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着惊海天教案.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71745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着惊海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着惊海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着惊海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着惊海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着惊海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着惊海天南京汉开书院备课材料课标分析:1、 “把握文章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即通过新闻阅读实践活动,学生既能从新闻事实提取的角度出发,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又能从新闻采写角度出发,学习作者获取和组织新闻事实的方法,尝试参与新闻作品的创造;2、 “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即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能“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 ,即学生能说出重点词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或表达手法,起到了形象、生动或精确的表达效果。教材分析:1、第一单元是部编版教材新增的活动探究单元,学生要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大任务。新闻阅读任务包括消息消息二则 、消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特写“飞天”

2、凌空和通讯一着惊海天 ,旨在让学生以新闻的方式学新闻,要学会分析新闻要素、梳理新闻(特别是消息)结构,理解作者是组织、呈现新闻事实,用事实表现态度与倾向,以达成较佳的新闻效果的方法。同时,新闻阅读为新闻采访和写作任务提供知识、技能储备。2、 一着惊海天是本单元唯一一篇通讯,记录了 2012 年 11 月 23 日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经过,将这一宏大历史事件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新闻事件的采访和精心组织安排,传递给读者。3、教材选编一着惊海天正是为了达成课标,使学生能够用新闻的方式学新闻,通过对新闻事件来龙去脉的梳理和概括,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作者对新闻事实获取和组织的方法,了解

3、采访的价值和作用,并通过对比消息等其他新闻题材,掌握通讯新闻性、文学性、评价性的特点。学情分析:本文是军事题材,学生对辽宁舰发展历程及舰载战斗机起降能力对于航母的重要意义缺乏了解,因而难以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学生初次接触新闻体裁,经过前三课的学习,对于消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基本知识已有初步认识,但对于通讯的特点、新闻事实的获取方式、新闻采访的价值等还处于盲区。学习目标:1、 通过默读和创作思维导图,学生能准确说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能够赏析体现作者自豪感的语句;2、 创作一句话新闻和一段话消息,在比较中认识通讯的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一、 导入

4、。出示“航母 style”照片和辽宁舰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现场视频,导入课文标题“一着惊海天” 。二、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任务一:本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默读课文,围绕“一着” ,找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对应的段落,并用简短语句进行概括。明确:开端:航母航行,等待战斗机(1-4)发展:舰、机配合,降落在即(5-17)高潮:战斗机下降,着舰成功(18-20)结局:人群欢呼,争相合影(21-26)任务二: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哪几个部分?重点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是发展和高潮部分,即描写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二、三部分) 。重点写这些环节便于将着舰的前后

5、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任务三:请勾画出第二部分中体现舰载战斗机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的词句,以及表现飞行员、着舰指挥员、辽宁舰官兵状态的词语,说说其作用。示例:1、 “捏了一把汗” “揪着人心” “布满血丝的眼睛” “紧盯” “密切跟踪”等,体现“刀尖上的舞蹈” ;2、辽宁舰官兵(娴熟、口令) ,飞行员、着舰指挥员(从容,对话时断时续、不急不缓) ,体现冷静自信、准备充分。通过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的描写和对照,凸显着舰的紧张感和着舰项目人员的配合默契、成竹在胸,体现该事件的艰难和作者由衷的自豪感。任务四:请勾划出第三部分中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分析运

6、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并理解其作用,以及词语的表达作用。示例:“凌波海燕”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机比喻成海燕凌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舰载机轻巧灵活的特点,赞美了飞行员高超的技能。“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引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想象成一个巨大的 V 字,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象征着中国在航母舰载机着舰方面取得了坚实的胜利,体现了作者非常强烈的感情,增强了阅读震撼力。运用“震耳欲聋” “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 “眨眼之间” “刹那间” “疾

7、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的震撼场面。“牢牢地” “稳稳地”生动地写出了我国舰载机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 “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 字 ”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喜悦和自豪。三、创作思维导图,感受情感。任务五: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显示了舰、机默契的配合和飞行员技术的高超,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浓烈的民族自豪感。除了这两部分,文章还有哪些语句表现出作者的自豪感,请在文中勾出,并用思维导图画出来。思维导图示例:四、 写作一句话新闻与一段话消息。任务六:这篇文章在新闻体裁中属于通讯,如果用一句话新闻和一段话消息报道该事

8、件,该如何写?请同学们动笔创作。示例:一句话新闻我国航母舰在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一段话消息2013 年 11 月 23 日上午,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歼 -15 舰载战斗机在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上顺利着舰,这是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五、 总结。今天我们跟随记者足迹,去观看了一场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过程,同时也接触到新闻的又一种体裁通讯,它具有新闻性(新闻价值) ,更重要的是具有文学性(形象表达) 、评论性(情感态度)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新闻形象性,抓住歼15 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

9、功着舰的过程新闻性,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评论性。作业。向朋友或家人讲述一着惊海天 。附件:材料一:关于辽宁舰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从“瓦良格”到辽宁舰 航母“监造官”的科技攻关路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杨琼、李唐):2011 年,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首次宣布,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这艘废旧的航母平台就是从乌克兰买回的“瓦良格”号。如今,已改造为辽宁舰的首艘航母已完成了入列海军、舰载机起降、靠泊母港等阶段性任务,并顺利出海开展了相关试验和训练。如今,站在巍峨的辽宁舰,已很难想象她刚刚抵达港口时锈迹斑斑的样子。从一个废旧的航母躯壳到一艘现代化的战舰,辽宁舰

10、的改造经历了怎样艰难的历程?漫长的科技攻关之路又有哪些重重障碍?“当年进到机舱里面去看就跟物资回收站的感觉差不多,堆着废品、废旧物资。我去看到底整个动力系统,动力装备是一个怎样的状态,进去一看心里是冰凉冰凉,满目疮痍。 ”说这些话的人叫黄东煜,他是海军驻哈尔滨某军代室的总代表,在航母改造的过程中负责动力系统的改造。军代表是航母改造过程中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代表军方负责航母、舰载机等装备的质量监督和实验试航的检验验收,被认为是航母建设的“监造官” 。在航母整个改造过程中,动力系统的恢复可能是最为艰难的。海军驻大连造船厂军代室总代表杨雷说:“实际上这个船最难的还是动力系统的恢复,因为我觉得其它的系

11、统都是国内有成熟的技术,可能工作量大一些,繁复一点,但真正的难度还是在主动力的恢复,这个船跑不起来的话,其它都没有办法说。”动力系统堪称航母的“心脏” ,全舰续建工程的核心关键,军代表大胆提出一个动力单元提前带桨动车、牵引整个动力系统率先运行的设想。半年内,所有单元相继实现带桨动车,提前具备首航技术条件。黄东煜说:“还能修复的我们就修复,不能修复的就重新给它研制。把一些技术要求,技术参数给它解读,通过解读重新来确定我们的技术要求,通过研发、实验,包括地面的链条给它恢复起来。有一些设备能用,但是能用也是需要重新安装发动机这些主动力设备的要求,比如说汽轮机的要求,减速器的要求,要重新给它检修,要给

12、它保养,要恢复它原来支持的技术状态,才能运行。 ”2011 年 8 月 10 日凌晨,航母首次离开码头开始自主航行。在动力系统海上试验的关键阶段,黄东煜和其他军代表们全时段蹲守在主机舱内。从首次接到任务到听到发动机的轰鸣,这段路,他们走了 8 年的时间。而机舱内震动的噪音在黄东煜看来也无比的美妙。航母续建工程热火朝天,歼15 舰载机研制也如火如荼。9 个月设计发图,24 个月部装开工,创造出中国飞机研制绝无仅有新纪录。固定翼舰载机的建造对中国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包括折叠翼、拦阻钩等装置都是研制的重点环节。除了舰载机的研制,如何让舰载机顺利实现着舰也是改造过程的重点。舰载机着舰被称为“刀尖上的舞

13、蹈” ,不仅仅是跑道的长度发生变化,而且降落模式也完全不同。高速的飞机必须精准地落在航母甲板尾部的 4 根阻拦索之间。阻拦索装置涉及机械、电气、液压等诸多技术,是硕大而庞杂的工程。阻拦机安装平面精度高达十万分之一,其安装精度堪比神州飞船与天宫一号外太空对接。舰载机阻拦原理看似极其简单,技术却十分复杂。比如其中结构独特的阻拦索支撑系统,它是一种使阻拦索升高到指定高度的装置,以便于勾住舰载机尾钩,既不能过高绊住战鹰的“双脚”导致偏倚,又必须赶紧拉住战鹰“尾巴”将其逼停。历经千百次的磨合试验,该军代表室把一套性能稳定的阻拦装备安装上舰。随着歼15 舰载机首次着舰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舰载机终于有了自

14、己的“生命线” 。海装驻沈阳地区军事代表局副局长陈放说:“这几年走过来,最大的风险现在回头看看还是舰载机上舰,我们所有的舰面保障系统,我们叫航空保障系统,这个系统完全是国内自主研制的。所以网上有很多传说,是引进的或者是买的,或者是乌克兰带的,都不是。我们整个从飞机的引导,然后落舰阻拦着舰,然后再能够让它滑跃起飞,核心是三块,一个是远程引导作战,二是能够平安、安全地降落,三是能够安全地起飞。所有跟这三个核心动作相关的系统、设备都是我们国产。 ”从一个废旧的躯壳到一艘现代化的航母,陈放经历了航母改造 8 年的全过程。在陈放看来,最值得骄傲的就是除动力系统等原自带设备外,航母的核心系统全部是国产自主

15、研发的。 “这艘船上所有的作战指挥的系统、航空保障的系统都是自主研发的国产的。或者说是航母的核心这一块都是国产的。 ”材料二:关于舰载机起降:专家解读舰载机着舰 称飞行员须经历恐怖 12 秒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以后,海军装备部飞机办副主任张洪涛称,首批舰载机飞行员的选拔培养堪比航天员,甚至更为苛刻。飞行员驾机着舰,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 。与中国相同的是,国外的舰载机飞行员也都经历了严酷的选拔训练过程。专家表示,飞行员着舰训练,不仅要经历身体和心理的磨炼,还须经历“恐怖 12 秒” 。因此,飞行员从训练到投入实战的时间都很长。美国 :“刀尖上的舞蹈”美飞行员代价惨重“任何技术革新换

16、代都要付出一定的生命代价,站在世界航母发展技术前沿的美国则首当其冲。 ”美国媒体曾报道称,从使用航母至今,美国的舰载机飞行员共死亡 1000 多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 400 多名舰载机飞行员死亡。美国舰载机飞行员的选拔标准可谓苛刻,通常情况下,一名美国舰载机飞行员,必须是 18-32 岁的美国公民;矫正视力不低于 1.0;男性身高不低于 1.58 米,女性不低于 1.47 米。在舰上起降训练阶段,由于航母受到自身动力和海浪的作用,给飞行员的降落增加了很大难度。通常,普通战斗机飞行员要通过 500-600 小时的飞行训练,而舰载机飞行员不仅要完成这些基本内容,还需要克服航母起降的种种困难,

17、训练时间远长于此。一艘排水量达 10 万吨的航母,从空中看上去也只有一张邮票大小,驾机着舰被外界称之为“刀尖上的舞蹈” 。一个美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员谈到他的真实体验时说:“你在一片如黑色天鹅绒的真空中下降,紧张地尽可能快地锁定下滑道和光学辅助着舰系统,如果你的调整超过了一次或两次,你就没有机会再去做了。 ”俄罗斯:从十几岁开始训练 30 岁以后“成才”俄罗斯培养海军舰载机飞行员,也十分不易。有俄罗斯媒体曾报道称,俄罗斯一般是挑选年仅十几岁的少年军校学生,他们经过艰苦的训练和学习,在 30 岁之后,才能真正驾驶舰载机在航母上进行实际起降作业。俄罗斯目前暂时租用乌克兰境内的“尼特卡”海军飞行训练中心

18、,主要培养飞行员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降技能。该中心拥有包括模拟航母甲板、滑降航迹定位器、无线电信标,以及光学助降系统等在内的全套航母训练系统。欧洲:英法重视陆上模拟甲板训练起降技能英法等欧洲国家则十分重视在陆地上模拟航母甲板训练飞行员起降技能。英国独立报曾报道称,英国海军认为,仅仅是地面模拟训练还远无法满足要求。此前,英国海军曾派遣 30 多名舰载机飞行员到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上服役,学习操作“阵风”战斗机起降,且未来 10 年内,英国将一直保持 4名飞行员在美国航母上学习驾驶战斗机。而法国也十分重视这一环节。法国的朗迪维肖模拟航母起降训练基地占地约 950 英亩,跑道长 2700 米,拥有 10

19、 架“阵风”M 型战斗机、50 架“超军旗”攻击机和 10 架“隼”式飞机。在这里受训的飞行员有 21%的时间用于白天陆上模拟着舰练习,6%的时间用于夜间陆上模拟着舰练习,另外 73%的时间用在其他训练课目中。专家解读:着舰难度大国外称“恐怖 12 秒”军事专家李杰上午告诉法晚记者,舰载机和普通战斗机的区别首先在于起降环节。李杰解释说,飞行员要让高速飞行的战斗机准确平稳地降落,必须在着陆之前,让尾钩钩住甲板上拦阻索中的一根,这个动作难度非常大。大部分舰载机飞行员发生事故,都是在着舰之前,也就是国外所称的“恐怖 12 秒” 。李杰称,各国培养自己的舰载机飞行员,除了看训练情况和舰载机的情况之外,

20、还要看飞机和航母之间磨合的情况,因此飞行员从训练到投入实战的时间都很长。 材料三:歼 15“辽宁舰”着舰起飞大揭秘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后,顺利进行了歼15 飞机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舰上特种装置:保障起降安全在滑跃甲板的一端,三片巨大的偏流板镶嵌在甲板上。 “辽宁舰”副航空长李晓勇介绍说,偏流板可以挡住战斗机起飞时释放的尾焰,把尾焰引向两侧和上方防止灼伤甲板。在偏流板的背后,有多根巨大的铜管,大量的海水在这里循环流动,从而降低偏流板自身的温度。在飞行甲板中部外侧,有一组成十字架状的灯光组,学名“菲涅耳”透镜。在飞

21、机进行着舰训练时,这套灯光组会释放不同颜色的光束,飞行员会根据光束的颜色调整飞行姿态,修正着舰航线。置于飞行甲板后部的阻拦索装置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制造,在战机着舰时与尾钩完全咬合后,在短短数秒内使战机速度从数百公里的时速减少为零,并使战机滑行距离不超过百米。口令如何表达:完全手势交流由于飞机起降时声音巨大,所有的口令都是通过手势来表达。在一个起落架次中,记者就看到了 30 多种手势。李晓勇对各种手势的含义作了详细的解答。双臂上举,食指上指,做圆周运动。 “这是命令偏流板升起。 ”一条手臂从头顶垂直方向扫向水平方向,再回到头顶。 “这是着舰区甲板引导员给出的甲板畅通手势。 ”向上伸出拇指。 “这

22、是示意飞行员检查完毕,一切正常。 ”“飞行员头靠坐椅后枕,抬起右手行礼,这是向起飞助理示意可以起飞。 ”李晓勇说,仅完成起飞动作,就需要 65 个流程,任何一个流程都容不得差错。七色彩虹战衣:精确划分工种舰载机准备着舰前,身着七种颜色服装的舰面人员排着紧密的两行队形,从飞行甲板一端走向另外一端反复检查甲板,如同七色彩虹在甲板上延伸。“你看,这些官兵头盔、马甲、长袖套衫的不同颜色以及他们背后不同的图案和符号,表明了他们的战位和职责,外行看起来,仿佛在甲板上看到了七彩的彩虹 ,因此我们也称之为甲板彩虹服 。 ”李晓勇详细介绍了每一种颜色的含义, “紫色代表燃油补给战位;红色代表着危险和安全管控;绿

23、色代表起降和飞机维修战位;蓝色代表吊运和供气保障战位;白色代表安全、医务、政工战位和临时上舰人员;黄色代表指挥类战位;棕色代表机务。 ”不同的战位,使命不同。飞行员培养:堪比选拔航天员“首批歼15 舰载机飞行员选拔培养堪比航天员,某些条件甚至更为严苛。”海军装备部飞机办副主任张洪涛介绍说。“首批歼15 舰载机飞行员通过了 4 关的严格考核。 ”张洪涛说。首先通过技术关的选拔。通过选拔,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年龄在 35 岁以下,飞过至少 5个机种,飞行时间超过 1000 小时,其中 3 代战机飞行时间超过 500 小时,且多次参加过军兵种联演联训、重大演习任务,是所在部队的种子飞行员和重点培养对象。

24、其次通过身体关的选拔。歼15 舰载机在钩住阻拦索的瞬间,飞行员会承受巨大的载荷,这对飞行员的颈椎、腰椎和脊柱都会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惯性的作用,血液加速向飞行员头部涌去,飞行员眼前会出现“红视”现象这就对飞行员身体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再次必须通过心理关的选拔。由于 14 度的滑跃倾角,飞行员在起飞时会产生加速撞墙的感觉;在着舰时,为了防止挂索失败,舰载机飞行员必须大油门下滑着舰,以保持“逃逸”速度每一次起降,都是过“鬼门关” ,对飞行员的心理产生极大的挑战。最后必须通过政治素质考核。LSO 着舰指挥官:舰载机部队灵魂“舰载机安全着舰,离不开 LSO 的精准指挥。 ”海军舰载机工程负责人之一、海

25、军某航空兵部队副司令员刘长虹介绍说。LSO,即着舰指挥官,是向舰载机飞行员发出操纵指令,引导下滑道上的飞机安全着舰的军官。“舰载机着舰,条件和环境十分严苛和复杂。由于舰载机飞行员无法完全感知现场环境,因此 LSO 能否及时发出指令,及时准确地引导飞行员修正航线轨迹、调整下降姿态,成为舰载机能否安全着舰的制约性因素和基本保障。 ”刘长虹说。美、俄、英、法等拥有航母的国家中,LSO 着舰指挥官从成熟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中产生。他不仅飞行技术要让其他舰载机飞行员钦佩和信服,还必须具备优秀的指挥组织能力,同时对飞机的状态和性能、飞行员的技术特点和性格秉性必须十分了解,才能在第一时间指挥舰载机安全着舰。因

26、此,培养一名合格成熟的 LSO 着舰指挥官十分不容易。刘长虹说,我国第一代 LSO 只能从经验丰富的试飞员中选拔产生。通过指挥数千次舰载机着舰航行模拟训练,我国 LSO 已经具备丰富的指挥经验。歼15:凶猛强悍空中 “飞鲨”歼15 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它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等特点,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实现全海域全空域打击作战能力,各项性能可与俄罗斯苏33 、美国 F18 等世界现役的主力舰载战斗机相媲美,因此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歼15 舰载机总设计师孙聪介绍说,歼 15 舰载战斗机是在我国第三代战机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全新设计研制的多用途舰载战斗机。歼15 飞机配装 2 台大功率发动机,实现了机翼折叠,全新设计了增升装置,起落装置和拦阻钩等系统,使得飞机在保持优良的作战使用性能条件下,实现了着舰要求的飞行特性。 歼-15 项目总负责人罗阳2012 年 11 月 25 日上午 12 时 48 分,歼-15 项目总负责人罗阳在辽宁舰上工作时突发心脏病去世,未能参加定于当晚的庆功宴,享年 51 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