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调研汇 报 材 料和硕县第一中学二 0 一二年六月一、学校基本情况:和硕县第一中学位于县城特吾里克镇清水河北路 985 号, 2001 年民汉合校将原来的汉文一中、蒙文二中和维文三中合并成为和硕县第一中学,现为一所民汉合校的完全中学。目前全校共有 49 个教学班,其中高中教学班 23 个,初中教学班 26 个,学生总人数达 1967 人,其中初中在校生 973 人,高中在校生人数 994 人。现有教职工 221 人(含特岗教师 33 人),其中管理人员 6 人,工勤人员 3 人,专任教师 212 人,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 52 人,中学一级教师 86 人,中学二级
2、、三级教师 39 人;本科学历 179 人,专科学历 35 人。二、学校核编定岗情况:根据和硕县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重新核定全县中小学校人员编制的通知(和编办 2010 年 61 号),全校共定编 201 人,其中:汉回教职工 145 名(高中部 81 名,初中部 64 名),维文教职工 42 名;(高中部 20 名,初中部 22 名);蒙语教职工 14 名。三、学校超缺编情况:按照汉维蒙分开核编定岗情况,总体上汉文缺编,维、蒙超编。2学校现有教职工在册实际人数为 221 人(包括特岗教师 34人)实际在编人数 187 人,核定编制 201 人,按在编人数计算缺编 14 人,按在册人数计算超编
3、 20 人。汉文现有教职工 128 人,其中在编人员 102 人,特岗教师 26 人;维文现有教职工 65 人,其中在编人员 58 人,特岗教师 8 人;蒙文现有教职工 27 人。四、现有教职工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民族班级核编办法不能满足现实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因为生源日渐减少,维、蒙族班级学生人数较少,普遍班额较小,依照现行城市学校的标准师生比核编,核定教师编制数较少,与教学实际需要差距较大,无法开齐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的课程。2、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现有师资结构不合理,呈总量超编、结构性缺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民族结构不合理,汉文师资缺编,维蒙师资超编;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
4、富余、部分学科紧缺;三是性别结构不合理,现有教职工当中女教职工占到全体教职工的 70%以上,一线教师比例更高;四是年龄结构不合理,30 岁以下、30 至 40 岁、40 岁以上三个年龄阶段的教职工成两头大、中间小的纺锤型结构,特别是近两年许多年龄在50 岁左右的老教师相继退休,更加剧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失衡。3、由于汉、维、蒙师资结构的原因,在职称评审当中造成维蒙超岗教师挤占汉文岗位。我校在核编定岗时汉维蒙教师是分开核编定岗的,但是在职称评审当中却是按照实有人数总3数来计算,因此就造成维、蒙的中高级岗位超岗人员(共 26 人,高级 10 个,中级 16 个)挤占汉文教师岗位,造成汉文教师晋升职
5、称困难,难以按照政策比例设置聘任到位。4、对教职工婚育、大病等特殊情况未能充分考虑:从 2005年以来,我校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先后补充了六十多名年轻教师,其中女教师占 80%以上,近两年这些女教师先后进入婚育期,平均每年有将近十名左右的年轻女教师需休产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因身患重病需请假长期治疗,无法在岗;部分老教师因患病体质较差,难以承担满课时教学;还有一些教师长期借调到外单位;这些因素都导致教学实际需要和能够上岗人数有一定差距。五、对现行核编办法的意见建议:1、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一定的超前性,建议根据学校班级和师资规模,在核编之外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师资储备。主要应对如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教
6、师患病请长假、婚育等特殊情况,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对因病无法上岗的教师出台具体政策,解决占编不上岗的问题,减轻学校压力。2、民族班级可视班额具体情况,选择按照师生比或者班级数核编。现有核编办法按照学校所处地域分城镇、农村学校两种办法核编,城镇学校按照师生比核编,农村学校按照班级数核编。我校虽地处城镇,但是开设了全县唯一的维、蒙初中部,由于生源日益减少,普遍班额较小,如果按照城镇学校的核编办法4用师生比核编,教学实际需要与核编数之间差距较大,难以保证开齐大纲规定的课程。3、对维、蒙双语班全部按照班级数核编。同时参照国家教学大纲需要开设的课程数量,以保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开齐、开足各门课程。4、对民汉合校汉、维、蒙分开核编的学校,在职称评审当中分开设岗、分别核岗。避免汉、维、蒙教师之间互相挤占岗位,便于学校顺利地推进岗位聘任工作。5、建立“以县为主的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在各学校间调剂余缺,进行必要的师资储备,保障各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