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版高中生物第1章生物科学与降1.1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220181030323.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生物第1章生物科学与降1.2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220181030325.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生物第1章生物科学与降1.3人体的器官移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220181030327.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生物第1章生物科学与降1.4生殖降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22018103032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1.1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课时作业]·达标一、选择题1.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有杀菌作用,最早发现青霉素具有这种作用的生物学家是( )A.弗莱明 B.弗洛里C.钱恩 D.詹纳解析 解答本题要求熟悉有关生物学家在青霉素的研究和开发中取得的成果。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的作用;弗洛里和钱恩找到了提取青霉素的方法并实现了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在人类控制传染性疾病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答案 A2.下列有关抗生素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患轻微感冒后立即服用抗生素,以防引起炎症B.每次用抗生素要用最新抗生素,有利于病情治愈C.每次用抗生素要用广谱抗生素,有利于杀死更多细菌D.每次用抗生素要用最对症的,且服用时间合适解析 轻微感冒不必使用抗生素治疗,可选用一般感冒药即可,用抗生素治疗,不仅“大材小用” ,还会干扰体内正常菌群,或造成耐药菌株增多。许多人误认为最新的药就是最好的药,如果一开始就用最新的抗生素药物,会加快病菌出现对新药的抗药性,使得病菌在与人类研制新药的斗争中处于领先位置。从细菌产生抗药性来说,广谱抗生素影响更广。答案 D3.四环素的作用机制是( )A.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B.抑制果胶的合成C.影响蛋白质的合成D.抑制脂肪的合成解析 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作用于病原菌的核糖体,有效地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的不同环节而呈现抑菌或杀菌作用。答案 C4.细菌携带的耐药性基因主要位于( )A.拟核 DNA 分子 B.质粒C.线粒体 D.染色体答案 B5.细菌抗药性的提高是由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 )2A.隔离 B.变异 C.选择 D.适应解析 药物的作用是对细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抗药变异进行选择,选择的结果是抗药性强的个体越来越多。答案 C6.下列四个实验方案中,四个培养皿内都含有相同适合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其中可用来检验抗生素 P 和抗生素 Q 杀菌效果的是( )解析 检测抗生素 P、Q 的杀菌效果应该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即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B 项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B 正确。答案 B7.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有( )①头孢菌素 ②红霉素 ③多黏菌素 ④四环素 ⑤青霉素 ⑥氯霉素 ⑦链霉素 ⑧喹诺酮类A.①②③④ B.②④⑥⑦C.①③⑤⑧ D.⑤⑥⑦⑧答案 B8.下图显示四种细菌(1、2、3、4)对琼脂板上的抗生素 X 的不同反应,请问抗生素 X 可以有效地阻止哪种细菌的生长( )A.细菌 1 B.细菌 2C.细菌 3 D.细菌 4解析 由实验结果不难得出,抗生素 X 对细菌 2 的抑制生长作用最强。答案 B39.(2015·安徽蚌埠二中模拟)结合以下图表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 DNA 解旋酶的活性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利福平 抑制 RNA 聚合酶的活性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可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 DNA 的复制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D.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解析 题图为中心法则的表达式,①代表 DNA 的复制,②代表转录,③代表翻译,④代表 RNA 的复制,⑤代表逆转录。④和⑤都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RNA 复制只在 RNA 病毒中存在。在 DNA 复制的时候,需要先用解旋酶使 DNA 的两条链打开,因此,环丙沙星作用于①环节。红霉素与核糖体结合,就抑制了③过程。 答案 A10.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抗生素牛奶对人体健康有害B.使用含抗生素的清洁剂可防治病毒感染C.服用抗生素时,病情减弱就应停止服药D.只要自己合理使用抗生素就能确保自己健康解析 长期饮用含抗生素的牛奶一是会使体内形成耐药菌群,二是会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导致其他疾病发生;长期使用含抗生素的清洁剂可造成环境中耐药菌株增多;服用抗生素时间要合理,服用过多或时间过短,都对人体健康不利;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人构成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与其他人息息相关,如果周围的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答案 A二、非选择题11.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步骤 1,取培养皿 A 若干(A 1、A 2、A 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 B 若干(B1、B 2、B 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步骤 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 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菌落(细菌的群落)。4步骤 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 ,在 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 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 A1中的细菌就按一定的方位准确“复制”到了 B1之中。将 B1培养一段时间后,B 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步骤 4,根据 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 A1中对应位置菌落取出(如下图所示),均匀涂抹在 A2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 在 B2、B 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 B 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1)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细菌抗药性产生的原因首先是细菌出现________。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中起________作用。(2)实验中所用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________型。(3)如果 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基因突变 定向选择 (2)异养需氧 (3)对 A1中培养的细菌进行人工诱导12.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后,观察这些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结论:青霉菌可生产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弗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一种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之命名为青霉素。根据上述探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最为恰当的是________。A.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C.青霉菌可能产生了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D.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5(2)青霉菌和细菌的关系是________。A.共生 B.竞争C.捕食 D.寄生(3)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中产生的,则应进一步设计________实验,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则能充分证明青霉菌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青霉素。(4)最初使用较少的青霉素就有较好的杀菌效果,现在青霉素使用量常达到 800 万单位,说明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了,这种抗药性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答案 (1)D (2)B (3)对照 把没有放青霉菌的培养液接种等量的细菌,观察对细菌的影响 细菌正常生长 (4)长期自然选择 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13.下表所示是利用无菌操作技术,将某种细菌接种到不同的琼脂平板上,然后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并加盖。平板 1 2 3 4 5浸有抗生素的圆纸片抗生素 P 抗生素 Q 抗生素 P+Q 醋 盐水处理温度 25 ℃结果(阴影显示细菌生长区)(1)解释 4 号和 5 号琼脂平板上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①4 号琼脂平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5 号琼脂平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定 3 号琼脂平板所示的是接种另一种细菌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观察到结果的可能原因有哪几种?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上述实验结果在医学实践中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安全用药(抗生素)及其机理。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但抗生6素对细菌的耐药性具有选择作用。如同时使用两种抗生素,可能有拮抗作用,从而使两者都失去了对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所以同时选用两种抗生素时应慎重,要防止两种抗生素产生拮抗作用,以避免药物失效,延误治疗。答案 (1)①醋把细菌杀死了 ②渗透作用使菌体脱水而死亡 (2)①抗生素 P 和 Q 所产生的空白区重叠地方长出菌落的可能原因:a.抗生素 P 和 Q 所产生的抗菌效果有拮抗作用,从而使两者都失去了对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b.基因突变,细菌对抗生素 P和 Q 均产生了抗性。设计实验:将 3 号琼脂平板上的菌落接种到重新配制的 1 号和 2 号琼脂平板上,若出现类似(或相同)于原 1 号琼脂平板和 2 号琼脂平板的实验结果,则可证明假设 a 成立;否则假设 b 成立 ②a.同时选用两种抗生素应慎重,以避免病菌产生更强、更广的耐药性。一般应选用一种安全、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b.同时选用两种抗生素应慎重,要防止两种抗生素产生拮抗作用,使药物治疗失败,延误治疗14.机体、药物和病原体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如下图。(1)使用抗生素必须注意________的关系,首先应调动机体的________,增强________;其次警惕药物对人体的________,并注意________。(2)理想的抗菌药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机体、药物和病原体 防御功能 抗病能力 不良反应 用药不当会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2)对病菌有高度的选择性,对机体无毒或低毒,并促进机体增强防御功能15.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量数据统计表明,有的抗生素投入临床使用一段时间后,其药效会明显下降。材料二: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为了加快治疗的速度,私自加大用药(抗生素)量,结果使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另外一些症状。材料三:当前社会上大力提倡: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健康,请合理使用抗生素。(1)材料一中,抗生素药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中,随便加大用药量,为什么会出现另外的症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只有人人都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保证我们7的身体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病原微生物产生了耐药性 (2)因为在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使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3)只是自己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不一定能保障健康,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人构成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与其他人息息相关。如果周围的人不能合理使用抗生素,也会造成耐药菌株的出现,通过饮食等使耐药菌进入体内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我们应该积极向亲友、周围的人宣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让大家和全社会都来合理使用抗生素11.2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课时作业]·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与基因诊断有关的一组物质是( )A.蛋白质、核酸 B.放射性同位素、蛋白质C.荧光分子、核酸 D.放射性同位素、糖类解析 因为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如 32P)、荧光分子等标记的 DNA 分子做探针,所以题中只有 C 项正确。答案 C2.对肿瘤的论述错误的是( )A.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包括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等B.肿瘤的形成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C.肿瘤的发生只是基因表达与调控水平出现了变化D.基因芯片技术对肿瘤能进行早期诊断解析 肿瘤的形成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肿瘤的发生、发展都伴随肿瘤相关基因和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某些肿瘤的发生,既有基因结构的改变,也有基因表达与调控水平上的变化。答案 C3.下列关于基因诊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诊断具有更准确、快速、灵敏、简便等特征B.基因诊断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 DNA 分子做探针C.基因诊断的技术原理是 DNA 分子杂交技术D.科技发展、技术进步使基因诊断已能完成对所有疾病的诊断和检测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诊断的定义、原理、特点及成果。基因诊断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如外伤。答案 D4.下列不属于基因芯片技术应用的是( )A.发现疾病的相关基因B.用于传染病的检测C.基因芯片技术应用引起医学行为的改变D.用于检测心理疾病解析 基因芯片的检测原理是 DNA 分子杂交,检测的是样本上的遗传信息即 DNA 序列。A、B、C 三项都是检测 DNA 序列。D 项不是基因芯片检测的对象。 答案 D25.(2015·宁夏贺兰山联考)肿瘤是 21 世纪人类最主要的杀手,它是一种由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疾病,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癌变的内在因素是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B.减少癌细胞的营养供应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C.所有癌细胞中的 DNA 含量都相同D.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 DNA 复制,可使其停留在间期解析 在癌组织中,在同一时刻很多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所以 DNA 含量不一定相同。比如前期的细胞比末期的细胞 DNA 含量高。答案 C6.下列关于基因治疗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通过导入目的基因来实现对缺陷基因的抑制、替换或修补B.基因治疗也可用于基因的改造,提高人类“优秀”基因的频率C.基因治疗最终要通过对目的基因的调控表达实现D.基因治疗过程中需要载体的参与解析 基因治疗还有许多技术问题,不能进行基因改造,故选 B。答案 B7.对恶性肿瘤进行基因诊断的过程为( )①将 DNA 转到一种特制的尼龙膜上 ②构建基因探针 ③从人体的尿液或血清等体液中获得少量的脱落细胞,提取 DNA,经热处理成单链 DNA ④将探针与尼龙膜上的 DNA 分子结合 ⑤对单链 DNA 进行 PCR 扩增 ⑥将扩增获得的 DNA 热处理得到大量的 DNA 单链A.②①③⑤④⑥ B.②③⑤⑥①④C.②③⑤⑥④① D.①②⑤⑥③④答案 B8.基因治疗的步骤为( )①治疗基因的表达 ②选择治疗基因 ③将治疗基因转入患者体内 ④选择运输治疗基因的载体A.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答案 D9.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 DNA 同源重组原理,将同源 DNA 片段导入受体细胞,使同源 DNA 片段在原有位置替代了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基因敲除既可以使用突变基因或其他基因敲除相应的正常基因,也可以用正常基因敲除相应的突变基因。下列有关基因敲除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敲除实际上是删除某个基因,从而达到使该基因“沉默”的目的3B.利用基因敲除技术,不能修复细胞中的病变基因C.基因敲除可定向改变生物体的某一基因D.从理论上分析,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治疗先天性愚型解析 在基因治疗中,基因敲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因敲除就是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上某一基因的一种技术,不是简单地删除某个基因。可以通过修复病变基因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先天性愚型是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某些因素的影响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所致,用基因敲除无法治愈。答案 C10.鸡的输卵管细胞能合成卵清蛋白,红细胞能合成 β珠蛋白,胰岛细胞能合成胰岛素。用编码上述蛋白质的基因分别做探针,对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所有 DNA 进行杂交实验;用同样的三种基因片段做探针,对上述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所有 RNA 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是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基因探针提取物 卵清蛋白基因 β珠蛋白基因 胰岛素基因输卵管细胞 + + +红细胞 + + +DNA胰岛细胞 + + +输卵管细胞 + - -红细胞 - + -RNA胰岛细胞 - - +注:“+”表示杂交过程中有杂合双链, “-”表示杂交过程中没有杂合双链。A.胰岛细胞中只有胰岛素基因B.上述三种细胞的分化是由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某些基因被丢失所致C.在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表达了 β珠蛋白基因D.在输卵管细胞中无 β珠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解析 鸡的输卵管细胞、红细胞和胰岛细胞都是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的,所以每个细胞的 DNA 是相同的,三种基因探针与三种细胞内的 DNA 都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但是三种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过程中转录产生的信使 RNA 是不同的,所以鸡的输卵管细胞能合成卵清蛋白,红细胞能合成 β珠蛋白,胰岛细胞能合成胰岛素。 答案 C11.下列对基因治疗安全性的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中最常用的载体是病毒,它们能自我复制B.在基因治疗中,科学家抑制逆转录病毒的某种活动防止它们引起疾病,使之能被安全地使用C.使用病毒载体运载基因,它们可能更多地改变目标细胞4D.目的基因插入载体 DNA 的位置可能出现错误,导致癌症和其他损伤的产生解析 基因治疗中最常用的载体为病毒,大多数基因治疗临床实验用小鼠逆转录病毒运送目的基因,其他病毒载体还包括腺病毒、痘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它们能进入细胞DNA。在基因治疗中使用的病毒载体是有遗传缺陷的,它们不能自我复制。用逆转录病毒作载体,可能会导致其他疾病,要抑制逆转录病毒的某种活动,防止它们引起疾病,使之被安全使用。答案 A反思领悟:基因治疗的一般步骤:选择治疗基因→将治疗基因与运输载体结合→治疗基因在细胞内正常表达。运输载体常用的是有基因缺陷的病毒,该病毒一般不会引起受体细胞病变。二、非选择题12.基因诊断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请设计一个实验,用 DNA探针测定 DNA 上的核苷酸序列。【实验原理】利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使已知 DNA 分子链与未知 DNA 分子链杂交,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确定未知 DNA 的碱基序列。【实验步骤】(1)用________切取要测定的目的基因。(2)用 PCR 技术使________扩增。(3)用不同的 DNA 探针与________杂交,记录杂交区段的 DNA 碱基序列,最后分析出________的碱基序列。(4)预测分析。若 DNA 探针上 DNA 碱基序列为ATTAGGCA,则检测出的目的基因序列为________。答案 (1)限制性内切酶 (2)目的基因 (3)目的基因目的基因 (4) = = = = =ATTAGGCA TAATCCGT13.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 RNA 能逆转录生成 DNA,并进一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某条染色体上。用逆转录病毒作为运载体可用于基因治疗和培育转基因动物等。(1)病毒在无生命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必须依靠活细胞提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和结构基础才能繁殖。逆转录病毒较 T2噬菌体更容易变异,从分子水平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带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转入患者体内,患者症状会有明显缓解,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病毒没有独立代谢的能力,缺少酶合成系统和供能系统,需要宿主细胞提供代谢原料和环境。T 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双链 DNA 由于氢键等原因使之较单链 RNA 稳定,变异5频率较低。基因治疗时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说明目的基因已大量表达。答案 (1)酶、ATP、代谢原料、核糖体 单链 RNA 不如双链 DNA 稳定 (2)目的基因已大量表达14.SCID 患者缺乏正常的人体免疫功能,只要稍被细菌或病毒感染,就会发病死亡。经研究证实,SCID 病人细胞的一个常染色体上编码腺苷酸脱氨酶的基因( ada)发生了突变。(1)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治疗 SCID 病的方案。第一步,先将人体正常 ada 基因克隆后用来替换反转录病毒的原有基因,构建成重组载体。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还有哪些遗传病可用基因治疗方案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有的基因治疗实验存在的危害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第二步,从 SCID 病人体内分离出免疫系统有缺陷的 T 淋巴细胞 第三步,将这些 T 淋巴细胞与携带了正常 ada 基因的反转录病毒混合在一起,让病毒感染 T 淋巴细胞,使正常 ada 基因拷贝插入到 T 淋巴细胞的基因组中 第四步,在实验室中通过细胞培养并确认转入的基因表达后,用注射器将重建的转基因 T 淋巴细胞注射到 SCID 患者的人体组织中(2)血友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3)病毒通常能感染多种细胞,因此如果使用病毒载体运载基因,它们可能会更多地改变目标细胞。另一个危险是新基因插入 DNA 位置可能出现错误,导致癌症或其他损伤的产生。此外病毒载体产生炎症或免疫反应。患者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个体或传播于环境中15.(2014·潍坊模拟)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某年美国基因治疗年会上,研究人员提出基因治疗的一个新方法:嵌合分子矫形技术。这种方法利用非病毒载体(如脂质体微膜囊),使嵌合分子转入细胞,并以内生基因为靶标,对其中的错误拼法进行矫正。这项工作可在 48 小时内完成,而缺陷基因周围的碱6基仍保持绝对正常。目前此项技术已在实验动物上获得成功。如果嵌合分子矫形技术最终应用于临床,无疑为当前基因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1)材料中所发现的新的基因疗法称为________。一般基因治疗过程中,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是________,而新方法的载体是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的实质是引入外源健康基因或矫正错误基因B.嵌合分子矫形技术与传统基因治疗的区别是不需要载体C.嵌合分子矫形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实践,彻底完成了缺陷基因的修复D.嵌合分子矫形技术的优点在于效率高,只修正错误序列,不损伤正常序列(3)你认为嵌合分子矫形技术还具备什么优点?它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答案 (1)嵌合分子矫形技术 逆转录病毒 非病毒载体(或脂质体微膜囊) 时间短(仅为 48 h),缺陷基因周围的碱基仍能保持绝对正常(或不改变正常碱基序列)(2)AD (3)优点:①避免由于非己的外源 DNA 或 RNA 的导入而引起的癌变,且修复过程中是修复自身错误序列,不会引起遗传伦理之争;②该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了基因修复的范围,可以人为控制碱基序列的拼写。可能引发基因歧视或种族歧视等问题。11.3 人体的器官移植[课时作业]·达标一、选择题1.我国器官移植领域已步入哪一阶段( )A.空白 B.临床试验C.临床应用 D.临床技术改良解析 目前我国在器官移植领域已步入临床应用阶段。答案 C2.组织相容性抗原( )A.由核酸组成B.是位于细胞表面的C.它能被浆细胞识别D.不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解析 组织相容性抗原是每个人细胞表面都带有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特异性抗原(简称HLA),就是白细胞抗原。如果将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某个人身上,这个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答案 B3.肾移植手术中,供体肾脏移植入受体腹腔后,必须和哪些结构相吻合( )①髂动脉 ②髂静脉 ③输尿管 ④尿道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A4.器官移植的成功,必须有各种成熟的技术作保证,下列哪项技术不是器官移植所必需的( )A.克隆技术B.血管吻合技术C.低温保存技术D.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利用解析 血管吻合技术可使供体和受体供血主干吻合,是实现血流再通的前提;低温保存技术是保持离体器官长时间存活的技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成活的几率;克隆技术可以为解决供体短缺问题提供克隆器官,但不是器官移植所必需的。答案 A5.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的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容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2A.造血干细胞 B.T 淋巴细胞C.B 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解析 器官移植的最大障碍是免疫排斥,免疫排斥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效应 T 细胞。效应T 细胞是由 T 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的。答案 B6.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曾在《科学》杂志上撰文透露,他们利用成年猪的动脉血管细胞和能够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成功地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新的动脉血管。这种血管的外形和功能都与真的血管一样。这一研究成果是生物组织培养工程领域的重大进展。下列关于以上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上技术属于“克隆”B.这项技术中可能要利用去核卵细胞C.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的“全能性”D.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发育成血管的潜能解析 这项技术只是促进血管细胞的有丝分裂,没有把血管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所以不能激发血管细胞的全能性。答案 C7.下列关于“人耳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聚羟基乙酸做成人耳廓的模型支架B.牛的软骨细胞在模型支架上增殖生长C.应用了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D.具有完整人耳器官的功能 解析 “人耳鼠”是用聚羟基乙酸做成人耳廓的模型支架。在支架上培养牛的软骨细胞,牛的软骨细胞在模型支架上能增殖生长。答案 D8.在器官移植中,双胞胎间或兄弟姐妹间自愿捐献的器官移植成功率高、免疫排异反应小,其原因是( )①同卵双胞胎有共同的遗传物质来源,其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特异性相同,排斥反应小 ②兄弟姐妹有相近的基因,组织相容性抗原相近,移植后排斥反应较小 ③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和同卵双胞胎的个体容易协商,愿意捐献器官 ④兄弟姐妹间的器官可以相互代替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 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由于同卵双胞胎的遗传物质基本一致,所以其组织相容性抗原基本一致,排斥反应最小;兄弟姐妹有共同的遗传物质来源,基因相近,组织相3容性抗原相近,产生的排斥反应小,更容易成活,因此最好的供体来自亲属。答案 A9.2004 年 10 月 17 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2004 年 4 月和 7 月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医院先后两次通过胰岛细胞移植治愈了一名Ⅰ型糖尿病女性患者。该女性患者治愈的检查指标和出院后一段时间内还需服用的药物分别是( )A.糖和胰岛素B.胰岛素和脱过敏药C.血糖和免疫抑制剂D.血糖和胰岛血糖解析 胰岛细胞移植是将他人的胰岛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属于异体移植,所以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同时,需要定期测血糖,来确定移植后的胰岛细胞是不是在正常发挥作用。答案 C10.解决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的途径是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药物作用于供体器官,使其抗原性降低B.药物作用于受体免疫系统,使机体免疫机能降低C.药物需长期使用D.药物的使用可导致患者易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发病解析 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 。答案 A11.现在有一个婴儿在出生后医院为他保留了脐带血,在以后他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某种难治疗的疾病,就可以通过脐带血中的干细胞来为其治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干细胞培育出人体需要的器官用来移植治病,需要激发细胞的所有全能性B.用脐带血中的干细胞能够治疗这个孩子所有的疾病C.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细胞培育出的器官,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D.如果要移植用他的干细胞培育出的器官,应该长期给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解析 脐带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但不能治疗所有的疾病。以自身脐带血中的干细胞培育的器官移植时,较少有排斥反应,不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答案 C二、非选择题12.白血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病症。在儿童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中,白血病居第一位。白血病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它不仅影响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还侵犯身体其他器官。目前能根治白血病的唯一方法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请4回答下列问题。(1)造血干细胞的三种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当前治疗白血病的首选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但在没有亲缘关系的骨髓中其配型相合的仅有万分之一,在同胞兄弟姐妹中也仅有 25%的概率,试简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越来越成熟,从________中提取分离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解析 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有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白血病是恶性疾病,目前根治白血病的唯一方法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骨髓移植是首选方法。同胞兄弟姐妹中骨髓匹配的几率也只有 25%,因为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 HLA),从父母那里遗传得到,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原理,有多种不同的结合方式。答案 (1)骨髓 外周血 脐带血(2)骨髓移植 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 HLA),如果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系统会认出这是“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3)外周血或脐带血13.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形状、大小很像人的心脏,有可能成为人体器官移植的重要来源,但会导致人体的强烈排斥,这主要是因为该动物有一对纯合的基因(AA)能表达 GT 酶,从而使细胞表面具有一种多糖类物质。人体能够识别该多糖类物质,从而确定该心脏是外来的异种器官。经过科学家多年努力,目前得到了编码 GT 酶的一对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的一些新型个体(Aa)。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对该动物心脏的排斥,是人类________系统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人体的________与该动物的________相互作用。(2)上述新型个体能否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来源?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后用常规的杂交方法能否获得 GT 酶一对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器官移植。由于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如果将他人或其他动物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5其本质是人体的抗体与异己的抗原相互作用。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体、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近,题目中的新型个体(Aa)控制 GT 酶的基因中仍有一个A 具有表达功能,会产生抗原——多糖类物质,与人体的抗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该个体不能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来源,但是,用常规杂交的方法,Aa×Aa→AA、Aa、aa,得到的 aa 即为 GT 酶的一对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答案 (1)免疫 抗体 抗原 (2)不能。因为该新型个体控制 GT 酶的一对基因中仍有一个具有表达功能 (3)能。因为现有新型个体的一对 GT 酶基因中,有一个丧失表达功能,所以杂交的后代会出现一对 GT 酶基因都丧失表达功能的个体14.下图表示人体代谢废物的产生以及排出体外的途径。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多选)人体中,能够完成与 A 细胞相同的生理过程的细胞有________(填序号)。A.皮肤的表皮细胞 B.肌细胞C.成熟的红细胞 D.肝细胞(2)B 细胞所示的过程主要发生在人体的________(填序号)。A.肝脏 B.膀胱C.肾脏 D.小肠(3)氨对细胞有毒,必须迅速排出。若人体双侧肾脏衰弱,导致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危及生命。治疗方法之一是血液透析。过程如上图所示:患者的血液从动脉输出到透析仪,在中空纤维中向一侧流动,透析液的水溶液在中空纤维外,相反方向流动。血液中的水分子、废物通过血液透析膜(中空纤维壁)进入到透析液中,透析后的血液通过病人的静脉血管回到病人的体内。①人工制成的血液透析膜具有________性;为了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的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应与________中的基本相同。②使用后的透析液成分与使用前相比,主要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4)要从根本上解决尿毒症病人的痛苦,就必须进行肾移植。肾移植手术能否成功的影响因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关键因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BD (2)A (3)①选择透过 血浆 ②尿素 (4)手术技巧、供体器官的质量、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 供体与受体器官的组织相容性15.下图所示为人类“治疗性克隆”的大概过程,请据图作答。(1)它属于哪项生物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科学家为何要将患者的体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细胞中,而不直接用体细胞进行细胞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有耳垂(A)对无耳垂(a)是显性的。若图中患者是无耳垂(aa)的,提供卵细胞的女性是有耳垂(Aa)的,则核移植后得到的细胞所培育出的人耳是否有耳垂?________。(4)按上述方法克隆的器官在移植方面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治疗性克隆”是和干细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干细胞是机体中保留的未成熟细胞,具有再分化形成其他细胞和组织的潜力。它包括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利用细胞核移植获取干细胞,并将其培养成移植用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来治疗疾病就是治疗性克隆,可克服免疫排斥反应。答案 (1)细胞工程 (2)体细胞核在体细胞中不能表现全能性,而卵细胞可以给它提供表现全能性的环境 (3)没有(无耳垂) (4)没有免疫排斥反应 它们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或 HLA)相同,都是由同一套基因表达而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