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评述及教学启示,对历史学科素养的执着价值追求,历史知识 基础,学科能力 依托,历史素养 目标,知识,素养,能力,高考命题立意的变迁,历史试题“素养立意”的五个方面,一、“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二、“求真求实的历史证据意识”,三、“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四、“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五、“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胡军哲:素养立意: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评析与教学启示,什么是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历史素养,它的表现形式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
2、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吴伟西安讲座: 历史学科素养与历史能力,历 史 知 识,解决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历史学科能力 意识 价值观,吴伟西安讲座: 历史学科素养与历史能力,价值观,知识面,研究力,方法论,高中历史学科素养模型空间三锥体,参考:周长森三维模型破解历史事件与高考试题的密码吴 伟历史学科素养与历史能力,一、知识面,二、研究力,三、方法论,四、价值观,时空观,比较史学研究方法,计量史学研究方法,价值观引领,史观引领,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模块类型法,选择题模块,材料题模块,开放性试题模块,选修题模块,阅读面,历史解释能力,一、选择题模块,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4
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时间判断)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二元思维,零和思维,相想象力过剩)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因果倒置)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张冠李戴),【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板块】必修二、中国古代史,【类型】推理型,A,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4、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外戚中也有当丞相的)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过于宽泛,若是,则每个朝代都会出现外戚干政)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得材料者得天下,外戚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时间判断,汉初而非整个两汉),【板块】必修一、中国古代史,【类型】因果型,【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外戚干政,C,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东亚封建社会中的君主(中国皇帝、日本天皇、朝鲜、越南、琉球国王)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相对的有宦官干政。皇帝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
5、权,中国尤以汉朝为烈。汉武帝晚年立小儿子刘弗陵做太子,命其母钩弋夫人自尽,就是为防外戚专政。汉哀帝、汉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朝政,酿成王莽代汉的结局。,启示一【重视概念教学】,3(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史实性错误)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史实性错误)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唯物史观;经济地位决定社会政治地位)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史实性错误),【板块】必修二、中国古代史,【类型】推理型,
6、【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C,启示二【重视史观引领的重要性】,4(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扩大并非转移)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唯物史观;数据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落后并非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或北或南,总体北移),【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板块】必修二;中国古代史,【类型】数据型、比较型,B,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李 贽,唐 甄,视角一:出生地,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2014年9月于衡水中学明末清初的思想
7、活跃局面,启示三【扎实做好一轮复习】,5(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无法判断)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无法判断)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无关)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时间和双引号的重要性),【板块】必修二;中国近代史,【类型】推理型、比较型,【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D,(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
8、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启示四【充分挖掘历年真题价值】,6(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史实性错误) B义和团运动时期(史实性错误) C辛亥革命时期(史实性错误)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皖系、直系、北洋军阀等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板块】必修一;中国近代史,【类型】判断型,【考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D,7
9、(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史实性错误)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辩证唯物史观;批判性思维)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史实性错误;红色根据地示意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史实性错误),【板块】必修一;中国近代史,【类型】推理型,【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B,(西工大附中第7次大练习第20题)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
10、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 A加紧动员全国物力围剿工农红军 B自主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着手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袭 D积极回应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逼,启示五【重视对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D,8(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起点低因而增速快)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史实性
11、错误)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史实性错误;二元简单思维)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史实性错误),【板块】必修二;中国现代史,【类型】数据型、推理型、比较型,【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A,9(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法律审判非道德审判)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证言非证据)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语文功底;价值观引领)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民意并不能保证司法公正)
12、,【板块】必修一;世界古代史,【类型】图片型(漫画类),【考点】罗马法司法公平原则,C,10(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史实性错误)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史实性错误)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史实性错误)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英国国王的地位问题;批判性思维),【板块】必修一;世界近代史,【类型】推理型、判断型
13、,【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的确立,D,1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属全国工业复兴法)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同属社会保险法)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属农业调整法 )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属全国工业复兴法),【板块】必修二;世界近代史,【类型】常识型、比较型,【考点】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制度),B,1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
14、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世行宗旨)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无关)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史实性错误)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时间性错误),【板块】必修二;世界现代史,【类型】因果型、比较型,【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A,从专题史看:,从通史看,1.优先关注“阿拉伯”(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如: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 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 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 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 7
15、.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 8.看见什么选什么(当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 9.看见什么不选什么(当题目考察的是历史本质),【“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9项神技】北京:王宗琦,二、材料题模块,(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
16、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
17、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2)共通: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 (3)态度: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
18、摒弃其糟粕。(7分),教学启示,1、重视历年高考真题的价值挖掘。如:,例2(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例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C,D,2、重视对比较史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温馨提示,历史学科是很强的理性思维学科历史思维的工具有概括的方法、比较的方
19、法、考证的方法等如果没有这些思维工具,教材内容是死的,不会活。这种方法贯穿在整个试卷中。国家考试命题中心主任刘芃,历史比较研究方法在高考中在应用及对策以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一为例(40%),首先,确定比较的主体;,其次,明确比较的类型;,其三,掌握比较的原则;,其四,选择比较的角度。,应对策略:,3、重视对热点问题的复习与训练。,温馨提示,2015年热点问题:一点四面 一点:立德树人 四面:1、依法治国(32题)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40题)3、核心价值观(32题)4、创新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材料解释题命题的五项
20、基本原则,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康有为对儒学的新发展,解题步骤,第一步:读-“四分法”,带着问题读材料,读题要做到“四读”:按照顺序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第二步:审-“四定法”,破解材料解析题,(1)审分值-分值/2确定要点数量,(2)审设问-“四定法”审设问,第三步:写-注意答案要“六化”:,(1)要点化:,(2)精准化:,(3)主干化:,(4)段落化:,(5)序号化:,(6)整洁化:,温馨提示:点要多、面要宽、话要短。,解题步骤,1、四分法:题引、材料、出处、设问2、四定法:定向、定法、定位、限定,基本方法,四 定 法,背景 原因 条件 目的 特点 内容 成就 实质 影
21、响 作用 意义 启示 认识等,概括 分析 比较 说明 评析 指出 列举等,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回答,设问间的递进或并列或转折关系,材料,教材,材料+教材,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如:概括、列举、分析、指出、比较、阐述、说明、评述、评析、评价、评论,公式二: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基本思路,定法词(行为动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思路和方法。,1、背景(原因、条件)类 2、影响(意义、作用)类 3、表现(内容) 4、特点类 5、异同(比较)类 6、说明类 7、变化类 8、本质(实
22、质)类 9、启示(认识)类,公式三:利用定位词,确定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公式四:通过限定词,确定答案的时间、空间和角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例1(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定向词),(定向词),(定法词),(定法词),(定位词),(定位词),(定位词),(限定词),(限定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
23、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定向词),(定向词),(定向词),(定法词),(定法词),(定法词),(定位词),(定位词),(定位词),例2(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限定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定向词 ),(定法词),(定位词),(定位词),例3(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限定词),(限定词),(1)
2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例4(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定向词),(定向词),(定法词),(定法词),(定位词),(定位词),(定位词),(限定词),例5(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25、(7分),(定向词),(定向词),(定法词),(定法词),(定法词),(定位词),(定位词),(定位词),(限定词),(限定词),(限定词),(定位词),三、开放性试题模块,(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
26、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历史学的任务就是解释,去解释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如果不去解释,历史学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秦晖:现代化的普世性和随机性(中华读书报2014年11月26日总第374期),李约瑟之问:其一、为什么中国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在历史上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其二、为什么中国科技和经济现在不再领先于世界水平?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韦伯之问: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没有发生在曾经孕育过资本主义胚胎的中国?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0题(3),汤因比:“挑战应战”模式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柯林伍
27、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爱德华卡尔:历史就是今人与古人永无休止的对话 ,尝试回答,尝试论证,四、选修题模块,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
28、。“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6分) (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
29、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9分),选修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回眸】高考回眸,1.从考查特点上看:命题依标不依本,不拘泥于教科书 ; 2.从考查内容上看:以中国的改革尤其是中国古代改革为主;选修和必修相结合; 3.从考查方式上看:以横向或纵向对比、类比为主。 4.从设问方式上看:一般为两问(分值分配为8、7分或6、9分),主要以考查改革之背景(原因、目的)、特点、影响(作用)为主;,选修一题型特点,(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
30、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
31、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9分),(1)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6分) (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9分),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回眸,选修四题型特点,1、从命题特点看:命题依纲不依本,不拘泥于教科书 ;与时政联系密切,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切的现实关照; 2、从考查内容看:以中国历史人物特别是古代和近代历史人物为主 ;人物往往是教材上不太重视但生活中耳闻能详的人); 3、从考查目标看:考查能力目标涉及较广泛,层次也较高一些。这一点可从设问的方式得出,如“概括”、 “指出”、“评价”、“简评”、“说明”等。 4、从答案组织看:对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要求较高。,温馨提示:答人物题一定要眼中有人!,教学启示,1、重视文化史的教学 2、加强高频考点的训练,多讲不如多练 3、重视历年高考真题的价值挖掘 4、扎实做好教学和命题工作 5、利用一切资源,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