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程序,导入,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教学程序,导入,谈谈你所了解的陶渊明?,知人论世,教学程序,导入,隐 逸 诗 人 之 宗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李白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白居易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 陆游,陶诗胸次浩然: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沈德潜 (清代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号“五柳先生”。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五柳先生,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生活在充满战乱的时期,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苍生
2、的政治抱负,从29岁入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直到41岁归隐。13年的仕途生活,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指望,与其与黑暗的势力同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格和气节。,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 sh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陶渊明纪念馆,如孤鹤之展翔于晴空 朗月之静挂于夜天,百世田
3、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陶渊明,厌恶官场,鄙弃功名,娱情诗酒,崇尚自然,尽享天伦,体验农趣,抚摸伤痛,不忘忧思,隐士文学:,朗读诗歌, 整体感知, 了解内容。,归 园 田 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羁(j),暧(i),拙(zhu),荫(yn),樊fn,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羁鸟:笼中鸟。 拙:原始的本真的 荫:名词用作动 词,遮盖(词类活用)。
4、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墟里:村落,古今异义:,依依:,古义:轻柔而缓慢的飘升,今义:形容留恋,不容分离,自然:,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本性,今义:自然界,理所应当的,省略句:,狗吠(于)深巷中,鸡鸣(于)桑树颠,开荒(于)南野际,教学程序,导入,鉴赏分析,教学程序,导入,1、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镜,俗话说:眉毛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归,教学程序,导入,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的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形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
5、问题?(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何而归?,尘网、樊笼,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尘网足见对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 误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A性本爱丘山(难以施展抱负),B守拙归园田(反对技巧圆滑、反对八面玲珑),为何而归?,第二课时,归向何处?,归乡田园,有何特点呢?,恬静优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片迷茫,一片朦胧,这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归去如何?,无尘杂/有余闲/久/复(自由、安逸、喜悦),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 _、_的心情。,厌恶官场,回归自然,整体感知与赏析,诗
6、人是如何表现这些心情的?试作赏析。(任选一个角度即可),1.巧用比喻和双关,厌恶官场,回归自然,尘网,羁鸟,池鱼,樊笼,旧林,故渊,虚室,自然,2.字眼含情,厌恶官场,回归自然,无适,误落,一去,久,本爱,恋,思,复,3.融情于景,庭院,村落,居室,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暧暧、依依、狗吠、鸡鸣,无尘杂、有余闲,远近相衬 动静结合,田园生活画,幽雅恬静 清新适意 充满生机 悠然自得,思考:诗人如何描写园田?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恬静 空阔 幽雅 朦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远村、炊烟。 (给
7、人以悠长的遐思),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宁静、 和平 ),近,远,所闻:,色彩,声音,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小结:,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答: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恬淡自然,展现了田园生活和农家景象朴素自然的画卷。字里行间跃动着超俗的人格和恬淡的心境。信笔写来,浑然一体,毫无斧凿之痕。充分展示了陶诗特点:平中见奇,淡中有味,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8、。,分析归园田居的语言特色。,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
9、真的境界。,辩论:,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隐居行为?,辩证看待,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认识陶渊明,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人,体悟其“清高”之三味。 隐居,又称退隐,是古代名人雅士们的一种追求“清高”的风尚。究其根由,大略可归为儒家“独善其身”和道家“返朴归真”的处世主张的巧妙融合。,晋宋时期,隐逸之风甚盛。著名的院士如竹林七贤、东山谢安等,一直为后代文人所津津乐道。在众多隐士中,陶渊明独领风骚,他别具傲骨,志节高尚,被人称为“靖节先生”
10、,博得后世普遍赞誉。朱熹曾这样评价说:“晋末人物,虽曰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渊明一生牢守“固穷之志”在思想上和文学艺术上都对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尊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造成陶渊明逐渐形成归隐思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时代政治的原因。,陶渊明的治世理想是难以实现的。晋宋时期,推行的是门阀世族制度,政治极端腐朽。其次,陶渊明所受的教育和他个人的性格,也是促成他退隐的重要因素。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以清正廉明而名扬四海的贤臣,陶渊明的祖父陶茂、父亲陶逸,也都是冲和温雅、淡泊名利的人。,此外,在晋宋时期,知识分子们由于在现实中
11、看不到希望,道家思想勃然兴起,引导文人们转向大自然中寻求生命的依托和真谛,形成了崭新的审美意趣,回归自然,与自然交融,成为高雅之士的时髦风尚。陶渊明也不可能不受到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 尽管陶渊明的退隐有些无奈的成份,但这无奈也是壮志难伸的无奈,单凭他放着现成的县令不做的举动,就已够惊世骇俗的了。诗人那份高雅的气节,已足以令人击节叹赏,浮白喝彩。,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高考链接,高考链接,答:“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