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普通心理学(课件)-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课程.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444008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课件)-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课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普通心理学(课件)-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课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普通心理学(课件)-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课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普通心理学(课件)-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课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普通心理学(课件)-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课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课程 普通心理学,主讲:仁爱心理保健职业培训学校国家首批职业心理咨询师赵 会 华 博士网址:www. E-mail:,主要内容:,绪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心理的本质,心理学发展简史,研究原则与方法,第一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内分泌系统与心理,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第二节,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感觉概述,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现象,各种感觉,知觉概述,知觉的种类,心理过程,第四节 记忆,记忆及过程,记忆表象,三个记忆系统,心理过程,第五节 思维、言语、想像,思维概述,思维的种类,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 的思维过程,语言与言语,想象,心理过程,第六节 意识与

2、注意,意识概述,注意概述,注意的特征,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人格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概述,需要层次理论,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理论,情绪、情感变化的 维度及两极性,意志,情绪、情感概述,情绪、情感的 种类,心理过程,人格,人格概述,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理论,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人的心理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是人所独有的。 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心理学的分支: 动物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3、 人事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 发展心理学 心理卫生学 工程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心理治疗学 司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的内容,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 情绪、情感和意志 需要和动机 能力、气质和人格,心理现象,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过程,人 格 ,人的心理的本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 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4、。(2)心理是一种主 观映象。(3)心理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4)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 心理学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心理学发展的简史,一、哲学思辩。19世纪以前。 (1)古希腊希波克拉特把人分成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2)古希腊盖伦提出气质概念。 二、经验描述。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1)韦伯定律。 (2)费希纳开创心理物理学新领域。 (3)艾宾浩斯开创记忆实验研究。 (4)冯特创建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 创办哲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冯特在1879年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

5、标志。 三、实证分析。始于20世纪20年代。,学派的纷争 要求掌握代表人物及观点:(1)构造心理学派 (2)行为主义学派 (3)格式塔心理学派 (4)机能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学派,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用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行为主义学派: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只要确定刺激和反应(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行为主义学派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华生,格式塔心理学派:德国魏特海墨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 体上研究人的心理(完形)机能主义心理学: 美国

6、心理学家詹姆士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詹姆士,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两大层 次;无意识和意识。在两者之间称为前意识。无 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包括原始冲动 和本能。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的冲动,特别 是性冲动,如果人的某些冲动不能得到满足,并 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就会导致精神疾病。,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nd,Sigmun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

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1939年12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

8、论。 他的主要著作有:歇斯底里研究 (1895)、 梦的解释 (1900)、 性欲三论 (1905)、 论无意识 (1915)、 自我与本我 (1923)、 焦虑问题 (1926)、 自我和防御机制 (1936)。,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1)人本主义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 (3)生理心理学,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美国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重视人的价值和潜能。 二、认知心理学:(1)把人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 (2)计算机模拟(推论)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 (3)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辟了人工智能的

9、新领域。 三、生理心理学:生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人本主义学派的发起人马斯洛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1933年在威斯康馨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系教授兼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获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 马斯洛的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最早发表于1943年的心理学评论。他的动机理论又称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

10、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的特征是对某一事业的忘我献身。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健全社会的职能在于促进普遍的自我实现。他相信,生物进化所赋予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好的,邪恶和神经症是由于环境所造成的。越是成熟的人,越富有创作的能力。 主要著作: 动机和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科学心理学(1967)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起者罗杰斯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他的自我论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和在基本观点上是

11、一致的,都认为人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共同趋向。但他更强调人的自我指导能力。相信经过引导人能认识自我实现的正确方向。这成为他的心理治疗和咨询以及教育理论的基础,自我指导理论起初是在心理治疗和咨询以及教育理论的基础,自我指导原理起初是在心理治疗经验中得出的。他认为,精神障碍的根本原因是背离了自我实现的正常发展,咨询和治疗的目标在于恢复正常的发展。他的疗法原称非指示疗法,后改称来访者中心疗法。这种方法反对采取生硬和强制态度对待患者,主张咨询员要有真诚关怀患者的感情,要通过认真的“听”达到真正的理解,在真诚和谐的关系中启发患者运用自我指导能力促进本身内在的健康成长。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父母与子

12、女以及一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又称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他的心理疗法今天在欧美各国已广泛流行,他的人格理论也颇有影响。著有来访者中心疗法(1951)、论人的成长(1961)、一种存在方式(1980)等。,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辨证发展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2、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法)3、个案法4、实验法(自变量和因变量),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巴甫洛夫学说简介,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神经元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1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神经元,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 信息的功能。,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脑(端脑、间脑、脑干、小脑) 神经系统 脊髓外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脊神经 31对 外围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自主神经系统又称内脏运动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调节、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它的活动与情绪有密切关系。 交感神经系统:唤

14、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能量。 副交感神经系统: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脊髓:最低级中枢;可传送冲动;完成简单反射。脑 端脑(大脑)脑干 延脑:对侧传导神经纤维;支配呼吸心跳中枢。脑桥:联系大小脑,两个小脑半球神经纤维通道。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网状结构: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保持唤醒和清醒;维持注意或激活情绪。间脑 丘脑:控制睡眠与觉醒;大脑皮层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 重要中枢。 下丘脑: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直接中枢;调 节内脏器官和内分泌;激活情绪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 随意运动。边缘系统:调节脑干和下丘脑的功能;

15、支配动物本能行 为;调节内脏器官活动;整合情绪体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 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部分。 大脑皮层3个机能区,即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和皮层联合区。 皮层感觉区又分为视觉区(枕叶后端)、听觉区(颞叶的颞上回)和躯体感觉区(顶叶的中央后回) 皮层运动区位于额叶的中央前回。 皮层联合区是不直接与感觉过程和运动过程相联系,而是起着联络、综合作用的结构和机能系统。,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位置倒置:均是脚在上、头在下,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大

16、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 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和识别能力。,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内分泌系统由(1)垂体腺(2)甲状腺(3)胸腺 (4)胰腺(5)肾上腺(6)生殖腺组成。受自主 神经系统控制。 垂体腺:位于丘脑下部,受丘脑控制。 (1 )垂体前叶:影响生长速度和生长持续时间,并影响 其他腺体活动。(2)垂体后叶:控制泌尿、血压,并影响 分娩和乳汁分泌。 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部。(1 )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类固醇。受垂体腺调节,对机体的生理平衡和情绪行为有重要影响。(2)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17、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与自主神经系统中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所引起的现象类似。,甲状腺:气管下端两侧,分泌甲状腺素,促进机体代谢,增进机体的发育。 亢进:食欲增强,体重增加;敏感、紧张、激动。 分泌不足:精神委靡、记忆力减退、易疲劳。(儿童-呆小症) 性腺:男性的性腺是睾丸,女性的性腺是卵巢。睾丸分泌 睾丸激素,它刺激精子的产生。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分别 控制排卵、怀孕和月经周期。性腺还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简,1、兴奋和抑制 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二、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条件反射的抑制2、扩

18、散和集中3、相互诱导4、动力定型,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兴奋和抑制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1)兴奋: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状态、或 者功能活动由弱变强。(2)抑制:由活动状态变为相对静止、或 功能活动由强变弱。,兴奋和抑制,相对静止 活动较弱,显著活动 活动较强,兴奋,抑制,反射、反射弧和反馈,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所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其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馈: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

19、的信息。,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应,刺激,内分泌腺,激素,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无需后天训练即可出现的反射。例如,食物入口的唾液分泌反射、环境温度升高引起发汗等。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固定的,终生不变的。,条件反射,个体在出生后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1849年9月14日出生于梁赞的一个牧师家庭,1860年进入神学院,1870年改变成为当牧师的初衷,进入圣彼德堡大学学动物生理学。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4年获任军事医

20、学院副教授,1890年起成为军事医学院药理学教授,1895年起为生理学教授,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诺贝尔奖金。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他是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客观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也是现代唯物主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立者。他发展了谢切诺夫关于心理活动反射本性的学说,把反射解释为有机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要素。他详细地研究了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神经机制和条件反射活动发展与消退的规律性,论述了基本的神经生理过程兴奋和抑制现象的扩散和集中及其相互诱导的规律,提出了神经系统类型的学说和两种信号系统的概念。他的条件反射理论是后来行为主义发展的奠

21、基石,华生借此构成行为主义纲领,操作条件反射,桑代克和斯金纳对条件反射的研究称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桑代克,斯金纳,桑代克,桑代克的猫迷笼操作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小白鼠操作条件反射实验,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如灯光和铃声。(人与动物均有) 第二信号系统: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为人所独有的。,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条件反射的抑制 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如;强烈的铃声会使正在进行的灯光条件反射停止反应

22、) 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过度疲劳、电击) 消退抑制:不再给予强化,条件反射也会受到抑制(泛化现象:类似于条件反射的刺激物也会引起条件反射) 分化抑制: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 化,这样,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2、扩散和集中 扩散: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过程就是扩散和集中。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泛化现象) 集中: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形成了分化,就只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这就是神经细胞兴奋过程的集中。 3、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过程相互联系

23、、相互作用。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 的出现-相互诱导。正诱导:抑制兴奋负诱导:兴奋-抑制,4、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 优点:节省时间与精力。 缺点: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感觉,感觉及其种类 感受性及感觉阈限 感觉现象 视觉 听觉 其它感觉,感觉及其种类,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分类:1、外部感觉 是由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2、内部感觉是由身

24、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感觉)。,感受性及感觉阈限,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韦伯定律:II=K。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就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韦伯常数,或者叫韦伯分数。费 希 纳 定 律 :心 理 量 和 刺 激 的 物 理 量 的 对 数 成 正 比S=KlogR。S心理量,R物理量,K常数。,费希纳,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

25、限(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变化量 (最小可觉差 J.n.d),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3、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联觉 :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视觉,视觉的适宜刺激:380780纳米电磁波 视觉器官 颜色视觉,视觉器官,眼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外界光线从瞳孔通过前房,再通过玻璃体射到视网膜上。视网膜是一个由视觉神经细胞组成的薄膜,分为三层,最外边一

26、层是视细胞层。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在强光(内层)下起作用,。杆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外层)敏感,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的轮廓。,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全色色盲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的。男性高于女性,视觉器官的构成眼的辅助装置: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外膜:角膜、巩膜眼球 眼球壁 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即视网膜眼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听觉,听觉的适宜刺激 听觉器官 听觉的特性,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的空气

27、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我们把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比16赫兹小的次声,以及比20000赫兹大的超声人们都听不到。人们对1000-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 耐受性也较高。,听觉器官,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空气的振动传到科蒂氏器官,刺激了科蒂氏器官里的纤毛,引起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颞叶的颞上回,引起听觉。,听觉器官,耳的结构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鼓 室:听小骨、听肌、韧带中耳 耳 咽鼓管前 庭:卵圆窗、圆窗 骨迷路 骨半规管:上后外半规管内耳 耳 蜗:传导感受声波膜迷路:椭圆囊、球囊、 膜半规管、 蜗管(科蒂氏器官),

28、听觉的特性,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其它感觉,嗅觉;适宜刺激为能挥发、有味道的物质。 味觉 :味蕾是接受味觉刺激的器官;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等 平衡觉 :感受器为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运动觉 (动觉) 内脏感觉 痛觉,知觉,知觉的定义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种类,知觉的定义,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与感觉 相同点: 1)都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在脑中的反映 2)所产

29、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形象 3)都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区别点: 1)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一个完整事物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但不是感觉的简单堆积。 3)构成知觉的各种感觉,一经加入到知觉中去,便紧紧结合在一起,有机地联系起来,失去它们本身的独立性。,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以过去的经验来补充当时的感觉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制约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接近、相似、连续、封闭,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是根据事物间的相对关系来反映某一事物。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知觉的对象:有许多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而被我们清楚

30、地知觉到的刺激物。 知觉的背景:与知觉对象同时起作用但仅被我们模糊地感知着的其他刺激物。,知觉的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相对不变的特性。仅在知觉条件发生变化的一定范围内起作用。,知觉的理解性:知觉是一种感性形象,但我们却总赋予一定的意义,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的特性。,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 4、错觉,空间知觉:反映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 知觉判断远近依靠距离知觉(深度知觉)双眼视差来判断远近。 物体知觉 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1、1)计时器(2)自然界(3)生理活动周期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似动现象: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 觉为运动。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错觉:人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错觉说明了知觉的主观性,因而我们的知觉一定要通过实践去检验。,让你产生幻觉的图片(娱乐体验)静止的图片 据心理医生说,图片与心理承受力有关,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图片转动越慢 美国曾经以此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他看到的图片是高速旋转的! 如果你目光呆滞的盯着看,是看不出在动的 但只要眼皮或者眼珠动一点点,就会看到在动,记忆,记忆及记忆过程 记忆表象 三个记忆系统,记忆及记忆过

32、程,1、什么是记忆 2、记忆的种类 3、记忆过程,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的种类,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 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即用语词概括 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识记: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 经验的

33、过程; 保持: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再认: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 回忆: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识记是记忆的开始,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识记和回忆之间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示保持量与间隔时间关系呈负加速型的曲线。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00%,33.7%,1小时后知识的遗忘率高达58.2% 保持率为41.8% 1天后保存量为33.7% 1个月后保存量为21.1% 以后基本上不再遗忘,O,第1天,

34、1周,T,M,1月,表象,什么是表象 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可叫表象。 表象的作用 (1)直观形象性(2)概括性(3)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4)是思维的感性依托,表 像 后 像 - 形成 记忆的效果 刺激的后效 正负 无 有 背景 无关 有关 时间 意识控制 很短,表象 知觉,时间 从前 当时特点 不稳定 鲜明,-,三个记忆系统,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看作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为三个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是一种表象式的记

35、忆,也叫感觉记忆) 1)定义:是引起感觉的刺激物消失后留下的极短时间(0.254秒)的记忆。 2)特点:(1)外界刺激以感觉后象的形式在感觉通道内登记,信息保存是形象的;(2)容量大,保持时间很短;(3)如果受到特别注意,就可转化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容量大约为59个数字或文字) 定义:保持时间较短的记忆,保留1分钟左右。 特点: (1)信息保存的时间也很短,容量有限,易受干扰。 (2)语言文字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3)短时记忆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可被意识到。 (4)短时记忆如果经过反复复述,运用或进一步加工,就可转化为长时记忆。,长时

36、记忆:(时间1分钟终生不忘) 1)定义: 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2)特点:(1)保存时间长,容量很大,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编码而贮存起来的,也是能意识到的,遗忘后往往还能恢复。(2)分为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3)储存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意识不到,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时,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再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被人意识到。(4)长时记忆的遗忘是自然的衰退或干扰造成的。干扰可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思维、言语及想象,一、思维 二、语

37、言和言语 三、想象,一、思维,思维的定义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思维的种类 概念的形成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间接性:(1)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事物进行反映。(2)没有发生的事件作 出预见。概括性: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 成概括性的认识。,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2、抽象与概括:3、比较与分类:,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抽象思维:用

38、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辐合思维: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概念的形成,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 2、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学会某个概念的过程。 3、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就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 认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 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

39、,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二、语言和言语,语言与言语 言语活动的形式:外部言语、内部言语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言语运动中枢 (布洛卡中枢):表达性失语症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视觉性言语中枢 :失读症 书写性言语中枢 :失写症,语言运用中枢:人类的语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动在一侧皮层上也有较集中的代表区(优势半球),也称为语言运用中枢。它们分别是: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42、22区皮质,该区具有能够听到声音并将声音理解成语言的一系列过程的功能。视觉语言中枢:位于

40、顶下小叶的角回,即39区。该区具有理解看到的符号和文字意义的功能。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6区,即中央前回手区的前方。,语言与言语,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又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三、想象,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例子。 幻觉是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幻想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意识和注意

41、,意识注意,意识概述,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意识的形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因为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而且一般的意识形态也会转化为其他的形态,如睡眠、梦和幻觉等。,潜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是指在当前并没有意识到的信息,但它却保持在记忆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1、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这 四 个 阶 段 大 约 要 经 过 90分 钟

42、左 右 。此 后 便 进 入 快 速 眼 动 睡 眠 阶 段,这 一 阶 段 波 消 失,类似 于 清 醒 状 态 下 的 高 频 低 幅 脑 电 波 出 现 ,眼 球 开 始快速 上 下 左 右 移 动, 梦 境 开 始 出 现。 2、梦: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实验证明,如果对快速眼动的睡眠进行剥夺,即只要发生快速眼动的现象就把睡眠者叫醒,几天内就可使被实验者记忆力下降,情绪低沉,进而会影响到健康。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解释梦,他认为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只是伴随着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注意

43、可分为不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配,需要和动机,需要动机,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需要的种类: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人

44、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的需要,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求;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他的信心。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但各人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动机,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除需要之外,内驱力、诱因和情绪也都可激发活动的动机。,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

45、机 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可称为驱力 或内趋力。 社会行动机: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 于社会性动机。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1)直接兴趣: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引起 (2)间接兴趣: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引起 一、兴趣的范围称为兴趣的广度。 二、处于中心地位,更浓厚、更强烈的兴趣是兴趣的中心(指向性) 三、兴趣的持续时间长短叫兴趣的稳定性。 四、兴趣所产生的推动人的活动的力量叫兴趣的效能。,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概述 情绪理论 情绪、

46、情感变化的维度及其两极性情绪情感的种类 意志,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1、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2、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 3、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二、情绪和情感的区

47、别和联系,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情绪这一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对美的欣赏,对丑的厌恶等。所以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和情绪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 动机功能 组织功能 信号功能,情绪理论,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其两极性,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是指对情绪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这种度量可以从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这几方面来进行。而每一种特征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也就是说,每一种特征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情感的种类,情绪的种类从情绪的内容来分: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心境、激情和应激,情感的种类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激情与应激的区别,激情:(1)强烈的、爆发的、短暂的情绪存在形式。(2)再“激动平静”维量中偏激动极的情绪。(3)常由意外事件或对立意想引起。(4)激情的例子:爆怒、狂喜、悲痛、绝望的激烈状态。(5)明显外部表现,整个人都被卷入。 应激:(1)属情绪维量中“紧张舒缓”中的紧张极。(2)对出现的高度紧张和情绪状态可通过生理机能变化的调节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3)应激状态长期存在可产生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