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548653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守护孩子那纯洁美好的心灵浅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汉 阳 区 洲 头 街 小 学 易 攀内 容 摘 要 : 我 校 是 武 汉 市 汉 阳 区 的 一 所 薄 弱 小 学 校 , 地 处 汉 阳 区 城 乡 结 合 部 ,学 校 学 生 绝 大 多 数 来 自 于 外 来 务 工 人 员 家 庭 ,我 所 在 的 二 年 级 一 班 学 生 共 39人 ,本 地 孩 子 12人 , 外 来 务 工 人 员 27人 , 占 总 人 数 的 89%, 这 些 学 生 有 的 来 自 外省 , 有 的 来 自 湖 北 偏 远 的 农 村 , 很 多 孩 子 语 言 不 通 ,面 对 陌 生

2、 环 境 , 自 我 封闭 , 由 于 缺 乏 正 确 的 家 庭 教 育 , 家 长 忙 于 生 计 , 对 孩 子 管 教 很 少 , 这 些 孩 子自我 放 任 , 普 遍 学 习 成 绩 低 下 , 没 有 自 信 心 。 本 文 从我 班 学 生 学 生 的 现 状 着 手 ,查 找 了 目 前 存 在 的 突 出 问 题 并 进 行 原 因 分 析 , 给 出 了 针 对 性 解 决 办 法 , 旨在 进 一 步 提 高 学 生 的 自 信 心 , 很 快 融 入 班 级 这 个 大 集 体 ,让 他 们 健 康 成 长 。关 键 词 : 外 来 务 工 子 女 教 育 问 题 策

3、 略伴 随 着 武 汉 工 业 化 、 城 市 化 进 程 地 加 快 ,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大 量 涌 向武 汉一 部 分 进 城 务 工 子 女 也 跟 随 父 母 进 入 武 汉生 活 。 进 城 务 工 人 员 随 迁 子 女 教 育 情况 受 到 广 泛 关 注 。 我 校 是 一 所 城 乡 结 合 部 的 薄 弱 学 校 , 条 件 比 较 好 点 的 进 城 务工 子 女 到 条 件 好 的 钟 家 村 小 学 和 西 大 街 小 学 , 没 人 要 的 孩 子 都 来 到 了 我们 学 校 , 我 班 有 学 生 39人 , 本 地 学 生 只 有 12人 , 外

4、来 务 工 人 员 子 女 27人 , 占到 了 全 班 总 人 数 的 89 %左 右 , 这 些 外 来 务 工 人 员 子 女来 自 不 同 的 地 方 , 有 些学 生 的 方 言 很 浓 , 老 师 讲 的 语 言 根 本 听 不 懂 , 来 到 陌 生 的 环 境 , 吃 穿 都不 如 城 里 的 学 生 , 他 们 普 遍 自 卑 ,幼 小 的 心 灵 承 受 着 生 活 的 重 压 , 学 业 的 挫折 , 特 别 是 心 理 方 面 , 有 的 孩 子 因“情 感 饥 饿 ”而 产 生 了 自 卑 、 紧 张 、 困 惑 、迷 茫 、 厌 世 、 自 闭 、 逆 反 等 不

5、良 心 理 。很 多 孩 子 没 有 受 过 学 前 教 育 ,这 些 学 生学 习 习 惯 和 知 识 基 础 上 的 差 距 给 学 校 教 育 带 来 了 压 力 , 迫 切 需 要 教 师 和管 理 人员 从 多 个 层 面 关 注 并 提 出 解 决 办 法 。一 、 这 些 现 状 产 生 的 原 因 ( 一 ) 家 长 忙 于 生 计 , 无 暇 顾 及 乡 镇 外 来 务 工 人 员 大 多 忙 于 生 计 , 无 暇 顾 及 孩 子 的 生 活 和 学 习 。所 以 学 习完 全 依 靠 老 师 在 学 校 管 理 。很 多 家 长 对 孩 子 没 有 要 求 , 大 多 数

6、 家 长 表 示 孩子 能 上 什 么 程 度 就 上 到 什 么 程 度 , 以 后 孩 子 能 干 什 么 就 干 什 么 。 导 致 一 部分 学 生 学 习 习 惯 差 , 厌 恶 学 习 。 课 前 不 预 习 , 上 课 注 意 力 不 集 中 , 懒 于 思考 。 课 后 作 业 马 虎 , 字 迹 潦 草 , 经 常 不 能 按 时 完 成 作 业 , 少 数 同 学 从 来不 做 家 庭 作 业 。 不 守 纪 律 , 不 讲 文 明 , 不 懂 礼 貌 的 行 为 时 有 发 生 。( 二 ) 打 骂 为 主 , 说 教 为 辅 由 于 父 母 职 业 、 文 化 以 及

7、社 会 经 济 地 位 的 不 同 , 对 子 女 的 教 育 期 望 ,教 养 方 式 , 家 庭 文 化 氛 围 , 家 庭 的 成 员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会 有 较 大 差 别 ,很 多 学 生父 母 离 异 , 父 母 经 常 吵 架 , 学 生 没 有 幸 福 感 。学 生 的 学 习 动 力 主 要 来 源 于 家长 的 影 响 , 家 长 恰 如 其 分 的 对 学 生 表 现 出 一 种 期 望 , 就 会 给 学 生 的 学 习带 来 动 力 , 对 学 生 的 学 习 起 推 动 促 进 作 用 。 班 级 中 经 常 与 父 母 沟 通 的 孩子 , 作 为 家 长

8、 不 仅 可 以 及 时 的 看 到 孩 子 身 上 的 缺 点 , 而 且 还 会 看 到 孩 子身 上 的 优 点 , 并 且 欣 赏 孩 子 身 上 的 优 点 , 不 断 鼓 励 孩 子 , 增 强 孩 子 的 自信 心 。 而 一 些 外 来 务 工 人 员 由 于 本 人 的 文 化 水 平 普 遍 很 低 , 有 的 甚 至 不识 字 , 缺 少 基 本 的 家 教 方 法 , 管 教 孩 子 和 犯 人 一 个 样 , 打 骂 为 主 , 说 教为 辅 。 要 么 对 孩 子 的 行 为 的 对 与 错 一 概 不 管 不 问 , 对 其 学 习 努 力 与 否 也不 关 心

9、, 任 其 所 为 。 孩 子 表 现 为 对 事 物 无 是 非 观 念 , 对 学 习 采 取 无 所 谓的 态 度 ,成 绩 好 坏 也 随 其 自 然 , 学 生 生 活 在 这 样 一 种“放 任 ”的 家 庭 中 , 从 而 导 致 学 习成 绩 低 下 。 ( 三 ) 忽 视 人 格 和 自 信 心 培 养 即 使 有 父 母 关 心 学 生 的 学 习 , 当 学 生 考 试 考 得 不 好 或 者 犯 错 误 时 ,许 多 家 长 并 不 究 其 原 因 , 而 对 孩 子 实 行 打 骂 的 教 育 方 式 , 孩 子 的 自 尊 和人 格 受 到 损 害 , 自 信 心

10、受 到 打 击 , 容 易 产 生 逆 反 心 理 , 致 使 学 生 学 习 成绩 低 下 , 缺 乏 应 有 的 自 信 心 。 四、措施及对策(一)注重农民工子女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道德养成教育是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子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应在农民工子女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抓,抓小事。促进农民工子女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促进农民工子女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教育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在操场报栏处、教学、实验楼走廊、校园小亭子里均安置书报架。然后动员学生把自己收藏的课外书籍放在书报架上供大家借阅、欣赏与交

11、换,既补充了学校书报资料的不足,又有效地利用了大家的图书资源,启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搭建交友平台的同时,为农民工子女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坚持平等原则,处处体现公平 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上应该是一视同仁,体现平等。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希望,而不应该厚此薄彼。不管课堂还是课余,注重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心理形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给予平等的待遇,尤其对那些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更需要耐心指导,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外教师应注意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城市学生理解和尊重农民,改变原有的歧视思

12、想和行为,净化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同时借助各种有效手段积极转变农民工子女的自卑心理,逐步树立他们对自身群体的信心。(三)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 加强学校与家长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共同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具体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召开家长会的目的在于把学校近阶段来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在校表现与家长沟通,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成长和提高。也可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或者请一些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在会上作经验介绍,让其他的家长也能从中汲取教子经验。同时鼓励家长不定时地主动地与学校、老师沟通。这也是家长会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每一个孩子都是独

13、一无二的,老师与孩子接触的时间也很长,作为最了解孩子的双方,在遇到难题的时候能够有效地沟通、互相请教,这样必定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及时有效。二是适时进行家访。通过家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家长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及时纠正。当然,家访应建立在彼此信任,共同提高的目的上来进行的,切不可让家长感觉老师的家访就是上门告状,要让家长感到家访是老师对孩子的重视和关心,使家长感受到老师的诚意,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目的。三是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家长反馈机制。学校反馈他们在校的情况,家长也可把学生在家的表现向学校反映,这样能达到信息的共享和反馈,改变以往的信息的不对称性,更加全面和完善地了

14、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 (四)以爱感化,让外来务工子女尽快融入集体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威曾经说过:“缺乏自信心,是失败的最大原因。”所以外来务工子女不同于本地学生,他们流动性大,在语言、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上有着很大差异,由于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加之教材、进度或语言不同等原因,往往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同时外来务工子女来到城里学校,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别,造成了这些孩子的心理落差。背井离乡的生活、异常简陋的租住环境、语言不通的尴尬,再加上本地人或多或少的歧视,造成他们孤僻的现象。这些自信心欠缺的学生不敢大声说话,或者说话时非常紧张。为了有效的消除这种胆怯的心理,可以从以下两方

15、面进行了尝试,并得到了显著的效果。1、教师的爱。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教育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首先端正思想,“摘下有色眼镜”,努力走进这些学生的心灵世界,对他们“多关爱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帮助一点,多宽容一点”,用真诚的心去和他们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让学生登台唱歌、演讲、讲故事、朗诵、展示自己的特长等等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尝试中突破心理障碍,树立自己的自信心。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次和蔼的谈话,甚至是拍一下他的肩膀之类亲切的动作,缩短师

16、生间的心理差距,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并且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自然就会消除恐惧、自卑的心理,主动地向教师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亲近教师,从而接受教师的教育。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窗口学校,每到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就有很多外来务工家长前来给孩子报名。他们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对闭塞的农村,其中大部分人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支撑子女进入公立学校的费用,在心态上更缺乏融入城市主流文化的足够准备。虽然农民工父母们普遍希望“孩子到城市的学校”去读书,以获得文化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平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城里的孩子存在许多的差异,面临的环境也的确不同。我一直相信“谁

17、爱孩子,孩子就会爱她,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爱护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才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班上有一位叫叶雨婷的小女孩。她从河南农村来,她妈妈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农贸市场里开了一间小杂货铺。我从一接手这个班就开始注意她 ,她喜欢上课,却经常不完成作业;她喜欢中午休息时在街上看人来人往;她喜欢换衣服,但是头发却总是很凌乱;她喜欢老师,却总在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刚开始我常常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她,如果她哪天的作业完成得好,我就单独表扬她一次;后来我常把她和其他同学叫到一起,布置安排班集体的工作。慢慢的她开始融入集体了,她还央求妈妈让她到学校中

18、午的午托班来。同学们也越来越欢迎她,她成为了一名小组长。那时候我一方面耐心地给予她实质性的帮助,另一方面也与她的家长主动沟通。在我们的努力下,胡红梅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性格也有了明显变化。可是,正当对叶雨婷的教育进入最佳状态的时候,她的父母却执意地把她转走了。后来我才知道原因,她的父母觉得她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是父母在经济上无法承担了。她要去图书馆借书(办卡需要 50 元)想要知道昆明的历史,她的父亲说 50 块钱要挣两天;她想学英语,要买磁带和录音机;她想买一套和同学一样的白色运动服(她穿的是人家给的);她想每天吃一个水果、喝一盒学生奶我的学生就这样走了,她已经被转回了家乡的小学。面对

19、班上的几位农民工子女,我始终用“爱”呵护着他们。社会环境只给农民工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空间,对他们的子女来说就显得尤其不公平,使农民工子女丧失了和城里的孩子受同等教育的机会。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只能苦涩而无奈的面对!2、学生的爱。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作为班主任,能够在他们的心中树立“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的意识,让他们融入班集体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同龄段的孩子交往起来往往更容易,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志趣相投才能协作得更好。作为班主任,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交友习惯、行为心理等,然后把情况大体相近的同学分在一个小组里,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让农民工子女感受到温暖,建立自信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不仅仅要依靠自身的条件,更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家庭、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一起构筑起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