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西安科技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3691116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0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科技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安科技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安科技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安科技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安科技服务业调研报告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下,科技服务业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和调结构、促发展的关键一环。为此,我们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投入产出调查资料,在全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中开展了专项调研,形成报告如下:一、科技服务业的界定目前,理论界对科技服务业的界定并没有完全统一的看法。从产业基础看,科技服务业是依托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从产业链看,科技服务业涉及技术定向开发到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整个技术流通过程。从区域经济看,科技服务业是区域内为促进科技进步

2、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提供各种服务的所有组织和机构的综合。综合而言,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兴产业。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 号),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 3 个方面首次对科技服务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提出要“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从政策导向的角度对科技服务业的范围进行了明确。2015 年,国家统计局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3、/T4754-2011),发布了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2015)(简称分类(2015),从统计标准的角度对科技服务业统计进行了规范。这是本文进行数据分析的主要依据。分类(2015)将科技服务业的范围确定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专业化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普及和宣传教育服务、综合科技服务等七大类,共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 89 个行业小类,其中有 53 个小类中仅部分活动属于科技服务业,用“*”标记。按是否标记“*”分。未标记的 36 个行业主要集中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代码 65)、研究和试验发展(代码 73)、专业技术服务业(

4、代码 74)、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代码 75)等大类,属于利用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提供服务的行业,是科技服务业中的核心领域,反映了科技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标记的 53 个行业则集中在金融、财务、法律、出版、科普宣传、政府管理等行业,属于为科技活动提供支持的相关领域,反映了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行业为科技活动提供支持的能力。标记“*”的目的在于区别企业提供服务的对象是科技活动还是其他活动。二、市场主体分布“五个集中”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截至 2013 年,全市属于科技服务业行业范围的法人单位共有 1.33 万个,从业人员 58.88 万人,在行业、区域、所有制等方面呈现“五个集中”的特点。

5、向核心领域集中。从总数看,核心领域有法人单位 0.58 万个,从业人员22.26 万人,分别占 43.9%和 38.0%。相关领域有法人单位 0.75 万个,从业人员 36.52 万人,分别占 56.1%和 62.0%。但考虑到相关领域中只有与科技活动相关的业务活动和单位应属于科技服务业,核心领域的实际占比将达到半数或者更多,初步呈现向核心领域集中的趋势,且在规模以上单位中表现更为明显。 注:规模以上单位是指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年营业收入 1000 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 50 人及以上的法人单位。行业分布向专业技术服务集中。从科技服务业 7 个大类看,西安科技服务业主要分布在专业技术服务、科

6、技信息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 3 个大类。根据普查资料,专业化技术服务单位占 15.9%,从业人员占 20.3%,主要是勘察设计、工程设计单位。科技信息服务单位占 21.9%,从业人员占 26.4%,主要是各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单位,反映了西安软件业服务外包行业的实力。综合科技服务单位占比近半数,是单位数最多的大类,但由于该大类以市场咨询、商务调查、中介、广告等支持性行业为主,全部为标*行业,若根据业务活动进行剔除,占比将有所下降。机构类型向企业集中。随着科研机构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企业逐渐成为科技服务业中主要的市场主体,占全市科技服务业法人的 80%以上。核心领域中,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企

7、业机构的比重已经超过 90%,市场化程度较高。相关领域中,由于有部分行业涉及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单位,企业机构的占比相对较低,但也已接近八成。所有制向非公领域集中。从控股情况看,目前西安科技服务业中国有和集体控股企业单位数占比尚且不到 10%,私人控股、港澳台商控股、外商控股和其他控股类型的企业占比达到了 92%以上。其中,私人控股企业的单位数最多,有超过 1 万家企业。但从规模看,国有企业仍占主导地位,人数、收入、资产三项分别占全部企业的 54.7%、74.2%和 79.8%。紧随其后的私人控股企业,虽然单位数占比接近 90%,但人数、收入和资产的占比仅为 36.8%、19.3%和 16.6%

8、,规模优势仍然不足。区域分布向开发区集中。根据普查资料,目前全市“五区一港两基地”共有科技服务业单位近 5000 家,单位数和人数都占全市的 30%以上,企业营业收入更是占全市的半数以上,成为西安科技服务业集中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中,西安高新区的科技服务业集中优势最为明显,区内共有科技服务业单位近 3000家,从业人员近 18 万人,远高于位列第二的经开区,龙头地位显著。三、企业经济效益“喜忧参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形式,也是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载体。从统计数据看,全市科技服务业在经济效益实现的过程中喜忧参半,同时面临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总量规模较大但下行压

9、力同样加大。2013 年,全市属于科技服务业行业范畴的法人单位中,有企业 1.12 万个,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 2077.32 亿元,拥有资产总计 10425.97 亿元,总体规模较大。平均每户企业吸纳就业 39 人,拥有资产 0.93 亿元,年实现营业收入 1.85 亿元。从业务量看,2014 年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单位共实现营业收入 940.03 亿元,同比增长 6.0%,增速比上年下降 10 个百分点;平均户均实现营业收入 2.26 亿元,比上年减少 0.87 亿元。从经营成果看,2014 年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单位共实现营业利润 109.29 亿元,同比减少 3.4%,与上年 20.4%的增

10、速比,经营形势较为严峻。规模以上单位数量增加较快但平均规模有所缩小。从经济普查数据看,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单位虽然数量不多,但从业人员数、资产总计、年营业收入占科技服务业企业的比重均超过 20%,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2014 年,全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单位 417 个,比上年增加 155 个,新增单位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新增单位的 44.5%,增长较快。从平均规模看,2014 年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单位户均拥有从业人员 306 人,年实现营业收入 2.26 亿元、营业利润0.26 亿元,分别是 2013 年的 69.7%、72.1%和 65.3%,企业规模显著缩小。核心领域成长性好但相关领域经

11、营形势严峻。2014 年,属于核心领域的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单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3.0%,虽然比上年同期下降 7.9个百分点,但仍比相关领域和全部单位高出 12.9 个百分点和 7.0 个百分点,成长性较好。与此同时,2014 年相关领域的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单位营业收入同比仅微增 0.1%,营业利润同比减少 5.7%,与上年的营业收入增长 13.4%、营业利润增长 24.6%相比,经营形势非常严峻。其中,收入下滑最为明显的是科普宣传、中介服务、广告会展等领域。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双高。基于科技含量高、人才智力密集的特点,科技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显著高于其他行业。按营业收入计算,2014 年规模以

12、上科技服务业单位人均产出 73.64 万元,是其他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的 2.1 倍;其中科技推广及相关服务劳动生产率最高,人均营业收入达到 266 万元。高劳动生产率也带来了较高的人工成本。2014 年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人均应付薪酬12.54 万元,是其他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的 2 倍,是 2014 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2.2 倍。四、核心领域竞争力突出在科技服务业中,核心领域是利用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通过科技活动提供服务的部分,处于产业链的中心环节,反映了一个区域内科技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在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对核心领域重点了解企业的研发投入、

13、科技实力、创新活动等内容。从调查情况看,除了前述的单位数量集中、成长性好等特点外,当前科技服务业核心领域还表现出如下特点:科技综合实力较强。在核心领域,共收回有效问卷 222 份。其中,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73 个,占 32.9%,认定时间自 2000 年至 2015 年不等。从人员结构看,核心领域企业员工中 8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2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学历层次普遍较高;有 62 个企业拥有具备海外学习经历的员工,有159 个企业拥有具备高级职称的员工,分别占企业数的 27.9%和 71.6%,具有相应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准。从核心技术看,有 114 个企业独立拥有各类知识产权

14、5000 余件,调查期间正在申请的各类知识产权 350 余件,专业竞争力强。研究开发意识较强。核心领域中,有 84 个企业专门设置了负责研发的机构或部分,专职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超过 6000 人,约占企业员工数的五分之一。另外,还有部分企业采取项目组形式,按项目从不同部门间抽调人员开展研发活动。除了独立开展研发活动,有近 30%的调查对象与其他机构开展了科技合作。基于西安丰富的科教优势,与省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最多,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学科优势强大的高校是企业合作的首选。图 1:科技服务企业主要研发合作形式研发经费投入较高。从调查看,核心领域企业中有 58 家在近三年的财务数

15、据中能够明确核算科技经费投入情况,且科技经费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在18%左右。其中科技经费投入最高的企业甚至超过了同期营业收入。注:本表根据近三年能够明确核算科技经费的企业数据测算。科技成果类型集中。从知识产权形式看,西安科技服务企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两大类。调查企业目前拥有各类专利 2630 项,其中,发明专利 1209 项、实用新型专利 1365 项、外观设计专利 56 项;拥有软件著作权 1789 项。正在申请的知识产权中,各类专利占 80%,软件著作权占 20%。科技实力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从统计数据看,调查单位 2014 年的经营成果直接反映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的论断。收回问卷的 222 家企业 2014年共实现营业收入 344.21 亿元,同比增长 3.9%。其中,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73 个,实现营业收入 221.27 亿元,增长 7.3%;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 96个,实现营业收入 243.22 亿元,增长 4.4%;近三年有科技经费投入的企业 94个,实现营业收入 237.79 亿元,增长 8.8%。科技活动带动企业规模扩大,成长加速。对相关领域服务需求旺盛。随着科技服务企业的成长发展,对于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我们请调查对象选出当前最需要的 3 项服务,选中频率最高的前三项依次是人才培训(21.9%)、市场推广(13.6

17、%)和法律服务(12.4%)。这与企业反映的当前经营中存在的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缺乏;企业有技术、有产品但推广营销渠道狭窄、平台少;各类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棘手等问题直接呼应。另外,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在信息传输(5.9%)、数据处理与存储(7.0%)等方面的需求也相对较多。企业创新活动活跃。调查单位中,有超过半数企业在 2014 年开展了各类创新活动。其中,69 家企业有产品或服务创新且半数以上具有市场新颖性;有61 家企业为推出新产品或服务而采用了新的技术、设备或软件;有 80 家企业在经营模式、组织结构或处理与其他企业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有 44家企业在营销模式上进行了改变。另外,

18、有 20 家企业在上述四个方面均进行了尝试。五、相关领域有效服务不足科技服务业的相关领域,是产业链上下游围绕核心活动提供咨询、中介、推广、金融、法律、财务、人才、公共管理等各方面服务的行业,其规模与实力反映了区域内为科技活动提供支持服务的能力。从具体市场主体来看,不同企业间、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实际发生的与科技活动有关的业务量各不相同,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相对较弱。因此,对相关领域的调查重点在于了解企业对科技服务的认识、为科技活动提供服务的意愿和实际业务量。下文所说的科技活动相关业务,指企业为核心领域科技企业提供的各类服务。企业对科技服务业认识不足。虽然科技服务业的价值与成长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大

19、多数企业对科技服务业的认识依然停留在空泛的概念阶段,不能与实际经营活动相结合。特别是在相关领域的调查中,问卷中已明确说明各相关行业为科技活动提供的服务都属于科技服务业范畴,但仍有约 90%的调查对象认为科技服务业与自身无关,只有约 10%的调查对象能够明确界定本企业科技相关活动的业务量。虽然不排除部分企业有科技活动相关业务但在财务数据中不能区分的现象,企业对科技服务业的认识仍明显不足。科技活动相关业务量不足。一是为科技活动提供服务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调查中能够明确界定本企业科技活动业务量的企业有 15 家,2014 年共实现营业收入 8.90 亿元,单位数和收入分别占全部调查单位的 12.8

20、%和 2.4%。二是科技活动相关业务量占比不高,15 家单位 2014 年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中,与科技活动相关业务量占比分别为 14.3%和 12.1%,均相对较低。另外,从司法部门了解到的数据显示,西安市公证处全年公证业务量超过 5 万件,其中关于知识产权的公证项目仅百余件,占比不到 1%。科技活动相关业务效益预期不足。从调查看,前述 15 家企业 2014 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7.6%,高于其他调查对象 6.8 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显著较好。但从企业的主观感受看,全部调查对象中只有 32 家认为科技活动相关业务的经济效益将优于其他业务,15 家企业中只有 4 家认为科技活动相关业务的经济效益

21、优于其他业务,分别占 27.4%和 26.7%,大部分企业对为科技活动提供服务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预期不高,特别是还有 10%左右的企业认为为科技活动提供服务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差。未来业务拓展意愿不足。就企业未来 3-5 年科技活动相关业务调整方向的问题,有 49.6%的调查对象表示“原来没有相关业务,未来也不会拓展”,还有个别企业表示“原来有相关业务,未来准备收缩”。不愿意拓展相关业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服务对象是否为科技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没有差异,在选择客户时不会专门进行甄别,属于“可有可无型”。二是科技活动相关业务对专业水准、执业资质要求更高,部分服务需取得政府指定资格,业务承接难

22、度大,属于“被动淘汰型”。三是基于自身特点、市场定位、企业集团整体规划等因素而不考虑开展相关业务的,属于“主动规避型”。图 2:科技服务相关领域企业近期业务调整方向满足核心领域需求能力不足。与前述科技企业相关服务需求比较,当前相关领域的服务能力仍略显不足。2013 年,全市法律服务单位 236 家,其中达到规模标准的仅 1 家;广告业法人单位近 2000 家,达到规模标准的仅 13 家;会计、审计、税务、市场调查等咨询与调查业法人单位近千家,没有达到规模标准的单位。虽然上述行业的规模以上单位在 2014 年分别增加到 2 家、22 家和12 家,但总体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六、科技服务的产业关联与

23、影响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要素间投入与产出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这里采用 2012 年西安市最新的投入产出模型,对西安科技服务的产业关联与影响进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是以产品为对象,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若干个产品组成一个产品部门,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略有不同,与前述科技服务业分类标准也不相同。经过筛选比对,选取相似度和科技服务比重都较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两个产品部门(或称行业门类)为代表,采用 2012 年 42 个产品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一)消耗系数分析1.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两个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

24、系或直接依赖程度。这里按社会产品和服务在不同部门间流动的方向进行分析。科技服务对其他部门产品和服务的消耗:从部门投入结构看,2012 年科技服务对中间产品的消耗主要集中在化学产品、仪器仪表、通信及电子设备、金属制品、租赁和商务服务等领域。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对化学产品的中间消耗最多,其每提供价值 10000 元的服务,就要消耗化学产品 1593 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对租赁和商务服务的中间消耗最多,其每提供价值10000 元的服务,就要消耗租赁和商务服务 1337 元。结合科技服务业产业链看,化学产品、仪器仪表、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为科技活动提供了相应的原材料,是科技活动重要

25、的产品来源。租赁和商务服务则覆盖了企业管理、法律服务、财务咨询、广告推广、人力资源、会展等众多科技服务相关领域,是科技活动重要的服务来源。其他部门对科技服务的消耗:42 个产品部门中,对科技服务消耗较多的主要有金属和非金属的采选、纺织品生产等各类制造业,燃气和水的生产,建筑,以及科技活动本身。其中,对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消耗最多的是金属矿采选,每生产价值 10000 元的产品,需要消耗信息服务 2070 元;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消耗最多的是其本身,第二位是水的生产与供应,即每生产和供应价值 10000 元的水产品,需要消耗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166 元。2.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在反映部

26、门间直接联系的同时,还反映了各部门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并通过线性关系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与最终使用联系在一起,反映了某个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全部联系。从数据看,完全消耗系数表所反映出的产品在部门间消耗的趋势与直接消耗系数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特别的,与直接消耗系数比,我们研究的两个部门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的完全消耗系数均大幅提高,且在42 个部门中的排位均有所提高,说明在“互联网+”的趋势下,科技服务对于信息及电子设备的日趋倚重,不仅直接消耗多,且经过其他部门的间接消耗也较多。同时,两个部门对其自身的完全消耗系数比直接消耗系数提高的幅度并不大,且在 42 个部门中的排位均明显后移

27、,说明两部门对其自身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主要来自直接消耗,间接消耗较少。(二)产业波及效果这里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分析科技服务的波及效果。影响力系数是指某一部门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和拉动程度,系数越大,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中间产品需求越大、拉动作用越强。感应度系数是指当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最终需求都增加一个单位时,某一部门由此收到的需求感应程度,系数越大,该部门对其他部门最终需求的反应越大,发展受其他部门的制约越大。从计算结果看,目前科技服务对于西安经济的波及效果较强。影响力方面,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 1.5 和 2.5,

28、即两个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将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增加 1.5 个和 2.5 个单位的产品,在 42 个部门中分列第 8 位和第 4 位,影响程度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感应度方面,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感应度系数为 3.1,仅比排在第一位的化学产品生产感应度系数低 0.8,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最终需求都增加 1 个单位,将对信息传输相关服务产生 3.1 个单位的产品需求。受科学研究理论性较强的影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感应度系数相对较低,仅为0.3,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在 42 个部门中列 29 位,科技活动与其他部门互动较少、成果转化环节略有不足。表 7:2012 年西安 42 部

29、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七、发展提升方向与建议(一)核心领域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基于强大的科技基础实力,西安科技服务业呈现向核心领域集中的趋势,但从总体看,核心领域企业的综合实力仍有待提升。2014 年,全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单位中,核心领域企业占比接近 70%,但从业人员、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的占比依次为 56.1%、48.7%和 33.3%,综合优势并不明显。从户均规模看,核心领域企业户均从业人员 249 人、年营业收入 1.59 亿元,分别比相关领域企业少 182 人和 2.12 亿元。从科技服务业 7 个大类看,不管是全部单位还是规模以上单位,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的单位数、人数占比均

30、不足 5%,代表科技研发前沿和水平的研发领域占比较低。前文提到,西安科技服务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以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为主,其他如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各类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较少,植物新品种领域空白,且专利中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为主,外观设计专利较少。从市场推广和产业发展来看,参与各类标准的制订发布,反映了企业在区域或行业内的权威地位和领先水平;外观设计专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技与文化,特别是文化创意设计领域的融合程度。这两个方面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西安科技服务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一块短板。建议:加大对基础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工作者从事基础性的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用权威、领先的学科优势

31、为产业发展打造核心实力。鼓励企业等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要开展研发活动,参与区域或行业标准制订,提升影响力。(二)非公领域主体活力有待提升。虽然从总体来看,科技服务业单位呈现向非公领域集中的特点,但从规模以上单位看,非公市场主体的规模仍然偏小,非公领域市场主体的活力尚未有效激发。在 2014 年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单位中,国有和集体控股以外的其他企业 256 家,虽然单位数占比超过 50%,但从业人员和年营业收入仅占 33.9%和20.5%,户均规模也远小于国有和集体控股企业。受科研院所众多的影响,西安科技服务业内资单位占大多数。从经普情况看,全市科技服务业单位中,内资占 98.8%,港澳台商投资和

32、外商投资单位仅占 1.2%。从规模以上单位看,2013 年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单位中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单位有 18 家,占 6.9%;2014 年虽然单位数增加到 33 家,占比 7.9%,但总量仍然偏少,影响力仍然偏小。从企业科技合作类型看,调查单位中仅有11 家企业与国外企业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有科技合作,占比不足 5%。当前,在西安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的情况下,发挥西安的科技实力优势,以软件业服务外包的国际影响力为带动,提高外资外贸在全市科技服务业中的影响力非常必要。建议: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服务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资金、人才、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支持中

33、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对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科技“小巨人”给予奖励。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面向民营科技企业的比例,研究设置专门面向民营企业的科技服务采购项目。(三)科技服务投融资体系建设有待提升问卷调查反映,流动性紧张是科技服务企业当前面临的普遍问题。从资产组成看,科技服务企业的资产往往以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为主,是典型的“轻资产”行业,在银行借款、抵押贷款等传统融资模式下不能提供相当价值的有形抵押物,进而制约了企业的融资活动。从行业特征看,在工程监理、专业设计等典型的科技服务领域,企业在项目投标、工程建设中需要预先垫付相当金额的“保证金”,且垫付资金和项目款回笼较慢,形成资金沉淀,造成企业流动性

34、紧张。从研发活动周期看,在研发前期、中期企业成本费用投入较大,资金占用大而收益微弱,形成阶段性流动资金短缺。建议:从多角度加强科技服务投融资体系建设。一是在传统货币银行业探索新的抵押、质押方式,拓展完善知识产权质押业务。二是鼓励开发适合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的保险品种,分散项目建设中的风险,减少因支付保证金等原因而产生的资金沉淀,激发流动性。三是在地方财政允许的范围内,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切实减少科技企业税收负担。四是鼓励科技服务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对企业上市给予辅导和奖励。(四)县域经济科技实力有待提升。受传统科研资源分

35、布影响,全市科技服务业主要向开发区集中,并带动雁塔区、未央区等区县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产业发展核心区域,但也因此影响远郊区县、特别是县域经济科技实力的提升。从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单位看,蓝田县没有规模以上单位,阎良区、周至县、户县都仅有 1 家。特别是阎良区,虽然有航空城美誉,但传统的科研实力尚未有效转化的经济发展动力,且辖区内航空产业基地也没有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单位。建议:引导和鼓励科技服务企业在县域经济中发现机遇,为科技服务开拓市场的同时提升县域经济科技含量。发挥开发区带动作用,提升开发区科技服务增长极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力。(五)科技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在科技服务业 7 个分类中,科技

36、普及和宣传教育服务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科普机构和科技出版单位,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提升城市科技内涵的主体,反映了科技公共服务能力。目前西安此类单位的数量尚不到 400 家,达到规模标准的也仅有 20 余家,完全从事科技相关展览、出版的单位更少,科普宣传等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全面提升。以出版业为例,仅有个别专业性出版社有明确的科技图书出版计划,还面临市场狭小的困难。调查中有部分出版机构反映,在科普图书出版中存在“科技工作者不善写作,文字工作者不懂科技”的尴尬,出版物的专业性与可读性难以兼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质。建议:加强科技服务公共设施建设,充实各类科技馆、博物馆的馆藏量,丰富布展方式,提升科普宣传服务能力。鼓励新闻、出版单位探索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市场好评度高的科普出版物。培养挖掘文字功底好的科技从业者和具备相当科技专业素养的文字编辑,提升科普宣传产品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