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简答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桌上备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块,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必须先从中选出凸透镜,请你帮他设计两种挑选方案。(2)如何粗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说出你的方法。(3)请你简要说出实验探究前应怎样合理摆放和调整器材。(4) 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为什么?(5)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可能原因是什么?(6)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2 倍焦距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清晰的像,如果他想使光屏上成的像变大且清晰,该如何调整?(7)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缩小
2、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像?说明理由。(8)若在此时,用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那么光屏上出现的像与未遮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9)在实验过程中,蜡烛不断燃烧,小明注意到屏上的像逐渐向上移,它该怎么办?(说出一点即可)(10)小岩想知道蜡烛火焰和光屏上成的像左右是否颠倒,请你帮他设计实验。(11)某同学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什么?(12)小明把光屏取下来,把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如图所示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
3、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请分析并说明其原因。(13))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找像时,看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大致是环状的暗区,如图所示这个暗区是怎样产生的?(注:该实验所用的凸透镜没有边框) 答案:(2)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3)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4)答: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5) (1)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蜡烛、凸透镜、光屏不放在同一直线上;(3)蜡烛放在焦点上(4
4、)蜡烛放在焦点以内(5)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但离焦点过近,成像较远,光具座不够长,光屏呈接不到像。 (答案合理即可)(6) 答:凸透镜不动,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并使光屏远离凸透镜(7)来自 A 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汇聚于 B 点成像,根据光路可逆,来自 B 点的光线也应会聚于 A 点成像。由于开始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物距大于像距,互换位置后,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8)如果用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遮掉,凸透镜的下半部分仍能够将烛焰发出的光会聚到像点,成烛焰完整的像,上半部分挡住,折射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会变暗;(9)蜡烛向上移;透镜向下移;光屏向上移。(10)两个蜡烛
5、并排放置且烛焰高度不同然后观察光屏上两个烛焰像的情况(或用嘴轻轻的吹烛焰使其左右摆动然后观察光研上烛焰像的变化情况;或用物体在烛焰前挡住左侧或右侧一部分火焰然后观察光屏上烛焰像的变化情况) (11)答:可以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所成的像不会晃动,更加稳定;跟燃烧蜡烛相比,LED 发光体更安全、环保(12)因为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所以是实像,成像点在凸透镜的右侧;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13)射向凸透镜以外的光线,使屏上形成亮区,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在光屏中心区域形成较亮的光斑,在亮区和较亮光斑之间因为没有光线射到光屏,所以产生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