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英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经验与实践-以爱丁堡老城新城为例.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674244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5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经验与实践-以爱丁堡老城新城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英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经验与实践-以爱丁堡老城新城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英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经验与实践-以爱丁堡老城新城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英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经验与实践-以爱丁堡老城新城为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英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经验与实践-以爱丁堡老城新城为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英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经验与实践 以爱丁堡老城新城为例 朱蓉 吴尧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 摘 要 】 作为一种广泛的国际行动,世界遗产可持续保护管理的意识和观念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不断推广 。 本篇论文通过介绍英国爱丁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 较为成熟的保护体系以及管理运作 实践 实例 ,并分析这些保护管理模式在中国城市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条件和适用方式, 以及对于达成城市经济、社会和历史 文化整体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我国 现阶段 世界文化遗产 的 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较为科学的发展思路。 【 关键词 】 世界文化 遗产,保护,管理 Experience a

2、nd Practice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UK: A Case of Edinburgh Old Town and New Town ZHU Rong, WU Yao ( School of Design,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Abstract As a wide international action, the sustainability concept of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3、world heritage has been spread worldwide. Taking Edinburgh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presents its good experiences on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Based on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is, its modes are concluded for the use of Chinese urban culture and sustainable dev

4、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history. It also provided scientific ideas and good references for furthe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Keyword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14YJCZH2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1408265 与51278228),江苏省社科

5、基金一般项目( 13YSB01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2011ZDIXM0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JUSRP51318B), 2012 年江苏省高校“青 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 第一 作者 : 朱蓉 , 女, 1976 年出生 ,博士,副教授 。 E-mail: 自 1972 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签定至今已经 有 40 多 年的时间,目前 已 有190 个国家加入了公约,共有 160 个 缔约国的 981 处遗产列入了 “世界遗产名录 ”,包含 759处文化遗产、 193 处自然遗产、 29 处复合遗产 1。可以说,作为一种广泛的国际行动

6、,世界遗产 可持续 保护 管理的 意识和观念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不断推广,并深入人心。然而,由于自然灾害与战争的破坏、环 境污染、 经济发展带来的 快速城市化等多种主客观因素,都使 世 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遭受到严重的威胁。 特别是 近年来,针对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项目对1 http:/whc.unesco.org/en/list 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4 12:47网络出版地址:http:/ 的 严重影响 、 世界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监测和新建项目如何与文化遗产有机协调的问题也倍受国际遗产保护界的关注。 2 作为遗产大国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先进国家, 英国 于 1984 年加入世界遗产公

7、约,至今已有 28 项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其中包括 23 处文化遗产 、 4 处自然遗产和 1 处混合遗产 。 这些世界遗产 从南到北遍布全国, 且 内容范畴丰富,囊括了与宗教、 王室历史、历史名 城古迹、近代科学与工业革命等相关的多种类型 (图 1) 。英国在 世界遗产保护管理 方面的 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早 , 其 各地区世界遗产地保护体系的建立各有特色, 保护管理制度建设与各项具体措施已趋于成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爱丁堡 老城新城 在长期的遗产保护发展过程中,其较为成熟的保护体系以及管理运作水平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并成为通过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取得自然、社会

8、、经济、文化效益良性循环互动的国际典范。 一、 英国爱丁堡 老城新城 历史概况 英国 爱丁堡坐落在北海西部的福斯湾南岸,自 15 世纪以来成为苏格兰的首都, 市区建筑古色古香,典雅宏丽,有“北方雅典”的美誉。爱丁堡具有丰富的建筑遗产,包括古迹、考古遗址和景观、历史建筑、城镇、公园和人工设计景观。英国爱丁堡 老 城与新城于 1995年 12 月在柏林的第 19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正式批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为英国的第 16 处世界遗产 (图 1) 。英国爱丁堡老城和新城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 C)的具体 世界遗产评定准则 ,符合

9、2 项登录标准。 4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爱丁堡在城市发展史中可谓十分幸运,历史上的战乱、自然灾害都没有对城市历史城区的街道格局、重要历史建筑、自然景观造成很大的破坏。在二次大战中,邻近的苏格兰主要城市格拉斯哥由于船坞军事战略地而成遭到炮火的猛烈攻击,但作为首都的爱丁堡城以及其主要建筑却并未造成很大的破坏。 虽然 近年来,随着世界遗产地旅游热的兴起, 以及城市新发展所催生的大型商业开发项目,都使这个著名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保护与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5 但是,爱丁堡 老城新城 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条件 , 形成2 如德累斯顿易北河谷由 于新建铁桥而被世界遗产委员会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英国伦

10、敦、巴斯、利物浦世界遗产地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附近新建项目由于高度、尺度等问题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批评而叫停等。 3 其中包括达勒姆大教堂和城堡、铁桥峡谷、方廷斯修道院的种马场皇家公园、巨石阵、圭内斯郡爱德华国王城堡和城墙、布莱尼姆宫、巴斯城、哈德良长城、威斯敏斯特宫、大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伦敦塔、坎特伯雷大教堂、圣奥斯汀教堂和圣马丁教堂、爱丁堡新旧城区、格林威治、奥克尼新石器时代遗址、百慕大群岛上的圣乔治镇及相关的要塞、卡莱纳冯工业区景观、德文 特河谷工业区、新拉纳克、索尔泰尔、伦敦基尤皇家植物园、海上商业城市利物浦等 23 处文化遗产, “巨人之路 ” 及其海岸、亨德森岛、戈夫岛野生生物

11、保护区、多塞特和东德文海岸自然遗产 4 处和 1 处混合遗产圣基尔达岛 。详见http:/www.unesco.org.uk/world_heritage_sites_in_the_uk 4 包括: (ii): 爱丁堡新城连续规划的扩展 ,以及其中高质量的建筑,为苏格兰以及其它地区确定了标准,并且对 18、 19 世纪整个欧洲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iv): 爱丁堡老城 和新城的同构和并置,明显反映出欧洲城市规划的重要变化,从由皇宫、修道院以及有机发展的小块土地而构成的内向、围合、防御型的中世纪城市,经过新城 18、 19 世纪启蒙运动规划的扩展模式,发展到 19 世纪在

12、老城更新中旧城的复兴和巴洛尼风格建筑的改造使用,对之后的城市环境保护政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http:/whc.unesco.org/en/list/728 5 例如,位于老城的爱丁堡皇家医院( Edinburgh Royal Infirmary)改造为居住、办公、服务等混合功能的开发项目 Quartermile,以及洛锡安区办公楼( Lothian Regional Council Offices)改造为酒店建筑的项目,因为过度开发、不宜的建筑尺度、以及设计缺乏对环境文脉的考虑而受到社会的批评(图)。位于 Haymarket火车站附近的一座 17 层酒店建筑(其位置正处于爱丁堡世界文化遗产

13、区边缘)由于高度问题(超过了爱丁了既符合世界遗产公约要求,但又具有地方特色的世界 文化 遗产保护管理体系。 其中,在体制安排、法律架构、具体策略以及公众教育等方面的经验 对我国现阶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尤其具有借鉴价值。 图 1:爱丁堡世界文化遗产 老城和新城 Fig.1 Edinburgh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Old Town and New Town 二 、 英国爱丁堡 老城新城 保护管理的经验 与实践 1. 综合性 的 体制管理模式 爱丁堡世界文化遗产在 保护管理体制中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综合 性组织 模式 。其中, 历史苏格兰( Hi

14、storic Scotland)是苏格兰政府的执行机构, 6代表苏格兰部长 7对苏格兰的历史环境进行相关的宣传、推广及保护活动。 它不仅 负责苏格兰所有的世界遗产地管理,同时也负责与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爱丁堡市政府( Edinburgh City Council) 是国家、中央政府的延伸和代表, 它主要负责规划开发、土 地使用,直接管理、监督和协调各种遗产保护,颁布城市范围内建筑遗产以及世界遗产地的特殊法令等。在市政府机构内部有专门的世界遗产官员来处理与世界遗产相关的各项事务,并在进行城市规划系统的审批阶段起到关键的作用。 8这两者 作为主导,负责 了爱丁堡世界 文化

15、遗产保护管理宏观层面的政策法规与大部分资金拨款 。 同时, 爱丁堡老城新城 还设有 相对独立和专业的咨询执行机构 爱丁堡世界遗产信托( Edinburgh World Heritage Trust) 9,它 作为第三方中介 ,专门 处理 与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有堡城堡的高度)进行了公众听证会,并引发了各界的争论(图)。此外, Waverley Valley 前原公车站的再开发 Caltongate 项目拆除基地内的 2 幢登录建筑而计划进行的综合性商业开发项目,以及由于 2002 年火灾而在旧城核心区 Cowgate 遗留空地上规划的大型建筑实体,虽然这两个项目最终都因为英国的经济危机而停滞并未得

16、以实施,但针对爱丁堡旧城保护发展的问题已经引发了官方、民间、学术界,甚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密切关注。 6 在英国与历史苏格兰具有相同职能的机构还有英国遗产( English Heritage)、北爱尔兰环境部(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Northern Ireland)、威尔士历史古迹保护机构( Welsh Historic Monument, CADW)。 7 英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主要由文化、媒体及体育部进行统一管理。而苏格兰的世界遗产地由苏格兰部长负责,但有新的世界遗产地 提 名时,则需 向文化、媒体及体育部提交 申请 批准 。 8 http:/www.e

17、dinburgh.gov.uk/ 9 自 1995 年爱丁堡的老城区和新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爱丁堡旧城更新信托( Edinburgh Old Town 关的具体性事务 ,其与行政机构的紧 密联系, 内部以职业专家学者为核心组建 技术团队,确保可以对各项保护管理项目提供经费保障和实际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政府因缺乏专业经验而对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还有 科本协会( Cockburn Association) 10、苏格兰建筑遗产协会( Architectural Heritage Society Scotland) 11、苏格兰城市信托( Scottish Ci

18、vic Trust) 12、苏格兰国家信托( National Trust for Scotland) 13等 民间社团组织,共同对爱丁堡 老 城新城 进行 重要的监督、教育和推广作用。 这种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专家咨询机构、民间私人团体同时参与的世界 文化 遗产保护管理运作体系模式范围广泛、执行严格,且较为完善,确保了在 爱丁堡老城新城 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相对开放性、科学性和公正性。 2 完善 具体 的法律保护体系 爱丁堡十分重视在规划系统和调控方面对 老城新城 的建筑、历史环境进行严格保护管理。其 规划政策法令、古迹保护法令、历史环境政策 条例 主要来自国家、区域、地方三个不同的层级。 在

19、国家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 主要包括: 作为 区域和地方的规划政策框架的基本法 1997年城市与 乡村规划法(苏格兰)( The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Scotland) Act 1997)、 2006 年规划法(苏格兰)( The Planning etc (Scotland) Act 2006) ; 专门 针对单体建筑、纪念物以及具有独特考古和历史价值地区的保护法律 1997 年规划(登录建筑物及保护区)法令(苏格兰)( The Planning (Listed Building and Conservation Areas) (Scotland) Act 19

20、97)、 1979 年古迹及考古地区法令( 1979 Ancient Monuments and Archaeological Areas Act) ;苏格兰历史环境保护管理基本政策的指导文件 苏格兰历史环境政策( Scottish Historic Environment Policy)( SHEP) 14(2008);苏格兰政府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政策法规 苏格兰规划政策( Scottish Planning Polic)( SPP) 15。 在 区域层面的法律法规 主要有 : 发展规划( The Development Plan) 、 爱丁 堡与洛锡安区结构规划( Edinburgh a

21、nd the Lothians Structure Plan) 。 与苏格兰政府国家、区域政策法令相比,由爱丁堡市政府颁布实行的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则更 为 详细 , 如 爱丁堡城市地方规划( Edinburgh City Local Plan)( ECLP) 16、 爱丁堡保护区特色评估( Conservation Area Character Appraisals)等 ,它们十分有效地对爱丁堡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建筑以及整体景观环境 进行保护,同时也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由以上 分析可 见, 爱丁堡世界文化遗 产从国家、区域、城市的不同层面,构成相当完善具体 的法律保护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对世界遗

22、产地建筑环境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法律内容较为细致、规范,并且具有量化标准,例如,在规划法中,不但明确规定了列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四个要素“必须具有建筑学价值、历史学价值、普遍价值和与国家重要人物renewal Trust)与新城保护委员会( Edinburgh New Town Conservation Committee)于 1999 年合并成立了爱丁堡世界遗产信托,专门负责处理爱丁堡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宣传教育、新闻推广等各项工作 。 爱丁堡世界遗产信托由爱丁堡市政府以及历史苏格兰( Historic Scotland)共同管理并提供资金来源。http:/www.ewht.org.uk

23、/ 10 http:/www.cockburnassociation.org.uk/ 11 http:/www.ahss.org.uk/ 12 http:/www.scottishcivictrust.org.uk/ 13 http:/www.nts.org.uk/Home/ 14 http:/www.historic-scotland.gov.uk/shep-publications.pdf 15 http:/www.scotland.gov.uk/Publications/2010/02/03132605/0 16 http:/88.208.222.252/website/plans/ec

24、lp/contents.htm 或重要时间相关”,而且还细分了相关的时间标准,因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17其次,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均将文化遗产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通过对规划开发进行评估控制,来防止对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 性,值得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 加以学习。此外,在其法律法规中“保护区”的特色评估政策也十分具有借鉴性,目前爱丁 堡共有39 个保护区,其中的中世纪旧城保护区、乔治亚新城保护区、迪恩村庄保护区( Dean Village)以及西端保护区( West End)构成爱丁堡世界文化遗产区域的大部分,对爱丁堡世界遗产地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保护。一旦世界遗产地内有 新

25、开发项目进行申请,保护区的特色评估就可以与现有法定规划政策,具体导则以及特定场地的发展要求等一起,共同建立起框架,来严格评估和控制新项目对保护区特色和形象所产生的影响,同时 也对遗产地规划政策以及开发控制决定的建议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3 多元化 的 保护方法策略 在完善的体制安排与法律体系基础上,爱丁堡世界文化遗产地还通过多元化的方法策略,积极保护 老城新城 的历史建筑及景观环境,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遗产地投资、旅游环境,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更大的空间。 为了复兴世界 文化 遗产地的的历史价值和提高 公共空间 景观 环境 品质 ,爱丁堡进行了“首都街道”计划( Capital St

26、reets Programme),Castle Street、 St.Andrew Square、 Grassmarket 以及 Royal Mile、 South Bridge 等世界文化遗产地老城新城中的街道广场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整治和改善 (图 2) 。 爱丁堡还进行了店面标志和广告 视觉景观 控制的项目尝试,即在爱丁堡 老城新城 最主要的街道 Royal Mile 沿街区域范围内,所有新店铺采用的标志都需要得到苏格兰政府的规划审批许可,而原有店铺如果会对保护区的特色和形象产生明显的破坏,政府也能够要求其进行去除。 图 2: Grassmarket 街道环境的整治改善 Fig.2 Impr

27、ovement of Grassmarket streescape 17 其中规定“公元 1700 年以前的建筑,只要保存完好,均可列入保护范围并受法律保护;公元 1700-1840年之间的建筑,大部分受法律保护;公元 1840-1914 年之间的建筑,风格独特、质量精良者受法律保护;公元 1914-1939 年之间的建筑,质量精良或者为著名建筑师代表作者,也受法律保护;不到 30 年的建筑只保护其中佼佼者,少于十年的建筑,无论多么优秀,都不列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同时, 爱丁堡也十分注重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和文物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 取得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共赢 。 目 前,爱丁堡老

28、城新城中 约有 75%的建筑为 A, B, C 级登录建筑,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以及职业保护专家提供的建议保证了 众多 法定登录建筑在单体结构、建筑环境、庭院、建筑室内等方面进行整体性保护。 18为 确保保护工作与新建筑建设之间的协调共生 , 相关政策从原先登陆建筑以 “最佳的使用方式是延续原建筑的设计功能”为主导过渡到以持续合理发展为标准的改建方式,改建中应尽量减少变化,并适应新的抗震、防火、卫生、结构规范等建筑标准,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使建筑利用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具有适应性。 在老城区,一些 新建建筑在尊重历史文脉的原则下,采用新技术、材料、建筑语汇反映时代特征, 在设计中都很好地参考了老城

29、传统建筑的形式与特色、保存了文化价值的理念,并有机融入其周围环境,保持与历史、景观的紧密联系。它们 与老城区历史建筑相互辉映,共同构成爱丁堡独特的城市特色。 比较成功的案例如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 Canongate 112、苏格兰诗歌图书馆等 (图 3) 。 图 3:苏格兰诗歌图书馆 Fig.3 Scottish Poetry Library 4 多方位互动式公众教育 爱丁堡通过多方面资源的整合,确立了世界遗产层级化教育的原则,在大学、中小学、普通民众等不同年龄段、教 育背景层面,构建起一个互动性强、立体多方位的世界文化遗产公众教育网络体系,以此推广世界文化遗产,提高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意识和价值

30、观,增强城市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对爱丁堡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产生了十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在 高校 教育 和学术研究 方面,爱丁堡大学的苏格兰遗产保护中心( Scottish Center for Conservation Studies),设有专门的遗产保护硕士学位。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理论与研究是其中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 同时, 有关爱丁堡遗产保护管理的研究不断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世界遗产历史 、考古、环境监控报告、气候变化影响、项目保护报告、城市经济发展、游客18 例如,位于迪恩村庄保护区中 A 级庭院建筑 Well Court 的修复保护,由爱丁堡世界遗产信托与其中居住的 55 个住户

31、共同配合 ,耗资 1 百多万英镑,最终完成对建筑的屋顶、窗户、石材、钟塔以及公共区域的保护工作。所有的修复工作都采用了传统建造材料以及工艺技术,从而保证取得最佳保护标准。 分析等。自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爱丁堡还针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每十年召开一次国际性的系列学术会议。以上研究为爱丁堡世界遗产管理规划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并正确有效地指导了爱丁堡世界遗产教育的实践。 针对青少年为核心开展遗产教育也是爱丁堡世界 文化 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爱丁堡在中小学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课程、讲习会、设计竞赛等推广工作,例如 Curriculum for Excellence、 Auld Ree

32、kie session、 LOOKING uP! 19等,以此来提升青少年对世界遗产及其价值的认知。这些项目目标鲜明、可操作性强、形式多样生动,通常以爱丁堡世界遗产地研究的某个特定主题为目标,在过程中不仅局限于建筑或历史单一细节内容的讲述,而是将世界遗产地的研究内容与学校实际课程内容相结合,丰富有趣的项目整体策划在读写、艺术、信息技术等多方面均提供了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技巧的可能性。 在普通大众层面上的教育则更为社会化和日常化。爱丁堡主要通过主题展览、大众传媒(电视节目、网站)、导游线路、城市活动、宣传出版物等多种方式途径,来提供多样化信息,增 强民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度和热爱感,培养人们自觉保护世

33、界遗产的意识。其中的“爱丁堡开门日”( Edinburgh Doors Open Days)活动 20已成为爱丁堡每年一度最盛大的建筑、遗产、文化节日, DOD 其实是欧洲遗产日( European Heritage Days) 21的一部分,在爱丁堡已举办 20 年,由 科本协会组织,与爱丁堡市政府合作, 每年向公众免费开放一些最好的,现代的或历史悠久的建筑,其中的许多建筑在平日是不向公众开放或是需要收费的。这些建筑遗产大部分位于爱丁堡的老城和新城,活动历时两天,包括导游、文化 活动、展览、讲座等,大大增强了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三、 结语 回顾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与发展,可以看到

34、, 世界 文化 遗产的保护管理已经从重前期申报、重保护向重后期运作管理、重合理利用的方向发展 , 随着时代变迁 、 人们意识深入, 以及所涉及 领域 的 不断扩大 , 21 世纪 世界遗产保护管理 的 内涵与外延都产生了极大的延伸,不断同生态及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全覆盖、城市和谐发展、公众参与等社会发展课题相互渗透,呈现出更为多元化 和 复杂性 的趋势。 城市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已经被认定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如何使其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振兴的动 力, 将 成为许多国家关心的问题,并引发各界对于该研究领域的更多关注。 我国 当前 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尚处于不断的摸索中, 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 的国际经

35、验 进行分析总结,并分析这些保护管理模式在 中国 城市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条件和适用方式, 将 对中国 现阶段的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19 LOOKING uP!是由爱丁堡世界遗产信托与圣托马斯 阿奎那( St Thomas of Aquins High School)中学于 2009-2010 学年共同合作完成的。项目要求 4 组一年级学生在教学课程之外,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建筑师讲座交流等方式,综合历史、工艺、设计、技术等多种不同学科,学习爱丁堡老城新城的城市建筑知识,并在世界遗产地中设计出 一座新建筑,最后进行了方案评选并举行了公开的颁奖仪式。 20 类似 Doors

36、 Open Day 的活动在英国或周边国家地区都有,例如英格兰的遗产开放日( Heritage Open Days)、威尔士的欧洲遗产日( European Heritage Days)、爱尔兰的欧洲周( Heritage Week)等。 21 “欧洲遗产开放日”每年在全欧 48 个国家和地区举行,总参与人数超过两千万。在欧洲,第一届 Doors Open Day 举行于 1984 年的法国,由法国国家文化部主办,最初定名为“历史古迹开放日”。目前该项活动已经走出欧洲,进入加拿大和中国。 主要 参考文献: 1.Edited by Anna Leask& Alan Fyal. Managing World Heritage SitesM, Butterworth-Heinemann, USA, 2006 2. Dennis Rodwell.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in Historic Cities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7 3 顾军 ,苑利 . 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4.童明康 . 世界遗产发展趋势与挑战应对 J,中国名城, 2009( 10) : 4-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