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虔州艺术学校期中试卷高一历史考试时间:100 分钟 注意: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0 分)1. 通过推衍传继,某制度维系了一个庞大的宗支网,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该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察举制2.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宗法制3.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宗法制4. 秦统一
2、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大,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 )A. 保证皇位世袭 B. 体现皇权独尊 C. 证明皇位正统 D. 震慑割据篡权5. 公元前 113 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6.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
3、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7.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 -8. “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4、”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9.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 汉代的尚书令 B. 唐代的尚书省 C. 元代的中书省 D. 明代的内阁10.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这一理念是()A. 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 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C. 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 D.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
5、革的主要内容11.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2. 英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就是非正义的,将让这个国家蒙上永久的耻辱,我们的国旗成了海盗的旗帜,她所保护的是可耻的鸦片贸易。”他所说的“这场战争”的根本起因是()A 打开中国市场 B.打败天朝上国C.输入大量鸦片 D.扭转贸易逆差13. 中国某思想家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
6、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此次战争结束后( )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3 -C. 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14.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A. 南京条约后 B. 北京条约后 C. 马关条约后 D. 辛丑条约后15. 一位学者说:在 20 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A. 打开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D.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
7、体系最终确立16.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7. 下列图片中的情景与两次侵华战争相关,这两次战争应是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 外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 B. C. D. 18. 在近代中国,列强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4 -A. B. C. D. 19. 庚子西狩丛谈记述:“先是直境义和
8、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台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 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B. 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C.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20. 某一事变后,中国已不是过去的政治格局了对抗多年的国共两党,终于公开和解,就达成抗日统一战线开始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卢沟桥事变C. 西安事变 D. 蒋介石“庐山谈话”21. 1937 年 2 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
9、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C. 中国共产党党内右倾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D.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22. 1937 年 8 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到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帮助下迁到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 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C. 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 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23. 马克思
10、说:“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马克思评价的是(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辛亥革命24. “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5 -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 发动金田起义 D. 提出资政新篇25.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史事中,能够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是()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进行北伐和西征C.发生
11、了天京变乱 D.颁布资政新篇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0 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材料三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指示也。”(1)材料一中
1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8 分)(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职责是什么?(3 分)(3)依据材料三概述嘉庆时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是什么?(4 分)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6 -材料二 十九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新一轮对殖民地更加激烈的争夺。于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
13、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猎物。日本,自 1868 年明治维新以来,建立新政,充实国力,汲取西方文化之精髓,摒弃不合时宜之思维,提出“开拓万里波涛”,“耀皇威于海外”的口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材料三 1856 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材料四杨秀清是不是邪恶的阴谋家暂且不论,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如果没有杨秀清的卓越行政才干和集权才能,太平天国运动决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14、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根本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5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场战争的结局给中国造成的危害。(10 分)(3)归纳材料三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四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5 分)28. 201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年代 阵亡人数1937 125 1301938 249 2131939 169 5621940 339 5301941 144 951- 7 -摘自抗日战
15、争研究 1997 年第 3 期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创造了历史契机。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还结束了日本在台湾 50 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李长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65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3 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6 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