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诗 歌,第一节 诗歌鉴赏,一、中国古典诗词欣赏,1、受庄子影响源流问题,离骚:往而不返,性情缠绵。,2、诗词是一种有强烈音乐美的艺术形式,审音辨律,欣赏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所有的诗歌都是有韵的。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经楚辞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a、ia、ua。 二梭坡,十八韵的二波三歌。、uo 三也斜,十八韵的四皆。ie、ue 四一七,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十一鱼。、er、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ei、ui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ai、uai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u,八油求,十八韵的十二侯。ou、iu 九遥条,十八韵的十
2、三豪。ao、iao 十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an、ian、uan、 uan 十一人辰,十八韵的十五痕。en、un、in、un 十二江阳,十八韵的十六唐。ang、iang 、uang 十三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eng、ueng、ing、ong、iong、,3、平仄问题,关汉卿单刀会江雪 平仄两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去年今日此门过,人面麻花相对搓。 人面不知何处去,麻花依旧滚油锅。 词序跟平仄有关。满园春色关不住。,4、 古代抒情诗的阅读与欣赏,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1)是指作者所处的历史年代。 (2)指作者自身的经历、遭际等对作品思想情感的影响。 (3)还包括直接引发、促使诗人进
3、行某种情感活动的具体原因。,二、认知诗歌的基本抒情方法,(一)直接抒情即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情语也。”,(二)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或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1、写景 (1)融情于景。即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落尽梨花春又老,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景语也。,(2)借景寄托。,即借景物原有的自然特征或人所赋予的人文象征意义来宛转表达情怀。,常见的意象:,大雁:看见大雁,想起家乡,飞来带来音信。大雁成为表达思乡情感的一种象征与寄托。 柳:与留谐音,成为送别与思念的象征。 客舍青青柳色新,杨柳渡头行客稀
4、。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草:纷乱似离别。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月:圆,代表团聚。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者的共同特点是多且纷乱,但又各有特点。草无处不生,到处都是,见出范围之广。风絮没有方向性,强调愁的纷乱的情况。雨形容愁的无穷无尽。,兰花:象征君子。,兰花象征什么?,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
5、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幽悬兰草 遇净土而生 不因无人而不芳.脱俗矣!,兰花若君子,古人爱将幽兰喻人
6、品,他们认为,兰花若君子,君子待人,以情相融,以义相交。人们可以为功名利禄、蝇头小利而喋喋不休。然幽兰则不然,它不以物变而变,“生于空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体现了兰之性、兰之品。先贤还认为,兰花比君子更难能可贵。只有人将君子比之幽兰,而无人将兰花比做君子。何也?因为兰花比世人更可贵可敬。世间所谓“君子”,在百姓安居乐业时,也许还能讲几句真话;而当世道衰微、暴政酷吏之时,常常也只能随波逐流,或慎言谨行,保持缄默了,甚至还会说出、做出许多违心之事。不少被人奉为世俗楷模的所谓正人君子,也会做些昧心之事来保全自己,何况一介布衣乎?,(3)缘情写景,也称移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然
7、后将其移注于特定的景物之中。 倚楼无语欲消魂,长空暗淡连芳草。情系于景也。,韩愈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夹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杜牧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题 李商隐,相见亦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枝间新叶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李商隐,(4)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景。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也
8、可称之为因情造景。,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算旧时月色,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景寄于情也。 从此菊花不须开。 春花秋月何时了? 倩疏林挂住斜晖,谒山 李商隐,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青露冷如冰。纪昀:此诗无解。是一首惋惜时光流逝的诗。要使时光不走,就要太阳不下山,水悠悠
9、东去不回头,云也飘走。于是突发奇想:麻姑曾三次看见沧海变桑田,沧海属麻姑所有,我只要把沧海买下来,让所有的水都装入杯中冻起来,时光就不会流逝。,麻姑,2、行为描写:借动作抒情,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语言描写,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4、 把握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喻 夸张 象征 用事,5、部分诗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钟嵘诗品序如果诗不是像叶子长到树上那样自然地来临,那就干脆别来了。(英 济慈),6、联系诗歌的形式特征,(1)诗主要体裁: 古体诗:乐府古辞歌行体 近(今)体诗:
10、律诗(五、七)、绝句(律、古)(2)词主要体裁:小令、慢词(中调、长调)(3)曲主要体裁:散曲(小令、套曲)、杂剧,诗必须含有强烈的情感,用平常而生动的语言写成;诗的作用在于使读者获得敏锐的判断好坏高下的能力;诗并非等闲之物,而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同人心一样不朽;诗人是人性的最坚强的守卫者,是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撒下人的情谊和爱。 (英 华兹华斯)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表现感情的唯一途径是寻找一种客观的对应物。(英 艾略特),7、意象与诗歌鉴赏,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源于内心并借
11、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象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这类意
12、象在我国的诗歌创作中是十分常见的,如辛弃疾的词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以说全词都是铺陈意象,以一连串的意象直接勾画出一幅恬静的乡村夜景图,描写景物不着一情字,但又处处可见那浸润其中的作者之情。,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李白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是将青丝、雪这样的意象直接拿来比喻头发,从而使读者的联想一下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生动起来,给读者以无比鲜明的感受。舒婷的诗“我是你额上破旧的老水车”一句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原
13、因就在于用老水车这一意象来象征“我”与祖国的某种血肉联系,从而使整首诗作细腻而含有丰富的象外之意。,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创作中白描的使用往往就可看作是一种兴,如臧克家的诗老马就是典型的例子。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老马的形象,它让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在这里,老马已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直接的兴起对象,作者以这个形象来寄托不屈的民族个性和作者的赞美之情。所以,兴这种创作手法是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诗歌主要靠意象来构成诗的
14、意蕴,而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并列式组合 将有关的几组具象罗列出来,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是并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组物象,从而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对比式组合 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互为对立,互为映衬,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一边是拚杀的血腥,一边是醉生梦死的沉迷,从而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通感式意象 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意象沟通起来,互为转化。如舒婷的路遇“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前一句听觉铃声转化成为视觉悬浮,后一句听觉嗅觉与心理感觉交织转换,沟通组合,从而形成
15、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境界,铃声能浮,铃声抛花香,使读者不禁为诗人的丰富想像而拍案叫绝。,荒诞式组合,将不合事理逻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组合,也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在心理感觉中却能够实现。如李贺的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鬼唱”二字石破惊天,它仿佛让人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吟唱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以此来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沉痛与凄清。诗笔新奇,诡谲多姿,荒诞虚幻中暗合了李诗的鬼才之意。,不管是并列还是对比,是通感还是荒诞,诗歌的意蕴就蕴含在它们的不同组合中,诗歌创作中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无穷的魅力。解读诗歌,首先要搞清楚这些最基本的诗意组合,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鉴赏诗歌。,8、诗歌鉴赏的三个
16、层面,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语言层面 毫无疑问,诗有很强的直觉性。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这种语言艺术特点的形成,多半依靠具象词与抽象词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将抽象词与具象词搭配,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从而给读者提供追寻诗人个体感受的信息。,诗人卞之琳的诗断章,。卞之琳的诗向以含蓄睿智为读者所喜爱,他常常以
17、形象的语言描绘世界,以象征的形象暗喻人生哲理,既有丰富生动的艺术感,又蕴含对世界的体验。断章这首诗,其语言就生动体现了这种特点:“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的表面平淡无奇:桥上有风景,于是你在看;你也构成了风景,于是别人也在看你。在无奇中,让人体会到了画面所蕴含的丰富的生与死、知与不知的宇宙人生的相对性哲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装饰”的是梦,这一语言的搭配极为巧妙,巧就巧在具象词与抽象词的组合,打破了语义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种诗意的逻辑,从而大大扩充了诗歌语言的弹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涵,又扩展了诗的表现范围,加
18、深了诗的理意。类似的还有“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胧”(记录)、“呕出一个乳白色的唉”(黄昏)等。因此,欣赏诗歌,只有抓住诗歌语言的这种特性反复吟唱,才能深刻领会诗家语高度凝练的特点,从而拎出诗歌中浓缩着的内涵。,意象与意义之间的融合问题。意象与意义常常不可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之所以催人泪下,是与诗人成功运用暗喻及通感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组组含义深刻的意象分不开的:“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视觉“老水车”与听觉“疲惫的歌”相连,诗人用这种苍凉的意象开头,一下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极佳的诗歌欣赏状态,地老天荒之中去感受那份震撼,那份深厚,数百年的历史沉寂一下跳到了读者
19、面前,开阔而雄浑,苍茫而深沉。,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又将具体意象与抽象意象融为一体,在时空的急剧转捩、对比中,完成了诗人主观情志的表达。而“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这些意象,让我们在最初的震撼过后,又恍然于它们所代表的强烈思想感情的复杂意义之中,从而使我们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了这首诗独具的审美情趣,使我们感到诗人内在的精神与诗的意象的一致性。,因此,诗的解读离不开对意象本身的把握,诗的创造力、想像力,诗的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读诗,必先读懂意象。,意蕴层面,伴随着意象在脑海的形成
20、和语音节奏感的刺激,读者已经产生了初步的美感,但是如何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的意象内蕴即诗的意蕴,是诗歌鉴赏成败的关键。诗的意蕴一般包括审美意蕴和智性意蕴。,当然,优秀诗歌都具有审美性。读诗伊始,读者便开始产生某种精神体验,感到精神的愉悦。但这还不算是审美鉴赏。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使得三四十年代的一些现代派诗人彷徨、迷茫,如同迷失在茫茫黑夜中,作品多囿于一己的“小我”,表达的也多是彷徨无助。但穆旦有所不同。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中给所塑造的形象以黑暗与光明的哲理,,赞美这首诗就集中代表了诗人的这种艺术创作风格。,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是作为抒情主体的诗人自我,一是“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的农夫。
21、抒情主体在荒凉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在忧郁的森林中,对着在天际爬行的“不移的灰色行列”,诉说自己的“沉默的爱情”,“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阴雨的天气”、“要以带雪的手”和“佝偻的人民拥抱”;这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情的形象。而农夫,这“许多孩子的父亲”,“多少朝代在他身边升起而又降落”,“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路是无限的悠长”,,而他却放下了“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的古代的锄头,坚定地“看着自己”融进了死亡。一个劳动者守望着自己的贫穷、劳苦,然后抛开妻儿老母,抛开一切,一去不回头。这是一个什么形象?他的内质是什么?是什么使得“我”也在为他的离去而痛哭?,不言而喻,这两组意象,
22、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农夫与我猝然相遇在诗中,各自理解着自己的使命,当芸芸众生昏昏于自我意识的丧失时,我和农夫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着清醒,传达出一种与昏聩的世界格格不入、为寻找光明而粉身碎骨的精神。,到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意象的解剖,挖出了诗歌的某些内涵,对作品有了初步的审美体验;然而进一步去体味:在这一荒凉而饥饿的画面里,农夫形象的精神之光开始活跃起来,浮动起来,扩展起来,从而传达出农夫的个性品格在自身充满动乱、矛盾、苦难和愚昧时,毫不犹豫地抛弃自己、牺牲自己、改造自己,寻求走向光明的出路,也正因此,“一个民族才能起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农夫这一形象,实际承载着民族历史的内涵,代表着先行者的特定品质,闪耀着民族性格的不朽光华。而我是新生农夫的象征,我与农夫的血肉联系,共同筑就了民族之魂。这正是赞美这首诗给我们带来的崇高的美学意蕴,鉴赏到此,才算真正进入到诗歌意蕴层的把握之中,也即进入到诗歌的“智性”意蕴中。,一生中我曾多次撒谎/却始终诚实地遵守着/一个儿时的诺言/因此,那与孩子的心不能相容的世界/再也没有饶恕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