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课件制作:南中语文组,一、简介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二、作者简介,冯君莉,女,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生 字 词,1、给蓝色字注音。 逶迤、安谧、潸然、脍炙人口、篝火、缥缈、颠簸(b)、犬吠(fi)、涟漪(lin y)、伫(zh)立、 牦(mo)牛、浩瀚(hn)、繁衍(yn
2、),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讨论交流,一(1、2段): 介绍“我”在扑朔迷离的高原梦中上路。,二(311段):作者观赏青海湖,介绍青海湖的传说、鸟岛及鱼类。,三(12段): 作者离开青海湖,抒发保护青海湖的美好心愿。,自学讨论,1、作者一开头为什么写“关于高原的梦”?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3、作者是怎样写青海湖湖水醉人的蓝色?其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青海湖环境氛围清新幽静,无比优美的? 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神奇的鸟岛的? 6、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写鱼的呢? 7、作者为什么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1、作者一开头为什么写“关于高原 的梦”?,答:
3、这样开头,反映作者以美好景物的憧憬,与下文所见的青海湖梦幻般的美景是一致,也起了引起下文的作用。,返回,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到达青海湖:“青海湖到了” 观赏草滩:“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观赏湖水:“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 蓝色湖水” 观赏乌云:“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道尚未退却的乌云” 观赏万里晴空:“再往上,就是那雨后特有的万里晴空了。” 观赏草滩和山峦:“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 观赏海岛:“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影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 观赏结
4、束:“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返回,3、作者是怎样写青海湖湖水醉人的蓝色?其中用了 多种修辞手法,试作具体分析。,答:作者首先用赞美的语言描写,如“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 多么醉人啊!”“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 恬雅。“其次,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再其次,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湖水描绘得晶莹可爱,如:“蓝锦缎似的“, 像”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 晶的眸子。“此外,还从蒙语的音译,从青海湖所处的地理位置, 从科学角度来说明湖水蓝的出奇的原因。,返回,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青海湖环境氛围清新幽静,无比
5、优美的?,答:作者从雨后,晴空,凉爽的空气,碧绿的草滩,金灿灿的 油菜花,悠闲的牦牛,连绵起伏的山峦,这样幽美的环境如诗如 画,令作者及读者“在美中陶醉”。文中还适当地引用神话传说, 更为画卷似的环境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返回,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神奇的鸟岛的?,返回,答:作者首先分析了鸟岛形成的客观历史原因,气候适宜,鱼 类丰富,正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写鸟,突 出了色彩、品种之繁多,聚集地之广阔,云集之鸟不计其数。如: “.数万至数十百千万只不同种类的水鸟”“那红的、蓝的、花的 鸟儿,甚至那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欢快的云雀、优雅 的黑颈鹤”,6、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写鱼的呢?,返回,答:写鱼,用“满湖”“成群结队”来形容,足见其 数量丰富。写了夏季与冬季情景,尤其写冬季冰 上取鱼,不仅说明鱼类之丰富,而且也显得有趣。,7、作者为什么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返回,答:梦幻是神奇、美丽的,青海湖的醉人之 美,就如同梦境般奇妙,所以文题中用“梦幻般” 来形容青海湖,使读者感受到青海湖那诱人的 魅力。,谢谢您的光临,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