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主报告遂昌县第三中学 执笔 叶洪潮 邮编 323300【内容摘要】有效是指用尽可能经济简洁的投人换取尽可能多的回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本课题从课堂情景创设、学习目标确立、课堂学习优化、合作学习流程、文言文学习策略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从学科的内在规律出发,努力寻找并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关健词】初中语文 语文有效课堂 有效性教学一、课题的研究背景1、对有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 “教学建议”中重申,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
2、又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2、对有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是改变当前教学现状的迫切需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何引领学生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快、富于激情和趣味的有意义的学习成了广大师生热切关注的问题。热心于课改的语文老师在孜孜地探寻着既能体现新理念又有语文味的语文新课堂。但在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教学行为的偏颇:因过分关注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教学应坚持工具
3、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过分追求体现新理念,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盲目跟“风” ,而缺失了自己教学个性的展现。3、通过对我校语文课堂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语文课堂“无效性”现象不容乐观。、设计随意,教学目的性不够强。教材也好,练习卷也好,我们拿它作为例子,要达到什么目的,不够明确,于是,练习卷讲评老师一讲到底,新课教学照本宣科。2、就文教文,局限在教材里兜圈。初三的几篇哲学论文或美学论文,难度较大,但语文课毕竟不是哲学课美学课,从文中学到的一些哲学、美学道理,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其他的材料来消化,因此,不走出文本,只满足于概念的解析,肯定不够。、注重结果,忽视习得的过程。初三的课固然有初三
4、课的特点,时间紧,任务重,老师希望在有限的课堂里多讲些内容,这也是常理。但问题是有些老师忽视了学生这头,很多应该学生活动,学生思考的时间都被老师占用或替代了。、课堂平淡,气氛沉闷压抑。课堂上只有严肃的单一对话,只有单调的文本解剖,学生没有笑声,神情木然,或机械地记录,被动接受。课堂上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效果自难保证。4、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学生在汇报收集到的资料时,往往天马行空,说者滔滔不绝,听者一脸茫然。如何交流,才能让收集到的资料更好发挥作用,从而有助于理解课文?课堂时间有限,而学生现场表演虽精彩但是往往费时过多,如何融合这一矛盾,使课堂表演真正有效而不是作秀?
5、我们说,衡量一节课是否有效的一个因素就是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然而我们现实的班级大都规模在 50-60 学生,常常会出现学困生和优生都吃不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有效教学(effectivetcaching)理念源于 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的直接产物,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强调教学效能核定,否定教学是教师一种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 “有效教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鲍里奇基提出的一项教学实验,他的专著有效教学方法(2002 年江苏出版社翻译出版)。其“有效”主要是
6、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课堂有效教学指什么?余文森教授从专业角度认为:课堂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3标)的协调发展。三、课题的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围绕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这一教师关注的问题,从有效语文课堂的情景创设、学习目标的确立、课堂学习流程的优化、有效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指导、文言文学习策略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7、。从内容上看,本课题主要从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重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有效的课堂评价等问题进行探索。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富有三中特色的校本课程“语文有效教学课堂模式” 。四、课题的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流程结构,重点对象为初中七八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结构流程。五、课题的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围绕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这一教师关注的问题,从有效语文课堂的情景创设、学习目标的确立、课堂学习流程的优化、有效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指导、文言文学习策略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从内容上看,本课题主要从处理好预
8、设与生成的关系,重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有效的课堂评价等问题进行探索。六、课题的研究成果与分析(一)、学习目标确立1、学科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语文”,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通常所指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读写听说活动中紧扣语文的本体。以读为例,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如何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即它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当然,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关注的重点却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而有不同的侧重。语文之外的其他课程诚然不能越过形式而把握内容,但它们往往把形式当作掌握内容的跳板,可以得鱼而忘筌,即便关注它的形式,目
9、的也仅仅在于更好地理解它的内容;语文就不同了,虽然在品味形式的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主要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4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质言之,在读写听说活动中,语文聚焦于“怎么说”,而其他课程则是“说什么”。因此语文课即使学的是哲学论文,也不会上成哲学课,看云识天气不会上成气象课,田忌赛马不会上成数学课。仅仅关注课文“说什么”,不是语文课;即使着眼于“怎么说”,却旨在把握“说什么”,也不是及格的语文课;只有以课文的言语形式为纲,自觉而明确地指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语文课。2、课堂学习目标明确语文课堂学习目标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学习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
10、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设置学习目标的原则是不在求多,而在求精。要让学生明白一堂课内该重点学习什么,掌握什么,避免漫无目的地涉猎过多。明确语文课堂学习目标的关键在备课。备课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备课要从这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目标。老师在把握教材中要力求准确挖掘课文的内涵和审美情趣,教给学生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高远。备课还要深刻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如心声这篇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细腻、传神,小主人公的形象真实、感人,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是课文的精彩之处,也应是教学中
11、的重点。难点则是对文题“心声”如何理解。而小说的情节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有些教师钻研教材很不够,教学中重点分析小说的情节,没有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实现文本的价值。3、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求第一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语文素养主要指语文能力,但语文能力还与思想、思维、情感、文化知识、学习习惯等品质密切相关。所以说,语文素养也就是做人的素质。通过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目标的制订陈钟良:知道新闻的一些知识:标题通常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是事件的概述;主体是具体事件的介绍。让学生在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分别指出相关部分,
12、划出主体部分层次,并进行创造性复述与有表情朗读。了解这一则 522 字新闻报道了震惊世界巨大事件的始末;并以这则新闻为载体。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尝试校园新闻的写5作。第二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十分注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充分利用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目标设计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如故乡的学习目标和探究角度:从探究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小说的
13、主题,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学会做阅读笔记。探究小说的情节安排、结构特色、人物塑造的特点。从言行、外貌等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探讨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具体分析最精彩的一个语段或含义深刻的语句,如“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具体分析小说中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探究故乡二十年前与二十年后之“变”及其原因。具体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与意义。第三要适应社会需要。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当我们的学生拿起书来能读,如我们平常吃饭那么随便,就行。拿起笔来能写,
14、就象说话那么随便就好了。说话朗朗明白,流畅,表意正确,象个文化人,就不错了。在正规的场合能听懂别人说的意思,学会抓住别人说话的中心,如此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二)、课堂情景创设1、要做好准备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对于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创造那具有艺术魅力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必须具有坚实的准备。教师要有深厚的感情积累。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情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王国维说:“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教学情境中的情,不是局限于一般的喜怒哀乐的人之常情,而是一种摆脱理性束缚的忘我的情感活动。通过这种活动,
15、教师心灵处于一种摆脱了理性控制的自由状态。教师惟有让心灵处于无所束缚的状态下,才能获得对教学情境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创设出那种引人入胜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教学情境。6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心境。“万物静中得”。教师惟有在积极的良好的教学心境下进行教学,才能创设出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引人入胜艺术魅力的意境。积极的良好的教学心境,就是要求教师全身心沉浸到师生共同的心理活动中。正如一位教师所说的,当一进入教室登上讲坛后,就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眼里只有学生,心中只有设计,手中只有学法,似乎从大脑到口舌,乃至到手中的粉笔尖,都有一股绵绵不绝之“气”,把教学形式、内容、方法、手段、语言、节奏、机智自然而然地融在一
16、起,教学纵横捭阖、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2、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教学情境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崇高的思想感情的熔铸和升华,是教师凭借卓越高超的教学艺术所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能使学生心灵受到熏陶感染的、能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艺术境界。教师有了坚实的思想感情准备,还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手段,要辅以适当的教学用具,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才不是一句空话。运用好教学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悦耳动听、灵活巧妙的语言,在课堂上能起到穿针引线、联珠串玉之效,能把教师的教学思想传达得淋漓尽致,甚至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试想,一台主题深刻、明星云集的文艺演出,要是缺少了高水平的主持人,那么,即使演员再大牌、音响
17、器材再先进,气氛效果也是要大打折扣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意境创造上的作用是巨大的。运用好教学语言可从两方面努力:一是运用好语速语调,力求使语言悦耳动听。二是简洁、精练、巧妙,力求点到即止,言有尽而意无穷。运用高超的教学方法。神经生理学认为,学生在教学中的心理状态处于兴奋与抑制交互转换的过程,其中,由兴奋转向抑制容易感觉疲劳,从而对学习活动产生“倦怠感”,影响对教师教学的接纳。因此,务必运用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首先,生动精彩的新课引入是基础。每节课开始的5分钟,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若引入做得好,课堂意境必然良好,课堂气氛定然浓厚,学生精神焕发,感情激越,心理兴奋,效率奇高;反之,则精
18、神萎靡,感情涣散,思维呆滞,反应迟钝,效率低下。俗语云“过河要架桥,爬高需搭梯。”从低到高、从此至彼皆少不了过渡工7具。学习亦如此。教师上课,传授新知识,有必要先运用已知的知识作铺垫、对比、沟通,把学生的思路和注意力吸引到新的知识点上,达到以旧启新、温故知新的目的。再如讲观刈麦时,介绍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纯用文字介绍,枯燥无味,如用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李白一人喝酒能喝出三个人,比较白居易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之取酒还独倾”,浪漫与现实,不言而喻。教孔乙己一文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从前有一老先生,以教书谋稻粱,家境贫寒,大年三十的清晨无柴煮饭,其妻给他一小袋米,要他在荣家
19、湾的街口换几担柴,老学究欣然受命,伫立街口看见卖柴的人就说:以粟易薪者,然乎?否乎?如此近一个时辰无人问津。他的老婆在家久等不见,心急如焚,匆忙来到街口,一看才知,卖柴的人怎能听懂老先生的之乎者也呢。本文的主人公就是和这个老先生一样的书呆子”。又如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这样设置导语:皇权威威,谁可冒犯?纵观历史,有多少忠臣良相因触怒龙颜而丢官削职,甚至招来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太史令蒙宫刑之辱,贾谊被贬?都是千古奇冤。可是邹忌讽齐王从谏如流,他凭的是什么?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时,教师方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他们的思维,收到事半
20、功倍的效果。 其次,巧妙机智的转折过渡是保证。学生的心理不可能始终维持在高度兴奋的水平上,1525分钟之间,进入疲劳的波谷,注意力下降,效率降低。此时,只有灵活地调节学习内容,巧妙地承接学习要点,才能保证课堂意境的和谐一贯,确保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核舟记时,针对人物苏轼和佛印,穿插一个小故事: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不禁相对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学生听了以后,顿时对这
21、两个人物产生了兴趣,接下来对核舟上两人动作的分析就非常顺利了。8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数学手段或恰当的教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可接受知识的65%。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电教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清晰准确的认识,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缩短了教学时间。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手段,可以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可以把抽象、繁杂的
22、教学内容具体化、条理化,增强了形象性、生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现代电教媒体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能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育带入到一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语文课堂教学将无限延伸。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结合起来。现代电教媒体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
23、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例如学习背影一文时,可为学生播放了崔京浩的歌曲父亲,耳熟能详的歌曲使浓缩着爱的背影深入学生的内心,对课文的理解水到渠成的解决,无须费力。在欣赏周密的观潮时,适时播放钱江潮视频精选,那么身居内陆地区的学生很容易就能领悟到浙江之潮,真乃天下之伟观也。在学习智取
24、生辰纲这篇课文前,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音乐画面,学生很容易被精彩的画面和气势磅礴的歌声所吸引和感染。在品味朱自清的春时,播放中央台拍9摄的配乐视频朗读春,学生就能很快地走进课文情景,置身于特定的语文氛围之中,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含意。(三)、课堂学习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那么,怎样的课堂预设,怎样的课堂提问纳入教学流程,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成为师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形态、情感世界和人文思想的过程呢?优化教学流程,重视课堂预设,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一条有效的途径。1、关注课堂预设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彩的预设,往往
25、能吸引住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例如,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除了三个外,其他同学均来自于农村,是农民的孩子,所以我上奇妙的克隆 (人教八上)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开场白:“有种过蕃薯的同学举手” 。话音刚落,小手如林,因为学生基本种过蕃薯,接着我说,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做过克隆实验,不信你先看看什么是克隆?学生先是一脸疑惑, “怎么可能?这么高科技的东西,我怎么可能做过实验?”都非常想找出答案,接着我用多媒体播放奇妙的克隆视频资料,学生在看的过程中他们慢慢露出笑。原来他们发现他们确实做过克隆实验,这才明白高科技离自己竟然是那么近!一篇介
26、绍高科技的科技说明文,在学生的轻松自豪中仅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就完成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感悟,讨论“克隆人” 。这时我不失时机的抛出一个问题: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克隆人“你”正款款向你走来,你会有什么感受?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克隆和克隆技术,还让他们在“克隆人”这一问题上有了更理性地认识,从课内走向课外,提高了课堂效益。2、亲近问题设计提高课堂学习效益,关键是要提升课堂的问题质量。阅读教学设计时,要善于从文本的文眼或关键句(文本的关键点) ,来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题化的主问题,课堂学
27、习中,通过主问题的引领,充分调动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实现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整体感知文本和具体语言揣摩能动地品析文学形象,10设身处地地与作者对话,领悟作者的情思,把握作品丰富的意蕴,提高课堂效益。创设主问题,引领学生对话学习的教学流程主要有:诵读感知,抓住文本的关键点;创设主问题,围绕主问题展开师生对话;探究触发,会情悟理。通过主问题来引领课堂阅读教学的特色是:其一打破了多环节的教学模式,远离了“多杂乱”的问题设置,让学生迅速找到对话文本的关键点。其二围绕主问题展开积极有效的对话,能快速抓住“关键点”深入解读文本,和谐地推进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利于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其
28、三能便捷的读出作者,读出自己,读出作品的深层意蕴,引发学生思想上的震颤、精神上的提升和人生上的思考。例如最后一课教学时可紧扣“最后一课”设置如下主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阅读和对话。问题一:“最后一课”是一堂什么课?学生交流后明确:最后一课不应理解为最后一次上法语课。课文中共五次写“最后一课” ,根据课时时间是“半天” ,上了语法课,习字课,历史课,拼音课,共四节。所以题目应理解为“师生共同度过的一段时间” 。自然而然的了解了作品的写作背景。问题二:上最后一课的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这个主问题能让学生深层次的走进文本,走进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世界。纷纷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老师;是一
29、个原先不大负责的老师;是一个严厉的老师;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是个温和而严肃的老师;是一个有勇气的老师;是一忠心耿耿的老师;是一个爱国的老师;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老师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老师;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老师;韩麦尔是一个爱国的老师。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种“见解” 。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问题三:上最后一课的小弗郞士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这个主问题,能让学生紧扣小弗郞士,思考领悟小说的情节、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从而得出如11下观点
30、。、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 ,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 “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 ,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问题四: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
31、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凭借这个主问题可引领着学生迈入小弗郎士的心灵深处,这个主问题能让我们的学生和小说中的主人翁共命运,同呼吸。使每一个同学都深深的明白:小弗郎士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小弗郎士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有巨大教育作用。、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的震憾。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如在教学人生寓言时,笔者运用了关键词句突破法:白兔和月亮一文中有个主题词,请大家找出来?大家马上找到了“得失之患。”于是问:“得失之患是什么意思?”大家经过讨论很快得出本文的寓意: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又启
32、发道:“落难的王子一文中也有一个中心句。”同学们马上找了出来“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笔者总结到:“这是王子的感悟,也是本文的寓意,也就是说”,“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运用主问题组织学生的阅读实践,能更便捷全面的理解小弗郎士、理解韩麦尔先生、理解法国人的亡国痛、民族恨、爱国情。3、把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在知识技能的发展点和疑难点上把握时机,适时设疑。课堂提问要问在学生“愤” 、 “悱”之时,只有当学生进入了“心求通而未得,12口欲言不能之时” ,才是提问的最佳火候。教师提问时要善于创设“愤” 、 “悱”情境,并适时进行诱导,恰到好处
33、地把握提问时机;恰当表述问题。表述问题要做到准确、简明、清晰,语速适当放慢,语调适当提高。必要时重述或对关键词语进行强调。口头表述句子不易太长或转变太多。提问应一个问题一个焦点,方向集中,要点突出;注意停顿。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有适当的时间停顿,一般 3 至5 分钟,给学生思考问题、组织答案的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被提问和不被提问的学生,学习成绩和心理品质会产生较大差别,学生觉得被提问是受到老师重视的一种体现,经常被提问的学生往往主动思考问题,智力、能力都发展较快;经常不被提问的学生则相反,缺乏自信心,易产生自卑感。因此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分配均衡,要给每个学生创设回答问题的机会,尤其是
34、后进生和内向的学生更要设法调动其积极性。如,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如果教师一味地讲授、分析,学生一定会产生厌烦心理。一方面, 故乡创作年代久远,另一方面,先生的一些言语不很容易懂,困年代不同,学生情感体会定会不同。但如果能把几个对照性强烈、能突现中心的重点段作为教学突破口,然后让学生带着几个富有吸引力的重要问题去研读课文,定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的积极状态之中,学生顿生“豁然开朗”和“势如破竹”之快感。首先引导学生用心看中年闰土的插图,并从文中找出与之对比鲜明的语段。学生不难找出,其实就在月下西瓜地刺猹的少年闰土,这样现实中悲凉的画面与理想就形成鲜明地对比。在读课文与想象的结合中学生对
35、故乡的风景、故乡的人物有了初步感知。接着是知识的内化阶段,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自己的自由空间中倾吐各种问题和体会,并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沟通。此时教师不忘提一些具有魅力和质量的问题吸引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两组截然对立的画面?写“萧索的荒村”为什么要用一“横”字而不用“有”字?“我”既然想念故乡,为什么回到故乡却“没有什么好情绪”?故乡是美丽的,为什么却又“说不出它的佳处”?老朋友相见应该是高高兴兴的,为什么“我”和闰土见面时却“说不出话”?对中年闰土的语言描写,既没有写他的外貌神态,也没有提示他的性格特征,为什么我们对他迟钝麻木和对自己的生计一片茫然的神态清晰可见?学生的思维在共振,教师的
36、问题已起到作用,此时不可放松,而是应巡视,及时答问,并加以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巡视过13程中可以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再次设疑提问,在激发学生释疑的同时借助事实、情景进行概括与升华,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学生真正进入了先生作品的境界之中时,不忘温故,让学生将曾学过的社戏结合探讨,从共同点引入,在不同点的比较中进入故乡的主题,学生能充分地把握共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最佳学习情境,而且吸引力强质量高的问题往往会令学生学习有主动性,学习的兴趣与思维才能激起。如教愚公移山讲到“邻人东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时,可针对“龀”和“孀”这两个字设计曲问:
37、这个男孩几岁了?他小小年纪去跟老愚公一起移山,他父亲肯让他去吗?这两个曲问,都不是直接发问。第一个问题是从年龄启发学生联想到七八岁孩子要换牙;第二个问题按常规思路孩子做事情要经家长允许,把学生的思路诱导到他没有父亲,然后再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孀妻遗男。此番迂回曲折,不仅启迪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而且也能引起学生答问的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用亲切鼓励的目光关注学生,认真听取学生回答。学生若一时答不出,要用“再想想” 、 “不要慌”等语言给予鼓励,促其成功,切忌频频换人,更忌训斥挖苦。评价学生的错误答案时也要讲究技巧。学生答毕,教师要对答案以不同的方式作出正面肯定为主的评价,这样一则强化
38、学生学习行为,二则通过分析、评论、订正等方式处理学生答案,使正确答案在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象,同时也传授给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提示。当学生思维受阻或回答不全面、不确切时,教师应给予提示,即启发、诱导学生回答。提示包括:给出考虑的范围,提示学过的有关知识、材料,缩小范围或减少难度,把原题化为几个简单的小问题,题目内容不变、变换表述方式或角度,帮助学生调整思路等。宋代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学生只能在教师有吸引力的“发问”中有疑有思,因思而进,因思乐学。(四)、合作学习流程第一、小组互动、互助、合作学习流程1、布置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
39、生说明学习的内容、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与此同时,教师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14迁移。2、互动、互助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以后,各组根据任务,由组长分工进入互动、互助、探究阶段,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相互交流,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小组讨论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鼓励学生,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其他小组求助。教师要注意各小组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及时提醒小组中的记录员及时记录小组讨论成果,并准备好发言稿。3、班组交流。让各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口头汇报学习成果及学习中遇
40、到的问题;对每个小组提出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无法解决时,再由教师及时解答。第二、小组互动、互助、合作学习的方法、步骤“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入手:导入起始的阶段合作新授阶段的合作反馈阶段的合作知识运用阶段的合作总结延伸阶段的合作。 1激趣导入,师生合作,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2精心设计讨论题,合作探讨学习掌握新知。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的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作用效率。思考题、讨论题力求富有科学性、故
41、事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具、学具,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辅助学习,创造学习的科学氖围,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创新意识。 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A、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想自己要想的问题。 B、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说自己想说的话。 15C、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要保证让学生有组内,组际、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做小组讨论时自己应做的事。 3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调控合作活动。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顾及优等学生,对独特有创造性的见解给予表扬鼓励。更要顾及到后进生,对讨论中出现的错误偏差及时疏
42、导纠正,扬长避短。 4实际运用及延伸发展。 学过的知识,要能运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促进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相互转化。总结延伸阶段,要让学生合作归纳学法,促进知能的升华。其教学步骤基本如下: 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步:学生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同时自学课本,教师给与必要的提示与辅导。 第三步: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视情况。 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尝试结论。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展开讨论。 第五步:教师简要小结,肯定对的,指出不足,适当讲解,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 在这五步过程中,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第二步和第四步。合作学习不是尖子生做小老
43、师,中下生当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要贡献思维成果,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没有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立学习的成果,只是靠个别优生唱戏,这样的合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五)、文言文学习策略文言文学法六字诀“读”“诵”“说”“疑”“背”“用”。1、强调“读”:诵读法是我国古代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宋代朱喜理解的“诵读” ,其意义是“真道学第一义”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其步骤是:必须成诵,即“诵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数遍。 ”“凡读书须整顿儿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定,仍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
44、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16不存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诵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同时诵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诵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剌激渠道,大大强化了语
45、感对象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自读,从课题到作者,再到注释,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感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课文的大意、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合作下进行研读品味。叶圣陶先生曾举“弃甲曳兵而走”为例,很好地说明了这种现象,“弃甲曳兵而走”,六个字中,除了“曳”字外,其余五个字都在 2500 常用字表中,小学毕业生都会认会写,但会认会写并不等于能够理解它们在文言中的意思。“弃”只在“放弃”这个词儿里学过;“甲”呢,只知道甲乙丙丁的“甲”;“曳”字没学过,当然不明白是“拖”的意思;“兵”字认识,但只知道是“水兵”“士兵”的“兵”;“走”字认识,也只明白是“行走”的意思。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
46、准诗文的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如曹刿论战中“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又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雄伟抱负。语言的美感,激荡着他们的胸怀,陶冶着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着他们的精神境界。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文言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品味
47、文言文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下一步的背诵奠定了基石。2、 注重“诵”:读是诵的基础,诵是读的升华,又是理解和背的前凑。要朗诵好文言关键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抓住如下环节指导。首先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根据注释读懂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作个记号,17在小组内提出解决。解决不了的查资料,资料都无法解决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共同分析解决,老师点拨。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面”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老师认为学生忽略而又重要的地方,再由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带进作者所营
48、造的意境里,品味文言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如散文描述法,配图激情法,配乐法等,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藏其中的浓郁情怀,受到强烈的审美情操感染,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通过各种方法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使读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3、诱导“说”:大多数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仍采用通篇逐句串讲法,这种教学法早已陈旧过时,它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学习者想象思维能力
49、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很难抓住重点。为适应中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教者应改变这种教学法,实施重点提示法,让学习者借助文下注释自觉主动学习,充分让学生说,单个说、小组内说,互相探讨,交换体会,教者只需对重点语句进行提示或辅导。如何引导重点呢?重点要根据文体来确定;根据句式来确定;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来确定例如毛伟华老师教学童趣时,设计的扩展对话是这样的:扩展对话:在以下的活动中任选一项,进行探究。、新遂昌要出版编辑闲情记趣现代版,你有无童年趣事?说给大家听听。、如果能通过时光隧道去采访沈复,你会对他说什么?你羡慕沈复吗?你认同他的“趣”吗? 你喜欢这篇课文吗?4、勇于“疑”: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教书匠变成研究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为此,教者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将“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尽量少用传授18式教学法,实施“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法。文言文的注释工作还需大量提倡怀疑开拓精神,因为教材注脚仍有许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