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ppt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497433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0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答谢中书书,短文二篇,走近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有陶隐居集。,理解文题,书:书信。 谢中书:即谢征。 答:应答。,朗读文章,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理解文意,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啊。,原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2、备。 注释: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俱:全,都。 译文: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理解文意,原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注释: 晓:黎明。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译文:清晨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理解文意,理解文意,原文: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实:确实。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

3、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曾被封为康乐公。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自从康乐公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再读文章,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文章结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品读

4、文章,作者描写景物使用了哪些技巧呢?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雾气,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品读文章,怎样理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自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欣赏这景致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流露出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情感。也表现出了作者隐居山林的志趣。,疑难探究,作者描写的景物有山、水、石壁、鱼、树木、猿鸟、夕阳、雾。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

5、者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不是。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由早到晚。作者依次展现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景色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课堂小结,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绚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记承天寺夜游,短文二篇,走近作者,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念奴娇 赤壁

6、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变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境遇惨淡,心情压抑。但是,他仍然乐观、旷达,他的记承天寺夜游对承天寺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背景透视,背景透视,张怀民,名梦得,一字偓佺。宋神宗元丰六年(西元一零八三)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今湖北省黄冈县南方),与苏轼同病相怜。曾筑亭於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苏轼之弟苏辙亦有黄州快哉亭记,谓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罣碍於迁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有过人自制力和品格清高超逸的人,与苏轼可以算是志同道

7、合的人。,朗读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注释: 欲:想要,准备。 户:这里指门。(一扇为户,两扇为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外面。,理解文意,原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注释: 念:考虑,想到

8、。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里。 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理解文意,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注释: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原来。译文:(月光照射下来),庭院中好像一片积水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柏的影子。,理解文意,原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释: 但:只是。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译文:哪个夜晚没有明月?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人罢了。,理解文意,再读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

9、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章结构,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品读文章,如何理解“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文中写景的句子,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试做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想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澄澈清明,点染除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品读文章,如何理解“闲人”一词?最后三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自嘲 辛酸 无奈 自我排遣和自我安慰 乐观旷达的情怀,郁郁不得志的辛酸无奈;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贬谪其间复杂微妙的心境,表现了作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