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吸系统病理,第一节 肺 炎,肺炎(pneumonia)是指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肺炎的分类不尽相同,根据发生机理和病变特点,主要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和特异性肺炎等。 (一)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指肺小叶范围内的细支气管及其肺泡的急性、浆液性、细胞渗出性炎症。其病变发生过程一般由支气管开始,继而蔓延到细支气管,在细支气管沿管腔直达肺泡;或者是向细支气管周围发展,引起细支气管周围炎及其邻近肺泡的炎症。由于这种炎症多局限于小叶内,故又称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支气管肺炎是家畜肺炎的一种常见类型,多见于马、牛
2、、羊、猪,尤其是幼龄动物。在机体抵抗力持续下降时,小叶性病变可相互融合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因及致病机理】动物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特别是致病菌。常见的有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猪霍乱沙门菌、胸膜肺炎放线菌、嗜血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肺的防御机能低下或受损时,致病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引起本病。 环境变化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是主要诱因。如密集饲养、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长途运输、脱水、受寒、饥饿、病毒感染、有毒气体和颗粒吸入、代谢紊乱(尿毒症与酸中毒等)。这些诱因引起肺防御机制受损、宿主抵抗力下降,使环境中的或寄生在上呼吸道的致病菌增殖,沿支气
3、管蔓延,并侵入肺实质,引发支气管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是对多种吸入性颗粒(尤其是传染性带菌飞沫)损伤最敏感的部位直径为0.53.0m的微小颗粒,容易在此沉着。原因是: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细胞缺乏黏液保护层和肺泡巨噬细胞系统的有效保护,对损伤因素的应答比较脆弱。从受损肺泡中被清除的大量的细胞性(主要是巨噬细胞)和非细胞性物质,在通过相对狭窄的呼吸性细支气管时,极易堵塞该处呈漏斗状或瓶颈状的管腔,妨碍了渗出物的进一步排出。 家畜绝大多数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原发性感染,都是经过气道播散引起的。播散的速度和范围,主要取决于致病因子的毒力与宿主防御反应间的力量对比。在少数情况下,有些病原菌可从血液到达支气管周
4、围的血管引起支气管肺炎c动物支气管肺炎多发生在肺叶前下部,与传染性颗粒在此容易沉积以及此区域血液循环和通气不良有关。,【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支气管肺炎的典型眼观变化是肺叶前下部不规则的实变,最常损伤肺尖叶、心叶和膈叶前下部。常累及一侧肺或局限于一个肺叶,有时也呈局灶性地分布于两肺各叶。肺实变区的颜色从暗红色、粉红灰色到灰色不等,取决于病变性质和病程。触摸肺组织坚实。病变区呈现一种镶嵌状,中央部位是灰白色到黄色,周围为暗红色,外为正常色彩有时甚至呈苍白色(附图15-1-1)。,其中灰白色病灶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渗出区,呈岛屿状或三叶草样分布,用于压之,从支气管断端可流出灰白色浑浊的黏液脓性或脓
5、性分泌物,有时支气管可被栓子样渗出物堵塞(附图15-1-2)。,病灶周围暗红色的区域,是严重充血、水肿和肺萎陷区:苍白色的部位是肺气肿区。有时几个病灶很快发生融合,形成支气管性融合性肺炎,甚至侵犯整个大叶。病变较轻时胸膜表面正常,富有光泽:严重时炎症可侵及胸膜,胸膜潮红、粗糙,表面有灰黄色纤维素或纤维素-化脓性渗出物沉积。,镜检病变:在支气管肺炎初期,常见病灶中央的细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充满不等量的细胞碎屑、黏液、纤维蛋白、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大量中性粒细胞,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出现从坏死至增生的病变;支气管、细支气管周围结缔组织也有轻度的急性炎症。肺泡壁充血,肺泡腔内充满浆液
6、和中性粒细胞:病灶周围肺组织常出现代偿性肺气肿和肺萎陷(附图15-1-3),,在萎陷的肺泡内含有水肿液或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红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少量脱落的上皮细胞。急性炎症初期时,炎性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随着病程的发展,单核细胞不断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生变性、坏死和崩解。 【结局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1. 完全康复 如果采用合理疗法使机体的抵抗力增强,肺泡巨噬细胞则成为优势细胞,它们可吞噬病原菌、细胞碎屑,并借助于咳嗽,经气道清除各种病理产物。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肺泡表面体液中IgG等免疫球蛋白,也有重要的抗菌作用。随着炎症渗出物被清除,炎症开始消退,病畜逐渐康复。轻度支气管肺
7、炎可在710d出现消散, 34周内肺脏转为正常。,2. 死亡 严重的支气管肺炎可导致死亡。原因是由于不能迅速消除传染性病原,造成肺泡基底膜的破坏,渗出物不能迅速被清除,引起低氧血症和毒血症所致。 3. 转为慢性 急性支气管肺炎可转为慢性,最常见于牛,绵羊和猪少见。慢性支气管肺炎的病变是肺萎陷、慢性化脓与纤维化。反刍动物和猪的化脓性病变似乎波及整个气道,尤其是牛还可见支气管扩张与脓肿形成。,(二)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是指整个肺叶或大部分肺叶发生的以纤维素渗出为特征的一种肺炎,故又称为纤维素性肺炎(fibrinous pneumonia)。大叶性肺炎多见于牛传染
8、性胸膜肺炎、猪巴氏杆菌病、马传染性胸膜肺炎,或继发于马腺疫、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鸡和兔的出血性败血症等疾病。 【病因及致病机理】大叶性肺炎主要是由病原做生物引起的。常见的病原有支原体、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红球菌等。目前认为,引起动物大叶性肺炎的病原多属于动物鼻咽部正常微生物区系的共生菌。,外界应激因子是动物大叶性肺炎发生的重要诱因。如长途运输、呼吸道病毒感染、其他细菌的协同作用、空气污染、受寒受潮、过劳、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缺乏等因素,可使机体反应性改变,免疫反应能力降低,损伤正常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尤其是纤毛运动及其分泌物的清除作用,而有利于病原的侵入并引发疾病
9、。致病因子在上述应激条件下易侵入下呼吸道,并在短时间内通过直接蔓延和淋巴流、血流途径扩散,迅速波及整个或大部分肺叶,引起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在病因上与支气管肺炎很相似,故也有人认为它是急性支气管肺炎迅速扩散的结果。,【病理变化】大叶性肺炎的病变为大叶性,尖叶、心叶和膈叶均可能受害,可波及一侧肺或两侧肺。由于病变形成的时间不同,眼观肺病变部存在差异,从红褐色、暗红色到红棕色或灰白色不等,多呈驳斑状或大理石样外观(附图15-1-4),,典型的大叶性肺炎是大面积泛发的、甚至是累及整个肺叶的一种纤维素-化脓性的实变,可人为地分为4个发展阶段,即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及溶解消散期。 1.
10、 充血水肿期(stage of congestion and edema) 剖检病变:肺叶膨大,重量增加,潮红,质地稍变实,切面呈红色,按压时常流出泡沫状血样液体。将小块病变组织放入水中呈半浮半沉状。,镜检病变: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多量浆液性渗出液,间杂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附图15-1-5),做细菌学染色检查时,在渗出液中常可检出较多的细菌。,2. 红色肝变期(stage of red hepatization) 剖检病变:肺体积显著膨大,重量增加, 肺叶转为红色、硬实、不含空气,质地硬实如肝脏样,故被称为“肝变“。肺间质明显增宽,充满半透明胶样渗出物,外观呈索状
11、。淋巴管扩张,管腔中含有纤维蛋白凝块。肺切面呈暗红色,细颗粒状、干燥而质脆,小块病变肺组织投入水中完全下沉。胸膜常伴发有纤维素性炎症的变化。在肺胸膜与肋胸膜的表面,常被覆一层灰白色网状的纤维蛋白膜。剥离后见肺胸膜肿胀、粗糙而无光泽,小血管扩张充血,并散布斑点状出血。胸膜腔内常有多量混杂淡黄色絮状纤维素的渗出物。,镜检病变:肺泡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内充满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间杂不等量的红细胞、少量肺泡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脱落的肺泡上皮(附图15-1-6),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管腔及其周围也有类似的渗出物。肺间质充满胶样液体,淋巴管扩张,管腔中含有纤维蛋白凝块。,3. 灰色肝变期(stage o
12、f gray hepatization) 剖检病变:病变部的肺叶由暗红色转变为灰红色最后转变为灰白色,表面干燥,质地如肝。有时出现坏死区,易碎,形成空洞。肺间质和胸膜的变化基本与红色肝变期的相同。 镜检病变:毛细血管因渗出物的增加而被挤压,充血消失,许多毛细血管被血栓堵塞。肺泡腔、疏松结缔组织特别是淋巴管常被浆液-纤维素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所扩张(附图15-1-7)淋巴管内常见纤维蛋白凝栓。受损区内的小气道充满化脓性渗出物或纤维蛋白性渗出物。由于肺泡壁炎症的局部蔓延和偶发的栓子形成,炎灶内的血管、尤其是小静脉可发生血管炎。,4. 溶解消散期(stage of resolution) 剖检病变:
13、病变区呈灰黄色,质地变软,切面温润,呈半透明状。按压时可流出浑浊的脓样液体,切面的颗粒状外观基本消失,肺炎区胸膜上的纤维素可被酶性溶解,常见机化,胸膜增厚或出现永久性粘连。 镜检病变: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发生酶解过程,出现颗粒状、半流质样的碎屑,可被巨噬细胞吞噬或被咳出。中性粒细胞见变性、坏死与崩解,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肺泡型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再通,肺泡腔随着支气管炎症的消退而逐渐充气,恢复其气体交换机能。,【结局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大叶性肺炎发展迅速,损害范围广泛,可使肺脏的呼吸面积显著减少,动物发生严重缺氧和呼吸困难,多以死亡告终: 1. 肺肉变 存活动物,
14、肺泡内渗出物被肉芽组织取代,广泛机化使肺组织变得致密、坚实,称为肺肉变(carnification)。 2. 肺梗死与包囊形成 如果在疾病期间并发支气管动脉分支的血栓形成,其所属肺组织就会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局灶性梗死,梗死灶进一步引致包囊形成。 3. 肺脓肿及肺坏疽 常见的肺脓肿通常是由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在肺脏的表面和切面可见大小不等散在或密发的化脓灶,陈旧的化脓灶周围常见有一层脓肿膜。肺坏疽则是肺局部坏死后再继发厌氧腐败菌的感染所致。在肺切面可见病灶呈灰绿色的斑块状,边缘不整,内含污秽恶臭的内容物之,4. 化脓性胸膜炎与脓胸 位于肺浅表部位的脓肿破溃后, 脓汁进入胸腔,导致严重的
15、化脓性胸膜炎,甚至脓胸。 5. 败血症 肺病灶内的病原菌经血源性扩散而引起败血症,在机体其他部位和器官又产生新的病灶,给动物带来更加严重的损害。例如,心包炎、心内膜炎、腹膜炎、纤维素性关节炎、脑膜炎、溶血性黄疸以及急性脾炎等。 6. 中毒性休克 革兰氏阴性细菌产生大量内毒素和严重的毒血症,可引起中毒性休克和动物死亡。,(三)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是指肺泡壁的弥漫性或局灶性的炎症。其病理学特征以肺泡壁渗出和增生性变化为主,同时在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及小叶间质也见炎症过程。 【病因及致病机理】许多病原均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常见的有:全身性病毒、细菌、支
16、原体、衣原体、真菌或寄生虫感染,例如绵羊进行性肺炎、犬瘟热、犊牛与仔猪的败血性沙门菌病、弓形虫病以及由肺蠕虫或移行蛔虫幼虫所致的急性寄生虫感染。继发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脏慢性淤血及胸膜炎等疾病。摄入毒素或毒素前体,如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等。吸入化学制剂或无机尘埃,如二氧化氮、工业粉尘。药物有害反应,如过敏性肺炎等。,病原可通过气源性或血源性途径引发肺的感染。由气源性进入的病原主要引起肺泡管的中心性损伤,而血源性进入的病原可引起弥漫性或随机性损伤,在大多数情况下,肺泡中隔的损伤是血源性的。不论是血源性还是气源性感染,引起肺损伤之后出现的形态学变化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主要是造
17、成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I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I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时,如果基底膜完好,可通过型肺泡上皮细胞培生并转化成I型肺泡上皮细胞,使肺泡壁完全修复;如果基底膜受损且出现纤维性增生,就会导致肺泡和肺间质不可逆的纤维化。当间质出现可观察到的水肿和浆液-纤维素渗出时,间质纤维化发展迅速。肺泡与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可能与胶原蛋白结构的改变以及影响胶原蛋白合成与降解的因素有关。,【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间质性肺炎可以是弥漫性的,也可以是局灶性的,病变部位呈灰红色(急性)或黄白色、灰白色(慢性),病变区质地较实,切面致密、湿润、平整(附图15-1-8),在病灶周围肺组织常见肺气肿,有的病灶可发生纤维化
18、,或继发化脓菌感染而有包囊形成。胸膜光滑,胸膜渗出现象并不常见。,镜检病变:急性间质性肺炎初期,肺泡内充满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肺泡壁充血,水肿:纤维蛋白、其他血浆蛋白以及细胞碎屑凝结成透明膜( hyaline membrane),附着在肺泡腔的表面,肺泡渗出物内混有白细胞和红细胞,持;肺泡中隔变宽、水肿,通常有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间杂少量浆细胞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小叶间质及胸膜下发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和轻度结缔组织增生,间质增宽(附图15 - 1 - 9、附图24-15-3)。,亚急性至慢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共同特征是肺注上皮细胞增生,呈立方形排列,有时向肺泡腔突起
19、形成乳头状或腺瘤样结构(附图15-l-l0、附图5-1-1)。,慢性间质性肺炎表现为肺泡腔内有以巨噬细胞为主的单核细胞积聚、型肺泡上皮细胞持续增生以及间质因淋巴样细胞积聚和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肺泡腔变形呈蜂窝状。在猪地方流行性肺炎和绵羊进行性肺炎时,常见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有增生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围绕形成管套状,有时形成滤泡结构,生发中心明显。,【结局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急性间质性肺炎如未破坏肺泡基底膜和肺泡中隔,可以消散;但大多数急性间质性肺炎消散不完全,病变部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慢性间质性肺炎很难消散,病变部发生纤维化,呈橡皮样,不易切开,切面可见纤维束的走向。 有些急性间质性肺炎发展
20、很快,在几周就能发生纤维化,引起呼吸衰竭而导致动物死亡。伴发纤维化的存活病例,常显示轻重不一的呼吸功能障碍的症状。 还应特别指出,特异性肺炎是动物肺炎的重要类型。特异性肺炎是由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肺炎,例如结核性肺炎、鼻疽性肺炎等,将在有关章节加以叙述。,第二节 肺气肿与肺萎陷,(一)肺气肿 肺气肿( emphysema)是指局部肺组织内空气含量过多,导致肺脏体积膨大。依据发生部位和发生机理不同,可将肺气肿分为肺泡性肺气肿和间质性肺气肿两种类型。 1. 肺泡性肺气肿 肺泡性肺气肿(alveolar emphysema)是指肺泡管或肺泡异常扩张,气体含量过多,并伴发肺泡管壁和肺泡壁破坏的一
21、种病理过程。,【病因及致病机理】大多数肺泡性肺气肿是由于气道阻塞或痉挛,肺泡不能正常地排出气体所致。多见于马慢性细支气管炎-肺气肿综合症、犬的先天性大叶性或大泡性肺气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肺丝虫以及老龄动物(犬、猫和马)。以慢性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为例,当小气道发生阻塞或狭窄时,吸气时引起肺被动性扩张,小气道随之扩张,造成气体的吸入:而呼气时,肺被动回缩,小气道阻塞,气体排出不畅或受阻,引起肺泡腔内气体含量增多。根据扩张肺泡腔的分布,可分为局灶性肺泡性肺气肿和弥漫性肺泡性肺气肿两种类型。前一种多发生于支气管肺炎病灶的周围肺泡,是健康肺泡呼吸机能加强的形态表现;后一种多见于摄入外源性蛋
22、白酶、化学药物(如氯化镉)、氧化剂(如空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情况,此型肺气肿主要与肺内蛋白酶与抗蛋白酶失衡(protease-antiprotease imbalance)造成肺内蛋白质过度溶解有关。,【病理变化】 (1)局灶性肺泡性肺气肿 剖检病变:肺脏表面不平整,气肿部位膨大,高出于肺表面,色泽不均,病变部呈淡红黄色或灰白色,弹性减弱,触压或刀切时常发生捻发音,切面比较干燥,病变周围常有萎陷区(附图15-2-1)。,镜检病变:肺泡腔增大,肺泡壁毛细血管因空气压迫而闭锁,严重的病例可见肺泡壁明显扩张、变薄甚至破损(附图15-2-2)。继发于局部疤痕的肺气肿的特征是肺表面出
23、现大气泡。这些病变区可压迫肺内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血管,使其变形:,(2)弥漫性肺泡性肺气肿 剖检病变:肺体积显著膨大,充满整个胸腔,有时肺表面遗留肋骨压迹。肺边缘钝圆,质地柔软而缺乏弹性,肺组织比重减小。由于肺组织受气体压迫而相对贫血,故呈灰白色,用刀切割时常可听到捻发音,切面上肺组织呈海绵状,可见到扩张的小肺泡腔,如针头大小。在一些严重的病例,肺泡腔融合成直径达数厘米的充满空气的大空泡。 镜检病变:在中度至重度的病例镜检易发现扩张和融合的肺泡腔,【结局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轻微的局灶性肺泡性肺气肿一般不引起明显的肺功能改变,在病因消除后,肺内过多的气体随着肺泡功能的恢复逐渐被排除或吸收,可完全
24、痊愈。 急性弥漫性肺泡性肺气肿病畜可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肺泡性肺气肿患畜仅在重剧运动时,才表现出呼吸窘迫等症状。严重时病畜因呼吸性酸中毒、右心衰竭而死亡。,2. 间质性肺气肿 间质性肺气肿(interstitial emphysema)是指肺小叶间、肺胸膜下以及肺脏其他的间质区内出现气体,多见于牛。 【病因及致病机理】凡能引起强力呼气行为的病因均可导致肺泡内压力剧增,肺泡破裂,当缺乏空气流通的旁路时,气体强行进入间质,引发间质性肺气肿。常见于剧烈而持久的深呼吸、胸部外仿、濒死期呼吸、含硫磷等农药中毒、牛黑斑病甘薯中毒和牛急性间质性肺炎等疾病过程。,【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眼观可见胸膜下
25、和小叶间的结缔组织内,有多量大小不等呈串珠样的气泡,有时可波及全肺叶的间质。牛和猪的间质较宽而疏松,故上述病变甚为明显。严重时,肺间质中的小气泡可汇集成直径12cm的大气泡,并直接压迫周围的肺组织而引起肺萎缩。如果肺胸膜下和肺间质中的大气泡发生破裂,则可导致气胸。胸腔中的气体有时可沿纵隔浆膜下到达颈部、肩部或背部皮下,常引起纵隔和皮下气肿。,(二)肺萎陷 肺萎陷(collapse of lung)是指肺脏膨胀不全或曾充过气的肺组织的塌陷,使肺实质出现相对无空气的区域。可分为先天性肺萎陷和后天性肺萎陷两种类型。 1. 先天性肺萎陷 又称肺膨胀不全(肺不张)或胎儿肺不张(fetal atelect
26、asis),见于从未呼吸过的死产动物和不完全充气的动物。主要病因是胎儿生前全身虚弱、营养不良、呼吸中枢受损或喉部功能紊乱、气道阻塞、肺和胸膛结构异常,造成呼吸无力或呼吸受阻。 胎儿肺不张时,因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脏呈紫红色,肉质样,小块肺组织在水中不漂浮。局部肺泡腔充盈液体,上皮细胞呈圆形。如在肺泡液中见到从口鼻处脱落的上皮细胞鳞屑、羊水、亮黄色的胎粪颗粒,表明胎儿在子宫内窒息前曾有过呼吸。,新生畜弥漫性肺萎陷是新生畜透明膜病(neonatal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的一个特点。本病多见于羔羊、仔猪、幼犬、马驹及犊牛。除了肺叶边缘外,受损的肺出现大面积萎陷。 剖检
27、病变:肺重量增加,呈肉样,常有水肿。切面常流出奶酪色或血样泡沫,大气道内也有这种泡沫。在水中肺组织沉下或半沉。 镜检病变:肺泡中隔充血,有不同程度的肺泡塌陷或肺泡内含有水肿液,肺泡管和终末细支气管表面附着有均质红染的透明膜,常见局灶性出血和间质性水肿。,2. 后天性肺萎陷 又称肺泡塌陷( alveolar collapse),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可分为阻塞型、 压迫型和坠积型等3种类型。 【类型和病因】 1. 阻塞型 是后天性肺萎陷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于小支气管内过多的分泌物或炎性渗出物阻塞所引起。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病毒感染(如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有害气体与异物的吸入。绝
28、大多数病例可引起末梢气道完全阻塞,肺泡塌陷,导致肺萎陷。 2. 压迫型 由肺胸膜和肺内占位性病变以及气胸所引起。常见于胸腔积水、胸腔积血、渗出性胸膜炎、气胸、纵隔与肺肿瘤等。气胸时病变侧几乎发生全肺性萎陷,多见于犬和猫等动物。 3. 坠积型 见于虚弱大动物长期躺卧一侧的肺下部。,【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由阻塞引起的肺萎陷肺具有代表性,萎陷区呈均匀的暗红色,质地柔软,小块肺组织在水中易沉没,如肺内仍保留一定量的气体,投入水中也可不下沉(附图15-2-3)。小王气管可见被渗出物、寄生虫、吸入的异物或肿瘤细胞等所阻塞。,镜检病变:单纯肺萎陷可见肺泡壁轻度充血,肺泡壁呈紧密的平行状排列,残留的肺泡腔呈
29、缝隙样,两端呈锐角(附图15-2-4)。萎陷的肺泡腔内可见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病程较长时病变部可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发生纤维化。,【结局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肺萎陷是一种可逆性的病理过程,特别是阻塞性肺萎陷。当除去病因后,病变部肺组织可恢复通气、换气功能。但持续性肺萎陷可引起肺通气障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活性丧失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淤积,甚至危及生命。长期肺萎陷可引起肺纤维化,当有感染性因素存在时还可引发萎陷性肺炎。,第三节 呼吸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 tory insufficiency)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肺通气和肺换气)发生严重障碍,使机体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
30、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的一种病理过程,严重的呼吸功能不全可引起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分类】根据致病机理可分为通气性和换气性呼吸功能不全:根据发生原因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呼吸功能不全: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功能不全。 【病因及致病机理】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通气指外环境气体与肺泡气交换的过程。肺通气障碍包括限制性和阻塞性通气不足。,1. 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是由于肺的扩张和回缩受到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常见的病因是: (1)胸壁异常:多发于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疲劳或萎缩、呼吸肌无
31、力、胸膜炎、胸膜纤维化、胸廓畸形、胸腔积液、气胸等。 (2)肺脏疾病:见于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肺纤维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等。,2. 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是由于气道的阻塞或狭窄所引起的肺泡 通气不足。常见的病因是气道内径的改变,如气管痉挛、管壁肿胀或纤维化、管腔被黏液渗出物和异物阻塞等,均可使气道内径变窄或不规则而增加气流阻力,从而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气道阻塞可分为中央性与外周性气道阻塞。 (1)中央性气道阻塞:指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或狭窄,若完全堵塞,可引起窒息(asphyxia)。若中央性气道胸外部分狭窄,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i
32、nspiratory dyspnea)。例如 鼻炎、喉炎、喉头水肿等疾病时,因吸气时气道内压明显低于大气压,导致气道狭窄加重:而呼气时因气道内压高于大气压而使阻塞程度减轻,故患畜主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若中央性气道胸内部分狭窄,则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expiratory dyspnea)。因呼气时,胸腔内压高于气道内压,可使狭窄部位更狭窄。,(2)外周性气道阻塞:支气管和各级细支气管阻塞,可引发肺萎陷。而小气道(small airway) (无软骨支撑,管壁薄,与其周围的肺泡结构紧密相连)阻塞或狭窄,因吸气时随着肺泡的扩张,小气道受周围弹性组织牵拉,其口径变大和管道伸长:但呼气时小气道缩短变
33、窄,气体不易排出,故患畜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甚至可发生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血气特点是: PaO2降低,伴有PaCO2升高。,(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换气指肺泡气和肺泡壁毛细血管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气体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1. 气体弥散障碍 指由肺泡表面积减少或呼吸膜增厚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1)呼吸面积减少:只有吁呼吸面积减少50以上时,才会发生换气功能障碍,例如广泛性肺实变、肺不张、弥漫性肺萎陷等。 (2)呼吸膜厚度增加:当发生肺水肿、渗出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泡透明膜形成(
34、如新生畜透明膜病、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时,使呼吸膜增厚,气体弥散距离增加,弥散速度减慢,从而引起弥散障碍。,2.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这是肺部疾患引起呼吸功能不全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机理。有效的换气不仅依赖于肺泡的通气量和血流量,而且还依赖于通气量和血流量的比例。动物在正常静息状态下,肺泡总通气量和总血流量的比(V/Q)约为0.85。此时由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换气最充分,故动脉血氧含量最高。任何原因只要使一部肺泡的通气或血流发生改变,通气量和血流量比例偏离正常范围,均可引起明显的换气功能障碍。肺泡V/Q值改变有以下两种情况: (1) V/Q大于正常值:见于肺泡通气量正常,但血流量明显减少时。如
35、肺气肿、休克肺、肺功脉分支栓塞,这时可引起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tion)因为肺泡周围血流量太少,故肺泡内的氧气很少能够弥散进入血液。,(2) V/Q小于正常值:见于肺泡通气量明显减少,但血流量正常时。如肺萎陷、纤维素性肺炎、肺实变,此时:在经这些肺泡的静脉血就不能充分氧合: 肺换气功能障碍的血气特点是: PaO2降低,PaCO2可正常或降低(机体能进行有效代偿时),极严重时也可升高(机体代偿失调,导致总的肺泡通气量小子正常)。,【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1. 呼吸系统的变化 呼吸功能不全时,由于缺氧、CO2潴留、酸碱平衡紊乱,可使呼吸运动的深度、频率以及节律发
36、生明显改变。这些改变初期为呼吸加深加快,随后变浅、变慢,以至于呼吸运动变弱、呼吸间隔延长和不规则呼吸出现,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停止。 阻塞性通气障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困难(dyspnea)指呼吸运动所做的功超过了正常,动物呈现一种费力的、痛苦的呼吸状态。呼吸频率发生改变(可增加,见于轻度缺氧、pH降低时:有时也可能减少,见于呼吸中枢严重损或co2排出过多时),需要呼吸辅助肌群参与才能完成呼吸运动。由于阻塞的部位不同,可表现为叹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以及混合性呼吸因难(mixed dyspnea),后者常见于肺炎、肺水肿时。,2. 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由于呼吸功能不全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称为
37、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患畜主要表现为兴奋不安、肌肉震颤,或嗜睡、抽搐、呼吸抑制、昏迷、反射消失等综合症状,发生原因主要是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缺氧使脑细胞内ATP生成减少,影响细胞膜上钠泵的功能,引起细胞内Na+及水增多,形成脑细胞水肿。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压迫脑血管,进一步加重脑缺氧,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尚可引起血管内凝血,也是肺性脑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因血液中的HCO3-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故脑脊液的酸碱度调节需时较长呼吸衰竭时脑脊液的pH变化比血液更为明显。此时,神经细胞内酸中毒一方面可升高脑谷
38、氨酸脱羧酶活性,使抑制性氨基酸GABA(-氨基丁酸)生成增多:另一方面神经细胞中能量物质ATP生成减少,结果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抑制,3. 循环系统的变化 一定程度的PaO2降低和PaCO2升高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使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加上呼吸运动增强使静脉回流增加,能导致心输出量增加,以改善脑及心脏血液和氧的供应。但是严重的缺氧和CO2潴留可直接抑制心血管中枢和心脏活动,扩张血管,导致血压下降、心收缩力减弱、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呼吸衰竭可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即发生肺源性心脏病。,4. 酸碱平衡紊乱 (1)代谢性酸中毒:严重缺氧时,机体的无氧酵解加强,乳酸等酸性产物增多,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此外,呼吸功能不全时可能引起功能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排酸保碱功能降低,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2)呼吸性酸中毒:呼吸功能不全时大量CO2潴留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3)呼吸性碱中毒:因缺氧引起肺过度通气,有时可发生呼吸性碱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