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下数学评课-三角形的特性人教新课标黎老师的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不管是从课件、教学过程都可以看出黎老师的精心。二、引入自然。课一开始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篮球架、自行车、鸟巢等引出三角形。三、重视生成。黎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没有直接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定义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紧紧围绕“三条线段” 、 “围成”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二、
2、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接着安排判断练习,从正反两方面,同时还出现用曲线围成的图形。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四、运用比较。突出重点。老师在教学中多次用到了比较的方法, (1) 、通过比较,揭示三角形的共性。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让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从而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 、通过比较,揭示三角形的特性。如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学具,让学生拉一拉,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四边形易变形,而三角形不易变形。 五、活动多样。 教学中设计了许多操作和探究活动,并根据学生的活动设计把教材例 1 和例 2 的内容进行了重组。教学中把例 1 中认识三角形的
3、底和高这部分教学内容后移,而是把例 1 中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例 2 的内容三角形的特性安排在一起教学,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画一画、看一看、找一找、拉一拉、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六、联系生活。比如围篱笆,修椅子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拉三角形、四边形的学具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再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解释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固定四边形,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总的来说,黎老师的这堂课教学流畅、层次分明,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