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公共政策问题PPT课件..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728035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问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公共政策问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公共政策问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公共政策问题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公共政策问题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公共政策问题,第一节 社会问题,一、社会问题的产生,1、定义 指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的问题。,2、从社会不合理社会现象到社会问题,一个社会必然存在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比如贫困、犯罪; 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现象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3、社会问题的主观认定经常存在分歧,如对贫困这个社会现象的认定: 一些人认为根本不是社会问题。 如果没有穷人,谁去买那些便宜的食品?谁去雇用那些收费低廉的医生和律师?社会救济和福利工作人员到哪儿去找工作?一些以穷人为主体的政治团体和党派何以在

2、社会中存在?在他们看来,社会是一个等级的社会,必然存在贫富之间的差别,贫困是有利于社会均衡发展的一种自然安排,它起到的是一种积极的作用,破坏这样一种均衡可能会带来更多、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另一些人则认为,贫困只是有利于有权有势的富有阶层的一种社会安排,如果对这种社会状况不加以改变,就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对立,由此引发激烈的矛盾和斗争,阻碍和破坏社会的良性运行。 还存在一些比较折衷的看法,4、主观认识、思想信仰、生活态度等价值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主观认识、思想信仰、生活态度等价值因素在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方面条件的不断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也会有所改变,所

3、以定义社会问题的概念自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人们对待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开始时是要钱不要命,后来是要钱也要命,再后来才是要命不要钱。,二、社会问题的类型,饥饿、贫困、吸毒、贩毒、卖淫、嫖娼、酗酒滋事、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精神疾病、家庭暴力、就业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等,许多人都能亲眼看到或亲身体验到这些社会问题的存在。,1过失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 他们与大多数人的正常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这类社会问题很容易被人们所识别。 但过失和偏差往往是相对而言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需要放在特定

4、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比如,重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是非法的,而在阿拉伯国家,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则是被社会所接受的。又如,父母打骂子女在一些国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家庭暴力现象,是需要制裁的;而在另一些国家则被视为理所应当的教育手段,觉得孩子不打不成材。再如,同性恋者、嬉皮士、吸烟者在一些人眼中被看成是有偏差行为的人;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他们的行为并没有超出社会规范的界限,他们有自我放纵的权利,这并不关其他人的事。,当然,并非所有的过失和偏差都是相对的,比如谋杀就普遍被视为一种犯罪行为,没有人会认为随意或蓄意杀人是正当的或可以被接受的社会行为。对有些社会现象的认识,人们还是有共识的。,2结构性社会问题

5、,定义: 所谓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它的产生并非任何形式的行为偏差或行为过失而在于社会结构偏差。 比如,人们按照传宗接代、生儿育女的传统习惯行事,社会才能延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正是因为这种正常的行为,才导致了现在这种严重的后果。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这么多人能都有吃有穿吗?能受良好的教育吗?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吗?现在最根本的问题是世界能否容纳这么多人和怎样避免世界范围的饥荒。,两类主要结构性社会问题,(1)各种各样不平等现象引起的结构性社会问题。 如由经济不平等所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 人穷并非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之过,贫穷往往是个人无能和懒惰造成的

6、。只有虔诚、节俭、勤劳和奋斗才是克服贫穷之道。,把贫困的责任推给穷人毫无道理,贫困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除了贫困问题,还有由民族歧视和种族偏见所引发的民族问题;由政治不平等所产生的政府权力滥用问题;由教育不平等所导致的社会不满问题,(2)价值观变化引发的结构性社会问题。如家庭问题是由“核心家庭”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麻烦,如家庭亲情的淡化、老人晚年的凄凉、社会资源的浪费、儿童家庭教育的淡化等等。,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概述,定义: 公共政策问题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价值有相当严重的矛盾与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

7、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一、公共政策问题基本内涵,1、客观事实政策问题来源于一些可以观察到,能够表述出来的客观事实。 但客观事实不能简单等同于政策问题的客观性。 政策问题应视为观念的产物。,2问题的察觉 客观事实已为社会大多数人或统治集团及其少数权威统治者所察觉; 个别社会问题可能由少数能直接影响政府决策的有识之士或权威统治者所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冲突社会所存在的客观现实状况与统治者或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等有相当严重的冲突。 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需要改变这种状况。,4团体与组织活动社会问题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往往并不单纯是少数个人行动所能奏效的。 多数情况下只有团体或组织

8、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5政府的必要政策行动 必须是政府的职能范围内的问题,个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无法解决。 政府通过特定政策行为进行解决。,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1关联性与公共性 (1)关联性: 任何一个公共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公共政策问题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政策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治理河流的排污问题就涉及 环境问题、经济问题和技术问题。 政府无论是采用禁止附近企业和居民向河流中排污,还是建立严格的排污标准,都将影响到河流附近的企业的效益乃至生存。这就涉及了经济问题。如果企业按照国家的排污标准,改进污水处理系统,那么就涉及技术政

9、策问题。,(2)公共性政策问题的公共性表现在政策问题是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一般都影响到大多数人并且它必须通过公共权力机构来加以解决。 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的公共政策,对其所针对的所有人员都具有权威性和普遍的效力。,2主观性和人为性,社会问题基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切身感受以及分析研究和其他主动行为才得以上升到政策问题的高度,因而必然更具有主观性和人为性 同一状况,不同的人群因不同的标准、价值、利益和规范,就有不同的认识,不同国家对问题的认识不同,在讨论核能政策问题时,美国政治家商讨价格控制、市场机制以及核电厂的所有权问题;而法国政治家则关心私人收益、工人的健康以及国家能力的执行;瑞典的政治领袖则讨

10、论应该建设12个还是13个反应堆的问题。瑞典人很少提出所有权和国家能力的问题,美国人几乎不考虑国家能力或反应堆的精确数量问题,法国人从不置疑市场中的政府干涉问题。,3历史性与动态性,所谓历史性,是指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尤其新的公共政策问题很可能是已有政策遗留、衍生的,也可能是环境与事态的新变化所致。 所谓动态性是指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三节 政策问题的确认,一、公共政策问题确认过程 政策问题确认过程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是一个从对客观事实的感性认识到理性

11、认识的过渡 问题的有效确认比方案的精心设计更为重要,“有效地阐释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的问题。”,在新西兰,一位士兵在根本不具备人力和物力条件的情况下想建一座跨河大桥,他在河岸边发呆,情绪看起来非常低落。这时,一位毛利妇人走近他,问道:“大兵,为何这样忧郁?”士兵述说了他所面临的这个没有解决方法的难题。妇人回答道:“振作起来吧!没有解决方法就等于根本不存在难题。”,一位荷克斯特茨城堡指挥官的故事就说明这个道理。那是1334年的事,他指挥士兵抵御来自提洛尔女公爵的武装包围,围困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指挥官和他的战士们只剩下一头公牛和两袋大麦粉,显然,仅靠这些东西他们支撑不了几天,他们正面临一个看

12、似毫无解决办法的难题。,这位指挥官重新构建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实质,用了一个对于他的军队来说看似绝对不合理的解决方法。他杀死了那头牛,并在牛的腹腔填满了剩下的大麦粉,命令士兵将牛的尸体从陡峭的崖壁扔到敌人营地前的牧场。看到城堡的指挥官对被围的困境表现出如此轻蔑和不屑的态度,女公爵十分气馁,她觉得城堡里可能还有足够的给养,否则城堡的指挥官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举动。最后,她命令放弃对城堡的围攻,撤走了她的军队。,(一)、问题察觉,定义: 问题察觉是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 人们普遍感到应该行动起来做点什么,但究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并没有认真去思考。,底

13、特律拖车居民问题,拖车居民问题的客观环境就是拖车居民建立的营地及其对周围社区的影响。根据底特律市官方机构所作的记录,这种营地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920年的春天。当时只是在城市的外围地区出现了一小片营地,大概有810户人家。这些居住者大多是产业工人,他们以自己的拖车为家,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当时在底特律并没有人觉得拖车居民构成了社会问题。底特律的三家主要报纸都没有报道这方面的情况,市警察局、卫生部门、社会工作机构的档案文件中对此也没有任何记载。尽管住在这个营地附近的居民每天都可以看到住在拖车里的那些人,但他们坚持认为“根本没有什么麻烦”。然而,形势发展得非常快,不知不觉中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

14、,引起关注,到1930年,在城区范围内已经有了4个像模像样的拖车营区。到了1935年,营区数目上升为9个。在这9个营区中,有5个菅区的居民丝毫没有暂时居住的迹象,他们干脆把车轮从拖车上卸下来,放到锯木架上一分为二,看似准备永久性地居住下来。随着拖车和拖车式活动房屋居住者人数的不断增多及其营区的不断扩大,这一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公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报刊的专栏、邻居的闲谈、居民们向新闻媒体和市政当局表达的正式抱怨,以及底特律市官方机构所发布的有关言论来看,底特律市的拖车居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迹象足以表明社会问题的察觉阶段已经形成。,通过对底特律市三家报纸内容的调查发现,直到1

15、925年1月才有一家报纸发表了一条有关的新闻,对某个拖车营区“过分吵闹”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在此之前,无论是消息栏目还是评论栏目都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情况。在接下来的10年间,即1925-1935年,相关报道的数量逐渐上升。1936-1937年,这种新闻报道的频率达到了最高峰。,若对这些新闻的性质加以解释,可以说在1930年之前,报道的主旨更多的是猎奇和娱乐而不是提出警告。而评论专栏和“读者来信”这两部分对这方面的情况则极少或根本没有提及。1930年之后,这三家报纸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章日渐增多,而读者来信中反映这方面情况的也变得相当普遍。无论是新闻的连续报道,还是评论版的评论文章,都反映出对拖车营地

16、问题的忧心忡忡,而且从多种角度对公众提出了某种警告。,在1936-1937年间,报纸中一半以上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以及许许多多的读者来信都涉及拖车营地中的犯罪、疾病、火灾、事故和一些滑稽事件。给报社写读者来信的主要是生活在拖车营地附近社区的居民、学校当局的有关人员、房地产商以及社会工作者。居民们对拖车营地所带来的环境噪音、腥臊恶臭、不讲道德、各种犯罪以及附近地区不动产的贬值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他们的愤怒之声几乎随处可以听到。,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最初,当很多拖车居住者搬进我们住区下面拐角的一片空旷地带时,我们之中似乎谁也没有更多地注意他们。这些人几乎清一色是贫穷的工人,1932年,经济大萧条依然

17、很严重,他们可能不想在住房租金上花太多的钱。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只会呆上一两个月,然后离开这里。但是一年过后,那儿的拖车居住者反而比以前更多了。,邻居们开始说:看吧,他们看来是要在这里永久住下去了。但是,似乎没有人认为他们正在对我们造成伤害。可随后,我们便开始丢失一些放在自己房屋周围的小东西,如报纸、牛奶瓶和一些劳动工具。我们把它归结到那些拖车家庭的孩子们身上,责怪他们的父母不该整天让自己的孩子在外面疯跑。之后有人说:“为什么这些孩子不去上学?他们如果有学上就不会惹那么多的麻烦。”一位邻居给附近学校的学监写了一封信,告知有关情况,但信发出后如石沉大海,什么反应也没有。,这里还有另一篇更为典

18、型的抱怨:“母亲诅咒那些拖车家庭的孩子们,说他们简直就是一群该下地狱的小鬼。但是父亲认为感情宣泄是没有用的,需要考虑的还是该不该将房屋卖掉这个问题。如果政府当局没有能力把拖车居住者从这个地区清除出去的话,那就真得考虑考虑搬家的问题了。父亲总是讲,他对拖车居住者本身并无成见,这些人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贫穷,这不是他们的过错。但是,不能因为他们贫穷而使我们大家也都跟着变穷,如果真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可真是地狱的信号。”,卫生监督员对市议会的主要抱怨是:营地里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拥有一辆拖车,那里的居住条件极其恶劣;有些营地连一个厕所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个人的隐私可言;营地里供水严重不

19、足,居民们经常要到营地外去打水;冬天的取暖条件非常差,大部分拖车居住者只是靠小煤气炉取暖,而且有些家庭连这样的条件都不具备;随意乱扔垃圾的现象到处可见,营地附近的一些空地上已经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警方也同样将拖车居住者的营地视为潜在的危险地带,对其执行法律和维护秩序的工作是一种新的挑战。警察越来越多地被招去制止营地中发生的抢劫和斗殴事件,拘捕各种各样的犯罪嫌疑人以及调查那些愤怒的邻居们所反映的情况。当时警方对这些活动所作的文字记载,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警方对这一问题的深切关注。,学校当局也开始意识到拖车营地所带来的问题,因为它对学校稳定的教学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有些学校很难为不断涌来的拖

20、车居住者的孩子们提供基本的食宿条件,而且几乎每天都可能有新生入校,使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受到影响。因为拖车居住者的营地并非是永久性的,许多孩子在一个学年尚未结束时就不得不离开学校。,(二)、问题界定,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类。如为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或为全局的、局部的、国际的、国内的、全国性的、地区性的;,其次,需要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诊断 。 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差距何在;二是原因何在。,怎样搞好乘车秩序?,我国大中城市每天需乘公共汽车的上班族,一提起公交秩序就一脑门子官司。不用提吵架、生气、丢东西,单是那份拥挤就让人不能忍受。汽

21、车一进站,人们一窝蜂地拥上前去;为抢一个座位,好像什么都不顾了;经常会有上上不去、下下不来的尴尬局面;更可气的是,年轻力壮的棒小伙儿占着老弱病残的专座死不动窝。,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这样一种局面呢?是老百姓的问题,还是管理者的问题?是老百姓的素质低,还是管理者的素质低?是管理不到位,该管的没有管,还是措施不得力,想管却管不好?是硬件问题,还是软件问题?是实体性基础设施不足,还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果发现不了真正的原因,那么治理良策又从何谈起?,(三)、问题描述,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如运用数字、文字、符号、图表等表达方式)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 。 例如,对于人口问题的描述,就需要准确记

22、载一些相关的指标,并做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如人口现有数量、人口增长率、人口发展趋势等。,节日燃放鞭炮,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大中规模的烟花爆竹生产厂家已超过1万家,但产品仍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开办的鞭炮厂和家庭式鞭炮作坊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由于生产技术不过关,安全措施不到位,运输管理不严格,产品质量低劣,导致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和消费环节重大安全事故频频,惨剧不断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伤亡和损失。,以北京市为例,市民过节燃放烟花爆竹这项习俗已逐渐变化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1987年的统计,因燃放鞭炮,除夕夜致伤到医院就诊的有251人,到初五,增加到1 027

23、人。其中伤了眼睛的159人,摘除眼球的8人。除夕夜火警208起,到初三增至391起,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仅初一零点至1点,在燃放鞭炮最集中的这段时间,发生火警104起,平均每35秒就发生1起。,问题确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 第一,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为夸大或缩小。 第二,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三、公共政策问题形成因素,国内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经济灾害、技术突破、环境变化和社会演进等五个方面。 国际方面的因素包括战争、间接冲突、经济对抗、军备升级等,四、公共政策问题确认主体,1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是公共政策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 广义上的政府包括立法、行政、司

24、法等部门,它们都会成为政策问题的提出者。,2政治领袖政治领袖通常是指通过法定的途径占据国家或各种政党或政治组织高层权力地位的政治领导人物。,3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政党核心的目标就是争取执政以解决公共政策问题,它是提出公共政策问题的重要主体。 利益集团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其核心目标在于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4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会以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代言人形象出现,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非常重要的公共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 在中国,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使其在提出政策问题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政策研究组织是现代科学决策过程中不可或

25、缺的一个主体,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声,2000年3月8日,原中共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怀着对中国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深深忧虑,以“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为题,向国务院领导如实反映“农村有些地方真穷,那里的农民真苦,农业发展真困难”的情况。国务院领导两次动情批复,由此引发了湖北省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改革。,然而,在李昌平秉笔直书后,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个人命运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果用“四面楚歌”来形容他当时的处境,可能并不为过。2000年9月16日,他含泪离开了棋盘乡。他说:“如果我真能见到国务院领导,我会对他说,人人都想跟您说真话,但说句真话不容易。”李昌平的这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方针/政策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