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及特色治疗医学.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474351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及特色治疗医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及特色治疗医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及特色治疗医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及特色治疗医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及特色治疗医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 及特色治疗,咳嗽,咳嗽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特别是胸部X线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约占呼吸专科门诊的20-30,临床上误诊误治率高,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严重困扰。 古人对治疗咳嗽多存戒惧之心。 张三锡言:“百病为咳嗽难医。”,国际诊治现状,慢性咳嗽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其发病率很高:自1977年美国Irwin教授发表第一篇有关慢性咳嗽的综述以来,各国越来越重视慢性咳嗽的诊治,同时亦开展了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涉及慢性咳嗽的危险因素、发病率、病因诊断及生命质量调查等,欧美、日本和中国相继制定了慢性咳嗽的诊治指南。,国内状况,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化

2、进程的加快, 空气污染日趋严重, 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丰富, 肥甘厚腻之品摄入的增多, 加之四时天气的变化无常,慢性咳嗽的发病率逐步增高。导致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以上病因占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 咳嗽是影响生活质量和医疗花费的重要因素。,咳嗽的分类,根据咳嗽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咳嗽三种类型。急性者,咳嗽时间在3周之内,亚急性者,3周至8周,慢性者,则超过8周。 中国咳嗽指南将慢性咳嗽定义为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最异常者称为慢性咳嗽。,中医学对慢性

3、咳嗽的研究现状,咳嗽的中医认识,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病症。它既是一个症状, 又可是独立的一种疾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临床上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咳嗽的分类(1),咳嗽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并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肝咳、心咳、脾咳等,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形寒饮冷则伤肺”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 除五脏咳外, 尚有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等。,明代朱棣普济方咳嗽门诸咳嗽则分热嗽、冷嗽、肺气嗽和饮气嗽四种。 张介宾执简驭繁, 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言:

4、“咳嗽之要, 止惟二证, 何为二证? 一曰外感, 一曰内伤, 而尽之矣。”,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属于中医学“久咳”、“内伤咳嗽”、“五脏咳”等疾病范畴。 病位主要在肺, 与肝、脾、肾、心、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内伤咳嗽是指饮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外感咳嗽久治不愈、劳累过度等引起的咳嗽,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并有其他脏器的损伤。故我们所说的慢性咳嗽多属此类。,咳嗽的分类(2),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咳嗽发病率逐渐上升, 严重影响人民健康。近年来对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认识上不断深入, 丰富了咳嗽证治内容。 咳嗽的病因已不局限于外感与内伤, 目前更重视环境因素及鼻、咽喉疾病所致咳嗽。

5、病理机制也有所创新, 重视风邪犯肺、邪热结咽、胃气上逆、肝火犯肺、诸脏先伤后传于肺和外感内伤互为因果等 。,治疗原则,咳有外邪为患, 也有内伤之异, 或兼而有之。治随证出, 法从候来, 除止咳之外, 尚有散寒、清热、润燥、疏风、缓急、宣肺、化痰、利咽、降逆、泻肝、养阴等法。,辨证论治,(1)从肺论治 (2)从肝论治 (3)从心论治(4)从脾论治(5)从肾论治,(1)从肺论治,从肺论治,其可分为有痰咳嗽和无痰咳嗽: 无痰宜养阴润燥、化痰止咳之药以防止因润燥而生痰,如瓜蒌、贝母、百部、天花粉、芦根、紫菀、款冬花等; 有痰咳嗽宜祛痰燥湿作用较佳之药物,如热咳宜前胡、竹茹、竹沥、冬瓜仁、枇杷叶、桔梗、

6、贝母及瓜蒌,寒咳宜法半夏、白前、杏仁及三子养亲汤。,(2)从肝论治,从肝论治,治宜疏肝解郁,顺气化痰止咳。四逆散酌加枇杷叶、浮海石、绿萼梅降逆之品。 索医宝鉴以苏子降气汤、加味四七汤治之,亦可选用。 肝火上炎,灼伤肺阴,会出现咳嗽,咽干,痰咯不爽,胸胁胀满等症,即“木火刑金。” 景岳全书血证曰: “肺属金清肃之脏,凡金被火刑,则为嗽。,(3)从心论治,从心论治,心病传肺,主要表现在“火盛乘金”,心火炽盛,灼伤肺阴所致。 如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强调指出: “相火从下而上、挟君火之威而刑其肺上下合邪,为患最烈。” 心阳虚,瘀血互结而致心悸、咳嗽、气促不宁者,治予补坎益离丹以温补心阳等。,(4)从脾论

7、治,从脾论治:脾主运化,如果脾运化功能不正常,或脾阳不足,无力运化水湿,聚湿生痰,痰湿阻肺,肺失宣降而至咳嗽。 古人有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临床上多以咳痰清稀,因痰而咳,便溏等为主要表现。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选用燥湿之平胃散合化痰之二陈汤。,(5)从肾论治,医述咳嗽谓: “肺金之虚,多由肾水之涸,而肾与肺又属子母之脏呼吸相应,金水相生,若阴损于下,阳孤于上,肺苦于燥,则咳不已,是咳虽在肺,而实在肾。” 肾主水,总司人体的水液代谢,又主气化、纳气。若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液代谢不能正常运行,则水浊内生,化生痰饮,上输于肺,则发咳嗽; 肾气虚,不能纳气,则肺气无根,上逆也为咳或喘。

8、,慢性咳嗽的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诊断:,中医病名:慢性咳嗽病 西医病名:慢性咳嗽,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咳嗽 ZYYXH/T4-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及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年)。 (1)咳嗽,咯痰或无痰。 (2)病程8周。 (3)由外感反复发作或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可伴有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属于慢性咳嗽的患者。(1)病程:咳嗽时间8周。,主要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又称PNDS); 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 胃食

9、管反流性咳嗽(GERC)。,症状:,咳嗽,有痰或无痰。 有时呈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咽痒,对异味、冷空气、油烟等敏感; 或胸骨后烧灼感或反酸、嗳气; 或鼻塞、鼻后滴流感。,辅助检查或体征(1):,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变异率20%。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 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主要表现为苍白或水肿,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粘涕。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多表现为粘膜肥厚或充血样改变,部分患者口咽部粘膜可呈鹅卵石样改变或咽后壁附有粘脓性分泌物。 变应性咽炎表现为咽部黏膜苍白或水肿,非变应性咽炎表现为咽部黏膜充血或/和淋巴滤泡增生。,

10、辅助检查或体征(2),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2.5%,排除其它嗜酸细胞增多性疾病。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食管24pH值监测Demeester积分12.70,和或SAP75%。 (5)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中医证候诊断,1.风盛挛急证 2.风痰袭窍证 3.胃气上逆证 4.肝火犯肺证,风盛挛急证:,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剧,呈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滑。,风痰袭窍证:,咳嗽反复发作、咳痰,鼻痒、连续喷嚏、鼻塞、流涕,频繁清嗓、咽后黏液附着、鼻后滴流感,或咽痒、咽部异物感或烧灼感。舌红苔薄白,脉

11、弦滑。,胃气上逆证:,阵发性呛咳、气急,咳甚时呕吐酸苦水,日间或直立位症状加重,平素上腹部不适,常伴嗳腐吞酸、嘈杂或灼痛,舌红,苔白腻,脉弦弱。,肝火犯肺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口干口苦,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主要治疗方法:,1.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2.针灸 3.穴位贴敷 4.刮痧、拔罐、砭石疗法 5.其他疗法,1.辨证口服中药汤剂,(1)风盛挛急证 治法:疏风宣肺,解痉止咳。 推荐方药:苏黄止咳汤加减。炙麻黄、蝉蜕、紫苏叶、紫苏子、前胡、五味子、牛蒡子、枇杷叶、地龙。 加减:偏于寒者

12、,加细辛、干姜以温化寒饮;偏于热者,加金荞麦、黄芩以清热化痰;体虚者,加太子参、山萸肉以益气养阴;兼瘀者,加赤芍、丹参以化瘀通络。,(2)风痰袭窍证,治法:疏风通窍,利咽止咳。 推荐方药:过敏煎加减。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僵蚕、蝉蜕、桔梗、射干、白芷、辛夷。 加减:痰热甚者,可加竹沥、天竺黄、竹茹以清热化痰;久病脾虚,酌加党参、白术以益气健脾。,(3)胃气上逆证,治法:降浊化痰,和胃止咳。 推荐方药:旋覆代赭石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旋覆花、赭石、法半夏、党参、干姜、黄芩、黄连、枇杷叶。 加减:若呃逆、泛酸较重者加吴茱萸、(煅)瓦楞以降逆制酸;痰多者加浙贝母、紫菀以化痰止咳。,(4)肝火犯肺

13、证,治法:清肺泻热,化痰止咳。 推荐方药: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黄芩、青黛、海蛤壳、栀子、牡丹皮、浙贝母。 加减:胸痛配郁金、丝瓜络以理气和络;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酌加北沙参、麦冬、天花粉、诃子以养阴生津敛肺。,2.针灸,根据病情可选择主穴:肺俞、中府、列缺、太渊、天突、合谷。 风盛挛急证,加风门、外关;风痰袭窍证,加迎香、廉泉;胃气上逆证,加中脘、内关;肝火犯肺证,加行间、鱼际。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平补平泻。,3.穴位贴敷,根据病情可辨证使用疏风宣肺、止咳化痰药敷贴胸背部腧穴,可选:天突、膻中、肺俞、定喘、风门、脾俞等。,4.刮痧、拔罐、砭石疗法,用刮痧

14、油涂擦后背膀胱经、督脉,用刮痧板反复刮、擦,以微现红瘀为度,可配合大杼、肺俞、定喘、风门、脾俞等部位拔罐、砭石治疗。,5.其他疗法:,根据临床情况可选用针刺手法治疗仪治疗。,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关于收涩药的使用,医学法律言: 凡邪盛咳频, 断不可用收涩药; 咳久邪衰, 其势不脱, 方可涩之。所谓邪盛 , 是指表证未罢, 痰浊未清; 所谓邪衰, 其势不脱 , 是指外无寒热表邪, 内无痰浊留恋, 而咳嗽仍剧。此时若加入收敛之五味子, 因其敛肺补肾, 益气生津止咳, 而与久咳肺损者尤为合拍。,化痰,故凡属痰滞而引起的咳嗽, 当以化痰为先。治痰讲究动静结合。 “动”指宣肺祛痰类药物, 有温宣与清宣之分。

15、温宣多用紫苑、桔梗、杏仁、细辛等, 清宣多用桑叶、竹茹、蚤休、浙贝等。 “静” 多指柔润甘淡之品, 用于健脾化痰。所谓“脾为生痰之源” , 咳嗽谓有痰而有声, 盖因伤于肺气, 动于脾湿 等。凡此种种, 俱以说明多痰之症多重在脾, 脾失健运, 津停化痰, 故常加入健脾化湿之方剂, 如二陈汤之类。,通腑泻下药的使用,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气的肃降有利于大肠的传导, 相反, 大肠的通畅也有利于肺气的肃降。在咳嗽的辨证治疗中, 若配伍通腑泻下药, 常可收效明显。 通腑之法, 不仅可以泄肺止咳, 还可涤除痰液, 故适用于痰浊壅塞气道, 肺失清肃而喘嗽多痰者, 使壅盛之痰饮得以消除, 逆乱之气血得以平复,则急性症状可以缓解。,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