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3532526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基础和结构基础结论性语句背诵篇 早上背一背,很有必要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分子都是由 C、H 、O 三种元素构成。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生物 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4、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其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叫做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5、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6、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7、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8、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9、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种类、数目、排列

2、顺序上的不同,以及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在数目和空间结构上的不同,因此,细胞中的蛋白质具有多样性。10、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1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来源:学科网 ZXXK12、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3、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4、真核细胞的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使 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 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15、除病毒等少 数种类

3、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6、原核细胞主要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17、细胞质基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代谢反应场所和所需要的物质,也提供了一定的环境条件。18、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 ATP 的主要场所;叶绿体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19、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高尔基体一般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对蛋白质有加工和转运的功能,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内质网主要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还有储存和运输物质的功能。 20、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如蛋白质和 RNA 等大分子 )交换的通道。22、细胞

4、核是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也是细胞遗传特性和 细胞代谢活动的控 制中心。重、难点知识归纳篇 课堂理一理,定有收获1、关于元素最基本元素 C;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 C,H,O;磷脂的组成元素 C,H,O,N,P;核酸的组成元素 C,H,O,N, P; ATP的组成元素 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2、某些元素及其构成的化合物元素 参与构成的相关化合物或作用P 参与构成 ATP、ADP 、磷脂、核酸等Ca Ca2+与肌肉的收缩有关(抽搐与肌无力) ,碳酸钙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K 动物主要存在于细胞

5、内液中,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与神经的兴奋传导有关。Na 动物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参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也与神经的兴奋传导有关。Fe 亚铁离子参与构成血红蛋白,与氧气的输送有关。Mg 参与构成叶绿素来源:学科网I 参与构成甲状腺激素3、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功 能自由水 来源:Zxxk.Com来源 :学.科.网良好的溶剂;运输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代谢的原料(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存在形式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 :学+ 科+网Z+X+X+K结合水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水的存在形式与代谢的

6、关系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升高,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反之,代谢缓慢,但抗逆性增强。4、细胞中产生水的结构及生理过程结构 生理过程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核糖体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高尔基体 纤维素的合成细胞核 DNA 复制动物肝脏和肌肉 合成糖原5、细胞中消耗水的结构及生理过程结构 生理过程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光反应线粒体基质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ATP 的水解肝脏和肌肉 糖原的分解过程6、糖类与脂质项目 糖类种类 单糖 二糖 多糖主要分布动植物细胞: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植物细胞: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乳糖植物细胞: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糖

7、原合成部位 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肝脏和肌肉功 能 主要能源物质 细胞结构成分 核酸的组成成分项目 脂质种类 脂肪 类脂 固醇主要分布 植物种子、果实,动物体种子,动物脑、卵、肝脏动物内脏、蛋黄等合成部位 主要是内质网功 能 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生物膜的组成部分 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7、与肽链相关的计算已知形成肽链的氨基酸数为 a,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 b,则:肽键数 a-n;脱去的水分子数 a-n;蛋白质平均分子量 ab-18(a-n); 游离的氨基数n;游离的羧基数n;DNA 碱基数至少 6a; RNA 碱基数至少 3a ;N 原子数a ;O 原子数a+n8、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与能量供应

8、顺序(1)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为糖类、脂肪、蛋白质,三者供能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和蛋白质只在糖类物质消耗完毕后(病理、衰 老等状态)供能。(2)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中还有糖原,植物细胞中还有淀粉。(3)在氧化分解中,由于三大有机物的原子比例不同,需氧量也不同。脂肪需氧量最多,产生的能量也最多。9、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检测化合物 检测试剂 方法与现象淀粉 碘液 淀粉溶液遇碘液呈蓝色还原糖斐林试剂 现配现用, 先混合后加入,需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染液或苏丹 IV 染液苏丹染液镜检橘黄色;苏丹 IV 染液镜检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先加 A 液后加 B

9、液 ,不需加热;呈紫色DNA、RNA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DNA+甲基绿绿色;RNA+吡罗红红色;DNA+二苯胺沸水浴后呈蓝色10、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相同点 均有细胞膜和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 DNA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细菌)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细胞核 一个 DNA 分子无核膜包被,集中分布于核区每个 DNA 分子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结构,并由核膜包被细胞器 无膜结构的复杂细胞器,只有核糖体种类多,有膜结构的复杂细胞器细胞大小 1um-10um 10um-100um不同点生物类型 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植物、动物、真菌等11、细胞膜的成分与其结构、功能的关系

10、(1)细胞膜由磷脂分子、蛋白质和少量多糖构成。(2)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可以流动,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化学成分糖蛋白或结构:糖被。(4)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数目的不同,决定了出入细胞的物质种类和数目的不同,体现出细胞膜在物质交换中的选择通透性。 (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有这种功能)12、细胞结构图像辨别(1)显微、亚显微图像的判断:表示出细胞器的结构,则为电子显微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图,反之,为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图(2)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图像的判断:有核膜包围的真正细胞核,则为真核细胞,反之为原核细胞(3)动、植物细胞图像的判断:有中心

11、体无细胞壁则为动物细胞图,有中心体有细胞壁则为低等植物细胞图;无中心体有细胞壁则为高等植物细胞图13、生物膜系统()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所用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示踪法()小泡的结构为单层膜结构,其功能为运输作用。转化中心为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转移方向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为此过程提供能量的细胞器 为线粒体。()常见的分泌蛋白有抗体、消化酶、蛋白质类激素,细胞内的蛋白质有血红蛋白、呼吸酶、转氨酶、载体等。()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证明各种细胞器在结构上密切联系,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在推测生物膜种类时,常根据生物膜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判断,含糖类多的一般为细胞膜,含

12、蛋白质多的为功能复杂的生物膜,如线粒体内膜。()在不同结构的膜之间相互转化时,以“膜泡”或“囊泡”形式转化的是间接相连的生物膜。14、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统一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提高 O2 和 CO2的交换效率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往往形成 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积,提高分泌速率,且细胞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含量较多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间黏着性减小,有利于其扩散和转移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含量多,核仁较大,核孔数量多()细胞的统一性元素和化合物组成上具有统一性细胞表

13、面上都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都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都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核糖体几乎存在于一切细胞中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前都复制加倍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结论性语句背诵篇 。 。 。早上背一背,很有必要1、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2、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3、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有浓度差4、细胞膜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5、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6、酶的特性: 、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14、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 H 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 pH 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7、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 ,也有少数是 RNA。8、ATP 的结构简式: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其中: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9、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10、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

15、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重、难点知识归纳篇 。 。 。课堂理一理,定有收获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比较项目 方向 载体 能量 代表例子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 2、H 2O、乙醇、甘油等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来源:学&科&网Z&X&X&K消耗 氨基酸、各种离子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16、是 ATP, ATP 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合成代谢、神经传导和生物电等。生物体内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 含有大量的能量,但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糖类在体内氧化分解释 放的能量,一部分合成了 ATP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糖类等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最终来自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所以,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是太阳光能。3、与酶有关的曲线比较比较项目来源: 学科网曲 线 解 读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酶的专一性(特异性)在 A

17、反应物中加入酶 A,反应速度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 A 催化该反应。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在 A 反应物中加入酶 B,反应速度较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 B 不催化该反应。酶的活性在一定的温度(pH)范围内,随着温度(pH )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在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最大,超过这一最适温度(pH),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所有的酶与底物结合,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再

18、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影响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而其他条件适宜 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来源:学科网4有氧呼 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内膜来源:学科网 细胞质基质来源:学科网 ZXXK条件 氧气、多种酶 无氧气参与、多种酶物质变化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 CO2 和H2O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等不同点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ZXXK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1161kJ 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 ,形成大量 ATP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 ATP5细胞呼吸(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如下表:

19、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发生部位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生活细胞反应场所 叶绿体 主要在线粒体内条件光、H 2O、CO 2、适宜的温度、酶、色素有光、无光均可,适宜的温度、O 2、酶能量代谢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 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一部分转移到 ATP 中物质代谢将无机物(CO 2和 H2O)合成有机物 (如 C6H12O6)有机物(如 C6H12O6)分解为无机物(H 2O和 CO2)联系光合作用的产物作为细胞呼吸的原料(有机物和 O2 均为细胞呼吸的原料),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 可为光合作用所利用6、.光合作 用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比较)阶段项目

20、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所需条件 必须有光、酶 有光无光均可、酶进行场所 基粒类囊体膜 叶绿体内的基质中物质变化H2O 分解成 O2和H;ADP 和 Pi 形成 ATP二氧化碳被 C5固定成 C3;C 3被H还原,最终形成糖类;ATP 转化成 ADP 和 Pi能量转换光能转变为 ATP 中活跃化学能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联系 物质联系: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C3;能量联系:光反应阶段生成的 ATP,在暗反应阶段中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帮助 C 3 形成糖类,ATP 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当其他条件不变:若突然停止光 照,则 C3

21、增加,C 5 减少; 若突然停止 CO2 供应,则C5 增加,C 3 减少。7、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光:光补偿点:当植物在某一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 CO2与该温度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 CO2量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度,这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受光反应产物的限制。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的光照强度,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受暗反应系统中酶的活性和 CO2浓度的限制。总光合作用:指植物在光照下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吸收的 CO2总量)。净光合作用:指在光照下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或吸收的 CO2总量)中扣除掉在这一段时间中植物进

22、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或释放的 CO2)后,净增的有机物的量。另外光的波长也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通常在红光下光合作用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慢。(2)CO 2: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当环境中的 CO2达到一定浓度时,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产量不再提高。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低 CO2浓度称为 CO2的补偿点,即在此 CO2浓度条件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相等。一般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随 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这时的 CO2浓度称为 CO2的饱

23、和点。在生产上的应用:温室栽培植物时,施用有机肥,可适当提高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3)温度:温度可以通过影响暗反应的酶促反应来影响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适时播种;温室栽培植物时,可以适当提高室内温度。(4)水分: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分还能 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 CO2进入植物体内(如夏季的“午休”现象) 。在生产上的应用:预防干旱;适时适量(5)矿质元素: 如 Mg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N 是光合酶的组成成分,P 是 ATP 分子的组成成分等等。 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施肥,适时适量地施肥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结论性语句背诵篇 。 。 。早上背一背,很有必

24、要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2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 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3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开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阶段。4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5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是 DNA 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6细胞无丝分裂的特点: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如蛙的红细胞7、细胞的分化

25、: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来源:Zxxk.Com8、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细胞的分化增加细胞的种类。9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来源:学科网 ZXXK10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不同步,但在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来源:学科网11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 化的过程,最终表现在细胞的形态、结构 和功能发生变化。12、衰老的细胞特征:(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

26、萎缩,体积变小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3)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来源:Z+xx+k.Com来源 :学科网 ZXXK(4)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13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也称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不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14癌细胞:细胞受到致癌因子(三种) 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15癌细胞特征:无限增殖;

27、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重、难点知识归纳篇 。 。 。课堂理一理,定有收获来源: 学|科|网1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重要特征(1) 细胞在分裂间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时期 G1 期(DNA 合成前期)S 期(DNA 合成期)G2 期(DNA 合成后期)主要变化 RNA、蛋白质的合成,为 DNA 的合成做准备DNA 复制 RNA、蛋白质的合成,为纺锤丝的形成做准备学会从曲线图中去分析上表内容,并能够迁移训练。(2) 细胞分裂期各时期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前期 出现纺锤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动物:两

28、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中期 着丝粒排列在中央赤道板,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清晰可数后期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平均分配到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 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丝,纺锤体消失,核膜和核仁出现(植物: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动物: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部分)A根据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进行有关图的识别(注意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丁B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分子的变化图(注意坐标的含义) 。染色体、 DNA 分子 相对含量 细胞周期 (图甲) 根据图甲绘制图乙一条染色体含 DNA分子量来源

29、:学_科_网 Z_X_X_K来源: 学科网 ZXXK细胞周期(图乙)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1)植物组织培养:可以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 细胞具 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2)克隆绵羊: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3)花药离体培养:说明生殖细胞(精子)具有全能性;来源:Z+xx+k.Com(4)雄蜂的发育:说 明生殖细胞(卵细胞)具有全能性。在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干细胞。(5)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是因为仍具有该生物的全部遗传物质。(6)细胞全能性的比较: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受精卵生殖 细胞体细胞;来源:Zxxk.Com细胞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体细胞

30、:分化程度低的分化程度高的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 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不同于细胞坏死。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界正常的生命现象。(2)细胞凋亡的意义:对于多细胞生物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4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来源:Zxxk.Com(1)癌细胞是指有的细胞在三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2)特点: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容易在体

31、内分散和转移。(3)癌变的主要原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治疗癌症的手段,应尽量远离致癌因子。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结论性语句背诵篇 。 。 。早上背一背,很有必要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离心时进入上清液中的是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如末感染的噬菌体,噬菌

32、体蛋白质外壳,感染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沉淀物中则是被噬菌体感染的细菌。4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和活的 R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死亡小鼠体内既有活的 R 型细菌,又有活的 S 型细菌。原因是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促使活的 R 型细菌转变成活的 S 型细菌。这种转化属于基因重组。来源:Z#xx#k.Com5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来源:学科网6在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 DNA 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

33、每一个 DNA 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7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 DNA 的缘故。8基因是 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 DNA 上也有基因存在)。9密码子是指信使 RNA 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 RNA 上密码子有 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 61 种,3 种是终止密码子。10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

34、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1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来源:Z|xx|k.Com12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13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禁止近亲结婚。1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35、位基因自由组合。15、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16、基因重组的来源包括: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 交叉和互换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 。17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杂种 F1 中显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隐性性状杂种 F1 中未显 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性状分离杂种后代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18等位基因、纯合体、杂合体、基 因型、表现型的概念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纯合体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36、。杂合体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19分离规律的解释A、在 F1(Dd)的体细胞中,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 D 和 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F1 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D 和 d 彼此分离,各进入一个配子。C、F1 形成含有基因 D 和含有基因 d 两种类型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D、两种类型的雌配子与两种类型的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 F2 出现 DD、Dd、dd 三种基因型,比值为 121,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表现型,比值为 31。20、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1)常染色体隐性。如白

37、化病。特点是:隔代发病 患者男性、女性相等(2)常染色体显性。如多指症。特点是:代代发病 患者男性、女性相等(3)X 染色体隐性。如色盲、血友病。特点是:隔代发病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4)X 染色体显性。如佝偻病。特点是:代代发病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5)Y 染色体遗传病。如外耳道多毛症。特点是:全部男性患病21、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变化。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根本的来源。基因通过突变成为它的等位基因,可能产生出一种新的表现型差异,增加了基因存在方式的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22、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的过程。

38、基因重组既是生物进化的源泉,也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3、基因重组的来源包括: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和互换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 。24、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一倍体变异是指体细胞只有一组染色体的变异。由于一倍体变异的生物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是不育的。经减数分裂生成的配子(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叫单倍体。单倍体体细胞中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的一半。来源:Zxxk.Com25生物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不同的育种原理,把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来,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26.杂交育种最简便但周期

39、长、难以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 障碍;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诱变育种提高了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但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创造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新品种。27、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 - 选择的基础 (2)生存斗争 - 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3)遗传变异 - 进化的内因(4)适者生存 - 选择的结果28、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如: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40、存在着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不适者被淘汰,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适者生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29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局限性: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解释;对于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偶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炸等现象。意义: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对

41、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重、难点知识归纳篇 。 。 。课堂理一理,定有收获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比较比较项目来源:学*科*网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分裂细胞类型 体细胞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Z。X。X。K 原始的生殖细胞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Z*X*X*K同源染色体行为 无联会有联会,出现四分体,相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部分片段细胞分裂次数 1 次 2 次子细胞数目 2 个 雄为 4 个,雌为(1+3)个子细胞染色体数 与亲代细胞相同 是亲代细胞的一半不同点来源:学|科|网Z|X|X|K子细胞类型 体

42、细胞 精子细胞或卵细胞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一次,都出现纺锤体意义使生物个 体发育中,亲子代细胞间维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生物在系统发育中,亲 子代之间维持了遗传的恒定性2.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精子形成 卵细胞形成场所 精巢(睾丸) 卵巢细胞质分裂 两次都均等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均为不均等,极体均等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数1 个精原原细胞产生四个精细胞1 个卵原细胞产生 1 个卵细胞生死细胞是否变形 需要经过变形 不需要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 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减半3.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几种数量关系1 精原细胞1 初级精母细胞2 次级精母细胞4 精

43、子 细胞4 精子1 卵原细胞1 初级卵母细胞1 次级卵母细胞+1 极体1 卵细胞+3 极体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2 种(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 种一种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 种(n 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 种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 种一种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 种(n 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4.如何从细胞分裂图像区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图的识别特例:多倍体(例如四倍体)进行减数分裂,子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可根据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推断是减数分裂。单倍体(例如玉米的单倍体)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子

44、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但可根据子细胞是体细胞推出是有丝分裂。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没有配对 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减数第一次分裂曲线图的分析A-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曲线 B-有丝分裂过程 DNA 变化曲线C-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曲线 D-减数分裂过程 DNA 变化曲线5.减数分裂、受精作 用与生物的变异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变异的细胞学基础间期复制基因突变减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减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重组。减数分裂过程中,在染色体的复制、交叉互换、分离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异常,导致子细胞中

45、染色体结构、数目等的改变染色体变异受精作用使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融合到了一起,使子代具有了双亲的遗传性,使后代具有了更大的变异性。生殖方式与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生物的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 生殖。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使基因发生了重组;通过受精作用,来自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融合到了受精卵中,这些都使生物具有了较大的变异性。变异的丰富性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自然选择的基础,因而更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发展,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界的演化进程大大加快了,使得当今的自然界这样丰富多彩。6转运 RNA(1)结

46、构(2)转运 RNA 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由于只有 61 种密码子是对应氨基酸,所以转运 RNA 也只有 61 种;1 种转运 RNA 对应 1 种氨基酸;1 种氨基酸对应 16 种转运 RNA。(3)转运 RNA 与肽链:转运 RNA 将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按 mRNA 上密码子顺序将它们一一相连,直至 mRNA 出现终止密码子,肽链才从核糖体上脱落下来。7、遗传方式的推导方法第一步:确定显隐性:(1) 典型特征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2)没有典型性特征:则任意假设,代入题中若只有一种符合题意,则假设成立若两种假设均符合则 代

47、代发病为显性。隔代发病为隐性。第二步.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 X 染色体遗传病(1)典型特征:常染色体显性:“有中生无,孩子正常”常染色体隐性:“无中生有,女儿患病”X 染色体显性:“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X 染色体隐性:“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2)没有典型性:在确定显、隐性的基础上,任意假设后代入题中若只有一种符合题意,则假设成立。若两种都符合,则:男女发病率不同为伴 X 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同为常染色体遗传8、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本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也可以产生新基因型,出现了新的性状。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

48、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发生时间及原因细胞分裂间期 DNA 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条件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发生可能突变频率低,但普遍存在。 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以 RNA 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其 RNA 上核苷酸的序列若发生变化(增添、缺失或改变) ,也属于基因突变,且因为 RNA 是单链,在传递过程中更易发生突变。这也正是病毒在医学上易发生变种和不易防治 的主要原因。9常见的一些关于单倍体与多倍体的问题(1)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吗?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是一倍体。 )(2)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对,因为在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 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3)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