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雅安中学高一上册地理月考试题第卷(选择题)本卷共 25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 M行星是( )A. 金星 B. 土星C. 火星 D. 天王星2. M与 N组成一天体系统,与该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答案】1. C 2. D【解析】【1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的成员。读图分析可知,M 地位于地球和木星之间,判断为火星。故答案选 C项。【2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与级别。MN 形成的天体系统以行星为中心,故属于行星系统,与地月系同级别。故答案
2、选 D项。据报道,科学家预计 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剧烈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如果 20222023 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 20332034 年 B. 20112012 年 C. 20062007 年 D. 20872088 年4. 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A. 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B. 地球上各地地震频繁C. 无线电长波辐射受中断或衰减 D. 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答案】3. B 4. D【解析】【3 题详解】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周期约
3、 11年,故如果 20222023 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20112012 年。【4 题详解】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得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2012年 1月 23日太阳耀斑达到 8.7级,2012 太阳峰年即将到来,大耀斑将爆发,中国科协将举行“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主题就是“2012 来了!迎接新一轮太阳活动高峰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独特而优越的条件是( )A. 安全的宇宙环境 B. 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C. 具有适宜的温度 D. 绕日公转6. 材料中提到的耀斑,应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4、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日珥层【答案】5. C 6. B【解析】【5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和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从安全的宇宙环境和适宜的自身条件进行分析。与其他太阳系中的行星相比较,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其独特而优越的条件,也是液态水存在的先决条件。故答案选 C项。【6 题详解】本题只要掌握了太阳活动的类型、分布等相关知识。黑子活动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出现于光球层上;耀斑发生于色球层,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风。故答案选 B项。【点睛】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内部条件
5、:地表温度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 ”重温儿时的童谣,会使我们生出无限的遐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 恒星、行星、卫星 B. 星云、恒星、行星C. 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D. 恒星、行星、小行星8. 儿歌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A. B. C. D. 【答案】7. A 8. A【解析】【7 题详解】据材料可知,童谣中依次出现的天体为太阳、地球、月球。其中太阳为恒星、地球为行星、月球为卫星。故选 A。【8 题详解】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6、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为:最高一级为总星系(即目前所知的宇宙范围) ,第二级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银河系又向下分成第三级的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向下分成最低一级的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童谣中出现的天体不属于河外星系,超出地月系的范围。故选 A。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赛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正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读表,回答下面小题。9. 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A. 重力加速
7、度大小 B. 公转周期长短C. 表面温度高低 D. 昼夜交替周期长短10. 人类太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 有生命存在 B. 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C. 有昼夜交替 D. 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答案】9. D 10. D【解析】试题分析:【9 题详解】据图中表格可知,地球的质量为 1,火星的质量为 0.11,重力加速度相差较大,故 A项错误;公转周期地球的为 1,火星的为 1.9,故 B项错误;地球距离太阳较近,温度高,火星距离太阳较远,温度低,故 C项错误;自转周期地球为 23小时 56分,火星为 24小时 37分,故昼夜交替周期长短最接近,故 D项正确。【10 题详解】除地
8、球外,目前没有发现其他行星有生命的存在,故 A项错误;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故 B项错误;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四季更替等均相似,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故 D项正确,C 项错误。【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太阳系的基本特征2016年 9月 25日世界最大的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我国贵州省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顺利“睁眼” 。该望远镜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1. 下列物体中,属于天体的是( )A.
9、地球上最大的陨石B. 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C. 西昌基地上的人造卫星D. 天空中飘动的云12. 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 )A. 太阳辐射非常强 B. 太阳活动干扰小C. 天气变化影响小 D. 电磁环境比较好【答案】11. B 12. D【解析】【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天体的定义。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和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B 正确;而陨石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属于地球的一部分,而不属于天体,西昌基地上的人造卫星、天空中飘动的云都没有脱离地球的大气层,因此属于地球的一部分,而不属于天体,ACD 错误。故答案选 B项。
10、【12 题详解】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设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电磁环境比较好,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D 对;该地云雨天气多,太阳辐射较少,错;太阳活动干扰没有减小,错误;多雨天气,天气变化影响大,错误。故答案选。【点睛】天体的判断依据是:1、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2、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3、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 成正比 B. 正相关 C.
11、成反比 D. 负相关14.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 太阳活动强弱能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B.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C. 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答案】13. B 14. A【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13 题详解】当两个变量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亦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即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图中显示太阳黑子相对数多时年轮宽度也大,为正相关,A 正确。【14 题详解】当水热条件好是,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反之密集。因此树木年轮
12、受气候影响显著。A 正确。B、C、D 项与树木生长无关。2018年 1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飞行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下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5. 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架飞机所在地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甲乙丁丙B. 四架飞机所在地点地球自转角速度为:甲乙丁丙C. 飞机上的乘客感觉到他们所过的当天变短D. 飞机上的乘客感觉到他们所过的当天变长【答案】15. C 16. C【解析】【15 题详解】纬线长短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
13、线自西向东飞行,所在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相同时间内飞过距离相同,转过的角度越大。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丙,位于赤道,纬线最长,C 对。其它纬线长度较短,相同距离转过的角度较大,A、B、D 错。故答案选 C项。【16 题详解】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结合四架飞机所在地点的纬度,其它自转线速度为丙丁乙甲,A 错。除极点外,全球角速度相同,四架飞机所在地点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B错。飞机自西向东飞,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相当于地球自转速度加快,飞机上的乘客感觉到他们所过的当天变短,C 对,D 错。故答案选 C项。【点睛】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相同时间内飞过距离相同,转过的角度越大。丙位
14、于赤道,纬线最长,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丙地。在乙地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是以乙点为圆心的大圆,可以看到北极地区、赤道和南半球部分地区,看不到南极点。17.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是 ( )A. 日冕、色球、光球 B. 色球、光球、日冕C. 日冕、光球、色球 D. 光球、色球、日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故选 D。【考点定位】太阳大气层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 图中 A,C,D,E,F 各点中,与 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的点有几个( )A. 4个 B. 3 个 C. 2 个 D. 1 个19. 二分日,图中
15、A,C,D,E,F 各点中,与 B点昼长相同而地方时不相同的点有几个( )A. 4个 B. 3 个 C. 2 个 D. 1 个【答案】18. D 19. B【解析】【18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自转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 0,纬度相同的点,线速度相等。读图分析,与 B点自转线速度相同的点为C点,与 B点自转角速度相同的为 ACDEF。与 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的有 1个。故答案选 D项。【19 题详解】二分日,所有地方昼夜平分,地方时相同的点位于同一经线上,与 B点昼长相同且地方时不相同的有 3个,为 D、C、F 三点。正确答案选 B
16、。“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 2011年 9月 29日 21时 16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回答下面小题。20. “天宫一号”发射时,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 )A. 9月 28日 13时 16分 B. 9 月 29日 13时 16分C. 9月 29日 21时 16分 D. 9 月 30日 21时 16分21. 当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最接近( )A. 12N B. 23S C. 23N D. 022. 当日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20. B 21. D 22. C【解析】【20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相关计算。
17、“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 2011年 9月 29日 21时 16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伦敦时间早 8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伦敦(中时区)的区时为 9月 29日 13时 16分。故答案选 B项。【21 题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此时时间为 9月 29日,接近秋分日,因此太阳应该直射赤道附近,故答案选 D项。【22 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丁为近日点,时间为一月初,接近冬至日;甲为远日点,时间为 7月初,接近夏至日,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甲为春分日,丙为秋分日,此时的时间为 9月 29日,接近秋分日,为故答案选 C项。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 ,回
18、答下面小题。23. 秋分日(9 月 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24. 当太阳直射点在 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地正值夏季 B. b 地昼短夜长C. c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 d 地出现极昼现象【答案】23. B 24. C【解析】【23 题详解】秋分日(9 月 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排除 A、D;而且是由赤道向南回归线方向移动,所以是 b点。选择 B项。【24 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d 位于北回归线上,所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南半球此时是冬季,排除A项;赤道上始终昼夜均等,排除 B项;d 位于北回归线上,没有极昼现
19、象,排除 D项。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是正确的。选择 C项。25.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太阳长期直射赤道 B. 地球上不再有四季变化C.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D. 地球上产生极昼极夜的地区范围变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黄赤交角变化及影响。如果地球的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夹角为 0时,即黄赤交角为 0度。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同,A、C 正确;此时各地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没有时间变化,因此没有了四季变化,B 正确;此时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南北两极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 错误。故答案选 D项。【点睛】黄赤交角
20、变大或变小产生的影响:一、太阳直射范围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回归线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假如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太阳直射的范围也将扩大或变小。二、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的变化地球上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极圈的度数是回归线度数的余角。因此,黄赤交角扩大,极圈的度数减小,极圈到极点的范围扩大,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扩大;而如果黄赤交角减小,极圈的度数增大,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减小,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随之减小。三、五带的范围变化热带是指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寒带是指地球上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温带是指没有太阳直射及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即: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划分界线
21、。因此黄赤交角扩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的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也将减小,温带的范围扩大。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取决于距直射点的纬度差的大小,即假设为角 a。角 a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由于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大,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减小。五、昼夜长短的年变化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垂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越大,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大。黄赤交角变大后,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冬
22、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更短、夜更长,昼夜长短的差值也更大。因此,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小,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也随之变小。六、季节的变化由于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黄赤交角变化,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因此,当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会更明显。当黄赤交角变小,其结果与上相反。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 5小题,共 50分26.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所观测到的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依次是 _ 层、_层和_ 层。(2)图中 A为_ 层,其主要太阳活动
23、是_,变化周期是_ 。(3)图中 B是_层,其主要活动是_ 。【答案】 (1). 光球 (2). 色球 (3). 日冕 (4). 光球层 (5). 太阳黑子 (6). 11年 (7). 色球层 (8). 耀斑【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以及分布。【详解】 (1)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2)图中 A层位于太阳大气层最内侧,是光球层,其主要活动是黑子,变化周期大约为 11年。(3)图中 B层位于光球层外围,是色球层,其主要活动是耀斑。27.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地球的是 _(填字母) ,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类,行星 E、F
24、属于_ 。(2)图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过程中具有 _、_和近圆性等相似的运动特征。(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填名称)轨道和_ (填名称)轨道之间。(4)地球虽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也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存在,是因为:地球处在_ 的宇宙环境中;地球自身具备适宜的_ 、_、_ 等条件。【答案】 (1). C (2). 巨行星 (3). 同向性 (4). 共面性(顺序可调换) (5). 火星 (6). 木星(顺序可调换) (7). 安全 (8). 适宜的温度 (9).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10). 液态水的存在【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的成员以及地球
25、上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详解】 (1)据图可知, 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则 C表示地球;E 为木星,F 土星,体积质量最大,为巨行星。(2)图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均自西向东运动,公转轨道几乎在一个平面,即过程中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等相似的运动特征。(3)据图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有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外部条件是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是具有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
26、境。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1.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结晶水汽化形成原始的大洋。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原因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太阳在漫长的时间比较稳定。28.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 _ 波,(P)表示 _ 波 。(2)图中各层名称: A:_ B:_ C:_ (3) A、B 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_Km 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 D_
27、不连续面。(4)在 2900km深处,S 波波速_,P 波波速_,从而发现了 E_不连续面。(5)M 层和 N层的主要不同点是:_。【答案】 (1). 横 (2). 纵 (3). 地壳 (4). 地幔 (5). 地核 (6). 33千米 (7). 莫霍界面 (8). 消失 (9). 变慢 (10). 古登堡界面 (11). M处物质接近液体,N 处为固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的内部圈层以及划分界线等相关知识。【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的相关特点。图示 S波的传播速度较 P波慢,故判断 S波表示横波,P 波表示纵波。(2)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因此 A为地
28、壳,B 为地幔,C 为地核。(3)读图分析可知,A、B 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33Km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莫霍界面。(4)地下 2900KM的深处为古登堡面,之后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也明显下降。(5)MN 为地核的外核和内核,地震波在 M 和 N层发生变化,说明其物质状态明显不同,M处物质接近液体,N 处为固态。2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左图所示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反映的是北半球_(节气名称),此时地球公转到右图中_处(填序号),公转速度是_;(2)当日左图中 ad 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填东南西北方向)移动,再过 4个月,太阳直射在 半球。
29、(3)北京地区昼长大于夜长的时段位于右图中的_时段。(4)描述地球从处运行到处雅安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答案】 (1)2326S,冬至日,接近最快;(2)dca=b, 北,北;(3);(4)到处是北半球的秋分到冬至再到次年春分;全时段雅安昼短夜长;到时段,雅安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冬至日达到昼最短夜最长;到时段,雅安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公转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详解】 (1)甲图所示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应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为 12月 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 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此时为 12月 22日,因此公转速度逐渐加快且接近最快。(2
30、)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三个月后太阳直射点到赤道,之后继续北移,因此 4个月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向北移(3)北京位于北半球,当北京地区昼长大于夜长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即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即春分到秋分。图中是秋分,是冬至,是春分,是夏至。因此从阶段,北京地区昼长大于夜长。(4)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到处是北半球的秋分到冬至再到次年春分;全时段雅安昼短夜长;到时段,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向南回归线,雅安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冬至日达到昼长最短夜最长;到时段,太阳直
31、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向赤道,此时雅安昼长逐渐变长,夜长逐渐变短。30.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时 D点是_时,A、B、C 三地中白昼最长的是_。(2)A 点的地理坐标是_,B 点的日出时间约为_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5)导致南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答案】 (1). 24时(零时) (2). B (3). 2326N,0 (4). 3点 (5). 2326N,45W (6).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7). 黄赤交角的存在【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等相关知识。【详解】
32、 (1)读图,根据自转方向,晨昏线的定义判断,EBD 线为昏线 ;此时 D点是晨昏线与刚出现极昼现象的纬线的切点,时刻是 0时。北半球夏季,A、B、C 三点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所以白昼最长的是 B。(2)读图分析可知,地球为逆时针,说明为北极,点所在纬度为 2326N,所在经线与相对,因此经度为经线, 因此 A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0) ;此时 B点是日落时间,时刻是 21点,可以计算出昼长是 18小时,日出时间=121/2 昼长,得出日出时间为 3点。(3)图中北极圈是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图中 180经纬,结合时间计算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地理坐标是 45W,直射点地理坐标是 2326N。(4)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5)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做回归运动,从而导致地球表面上不同地方产生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同时在南北两极附近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因此,南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