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618239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PDF,无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有 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第 1 页 共 10 页 重庆市綦江中学高 2020 级高 二 (上 ) 地 理 试 题 (拟题:谢秀羽 审题: 蒋春 芳 考试时间: 90分钟 ) 注意事项: 1、 试卷分为第 卷 (选择题 )和第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 共 10 页 。 2、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3、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5、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测试 内容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了解区域的含义。 结合实

2、例,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具有的一般性特征。 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及其划分依据。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认识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特征。 运用地图或资料,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通过比较,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运用案例,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的不同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

3、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的概念。 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运用实例理解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入区和产业迁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实例,从资源地区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列举有关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第 I 卷 (选择 题 共 75 分 ) 一、单选题 (1-50 题 , 每题 1.5 分 , 共 75 分 )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2 题。 1 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

4、射量的多少 2 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 ( )、次适宜区 ( )、不适宜区 ( )区划图”。 读图,完成 3 4题。 不忘初 心,方得始终。 第 2 页 共 10 页 3 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 B 土壤 C 市场 D 水源 4 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照弱 B 降水少 C 多大风 D 低温冻 害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由

5、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 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 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 中宁枸杞,黄山市 黄山毛峰茶 , 重庆綦江 区 东溪花生 等。据此完成 5 6 题。 5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6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摩洛哥毗邻撒哈拉沙漠,但却有 “ 烈日下的清凉国土 ”

6、 的美誉。下图为摩洛哥水系示意图。 据此回答 7 8 题。 7依据图中河流特征,推断该地山脉的走向为 A南北向 B西北 东南向 C东西向 D东北 西南向 8 图中甲处气候较为凉爽的原因主要是 地势较高 受海洋影响显著 纬度较高 山地阻挡沙漠 “ 热浪 ” 心有 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第 3 页 共 10 页 A B C D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 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 460亿个。下图 为 “ 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 。 读图回答 9 10 题。 9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 冀 B闽 川 C桂 黔 D粤 湘 10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7、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据此回答 11 12 题。 11形成 “ 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 ” 的饮食 习惯是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种植 A玉米 B小麦 C水稻 D高粱 12 “ 帕帕不装头上戴 ” 的 主要原因是 冬春季节风沙较大 降水较少,为减少洗头次数 与当地宗教习惯有关 当地气候炎热,方便擦拭汗水 A B C D 每到冬季,北方的很多行道树都刷上白漆,就像穿了 “ 白裙 ” ,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 (主要

8、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 )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地面 1 1.3 米的高度。 据此完成 13 14 题。 13绿化部门给城区行道树穿 “ 白裙 ” 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治牧畜啃食 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 C 防止冬春火灾 D 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11 树木涂白后 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 B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 D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概率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下 图为 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 。 据此 回答15 17 题。 15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 A山麓和丘陵地带

9、 B平坦肥沃的平原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不忘初 心,方得始终。 第 4 页 共 10 页 16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是 A采集和狩猎 B栽培作物和驯化家畜 C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 D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17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的地区 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 下图为 “ 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 ” 。 读图回答 18 19 题。 18图中

10、 A 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 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 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A B C D 19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分别是 规模:先增大后缩小 规模:先缩小后增大 原因:早期到中期 交通的发展 原因:中期到现在 产业的升级 A B C D 根据 “ 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 ” , 回答 20 21 题。 20 1998 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

11、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心有 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第 5 页 共 10 页 21据图可以推断,从 1976 年到 2010 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据此 完成 22 23 题。 22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 B C D 23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 地带的是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西南地区 A B C D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

12、运河 。 下图 为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 ” 。据此 完成 24 25 题。 24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 B C D 2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继 “ 西气东输 ” 之后, “ 十二五 ” 期间又实施了 “ 疆电外送 ” 工程。下图为 “ 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

13、图 ” 。 据此 回答 26 27 题。 26 “ 疆电外送 ” 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 A缓解能源紧张 B加剧环境污染 C调整产业结构 D促进资源开发 27关于 “ 疆电外送 ” 沿线地区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B乙图建筑体现了当地降水丰富、地形平坦的特点 不忘初 心,方得始终。 第 6 页 共 10 页 C丙图地区牧业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 D丁图地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水利工程量大 下 图为 “ 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 ” 。 读图,完成 28 30 题。 28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

14、源缺少 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 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 B C D 29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 降低能耗 进口煤炭 开发新能源 调整产业结构 A B C D 30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 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读 右 图,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 31 32 题。 31图中分别示意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区域产业分工的序号是 A B C D 32 过程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间 A

15、工资水平差异 B自然资源差异 C科技水平差异 D市场规模差异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 回答 33 34 题。 33据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 、 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 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 类国家 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 B C D 3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有利于转出区和转入区环境的改善 缓解转入区的就业压力 缓解转出区的就业压力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A B C D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欧美服装经销商多从我国订购服装成品,但从 21 世纪初开始将订单转移到东盟国家。尽管近年来

16、东盟国家纺织服装工业迅猛发展,但一些纺织企业无法满足欧美客商对产品的高要求,导致仍需从我国大量进口一些纺织服装产品,尤其是高档面料产品。目前,我国已成为东盟地区最大面料供应国。 据此完成 35 37 题。 心有 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第 7 页 共 10 页 35 欧美服装经销商将订单由我国转入东盟国家是因为 A东盟原材料更丰富 B东盟产品质量更优良 C东盟劳动力成本更低 D东盟距欧美市场更近 36 影响东盟国家从我国大量进口高档面料产品的主要原因是 A与我国交通联系便捷 B自身生产工艺较薄弱 C本国生产规模较 小 D当地产业升级的需求 37 我 国 “ 珠三角 ” 地 区某知名服装企业到东

17、盟国家设立服装生产厂,其主要目的是 A降低生产成本 B接近欧美市场 C塑造品牌形象 D增强集聚效应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 下图 为 “ 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 ” 。据此 回答 38 39 题。 38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 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A汽车零配件生产 B节能环保业 C服装鞋帽生产 D高端装备制造业 39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在

18、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哭泣曲线”已渐行渐近。跨国企业曾从欧洲到美国,到日本,到中国台湾,到中国内地,现在他们却选择去东南亚、非洲。 下图 为 “ 哭泣 曲线图 ” 。 据此 回答 40 41 题。 40根据 “ 哭泣曲线 ” 的 原理分析,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A耐克制鞋公司 B可口可乐公司 C通用汽车公司 D波音飞机制造公司 41要摆脱 “ 哭泣曲线 ” 的 影响,中国此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加强设计、研发,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重视品牌培育,拓展市场 改善基础设施,依赖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 A B C D 不忘初 心,方得始终。 第 8 页 共

19、 10 页 与 2014年相比,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 “十三五”期 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 42 44 题。 42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43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 A B C D

20、44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 知识密集型产业 D 资金密集型产业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 80 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 45 47 题。 45与景德镇相比, 20 世纪 80 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政策倾斜 B 市场广阔 C劳动力素质高 D 原材料充足 46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

21、主要原因是佛山 A市场需求减小 B原材料枯竭 C产业结构调整 D企业竞争加剧 47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产业基础好 C劳动力成本低 D交通运输便捷 自 20世纪 70 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 48 50 题。 48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 B技术水平 C原材料成本 D劳动力成本 49 20 世纪 90 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劳动力素质高 B技术水平高 C市场规模大 D

22、基础设施水平高 50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 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心有 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第 9 页 共 10 页 第 II 卷 (非选择 题 共 25 分 ) 二 、 非选择 题 (51-52 题 ,共 25 分 ) 5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 图甲 刚果河流域示意图 图乙 海河流域示意图 刚果河流域地处非洲赤道地区著名的刚果盆地,呈典型的盆状,盆地海拔 300 500 米,周围为 5001 500 米的高原和山地。海河流域东

23、临渤海,南接黄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内蒙古高原南缘,流域内山区约占 54.1%,平原占 45.9%。两河水系差异明显,如下表所示。 刚果河和海河基本状况统计表 长度 (千米 ) 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 ) 刚果河 约 4 640 约 370 海河 约 1 090 约 26 (1)结合图表信息,比较刚果河与海河径流量大小与季节变化的差异与成因。 (5 分 ) 20 世纪 60 70 年代,在海河各支流开挖了许多人工河,直接入海。 (2)请结合图 乙 分析大量开挖人工河的理由,完成填空。 (3 分 ) 海河上游 _ 多,集水面积大,山区面积大、汇水速度 _;下游地区为 _地形,泄洪速度慢;通过 _条

24、天然河道入海,泄洪量小;开挖新河可增加 _通道,减轻 _灾害。 水稻是天津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天津农产品的拳头产品。闻名遐迩的小站稻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在同类产品中,价格较高。有人提出在郊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但有人极力反对。 (3)请你分析赞成和反对的理由,填写下表。 (2 分 ) 赞成 天津水稻 _优良,大力发展可保持品牌优势, 同时,还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 扩大水稻生产规模,可减少粮食的调入,缓解 _压力。 反对 与城郊农业相比,种植水稻的 _较低,调整农业结构,才会促进农村发展。 大面积种植水稻,会加剧天津 _资源紧张状况。 不忘初 心,方得始终。 第 10 页 共 10 页

25、52. 读下列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15 分 ) 材料一 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和欧洲 法 国示意图。 材料二 20 世纪 90 年代初 , 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 , 发现宁夏北部 , 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 , 完成了 2 000 hm2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三 Q、 R 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地点 海拔 /m 1 月均温 / 7 月均温 / 1 月降水量 /mm 7 月降水量 /mm 年降水量 /mm 年日照时 数 /h R 201 2.6 20.7 54.1 60.6 824.5 1 975.3 Q 1 111 8.4 23.3 1.2 42.2 193.7 2 975.7 (1)分析 R 地 1 月均温比 Q 地高的主要原因。 (3 分 ) (2)与法国相比 , 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4 分 ) (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 , 可能对本地 (P、 Q 所在地 区 )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 分 ) (4)图中 P 处地势 _(高 /低 )于 Q 处;土壤盐分 _(高 /低 )于 Q 处 , 请分析原因。 (4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