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 歌 鉴 赏,2012.10,(一)、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形象,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 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客观事物的形象,1.人物形象: 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 诗人自我形象。一般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且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 琵琶行 琵琶女 江州司马,2.景物形象(意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
2、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和物。意象是具体的。意境,“意”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作者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意境是空灵虚渺的。,意象意境的区别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意象意象=意境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意象: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 意境:清幽静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
3、维使至塞上)雄浑壮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幽清明净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和谐静谧,意境特点常用术语(四字型),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高远深邃 苍凉悲壮 瑰丽雄壮 壮丽秀美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和谐静谧安谧美好 恬静优美 淡雅幽远 闲适恬淡 萧疏凄寂 孤寂冷清 清冷幽静 幽僻冷寂 萧瑟凄凉 肃杀荒寒 凄寒萧条 生机勃勃 繁华热闹 虚幻飘渺,(二字型)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 淡雅。,作者的感情类别,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
4、伤、惆怅、寂寞、孤独、烦闷、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思乡之情、思念友人、忧国忧民之情、关心人民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等。,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分析思路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来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的松、梅、竹等。,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
5、感。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 (清)郑燮(板桥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注】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二、语言,诗歌是语言艺术,其特点是意蕴丰富,凝练含蓄,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鉴赏语言就是要鉴赏其形象性、精确性、情感性、含蓄性,揭示语言的具体意义和深层意义。,高考古诗语言考点,1.炼字 2.诗眼 3.关键词 4.重点句子 5.整体
6、语言特色(见清单),三、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 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表达效果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达意的作用来答题,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古诗词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2.表现手法,景: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物:托物言志
7、,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反问 顶真 反复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赋比兴,对比,联想,互文,双关,叠词,反语,通感等,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3.修辞方法,渲染,烘托,动静,虚实,正侧,抑扬,细节描写,白描,事:借古讽今 用典叙事抒情,1.先景后情 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 铺垫 照应 过渡 3.开篇点题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诗歌的篇章结构:,重要的艺术手法讲解,一、比拟,把没有知觉没有感情的物类,当作有知觉有感情的人类来描写(拟人),或把有思想意识的人类,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意识的物类来描写(拟物),这种修辞方式,叫做比拟。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
8、化,富有情趣,生 动形象。2.突出作者的情感。1、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刘禹锡 2、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或者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2012.重庆卷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二、借代,是不直接说出的人和事物,而是借用“同要说出的人和事物有密切联系的人和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它(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这种修辞叫做借代。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9、 曹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三、双关,利用词语的音义关系,用同一个词语关顾两种不同的事物,产生“表”“里”两重意思。表面上说得一件事,实际上指的是另外一件事,而后者是主要的。作用:表达得委婉含蓄,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刘禹锡竹枝词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曹雪芹红楼梦两船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四、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
10、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公子家 聂夷中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五、渲染与烘托,、渲染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和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即通过环境或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与意境相关) 2、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人、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与感情相关),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1、。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通过景物描写的渲染,从侧面着意,烘托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小结:渲染,是意象描写对意境营造而言;烘托,主要是景物之描写对情感抒发的烘托。因此,渲染和烘托往往是同时出现,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营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六、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七、用典,作用: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 点化前人语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引用神话故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运用历史故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了解常用典故.doc,八、叠词,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些拟声词就属于迭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九、虚实,1.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 2.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
1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回忆为虚。(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杜甫月夜) 5.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形式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相生,十、衬托,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正衬(烘托)反衬:1、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 唐许浑)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 陈羽)2、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十一、正侧,正面描写:对
14、描写对象进行的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间接地衬托出所要描写的事物。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正侧结合,补充几个:,1、色彩的渲染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观察角度的变化 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
15、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第一句仰视 第二句俯视,3、各种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 如: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2011.天津)(视觉) (听觉),结构篇章:,1、铺垫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题柳亭送别图 (明 徐渭)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2、卒章显志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