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讲 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习要点: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公共管理学的内涵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第一节 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一、公共管理的涵义(一)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公共”指多数人的或关于多数人利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处理“公共”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生产和分配公共产物品,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民众的公共性需求。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和公共事务(Public affairs)是公共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1.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
2、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2. 公共事务所谓“公共事务” ,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二)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1. 管理一般说来,可以把管理看作是在一定环境中,管理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公共管理学亦属于一类特定领域的管理学。2. 公共管理所谓“公共管理” ,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涵义:(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
3、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公共管理活动具体类型的“三分法”:(1)公共政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活动;2(2)政府管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的各个部门的管理;(3)非政府组织管理除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
4、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3.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特点:(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公共管理在“什么” (What)与“为何”(Why)层面上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 (How)做的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4
5、)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 ,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 4E,即经济(Economy) 、效率(Efficiency) 、效能(Effectiveness) ,公平( Equality)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当前特点:(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2)理论上的包容性(3)学科的年轻性二、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一)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主体的构成见图 11。图 11 公共管理主体结构图(二)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各类
6、公共事务。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组织 个 人政 府 非营利组织 领导者 管理者 被管理者3(三)公共管理的资源和手段公共部门最重要的资源是合法性。包括合法地组成公共组织和成为管理者,合法地进行管理,以及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及其行为的认同。在公共管理的具体资源构成中,强制力和税收能力尤其重要。公共管理的手段最基本的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四)公共管理的环境在公共管理的宏观环境分析中,人们用得较多的是以内容为标准而划分出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等。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公共管理学的基础内容公共管理学作为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
7、知识体系,从属于管理学科。但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学作为公共行政和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体,除了与公共行政学学科的逻辑体系不同外,与企业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也应有区别。(二)公共管理学的前沿领域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公共管理的非营利组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P 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B 途径) 。P 途径的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有如下特征:第一,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
8、行的政策研究;第二,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第三,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B 途径的公共管理主张师法企业,B 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是:第一,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第二,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第三,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与 P 途径的公共管理比较,目前 B 途径的公共管理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显得更有影响力。作为同一的公共管理的不同组成部分,P 途径和 B 途径的公共管理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的眼光并不局限有行政机关内部,而将关注的焦点放到公
9、共部门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上;它们都尊重政治因素在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它们都重视经验性的材料。(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 规范方法2. 实证方法3. 案例方法4. 系统方法5. 比较方法6. 数理方法第二节 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4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二、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一)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在稳定地扩大(二)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三)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三、传统行政学的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二)管理主体局
10、限(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第三节 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一)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二)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三)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一)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1. 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2. 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3. 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二)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一)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1
11、. 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2. 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3. 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4. 官僚制的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二)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1. 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2. 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3. 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制。54. 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途径。第四节 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一、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市场经济(一)公共管理学能有效指导公共部门履行经济职能,弥补市场功能的缺陷(二)公共管理学“亲市场”的学科
12、立场,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二、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一)公共管理学有助于促进包括政治、文化和行为方式在内的社会协调发展(二)公共管理学内在的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务实品格,将有力地促进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案例: 梁锦松买车风波梁锦松就买车事件通过媒体向公众致歉 6梁锦松于今年 1 月 23 日为妻女所买的凌志 LS430供图/东方日报梁锦松本已拥有一部保时捷和一辆四驱吉普车,知道女儿预产期后,准备再买一辆车,接载婴儿。因他认为,有两部汽车中,四驱车车身太高、保时捷又是跑车,不适合接载婴儿,所以想添置一部房车。他于今年年初以 79 万港币购入一部凌志 LS430 型四门房车,并于 1 月
13、 23 日登记和使用。当时香港政府还未决定是否将增加汽车登记税。2 月,港府决定调整汽车首次登记税,加税决定由梁拍板。3 月 5 日,梁锦松公布调整汽车首次登记税计划。3 月 9 日,梁锦松被指在调税前买新车,有避税嫌疑。同日,梁承认此举令他少付 5万元税项,并坦承当时应“避嫌”而不买车,同时决定将加税前后车价差额的两倍即 10 万元,捐予慈善机构。此后,梁锦松的新闻秘书又做解释,称税款计算有误,梁锦松按两倍税款的捐赠应为 38 万元。梁锦松 3 次申明:“事后看来,我当时应该避嫌,不应在税项可能调整之前买车。 ”捐赠两倍税款 38 万给慈善机构,仍感未能避嫌,3 月 10 日,梁锦松向行政长
14、官董建华请辞,当日傍晚,他又在港府总部会见传媒,读了他的声明。声明中称:“作为问责官员,我明白必须充分执行律己以严之原则,必须在市民大众眼中达到最严格的要求标准。我承认我在处理这件事上有疏忽,但希望市民能接受我是无心之失,而并非存心避税。我会吸取教训,并期望能继续以至诚的态度,服务市民大众。 ”3 月 15 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发言人发表声明说,行政长官董建华考虑过有关资料及衡量过这件事的所有情况后,对此事作出了结论,并将结论正式以书面形式通知了梁本人。鉴于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向社会公开了这封函件公开,让大众得悉对梁的结论。特首董建华表示,梁“当时急于购入车辆,以照顾家庭的迫切需要” “可
15、以理解” ,但“自 2002 年 10 月 31 日,你已积极参与有关调整汽车首次登记税建议的讨论。由于你在编制财政预算案中担当领导角色,你在有关首次登记税建议仍被积极考虑阶段中购入新车,无可避免地会令公众疑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 ” 因此“ 我认为你购入新车以及没有在财政预算案公布之前向我报告有关购买车辆一事,违反了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的第 5.1 及 5.4条。 ”董表示,接受梁有关“无意逃避税务责任,以及有关错误是因疏忽而造成”的解释,但仍将此事定性为“严重疏忽” ,严肃批评梁“已违反守则的部分条文,作为主要官员,这行为极不恰当。 ”最后,称梁锦松无须请辞,期待梁“会继续竭尽所能协助我推动经
16、济成功转型,至诚为香港服务。 ” 在董建华公开信发表后,梁锦松于 3 月 15 日晚 7 点紧急召见传媒,宣读一份声明,再次为在加税前购买新车一事,向市民大众致以最诚恳的歉意。附:香港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有关条款5.1 主要官员须避免令人怀疑他们不诚实、不公正或有利益冲突。5.4 主要官员在执行公职时,如个人利益可能会影响、或被视为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均须向行政长官报告。 案例讨论题:7你认为梁锦松买车事件,对中国大陆的相关制度建设有何启示?第一讲复习思考题: 1.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2.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3. 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4、怎样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社
17、会发展的关系?第二讲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学习要点: 公共管理的管理学思想渊源公共管理的经济学思想渊源公共管理学的两个发展阶段各国的新公共管理实践对新公共管理的评析第一节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重点分析管理学和当代经济学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影响。一、管理理论(一)古典学派理论弗里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 Taylor)为代表。古典学派关注的焦点是“效率”和“经济” 。管理主义对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启示是,管理作为一种纯手段性的活动具有共通性,它所包含的一系列原则,既可用于私营企业,也适用于公共部门。(二)行为学派理论通过梅奥(J. E. Mayo)的著名霍桑实验,证实了人不是单纯
18、追求经济利益的,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士气的高低。霍桑实验用“社会人”的概念取代了“经济人”的概念,同时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引入管理学。(三)决策学派理论决策学派以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为开端。西蒙指出,决策在行政中处于中心地位,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在管理的各个层面存在,但在领导高层尤为重要。决策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查尔斯林德布洛姆(Charles E. Lindblom)提出渐进决策理论。(四)系统学派理论系统学派以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将组织视为一个社会系统而得名。20世纪 6070 年代,系统学派又发展出两大理论,一是生态理论,二是权变理论,
19、 (五)新管理主义理论新管理主义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在信息革命背景下产生的理论。还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管理主义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企业再造理论。 所谓企业再造是指为了取得业绩的革命性进步,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其中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成8本、员工工作效率。2. 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是指把不同地区的现存资源迅速组合成为一种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约束的企业模式,它是依靠电子网络手段的联系,实现统一管理的经营实体并能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3. 学习型组织。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
20、人性的、有机的、扁平的组织。这种组织由多个创造型团队构成,由于组织成员具有共同的愿景,所以具有持续的学习精神,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二、当代经济学理论(一)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产生于 20 世纪 40 年代末,到 60 年代末形成一种学术思潮。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公
21、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经济与政治行为,从而拆除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传统壁垒。公共选择具有 3 个规定性:第一,集体性。第二,规则性。第三,非市场性。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在交易上存在着 3 个重要差别。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 3 个理论启示。(二)政府失败论“政府失败” (Government failure)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在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局限性或非市场缺陷时所涉及的一个主题,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核心论题。所谓“
22、政府失败” ,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为什么政府干预会产生“负效应”以及如何从制度上弥补这些缺陷?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论” 。1. 公共决策失效。相对于市场决策而言,政治决策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存在着诸多困难、障碍或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实施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决策失效。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
23、共利益。 (2)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但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3)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4)选民的“短见效应” 。(5)选民的“理性而无知” 。2. 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1)缺乏竞争性压力。(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9(3)缺乏监督信息。3. 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政府的内部性(internalities)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利益或组织自身的目标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以美国为例,1929 年美国政府的总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
24、 10%,而在 1949 年占 23%,1987 年占 34%。4. 政府的寻租活动。寻租(Rent-seeking)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是政府干预的副产品。当政府干预市场时,就会带来以“租金”形式出现的经济利益。寻租是指用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现代社会中的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寻租活动导致“政府失败” ,因为它导致经济资源配置扭曲,或说它是资源无效配置的一个根源;作为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并不增加任
25、何新产品或新财富,只不过改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把更大部分的国民收入装进私人腰包;它也导致不同政府部门间官员的争权夺利,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增加廉政成本,导致社会资源浪费。“政府失败论”对于公共管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具体表现为 3 点。(三)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公共管理学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1. 代理理论(Agent Theory)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委托代理关系几乎无处不在,典型的例子有雇主与雇员,律师与当事人,选民与政治家之间的关系。代理理论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处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者,加上信息分布的不对称,委
26、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偏离和冲突便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委托方如何将代理人的行为限制在符合委托人利益的范围内。它所关注的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代理人的选择和对代理人的激励;二是减少“代理成本”或由代理所引起的资源耗费;三是签订最优合同,防止双方尤其是代理方寻机违约为自己谋利。2. 交易费用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交易费用理论,是用制度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所谓交易费用是指所有与制度或组织的建立、变迁和使用有关的费用。交易费用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降低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概念,首先是由科斯(Ronal H. Coase
27、)于 1937 年提出的。科斯将交易费用定义为运用市场机制的费用,包括在市场上搜寻有关价格的信息,为了达成交易进行谈判签约,以及监督合约执行所花的费用。科斯用交易费用的概念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企业。科斯认为,企业从一个专业化的交易经济中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当企业出现以后,依靠价格纽带形成的交易关系,就被企业内的契约关系所代替,外部问题被“内部化”了。原有的市场交易以及由此导致的交易费用被企业内协调和组织费用所代替。从这个角度出发,企业被看成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由此可见,在科斯的理论中,经济资源的配置机制既可以是市场又可以是企业,在市10场上,经济资源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引导配
28、置,在企业中,经济资源也可以通过组织活动进行计划配置。企业的起源就是由于组织协调比价格协调更为有效,即节约了交易费用。当企业规模扩张达到某一边际点,即企业再多“内化”一项市场交易所引起的管理费用等于别的企业组织这项交易的费用,静态均衡就实现了。这时,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规模边界也就确定下来。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的历史并不长。1887 年以前,公共管理仅处于前学科时期,公共管理特别是行政学长期附属在政治学之中,并没有独立出来。1887 年后共管理研究进入学科前期行政学阶段。比较而言,学术界倾向于用历史分期的方法来归纳公共管理的学科史。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我们倾向
29、于先用欧文休斯的标准做一级分期,而后再用其他标准对公共行政时期作二级分期。也就是说,公共管理总体上可以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大时期。对于公共行政时期,依据学科研究的焦点和方法不同,还可以把它大致分为两个具体的阶段:一是传统公共行政阶段,二是新公共行政阶段。公共行政学科关注的焦点贯穿始终的核心是政府机构的运行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是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公共管理关注的核心应该是公共管理职能在政府与其它组织、其它方面(包括市场、社会)之间的分配,以及公共管理品质的提升。一、公共行政时期(188720 世纪 70 年代末)(一)传统的公共行政(18871960) 。这一时期在总体上是处于西方国家从传统资
30、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转型的阶段,行政或管理在整个国家或社会的管理中的地位日渐上升。1. 就政治与行政的关系来看,这一时期前后有变化。2. 在管理组织体制运行方式方面,在这个时期产生了官僚制理论,同时先后流行科学管理思想和行为主义管理思想。(二)新公共行政时期(19601980) 。1. 在政治与行政的关系方面,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激烈的社会运动和美国人对越战的强烈不满,行政活动中的价值倾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3. 从具体的理论与方法的运用来看,这一阶段的公共行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影响。4
31、. 这一时期公共政策研究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大有形成独立学科的趋势。二、公共管理时期(1980 年至今)公共管理作为一个新的时期,与公共行政时期的主要区别在于:不仅关注政府运行,也关注其他公共管理主体的活动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不仅关注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也注重当代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以及工商管理经验的引进。在实践上,公共管理主要是力图解决 3 个问题:第一,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政府只管那些应该由自己来管的事情,力争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些;11第二,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鼓励公共管理社会化,即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自身财力的不足;第三
32、,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包括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引进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从而使政府从根本上走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的困境。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 (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一般是指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美国等国家出现的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主要是来自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一些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设想,以及对近 20 年来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国家行政改革具体做法的理论概括。新公共管理主要体现了企业管理途径(又称“B 途径” )的公共管理理念。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把私人部
33、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其目标不只是在公共行政内部作技术上的专业化努力,也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主要是让公共部门从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一、主要工业化国家的新公共管理实践(一)英国新右派的政府改革 主要特点:(1)视民众为顾客,并强调顾客的选择权。民众可以市场机制下,选择公共部门或私人部门来提供公共服务。(2)创造市场或准市场的竞争机制。以众多的公共服务供给者取代单一的垄断供给者,通过纳入私部门来形成竞争机制。(3)扩大个人及私部门的活动范围,使个人更能够自力更生,自愿性团体可以扮演更积极的角
34、色;增加私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机会,政府机构则将注意力放在原先被视为不必要,但却是民众真正需要的服务上。(4)将公共物品购买者的角色与供给者的角色分离开来,防止政府机构利用自己的裁判员地位,为自己谋得额外的好处。(5)对于公共服务供给者与购买者的关系,强调用契约或半契约的方式来加以控制。(6)由市场来检测绩效目标。在部门内,管理者对资源的支配运用必须与管理目标相结合,即管理者的目标在于实现目标,而对部门绩效的评判,则取决于顾客的满意度。(7)弹性薪酬。即由实际的市场和绩效水平来决定薪酬,使薪酬待遇成为一项激励工具。(二)美国的新治理特征:(1)强调与非营利组织建立联盟关系,采取与公、私部门合作生
35、产的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取代过去那种僵化的公共服务体系。(2)鼓励民间部门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吸引并授权公民团体直接参与者公共方案的设计,并强调决策过程的分权化。(3)强调公共行动的重点在于任务而非方案,在于实际的绩效而非预算的盲目投入,在于投资而非花费,在于认知顾客的需要而非政府机构自身,同时强调公共服务的品质而不仅仅是服务的效率。12(4)在手段上运用企业管理、授权、建立工作团队、运用市场机制、信息技术等新和管理方法。(三)其它西方国家的实践1.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新西兰的新公共管理遵循下列 9 项原则:(1)政府只能在那些非政府机构(如私人企业和志愿者团体)无效率和无效能时才能涉入其活动
36、。(2)一切隶属于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必须被改制为私部门公司。(3)必须尽可能明确和清楚地界定政府各部门、皇家机构及每个官员的目标。(4)必须尽可能地把存在潜在冲突的职责安置在不同的机构中。(5)内阁部长和各部执行长(Chief Executive)职责要明确,部长对选择方案负责,执行长则在最少干预下,对该方案的投入及产出负责。(6)公共基金的使用包括购买政策须经辩论及市场竞争;公共基金服务的品质、数量和成本均须由购买者而不由生产者决定。(7)制度设计必须使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获利最小化。(8)治理结构应趋向于降低代理成本和交易成本。(9)行政效率、顾客反应及决策权力的利益必须尽可能与执行紧密结合
37、。(四)各国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综合各国行政改革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可以总结出以下具有共性的几点。1. 为了解决本国的财政问题,各国行政改革的内容中大都包括了私有化或带有私有化倾向的改革措施。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做法不仅使政府的财政压力大减轻,而且探索出了一条使社会逐渐摆脱对政府过分依赖的可行之路。2. 为改革政府的传统官僚行政理念,政府部门引入了市场理念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技能。3. 为满足社会的动态需求而对行政架构作出调整,主要做法是界定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能,加强执行机构并赋予两者相应的支配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依据社会需求的优先次序实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可以使执行机构
38、将主要精力放在提供必要的优质社会服务上。4. 实现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角色”转变,由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公共服务的“监督人” 。5. 通过政府改革和由此而取得的成果,使各国执政者产生了一个认同:要想真正做到精简政府,使之摆脱财政赤字的困扰和琐事的干扰,政府就应该将自己的职能定位于“掌舵”而不是“划桨”上。(五)当前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动向1. 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作公共选择。虽然在实践上依然更多地偏向于政府,但更多的市场,更小而有效的政府已经成为西方各国乃至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并继续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指导思想。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在美国等国家转化为一场重塑政府的运动。虽然在削减
39、社会福利支出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有的国家甚至有些回潮,但是在放松管制,公共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建立公共领域的内部市场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3. 强化信息技术运用的实践变成了一场重塑政府运动。20 世纪 80 年代强调采用信息技术,90 年代开始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革原有的工作程序、组织等结构方面的问题。4. 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政策制定能力的提高和政策执行效率的改善,在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开始了强化政府政策执行部门自主权的改革,从而重新塑造了政治13(政策)与行政(执行)之间的关系。二、对新公共管理的评析(一)新公共管理的时代特征1. 新公共管理既是解决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产
40、物,也是对公共管理的时代要求积极回应的产物。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相比, “新公共管理“范式具有一系列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4 个方面:第一,新公共管理为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奠定了更广泛、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新公共管理开阔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视野,具有一系列主题创新;第三,新公共管理建立起一个更加全面、综合的知识框架;第四,新公共管理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新实践模式。2. 新公共管理体现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格局。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首先在西方国家开始逐渐显现出对市场的回归,90 年代则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政府权力、职能和责任的全面退却。政府从社会
41、制高点上后撤,是从 20 世纪走向 21 世纪的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有人认为,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论,人们也在政府取向和市场取向之间左右摇摆,而新公共管理只不过表明这次钟摆又一次摆向市场而已。但更多的人认为,基于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以及全球化的深刻变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新公共管理体现了这种新的关系格局,并推动其向纵深发展。3. 新公共管理反映了政府职能定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趋势。政府与市场关系新格局的形成,关键是由政府职能定位的根本性转变引起的。这种转变就是政府由所有者和经济活动的直接管理人向监管人和规则制定人转变。在公共管理中,这种转变具
42、体表现为政府的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的社会化。(二)新公共管理的“解题”特色新公共管理在化解西方政府运行面临的问题或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特色,集中体现在“谁来管理”以及“如何管理” (目前关注的焦点是政府如何管理)这两个方面。在“谁来管理”的问题上,新公共管理认为,与市场相比,政府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方面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因而,以往由政府垄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切基本方面的做法是不妥当的,政府应该全面后撤,只做那些只能由自己做、同时又有能力做好的事情,而把那些社会有能力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尽可能地交给社会,让社会实现自我管理。如何实现传统的政府职能向社会的转移?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思路是
43、,将政策职能(掌舵)与管理职能(划桨)分开。在政府“如何进行管理”的方面,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私部门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手段,全面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 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竞争机制。2. 政府服务以顾客为导向。3. 由重视工作过程和投入转向注重结果和产出。4. 通过多种形式的授权改善公共部门的工作。5. 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实施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6. 文官与政务官之间密切互动,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相互渗透。7. 重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三)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困难与受到的批评1. 新公共管理在理论上的主要困难是“公共性”与管理主义的两难选
44、择。142. 新公共管理面临的主要批评是其沉溺于市场基本教义(Market fundamentalism) 。(四)新公共管理的借鉴意义4 方面的启示:1. 必须加大政府体制创新的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尽快改变政府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或公共物品基本上由政府提供)的局面;2. 充分认识市场机制是改善政府绩效的一个有效手段,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3. 必须增强政府公务员的管理和服务意识,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4. 注意研究借鉴当代工商管理(企业管理)领域发展起来的管理经验、原则、方法和技术,实现由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向当代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复习思考题:1. 你认
45、为公共管理在总体上划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阶段合理与否,为什么?2. 你对新公共管理思潮和实践模式有何评价?第三讲 公共管理的主体学习要点: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公共组织的基本结构公共组织的类型和作用公共组织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公共组织的变革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主体(1):组织一、公共组织的概念(一)组织所谓组织,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是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人类群体。简单地说,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群体系。(二)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
46、,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此外,以特定的公共利益为目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也构成了现代社会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与其它社会组织一样,构成公共组织的要素有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两大类。1物质要素(1)人员。 (2)经费。 (3)物资设备152精神要素(1)目标。 (2)责权结构。 (3)人际关系。二、公共组织的性质(一)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1活动的目的不同。非公共组织追求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其目的是为社会中的相关利益者服务。公共组织则
47、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它追求的是全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全国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不同。非公共组织以从事商品、劳务生产为活动内容,向社会提供的是各种不同的私人产品,消费者必须支付货币,才能购买和享用其产品。公共组织则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3管理对象不同。非公共组织只能以本组织成员为管理对象,对于本组织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的活动则无权干涉。而公共组织的管辖范围则可以是整个社会,对其职权范围内的管理措施,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从。4活动的依据不同。非公共组织主要服从商品买卖的价值规律,以组织成员自愿组合、共同订立的规章制度为活动依据,其权力建立在组织成员平等的契约关系之上。公共组织
48、则以国家强制权力为活动依据,以国家法律作为活动的依据和准绳。依法管理是公共组织的重要特点。(二)公共组织的性质1社会性。2权威性。3法制性。4系统性。5主动性。三、公共组织的结构(一)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决策层协调指挥层 协调指挥层 协调指挥层协调指挥层技术操作层技术操作层技术操作层 技术操作层 技术操作层 技术操作层 技术操作层图 3-1 层级领导关系公共组织纵向结构分工的职责分配关系是:最高层次的公共组织为决策层,负责制定本部门行政的总目标、总方针、总政策和总的实施方案,最高层次的公共组织,是一个开放的、面向社会的公共组织。中层公共组织为协调指挥层,负责执行本部门最高公共组织制定的总决策、目
49、标、方针和政策,以此为依据结合本单位具体工作对象的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工作目标、工作方案,并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等实施工作。中层公共组织为半封闭半开放系统。基层公共组织为技术操作层,其任务是执行中层公共组织的实施方案,在中层公共组织的协调、指挥之下,负责具体的带技术操作性的工作。其组织基本为封闭型,采用什么技术方法执行任务,纯属公共组织内部问题。公共组织纵向结构形成的公共组织层级制,在公共组织运行中有其优缺点。优点:(1)分层负责,使各级政府在各自管辖地域范围内,能做到事权集中,统一指挥;(2)行动迅速,能及时地根据本地情况做出决策,就地组织实施,并有利于就地监督、控制;(3)能发挥各个层级公共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主动开展工作;16(4)各层级行政首长负责全面管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全面型的管理人才。缺点:(1)各层级行政首长管辖事务过多,责重事繁,难于事事精通;(2)容易形成地方的块块分割,不利于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容易形成地方主义,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宏观控制。(二)公共组织的横向结构1. 按业务性质分工按业务性质分工,是指按公共管理的业务性质异同来组成公共组织单位。例如:财政、外交等均为不同的业务,就以此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