展与质量保证为了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学校制定了湖北师范学院引进专任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办法 ,成立了教学能力考核小组,成员由教学督导、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职称以上人员代表组成,教学督导任教学能力考核小组组长。本年度教学督导参与我校人
39、才引进试讲听课工作,累计听课 51 场,听课人数达80 余人。本年度组织校、院级二级督导共同对各教学院新进教师、青年教师的课堂进行听评课达 400 余次。同时,组织教学督导和教务处工作人员每天随机抽查教师上课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核清整改。组织举办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促进青年教师教学交流,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六、学生发展(一)生源质量2015 年,省教育厅下达我校本专科各类招生计划共计 4057 人。最终实际录取考生 4035 人,其中本科 3840 人,中外合作办学本科 34 人,中外合作办学专科 161 人。2015 年录取的本科新生中,一志愿人数为 3706 人,一志愿率为96
40、.89%。本科共有 2428 名新生录取分数超过对应批次线 30 分及以上,超过分数线 30 分及以上人数占总数的比例达到 63.48%。 (二)学习满意度2015-2016 学年,学生评教总体优秀率达 95.17%,各学科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较为均衡。通过学生教学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出学生普遍认为我校广大教师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关爱学生和教书育人方面躬身践行,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表 6.2.1 学生评教情况统计表学年 参评门次 (门) 优(%) 良好(%) 中(%) 差(%)142
41、015-2016 1993 95.17% 4.62% 0.12% 0.09%(三)毕业生基本情况学校 2016 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4560 人(含 2015 年入伍学生 2 人) ,18 个学院 46 个专业。纳入毕业生就业库中进行统计的毕业生人数为 4558 人,毕业生初次就业人数为 4286 人,就业率 94.03%。协议就业 2579 人,就业率 56.58% ;灵活就业 941 人,就业率 20.65%;升学出国 719 人,升学出国率 15.77%;自主创业 47 人,自主创业率 0.97%。选调生 43 人,公务员 37 人,新录用教师 47人,西部计划 14 人,村官计划 9
42、人,考取研究生 636 人,应征入伍 20 人。表 6.3.1 2016 届本科毕业生基本情况统计表本科生取得学位本科毕业生人数(人) 人数(人) 率(%) 就业率体制达标率升学出国率4560 4461 97.83% 94.03% 79.98% 15.77%(四)毕业生评价根据对用人单位历年的问卷调查及跟踪走访表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整体质量评价较好,与上年度对比,认为毕业生质量有提高的用人单位占到57.45%,24.84%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质量与往年持平,有近 17.71%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质量有下降。我校毕业生在敬业精神、知识结构、实际操作、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用人单位的认
43、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为人处事诚信度高,工作务实、肯干、严谨、吃苦耐劳,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强,在现任工作岗位上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价值,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评在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知识结构、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等方面有待加强。(五)毕业生成就建校 43 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毕业生近 11 万人,毕业生中绝大多数扎根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第一线。学校已成为湖北省高等师范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培养湖北省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我校毕业生在湖北省市县级及以下中小学教师中占居多数,在全省重点中学教师中,平均占 40%
44、,鄂东地区接近 50%。毕业生中担任过校长、副校长、教务长、年级组长等核心教师近 1000 人(次) ,特级教师 100 余名。长期以来,我校牢固树立“用最好的资源培养师范生”的15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基础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我校毕业生“知教、乐教、善教”的优势,得到广泛赞誉,涌现了被誉为“全国模范教师”王月娥,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春晓,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敬道等。我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呈现出“基础扎实、作风朴实、扎根基层、敬业奉献”的特点,成为支撑荆楚大地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1、2012 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2013
45、 年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2015 年湖北省高考文、理科状元的班主任均是我校优秀毕业生。七、特色发展(一)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助推学校转型发展学校积极谋求办学发展的新突破,寻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重点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15 年,学校与世纪鼎利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湖北师范学院鼎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智翔教育集团开展了“五共五联” (专业共建联合办学、过程共管联合育人,资源共享联合开发,利益共赢联合发展,责任共担联合就业)的深度融合。经济与管理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综合职业
46、能力为目标,以校企联动、产教融合为途径,与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协议,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共同开设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师资队伍,促进校企、校地深度融合。政法学院依托和开发既有学科专业资源,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探索并形成“校政行协调,学研用一体”的发展模式,助推学院转型发展。城市与环境学院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协同育人、服务地方、联合发展为主要路径,实施“高校企业项目”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大力推动学院转型发展。(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顶层
47、设计,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了校院两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组织领导。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制度及有关规定,规范教学管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持续发展。按照“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鼓励创新创业教育进课堂,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学校改革实验教学,拓展创新创业工作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创16业氛围,重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来。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八、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对策(一)转
48、型发展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化我校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转型发展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化。转变本科教育教学观念,筑牢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更加注重创新性,加强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更加注重实践性,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开放性,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尊重多元文化,跨文化和交流能力;更加注重选择性,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机会;更加注重适应性,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能力。(二)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
49、规律,不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与行业、企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不高,服务地方主导产业的专业实力不强。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修改,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全面推进本科课程质量建设,抓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构建开放办学协同育人机制。逐步形成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但我校在教师建设方面与同类院校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特别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效果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壮大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师资力量,要深入实施“一联双进”工程和“三优三进”工程,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接受培训、挂职和实践锻炼,引进优秀管理人员、中小学名师、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专兼职教师,逐步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要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加大投入,建设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为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提供专业支持和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