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汉族文化.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428407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族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汉族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汉族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汉族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汉族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汉族,汉族的起源,汉族始于黄帝时代,历经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逐渐形成。至今已有约5000年(一说4700年)的文明史。汉族的族源以华夏民族为主,汉族之名自汉朝开始。,汉族的演变阶段,1、上古先秦时代 2、秦汉到魏晋南北朝 2.1匈奴的汉化 2.2胡汉的融合 3、隋唐五代 3.1突厥、吐蕃及其支部 3.2南疆蛮夷 3.3契丹的崛起,汉族的服饰,汉族自古拥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即汉服。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汉族的语言,汉族有自己的语言(汉语)、文字(中文)。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

2、方言,对汉语标准语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有不同,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定为标准官话(以官话区的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语言,其称谓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别称为普通话、国语、华语),香港定位标准粤语(广州话)。,汉族的文字,汉族有自己的文字-汉字 汉字是独立发明、逐步演进、由笔划结构而成的方块字。目前所知原始的汉字是大汶口文化陶尊上的图形文字,以及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划文字,称为陶文。以后,商周时代有甲骨文、金文、战国时秦有大彖(又称籀文),六国有简帛文字,秦汉时有小彖、隶书,汉以后有揩书(又称真书)、草书和行书。,汉族的饮食,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

3、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主食,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类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粮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类、薯类作物作为杂粮也都成为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小吃,八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闽菜 苏菜浙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之川菜,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间最大菜系。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有“食在中国,味在四

4、川”的美称。,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历来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椒麻、红油)之说,八大菜系之鲁菜,即山东菜系,由齐鲁、胶辽、孔府三种风味组成。是宫廷最大菜系。以孔府风味为龙头。山东菜系对其他菜系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人认为鲁菜为八大菜系之首。,糖醋鲤鱼,八大菜系之粤菜,即广东菜,由广府、客家、潮汕三种风味组成,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粤菜馆。在国内、海外影响极大。 粤菜由广府风味、客家风味、

5、潮汕风味构成,比较有名的菜有广州文昌鸡、龙虎斗、潮州卤鹅等。,潮州卤鹅,龙虎斗,八大菜系之苏菜,即江苏菜系。江苏菜系在烹饪学术上一般称为“苏菜”,而在一般餐馆中,常常会被称为“淮扬菜”。由徐海、淮扬、南京和苏南四种风味江组成,是宫廷第二大菜系。今天国宴仍以淮扬菜系为主。,霸王别姬,清炖蟹粉狮子头,盐水鸭,八大菜系之湘菜,湘菜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个地区的菜点特色。湘江流域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其特色是油重色浓,讲求实惠,注重鲜香、酸辣、软嫩,尤以煨菜和腊菜著称。,东安子鸡,剁椒鱼头,组庵鱼翅,外婆菜,八大菜系之徽菜,徽州主要有两百多个品种,风味主要特点是:擅长

6、烧、炖,讲究火功,很少爆、炒,并习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善于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用木炭火单炖、单火靠,原锅上桌,不仅体现了徽古朴典雅的风格,而且香气四溢,诱人食欲。,清炖马蹄鳖,红烧果子狸,八大菜系之浙菜,浙江菜有悠久的历史,它的风味包括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方的菜点特色。杭州菜重视原料的鲜、活、嫩,以鱼、虾、时令蔬菜为主,讲究刀工,口味清鲜,突出本味,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冰糖甲鱼,八大菜系之闽菜,闽菜是以闽东、闽南、闽西、闽北、闽中、莆仙地方风味菜为主形成的菜系。以闽东和闽南风味为代表,佛跳墙,荔枝肉,醉槽鸡,汉族的节日,.汉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节日,有的一直延续至今,有的则随

7、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化了。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 .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拜年、给压岁钱、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

8、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其中,多为佛教。,春节,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 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

9、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

10、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中秋节,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少数民族习俗,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 苗族“闹月”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

11、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 (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待银河彻底清。,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12、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汉族禁忌,汉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各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接受了某些民族习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礼俗禁忌,主要有: 1、 喜庆日忌穿白色衣服。认为亲人去世后才披麻戴孝,穿白色的衣服不吉利。当然现代人结婚时新娘白色婚纱例 2、 对人忌说“13点”,这是一句瞧不起他人的骂人话。3、 忌说男人“乌龟”和戴绿帽子。如果说某某是“乌龟”,就等于骂他是个不中用的男子,连妻子有第三者也不闻不问。,4、 许多地方忌用“4”字。因为“4”与“死”的谐音,如有些医院的病号和病床忌用“4”来编号;有些楼盘没有用“4”编号的楼层和房号,而用“13B”代替“14” 5、 热恋中的男女,忌同吃一

13、只“梨”,因“梨”与“离”谐音之故,还有探望病人的水果忌送“因同上梨” 6、乔迁新居、祝寿忌讳“送钟”,因“送钟”与“送终”同音。若以“时钟”作贺礼,要说成“送计时器”。 7、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节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三天只需回锅。以为熟则顺,生则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将一切准备齐备,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汉族禁忌语言禁忌,1、山东一带喜称“二哥”忌称“大哥”,据说是与“武松”的传说有关。 2、民间嫁女忌说“嫁”而要说“出门”或“成人”,怀孕、生孩子不说怀孕、生孩子,而说“有了”、“添喜”等等。 3、中国人向有尊祖敬宗的习俗,祖先的名字和长辈的名字都不能直呼不讳。 4、民间有“说凶即凶,说祸即祸”的畏惧心理,因而禁忌提到凶祸一类的字眼,惟恐因此而招致凶祸的真正来临。,5、数字的单双有吉凶的感应性质,一般喜事忌单喜双,凶事忌双喜单。这是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反映。 6、 俗间又有地名犯冲的禁忌,以为某些地名有凶厄的意义,或者能够冲犯自己的本命,因而忌讳提及或者忌讳过往、居住于此地。 7、死亡是人们最恐惧、最忌讳的了。所以“死”字是不能提及的。 8、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忌讳也很多。避忌与祖先、长辈之名同字、同音之外,还要考虑命相克妨,比如,命中缺金,忌讳以火或火旁字命名。,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