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教历史 2019 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5)李仕才一、选择题1、管仲被称为“商业经济的鼻祖” 。他主张:“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 ,下列选项最接近材料观点的是( )A.“寓税于价” B.“俭则伤事”C.工商皆本 D.统制经济答案 B解析 根据“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可知管仲鼓励富人的消费以保证穷人有工作可做,这与“俭则伤事”相近,故 B 项正确。2、(2017临汾二模,25)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 18 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但时为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拒不署敕,结果把事情搞黄了。材料主要说明( )A.三省制有利于决策合理B.门下省是三省的核心C.唐太宗对于魏征信任有加D
2、.三省之间分权制衡答案 B解析 材料只反映出决策过程中门下省的作用,与三省制对决策的影响无关,故 A 项错误;门下省可以对政令封驳,有利于纠正决策的失误,是三省的核心,故 B 项正确;材料魏征拒不署敕唐太宗敕书,没有体现出他们之间的信任,故 C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决策过程中门下省的作用,没有反映出三省之间的关系,故 D 项错误。3、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 , 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说明黄宗羲( )A.反对个人利益 B.主张人人平等C.反对专制皇权 D.主张法治社会答案 C解析 根据题目中“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 ”“这种公利属
3、于社会全体成员”得出题意强调的是“主权在民” ,与反对个人利益、主张人人平等无关,故 A、B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与明末清初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形成对比,故 C 项正确;D 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 D 项错误。4、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旨在强调( )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D.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2答案 C解析 洋务运动思想落后,但实际行动却促进了中国的进步,材料强调的是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故 A 项错误;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材料
4、没有涉及到,故 B 项错误;“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强调的是洋务运动促进社会的进步,故 C项正确;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D 项错误。5、(2018大理调研)1946 年 10 月 10 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 ,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和平死了”是因为(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答案 A解析 注意时间,这时国民党已发动了全面内战,企图消
5、灭人民民主力量。6、(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4)1980 年,潘祎和黄晓菊两位青年因为不堪生活的揉搓发出了一个引起全国大讨论的哲学疑问“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杂志社收到 6 万多封来信参与讨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经济高速发展中青年们的迷茫B.“文革”对人们心灵造成巨大伤害C.此后出现反思“文革”的伤痕文学D.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答案 A解析 1980 年改革开放才开始不久,国家经济并未高速发展,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1980 年“文革”虽然已经结束,但它对人们心灵造成的伤害却没有消除,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出于对“文革”的反思,出现了伤痕文学
6、,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改革开放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仍有青年表示迷茫,这反映出当时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7、 “在 1780 年和 1850 年之间,令人惊奇的发展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下列各项符合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变化的是( )A.代议制民主开始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扩大了统治权C.工人已经获得普选权D.重工业占据了经济主导地位答案 B解析 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代议制民主开始确立,故 A 项错误;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掌握政权,故 B 项正确;1867 年工人获得普选权,故 C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重工业占据经济主导
7、地位,故 D 项错误。38、1934 年 1 月,罗斯福政府决定废除金本位制,把美元与黄金的兑换价格从一盎司黄金兑换 20.67 美元提高到兑换 35 美元。这一措施对美国的主要作用是( )A.成为新政最重要的措施B.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奠基C.促进了美国外贸的发展D.刺激了其国内的消费和生产答案 C解析 新政最重要的措施是颁布工业复兴法 ,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应对危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无关,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美元和黄金的比价可以看出是实行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进入别国市场,故 C 项正确;实行美元贬值并不能刺激国内消费和生产,故 D 项错误。9、(2017阳泉二模,35)针
8、对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强调,福利的基本原则是拉一个安全网,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同时,架一个梯子,让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该观点( )A.主张兼顾社会的公平与效率B.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诉求C.强调政府应承担起社会救助责任D.认为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要拉大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基本原则是拉一个安全网”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让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体现了兼顾竞争与社会效率的一面,故 A 项正确。10、(2018长沙调研)进入 20 世纪以后,立体画派一改传统欧美画追求形象、逼真、写实的技法,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
9、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20 世纪后现实主义画派盛行B.浪漫主义之风影响绘画艺术C.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视野D.艺术家善于运用“光”和“色”答案 C解析 现实主义画派盛行于 19 世纪,故 A 项错误;浪漫主义构图变化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笔触奔放流畅,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这与题干中立体画派的艺术特征不符,故 B 项错误;20 世纪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视野,推动立体画派一改传统手法,用几何空间来表达内心世界,故 C 项正确;印象画派注重“光”和“色” ,与题干中立体画派艺术特征不符,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4材料一 1938 年 5 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 。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 ,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 。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 年国民党提
11、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 “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 ,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 ,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材料二 从 1937 年到 1941 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 2.5 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 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 1940 年起
12、,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 年 3 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 1942 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 13 亿美元左右。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答案 (1)体现:从战略上看,两党都坚决抗战,认为抗战是持久战;在作战方针上,都认识到游击战术的重要性,但中共执行较好,而国民党在实践中更注重阵地防御战;在抗战路线上,都有发动民众的意愿,中共真正依赖民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则更多依靠政府军队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且有严重依赖英美(外援)的心理。(2)变化: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转为军事援助。影响:在道义上、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缓解了中国抗战的物资困难,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战略上、作战方针和抗战路线上进行比较。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物质上、精神上分析对中国抗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