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秋天的校园教学案例纳溪区大渡小学 黄洁玉 教师寄语 处处留心皆作文 教材分析这次作文要求是要我们观察一处秋天景色,来写一篇习作。要求对这次作文作了多方面的限制,范围是一处,不是几处,时间是秋天,不能写春夏冬几个季节。还规定了写景色要按顺序写等等。所以我就近取材,要求学生观察秋天的校园。秋天的校园里有些什么景物,他们的颜色、形状、味道等有些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有序地观察,观察过后应该怎样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并且写生动、具体?景色描写要有选择,抓住最突出而又独特的现象,写出景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还要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才能把景物写得生动具体,有真实感。学情分析本校四年级有 3
2、个教学班,一共 183 人,其中大多数学生平时都不爱观察或者观察了也没有留心记下来,没有养成做笔记和写日记的习惯,由于环境的限制,孩子们的阅读量比较小,更很少有人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所以很多学生写不出好作文,更不喜欢写作文,翻开学生的作文,多是矫揉造情、无病而吟的平淡之作。习作要求仔细观察秋天的校园,然后抓住校园的特点,写一篇习作。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内容要具体、生动,语句要通顺、连贯。教学重难点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写具体生动,语句要通顺、连贯。教学准备1、明确观察目的观察绝不是到哪儿随便的走一走,看一看,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例如:校园里的树木花草的颜色、味道、形状。2、
3、确定观察的重点校园里有些什么植物,最引人注意的是哪些?3、了解有关观察对象的知识可以这样说,对观察对象的知识掌握得越多,观察得就会越深刻,越细致。例如观察2桂花,如果能查找到桂花的有关知识,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4、准备笔记本、笔、尺子等学习用具。教学用具 课件(PPT)教学课时 3 课时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同学们都知道,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谁能告诉老师,现在是哪个季节吗?(生:秋天。 )非常正确!秋天来了,来到了田野,来到了校园,那么秋天的校园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秋天,走进秋天的校园二、走出课堂,观察秋天的校园1、了解课前准备,明确观察目的。2、明确观察注意事项。(1)
4、、校园里有些什么花草树木?(2) 、你觉得哪种植物最有特点?(3) 、这种植物的颜色、形状、味道是怎样的?(4) 、你观察秋天的校园后心里有什么想法?3、观察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采取有效的观察方法,并且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官(看、闻、摸等)进行细致的观察。4、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和心里的想法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上,积累素材。三、指导写作1、指导学生说观察到的景物。(1)回忆我们观察校园时都观察了哪些景物?(2) 、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着重从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进行练说)(3)你能用通顺的话把你观察的内容说完整具体吗?(4) 、学生互相评价补充。(5) 、师小结学生说话,出示作文范例。秋(例)天慢
5、慢凉了,太阳渐渐远了,秋天到了。小草似乎不服秋霜的威逼,仍然绿绿的,草尖上只有一点儿黄色,就像一顶小帽儿,在秋风中不停地摇摆着,似乎在向人们报告:冬天还没到呢。3再看看那秋天的菊园。菊花争芳斗艳,相继开放,瞧,有的像白玉,有的像水晶,有的金灿灿的,有的红艳艳的,一朵朵、一簇簇、大的、小的,含苞的、初开的、怒放的,都像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蝴蝶,飞翔在天地间。是的,它真的把蝴蝶也吸引来了,它们在菊花中玩耍嬉戏,给秋菊园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人们都说红枫是最浓最浓的秋色,是的,假若你漫步在红枫林中,那就像落入了红色的海洋:黄红、桔红、深红,还有半透明的晶红,再配上一株株浅绿的嫩叶,简直像一幅美妙的写意画了。
6、最使人高兴的,莫过于那大片大片的稻田和一棵一棵结满果子的果树了。看,秋风兴冲冲地吹着沉甸甸的稻穗,翻起一排排金浪,这壮观的景象一定不亚于大海吧。山上果实里,橘子红了,像小灯笼似地挂着,柿子熟了,沉甸甸的,逗着小孩渴望的目光,一股股暖融融的香气沁人肺腑。庄稼人笑得多甜,带着稻香,带着果味啊!秋色真美啊!美在秋菊,美在红枫,而最美的秋色,是那一片丰收的景象,是那汗水浇出的累累硕果啊!A、学生自由读范文,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生动的句子。B、说说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都用了些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C、老师小结:我们写作文时就要恰当地用上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语句才会更生动、更具体。
7、2、指导学生写作文(1) 、出示习作提示。A、秋天的校园里有些什么景物,你最喜欢的是哪些景物,这种景物的颜色、形状、味道怎样?你观察过后有什么感想?B、列出习作提纲。把你要写的内容先列出一个提纲,使作文结构更清楚,条理更清晰。C、除了秋天的校园,你还可以写你平时观察过的事物。 (动物、人、风景等)D、写作文时请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2) 、把观察到的内容有调理地写下来,要写得生动具体。3、学生作文,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四、修改习作。1、出示一篇学生习作初稿,师生共同修改。a、抽生读作文。b、抽同学说说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运用了什么好词、好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4c、抽同学说说写得不好的地
8、方或需要修改的地方,是什么原因不好,该怎么修改。教师随机点拨。d、老师进行修改总结,提示学生自己的作文一会儿就要这样修改。2、学生自己在习作上修改。3、小组内的同学交换修改。4、抄写自己的习作,老师修改并作点评。5、抄正最终修改好的习作。五、课外练习拓展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个片段写出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的习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把见闻、感受和想象写下来,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课标明确提出了观察的要求和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的要求。对中段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
9、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在准备上这节课时,老师和学生都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首先,老师调查了解学生观察习作现状,制定指导本次观察习作的一系列方案;其次组织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并对书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再带领学生实地观察,边观察边指导,有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并在观察时及时进行记录;然后组织学生就观察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帮学生理清思路,组织学生语言;最后才指导学生列简单的习作提纲,进行习作和修改习作。教师利用三个课时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再把观察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最后再写成一篇完成的作文,通过这个
10、练习,使学生在语文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桥,通过这道彩桥,让孩子们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想、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介绍所看到的内容,充分利用身边可贵的课程资源,把课堂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虽然这次作文课还算成功,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51、有部分作文没有条理,语序混乱。2、有部分作文没有抓住景物特点来写3、有多数作文没有重点,每种植物平均使用笔墨。4、有部分作文描写不具体,内容枯燥。针对这些问题,以后可以这样改进:1、重点指导学生写写作提纲,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2、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并举出具体事例加以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3、在学生习作时,教师根据习作内容提供一些相关的好词好句,让学生借鉴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4、选出佳作和较差的习作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好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差的作文差在什么地方。5、对照修改自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