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无锡市2017届高三历史考前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657650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2017届高三历史考前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7届高三历史考前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7届高三历史考前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7届高三历史考前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7届高三历史考前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无锡市 2017 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 ”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A.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B. 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D. 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来看,韩非子强调这种君臣之间的买卖、交易、互相算计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这种关系改变了以宗法

2、血缘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利益至上逐渐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故答案为 C 项。法家思想作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未能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排除 A 项;韩非子指出君臣之间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完全无诚信可言,B 项说法绝对,排除;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之后,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且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排除 D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名师点睛】法家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在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是中国古代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法家先贤在法律界及法

3、理学方面因做出了卓越贡献而闻名,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相当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2. 汉书宣帝纪中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顾炎武也曾说过“今日贪取之风,所以胶固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禄重而吏多勉而为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突出体现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 B. 已经认识到整顿吏治的重要性C. 正确揭示了吏治问题的社会根源 D. 提出解决吏治

4、问题的根本途径【答案】B【解析】据材料“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 “禄重而吏多勉而为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 2 -映了整顿吏治、清廉为政的重要性,故 B 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故 A 选项错误;吏治问题的社会根源在于封建制度,材料未涉及,故 C 选项错误;材料虽然提出“禄重”的方法,但这不是解决吏治问题的根本途径,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材料的关键信息“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整顿吏治、清廉为政对于国家统治的重要作用,顾炎武主张“禄重而吏多勉而为廉” ,学生应该认识到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吏治问题,据此即可正确判

5、断。3.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A. 血缘纽带关系的稳固 B. 聚村而居的孤立和隔膜C. 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 D. 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经济的内容。中国古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导致中国人不需要太多的对外交流,从材料“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 “不太会有变动” ,说明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故本题选 D 项。A 项材料没有反映,材料探讨的是人

6、口流动与土地的关系,排除 A 项;B 项中的“孤立和隔膜”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没有反映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排除 C 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影响4. 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A.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B. 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C. 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学精神 D. 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答案】C【解析】据材料“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

7、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为儒教之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的目的是宣扬儒家焦化思想,这符合理学的三纲五常的精神,故 C 选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的特点和目的,不是反映小说的繁荣,故 A 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活字印刷的推广的问题,故 B 选项错误;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这显然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C。5. 清代京都风俗志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 。礼毕散场之后,众人将春牛打碎,- 3 -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这反映出A. 生产方式影响习俗 B. 牛耕技术得到推广.C. 小农经济的形

8、成 D. 养殖业得到重视【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以及“催耕”的习俗,受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的影响,说明耕牛以及铁犁牛耕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所述对耕牛的重视与养殖业无关,排除 A 项;B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铁犁牛耕是小农经济形成的重要原因,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C 项。6. 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A. 其倡导者的思想极其守旧 B

9、. 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C. 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 D. 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答案】B【解析】据材料“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特点,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故 B 选项正确;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性,故A 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是完全排斥西方文化,故 C 选项错误;洋务运动没有涉及政治改革,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B。7. 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支持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

10、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A.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B. 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C. 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 D. 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与材料中“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符,故 A 项错误;维新阵营内部,与材料中“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不符,故 B项错误;材料中有“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两位官员,但没有涉及“官员普遍反对” ,故 C 项错误;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 4 -法阻力,反倒引起了“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

11、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 ,故 D 项正确。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名师点睛】康有为、梁启超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主将,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反映了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标志着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由器物文明开始深入到制度文明的层面。但是他们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时却给了他披上了传统文化的外衣,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减少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传播的阻力,但也表明其力量的弱小和软弱。8. 梁启超在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

12、免。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不包括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为宣传新思想而采取的策略西政与古事本质上一致国人对西方缺乏深入了解A. B. C. D. 【答案】B【解析】据材料“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往往自不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即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社会学说相结合,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的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维新派为了减小改革的阻力而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故、都正确;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有本质区别,故错误;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社会和文明也缺乏深入了解,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 B 选项正确,ACD 选项都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时学生容易误读材料信息, “启超生

13、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会导致学生认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反对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社会学说相结合,这里需要再提取材料“又往往自不免”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并概括其原因。9. 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A. 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 5 -B. 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C. 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D. 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答案】B.

14、【解析】根据“相对客观”的限定,B 项主张取西方文明之长,弥补中国文明之不足,说法相对客观,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项。A 项盲目自大,认为中国的文明优于西方文明,排除;C 项全面肯定西方文明,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片面性,排除;D 项认为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是截然相反而不相容,排除。10. 下图是 1954 年 5 月 10 日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目露凶光的青龙,其标题是“红色中国周恩来” ,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该期杂志中可能出现的评论是A. 莫斯科加强了对北京的控制B. 一个巨人决心把美国和西方赶出亚洲C.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为联合国带来

15、新的能量D. 周不打算改变任何人的反共立场,但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答案】B【解析】据材料“1954 年 5 月周恩来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朝鲜战争后的日内瓦会议的特点,日内瓦会议的目的是协商解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亚洲较量结果进行评估和判定,故美国时代周刊对此持敌视态度,散布“中国威胁论” , “一个巨人决心把美国和西方赶出亚洲”就体现了这一态度,故 B 选项正确;莫斯科加强了对北京的控制属于中苏关系,材料未涉及,故 A 选项错误;敌视新中国还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 C 选项错误;“周不打算改变任何人的反共立场,但改

16、变了会议的航向”属于万隆会议的特点,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B。- 6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的时间“1954 年” ,再结合材料其它信息可知,这属于日内瓦会议,学生对于相关会议的基本史实应该熟练掌握,注意与万隆会议区别开。11. 下面是 1937 年、1942 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反映出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 年 16% 4.4% 7.3%1942 年 58% 78% 49%A. 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 B. 官僚资本的壮大C. 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 D. 民营工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37、1942

17、 年” ,这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因抗战的需要,重工业比例有所提升,故工业结构是因为战争而调整的,故本题答案选 C 项;A 项中的“工业布局”与表格信息无关;B 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官僚资本” ;D 项错误,结合所学抗日战争时期民营工业遭到沉重的打击。【名师点睛】数字表格类选择题试题题干主要是通过表格呈现,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1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根据问题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2察变化、译文字:把发

18、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3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4细审题、扣问答:仔细阅读问题,据问题而作答。.12. 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古罗马法的具体规范对后世有普适性效果B. 古罗马法的法律技术适用于任何历史时期C. 古罗马法已经确立了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D. 古罗马法蕴涵的精神是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7 -【答案】D【解析】据材料“罗马法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

19、马法的深远影响,罗马法蕴涵的私有财产、人人平等、法制等精神为近现代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故 D 选项正确;罗马法的具体规范只适合罗马时期的社会状况,对后世没有普适性效果,故 A 选项错误;B 选项“适用于任何历史时期”显然过于绝对,故 B 选项错误;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应该是资产阶级的法律规范,罗马法不可能已经确立,故 C 选项错误。故选 D。13. 1949 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 ,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A. 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 B. 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C. 共同纲领暂不具

20、有宪法效力 D. 中国民主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时,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彻底完成,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后,才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故答案为 D 项。A 项不符合史实,中共的革命目标非常明确,排除 A;毛泽东没有同意这个提议,是对中国国情的准确认识把握,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超越了当时中国国情,排除 B 项;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排除 C 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共同纲领14. 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 2017 年 1 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 )被联邦法院法官裁

21、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这一“违宪”裁决直接表明美国总统A. 受到美国选民的制约 B. 受到立法机关的制约C. 受到司法机关的制约 D. 受到各州政府的制约【答案】C【解析】由“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可知,美国总统受到司法机关(联邦法院)的制约,故 C 正确;材料与“美国选民” 、立法机关(国会) 、各州政府无关,排除 ABD。15. 柏拉图曾这样描述雅典公民大会:“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 ”这反映了雅典A. 政治制度体现平等性 B. 公民政治参与程度高- 8 -C. 公民间没有政治等级 D. 公

22、民大会具有全民性【答案】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特点16. 关于新经济政策,学者郑异凡提出:“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并不新,只是 1918 年春政策的继续;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A. 新经济政策与 1918 年春政策具有相同特点B. 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退回到资本主义C. “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实行余粮收集制D. “转入进攻”的办法包括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D.【解析】据材料“斯大林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 年春政策是战时共

23、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不同,故 A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恢复商品经济和市场作用,故 B 选项错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固定的粮食税,故 C 选项错误。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后,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工业化,故 D 选项正确。故选 D。17. 罗斯福曾授意福雷斯特戴维斯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中宣布:美国既不能回到孤立主义,也不能满足于为自己划定某个势力范围的传统均势政策,而是要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罗斯福宣称雅尔塔会议是一个转折点我期望对我们的历史,从而对整个世界的历史都是如此。材料反映A.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B. 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了变化C. 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失败

24、D. 美国和苏联的合作已经破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反映的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和传统均势政策,到充当世界主宰,说明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 D 项。美国霸权地位尚未确立,不存在受到挑战,排除 A 项;B 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不能体现;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是为了充当世界主宰,不- 9 -能说明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失败,排除 C 项。考点: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美国外交政策二战时期的转变18.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描述道:“二战后仅 25 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旗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

25、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对材料中所说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描述准确的是A.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B. 多极化趋势出现C. 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D. 多极化格局形成【答案】B19. 19 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A. 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 对理性社会的追求C. 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D. 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 ,说明了梭罗对工业文明可能造成对环境破坏的担忧。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26、ABC 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20. 唐璜从出版之日起,便在整个欧洲大陆造成了风暴一般的影响。鲁迅说, “其力如巨涛,直薄旧社会之柱石。余波流衍” 。一时以拜伦为自己模仿的最大对象,写出自己心中“唐璜”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典型的如A. 雨果巴黎圣母院 B. 海明威老人与海C.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D.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10 -【答案】A【解析】据材料“唐璜从出版之日起,便在整个欧洲大陆造成了风暴一般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璜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巴黎圣母院也属于浪漫主义,故 A 选项正确;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故 B 选项错误;自由引

27、导人民属于美术作品,故 C 选项错误;约翰克里斯朵夫属于现实主义,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6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满分 60 分。其中第 21 小题 14 分,第 22 小题 14 分,第23 小题 12 分,第 24 小题 10 分,第 25 小题 10 分。21. 近代以来,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变化,走向世界,复兴中华是几代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 ,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材料二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

28、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 ,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三“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 (1922 年 8 月)(1)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世界观”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从“夷务”到“洋务”再

29、到“时务”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说明 20 世纪 20 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综上分析中国人“世界观”的转变轨迹。【答案】 (1)世界观: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住视为对清朝的效忠。原因:西学东渐的影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要求变法改革。(2)转变: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转向学习马克思主义。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指- 11 -导思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轨迹:从世界中心自居到向西方学习再到以俄为师;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动转向主动。【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远

30、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天朝上国、他国臣属等方面概括乾隆帝的“世界观” 。再依据材料二“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西学东渐、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分析中国人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转变的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三“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 、“资本主义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转向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说明 20 世纪 20 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

31、了怎样的转变。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国革命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等方面概括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最后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动转向主动等方面分析中国人“世界观”的转变轨迹。点睛:本题解题的难点在于第一问的“转变原因”和第二问的“转变轨迹” ,对于“转变原因”应该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对于“转变轨迹”应该注意逻辑条件条理的清晰,从前后的变化入手,从学习对象、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回答。22. 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 (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

32、自成) ,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材料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欧洲战场1939 年 9 月 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 年 5 月 8日苏德战场 1941 年 6 月 22 德国入侵苏联 1945 年 5 月 8- 12 -日 日太平洋战场1941 年 12 月 7日珍珠港事件1945 年 9 月 2日中国战场1931 年 9 月 18日九一八事变194

33、5 年 9 月 2日苏联对日作战1945 年 8 月 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 年 9 月 2日材料三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 ”的局限。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3)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建国以来,中国人

34、民“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综上所述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答案】要点:(1)局限:只是改朝换代,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原因:推翻专制帝制,创建宪政共和。(2)特点: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命: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增强民族自信;提高国际地位(3)变化:建国初期: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本质: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富强之路- 13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改朝换代、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指出“秦

35、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 ”的局限。再据材料一“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创建宪政共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可知,中国战场的时间最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从时间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方面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族独立、民族自信、国际地位等方面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3)本题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新

36、时期等方面概括建国以来中国人民“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族独立、国家富等方面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23. 全球化进程中,英国的选择影响了世界,也影响了英国自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 世纪中叶,英帝国的领土扩张有所缓和, “自由帝国主义”理论甚嚣尘上。多数英国人认为,自由贸易是英国最大的利益所在,与其保护帝国,不如保护海上通道。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实行“炮舰政策” ,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迫使全世界为英国的商品打开门户。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材料二二战后,由于其与英联邦的经济联系,对廉价进口食品的依赖,以及不愿接受超国家权威的心态,所以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政

37、府都不加入共同市场(即欧洲经济共同体) 。但是英国的经济增长持续落后于其他欧洲大国之后,促使英国政府在 1963 年寻求加入共同市场。然而英国的请求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因为英国本身及其公认的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对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领导权构成威胁。直到 1969 年戴高乐退出政坛,英国才获准加入。.【美】R.R 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推行“炮舰政策”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全球化进程中英国的选择” 。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 14 -【答案】要点:(1)原因:工业革命完成;自由主义

38、(自由帝国主义)思潮的影响; 英国需要扩大世界市场,推行自由贸易。(2)见解析【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自由贸易是英国最大的利益所在,与其保护帝国,不如保护海上通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等方面指出英国推行“炮舰政策”的原因。(2)本题据材料一“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迫使全世界为英国的商品打开门户” 、据材料二“促使英国政府在 1963 年寻求加入共同市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提炼出观点,例如:英国经济政策的选择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扩展海外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的角度评述“全球化进程中英国的选择” 。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分数等级与评分准则8

39、9 分论点方面:明确论点“英国经济政策的选择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进程又影响了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学生围绕论述主题和视角,提出类似观点的,也可得分(2 分)论据方面:能结合材料和所学,论据充分,从以下两个层面论证,要点齐全(5 分)层面一:英国经济政策的选择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工业革命后,英国推行“炮舰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扩展海外市场,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全球化进程。层面二:全球化进程又影响了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二战后,英国因其自身原因拒绝加入共同市场(或欧洲经济共同体) ;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英国的经济增长持续落后于其他欧洲大国,促使英国政府

40、调整政策,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论证方面:关联性强;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表达流畅(2 分)57 分论点方面:隐含论点“英国经济政策的选择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进程又影响了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 (2 分)论据方面:论据较充分,能从以上两个层面展开,涉及其中多数要点(4 分)论证方面: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不够;史论结合(1 分)34 分论点方面:片面论点,只谈“英国经济政策的选择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或只谈谈“全球化进程影响了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 (01)- 15 -论据方面:论据不充分,能从以上一个层面展开,涉及其中少数要点(3 分)论证方面:非要点式列举;层次缺少关联性

41、(0 分)12 分论点方面:缺少论点(0 分)论据方面:涉及一个要点(12 分).论证方面:要点式列举;逻辑混乱(0 分)0 分论点方面:缺少论点(0 分)论据方面:要点无关或无要点(0 分)论证方面:逻辑混乱、没有论证(0 分)2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管仲向齐桓公说:“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管仲理财以此为指导原则,在农业上,他实行“相地而衰征”政策,次地轻征,增产多得,经济上给耕者以前所未有的好处(“与之分货” ) ,这是“予” ;由于生产增加,国家所得租税收入也随之增加,这就变成了“取” 。在商业上,他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统制流通环节,生产放给民营,生

42、产者可得 7/10的纯利,生产积极性提高,产量增加,税收(寓税于价)也相应增加。他实行轻重敛散政策,在“轻” (物多而贱)时以较市场略高的价格收购粮食,而在“重” (物稀为贵)时以略低的价格出售,调节粮食的供求和价格,给予人民好处,但予中有取,在一买一卖中国家获得了相当大的差价来增加财政收入。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管仲理财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理财改革产生的影响。【答案】 (1)特点:以“予之为取”为指导思想;先富民再富国;生产民营,销售专营;政府调控市场,从中盈利。(2)影响: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使

43、商业健康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稳定了统治秩序,为齐国争霸创造了物质条件。【解析】本题考查管仲改革的特点和影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联系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1)管仲理财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统制流通环节,生产放给民营” “实行轻重敛散政策”等信息归纳得出。(2)管仲理财改革产生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生产积极性提高,产量增加,税收(寓税于价)也相应增加”等信息,再联系当时春秋争霸的社会现实来回答。- 16 -2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99 年巡抚袁世凯向光绪帝汇报其山东布防情况

44、时说:“以武卫右军练成之兵,拨大队屯驻青州,拨步炮五队驻青州以东一百二十里之潍县作为前锋队。又拨马步各一队,屯驻高密一带,名为保护路工,实则逼近胶州作为前敌探队。又拟拨步队两营,屯驻沂州府属之莒州,控制日照,犄角错峙,并阻德人南图之道德人见我节节布置,直窥胶澳,断不敢分胶澳之洋兵,轻图进步。即使分兵另据他口,而我之大队直趋胶澳,正可覆其巢穴,自足成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材料二袁世凯“北洋创练新军,一切营章操典,略仿各国成规” 。中国军队在 20 世纪初走向了近代化,这是袁世凯的一大贡献,也是袁世凯军事思想的体现。当时在华的外国人对袁世凯的军事改革给予高度赞扬,认为袁世凯“在清国的所有官员里,他

45、是第一个认真学习国外军队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的人,并且也是第一个极力鼓吹军队必须实现现代化的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在山东布防的背景,并说明其目的。(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袁世凯军事思想的特点【答案】 (1)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竞相瓜分中国,并加紧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山东教案频发,形势最为严峻;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并快速发展。目的:震慑义和团,防止德国向内地侵犯。(2)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顺应了中国古代军事向近代军事过渡的需要;有着明显的务实性,依照各国成规,认真学习国外军队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单纯地重技术、重陆军,有着一定的片面性。【解析

46、】第一问由材料“1899 年巡抚袁世凯向光绪帝汇报其山东布防情况”结合所学知识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山东教案频发、义和团兴起发展等角度概括。第二问由“又拟拨步队两营,屯驻沂州府属之莒州,控制日照,犄角错峙,并阻德人南图之道”可以分析出目的之一是为了防止德国侵犯;结合所学知识还有目的是为了震慑义和团。由“袁世凯说“北洋创练新军,一切营章操典,略仿各国成规, ”中国军队在 20 世纪初走向了近代化,这是袁世凯的一大贡献,也是袁世凯军事思想的体现。 ”可以概括出袁世凯认真学习国外军队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军事思想顺应了近代化军事发展的需要。从“他是第一个认真学习国外军队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的人”可以看出他的军事思想也具有片面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