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外国古代教育,一、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 二、古代希腊的教育 三、古代罗马的教育 四、中世纪西欧早期的教育 五、中世纪拜占廷的教育 六、中世纪阿拉伯的教育 七、中世纪西欧晚期的教育,一、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一)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教育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 (四)古代希伯来的教育,(一)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教育,约前35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国家。泥板书。楔形文字。天文、数学、医学、建筑学得到发展。有了学校,多与寺庙有关。“泥板书舍”,或译“泥板屋”(tablet house)。 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前2000年有了智慧之家(the H0use
2、 of Wisdom),招收“文士”。,巴比伦时期,前1900年左右,阿摩利人打垮苏美尔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282条):“树立公平正义于国中”,使臣民“不得以强凌弱”。前8世纪灭亡。百余年后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空中花园”。前538年被波斯帝国所灭。 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有了两级,初等教育,读写;高等教育,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师徒传授式。,(二)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有文字记录可考的最古老(前3000年)的奴隶制国家,早在公元前2500多年就已有宫廷学校。此后,司马、司档、司库等政府机关纷纷开办职官学校。寺庙往往是研究学术和传播科学文化知
3、识、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形成了寺庙学校。当时有许多书吏以教育为专业,广设书吏学校。,1、宫廷学校,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已有宫廷学校,是人类最古的学校之一。那时埃及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法老在宫廷中设立学校,邀集文人学者,教育皇家子弟和朝廷重臣的后代,使之学成以后充任官吏。 教学内容无从考证。,2、职官学校,埃及国势更加强大,政务日益繁杂,各政府机关纷纷以办公处所为校址,招收贵族和官员的子弟,让他们在现职官吏的教导下,既学习普通文化课程,又接受专门职业教育。司马、司档、司库机关曾设有造就军事、档案、理财官员的学校。,3、寺庙学校,重科学教育。寺庙不仅是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替法老办理天文、数学
4、、建筑、医学等专业事务的机构,收藏着大量图书资料,成为古代埃及研究学术和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场所。 日神大寺,海立欧普立斯大寺(Helioplis)是遐迩闻名的寺庙学校,是“最最普通和渊博的知识中心”。主要教授应用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犹太教的创始人摩西、古希腊立法家梭伦、哲学家柏拉图都曾游学于此。,4、书吏(文士)学校,古埃及需要大量书吏(政府公务人员)。由于具体职务不同,书吏可分为公文书吏、书信书吏、军队书吏、国王书吏、“圣书”书吏等等。他们精于书写、通晓律令,有较好的文化水平,因而居官任职、享受特权和丰厚的待遇,是一般青年奴隶主奋斗的目标。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许多书吏便以教育为专业,
5、广设书吏学校。,教育内容,在教育方面,古代埃及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品德。德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学生尊奉日神(法老是其化身)、忠于法老、敬重官吏、孝顺双亲; 抄录各种教诲式的格言、铭文、信札,学会和掌握所需要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各种忠告以及怎样对待上司、怎样为他们服役、如何保护和尊重私有财产等等,以利于巩固奴隶制社会。,教学特点,在教学方面,埃及学校注重阅读、书写、辞令、计算、地理等,“高等学校”更讲授高级数学、天文学、医学、建筑学、水利学等专门知识。教育教学方法十分简单粗暴,灌输、体罚、机械地反复练习被看作是正常合理的手段。古埃及的一位皇子曾说:“我每天挨打,如同吃饭一样的习惯和
6、规律。”,(三) 古印度的教育,前2000年(夏朝中期)出现奴隶制国家。,前1400年(商代中期)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梵文arya,“高尚”)入侵印度,形成“种姓制度”,Varna,瓦尔纳,“肤色”、“品质”。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贱人。 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到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后建立孔雀王朝。 种姓制度:以职业世袭、内部通婚为特征的社会等级集团,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版图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
7、一过。公元13世纪穆斯林征服印度。近代遭受英国殖民统治。,在自然科学方面,公元前1000年印度已有相当精确的历法,12个月,30天,5年闰一个月。 在数学方面,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即阿拉伯数字。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等。 促进了印度学校教育的发展。,古代印度的教育,公元前6世纪前的教育为“婆罗门教育”。梵天,Brahma,婆罗贺摩,“创造之神”。 吠陀经,Veda,知识:成书于前2000年前(诗经前11-前2世纪),梨俱(颂诗)、婆娑(歌曲)、耶柔(祭祀仪式)、阿闼婆(巫术咒语)吠陀。 古儒学校。,公元前6-5世纪后为“佛教教育”。四姓
8、平等。 释迦牟尼(前565-前486,Sakyamuni ;孔子前551-前479)。净饭王之子,不满梵天创世说,苦行6年,在菩提伽耶静思“成道”,在鹿野苑说苦、集、灭、道“四谛”及“八正道”。 经、律、论“三藏”,Tri-pitaka。 今印度:印度教83%,伊斯兰教11%。,那烂陀寺,Nalanda,“施无厌”,佛教最高学府,建于公元5-6世纪,毁于12世纪,由印度历代国王建造,最高学府,学习佛教、吠陀经、医方,僧徒主客常达万人。几乎每天都有百项学术讨论或讲授。“学制”12年。唐僧、以净。,(四) 古代希伯来的教育,以色列+犹太,前14世纪进入埃及,沦为奴隶。 摩西,前1280年,西奈山,
9、“十戒”,前五卷称摩西五经,定居巴基斯坦,建立奴隶制国家。前586年沦为“巴比伦之囚”,被波斯人“解放”,前538返乡。尼布甲尼撒二世。 犹太会堂。圣经(旧约全书)。,二、古代希腊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三)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四)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五)希腊化时期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希腊是西方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欧洲最先进入文明时代之国。 3个时期: 荷马时代,英雄时代,前11-前9(西周前1046-前771)。特洛伊。但丁誉荷马为“诗人之王” 。荷马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 希腊文 22。,希腊城邦制时代,前8-前
10、6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城邦国家,雅典、斯巴达等。伊索。 希腊化时代,前334年亚历山大东侵,至前146年希腊被罗马吞并。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1、斯巴达教育,斯巴达的居民被分为严格的等级(斯巴达、希洛、匹里阿西),实施寡头贵族专制的政治体制; 从经济上看,斯巴达则是一个封闭的农业城邦; 文化也相当落后。,教育是斯巴达贵族巩固自己的统治的最重要的手段,斯巴达的学校都由国家举办和管理,教育直接控制在国家手里; 实行免费教育; 男女的教育都受到重视; 斯巴达的学校只有军事体育学校一种类型,整个教育体系的明显特点就是突出了军事体育性质;,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把奴隶主的后代培养成为身体强壮
11、、忍苦耐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20,30,60; 在教育内容方面,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军事游戏和训练是最主要的项目,忽视智育和美育; 教育方法采取严酷的锻炼和训练。,2、雅典教育,雅典有一段较长的时期实施了奴隶主民主政治,加上经济上的发达和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的繁荣,使雅典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在雅典,初级的学校都是由私人设立的,收取学费,只有高级的学校才由国家来举办; 女孩的教育不受重视; 有条件的男童7岁起可由教仆陪送上学,雅典的学校类型较多样,首先是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然后还有进行军事体育训练的体操学校和国立体育馆;,雅典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注重
12、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健美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身心既美且善”; 在教育内容方面,不仅重视军事体育训练和德育,而且还重视智育和美育; 教育方法虽也注重训练,但比较温和,注重陶冶。,前776年起,每4年在奥林匹亚山下举行古希腊全境的竞技会奥林匹亚竞技。 “神圣休战”。,(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人一起创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学思想。希腊三杰。智者派(诡辩派),安提丰等人。 上帝,造石。 三艺,Liberal Arts ,文法、逻辑、修辞。,苏格拉底(前469-前399),“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人间”。神为人“
13、安排灵魂”。真理存在于人的心灵里,知识就是自我反省。 智德统一论,“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法”:讥讽,助产术,归纳,下定义。“归纳法之父”。 西方启发式教学鼻祖。因材施教:格老孔,哈尔米戴斯。,(三)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前427-前347),理想国、卢梭爱弥尔、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实事物是理念的摹本”; 认识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理念形同宝塔,越高越完美,“美是真也是善”,最高峰是纯理念神; 神主宰一切;灵魂不死; 为后世宗教神学全盘接受。,理想国:哲学家、军人、手工艺人农民,智慧、勇敢、节制,金、银、铜;奴隶。,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工
14、具,最高目标:哲学王=哲学家+政治家; 国家化的教育思想:国家控制教育,统一学制; 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学习就是回忆。 学园,Akademeia ,Academy,阿卡德米,前387 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China 柏拉图式爱情,(四)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孟子前372-前289),神是一切事物的来源。但是,不赞同其师的理念论 哲学是研究“实体”,而非“理念”的问题; 实体是客观独立存在的具体事物; 具有唯物主义性质。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逍遥派,吕克昂(Luceion),阿波罗神庙旁 教育
15、应是国家的事业,对私学盛行不满 身心和谐发展:灵魂说,植物、动物(意志)、理性灵魂,实施体、德、智育。 文雅教育,自由教育,两个条件:闲暇时间、自由学科。,(五)希腊化时期,1.希腊学校教育的变化 体、美取消。初级教育局限于知识性科目;中等教育,体育馆为文法学校取代;高等教育有一定发展,约前200年成立雅典大学。 2.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三、 古罗马的教育,古罗马版图,(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政)时期的教育 (三)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 (四)古罗马的教育思想,古代的罗马,古代罗马是古代奴隶制发展的又一阶段。第二个奴隶制国家,是古希腊文化的继续。合称“古典”。 公元前754年拉丁族
16、的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的罗马城建国。 3个时期: 王政(前8-前510)时期,向奴隶制过渡; 共和时期(前6-前30),奴隶制贵族共和国,斯巴达克起义,恺撒大帝; 帝政时期(前1-公元476),奴隶制大帝国。,(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在古代罗马共和早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既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会打仗的农民兼军人,这个时期的罗马还没出现学校。 到了古代罗马共和晚期,才逐步形成从相当于初等教育到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体系。 有两种平行的学校系统。,其中小学是平民子弟进的学校,设备简陋,学习的是初步的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十二铜表法,前449年(中国已经进入战国时期)制定。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十
17、二铜表法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明文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惩破坏私有权者。 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中等学校,文法学校,教授希腊语(外文)、拉丁语,地理、历史、数学、自然科学。,高等教育,修辞学校为贵族子弟设置,设备较好,教育内容广泛,师资水平较高,培养未来的官吏和公职人员,这种人在共和晚期都要求必须是雄辩家; 所以,这一系列的学校在当时就特别注重雄辩家的教育,文法和修辞学等课程非常受重视,四艺及法律、伦理。,斯巴达起义发生在共和末期(前73-前71)。 恺撒大帝(前101-前44),集执政
18、官、保民官、独裁官于一身,但未称帝。后成为罗马及欧洲帝王习用的头衔。,(二)帝国(政)时期的教育,教育被帝国作为培养官吏和顺民的工具,这两种人都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只要俯首听命,所以统治者对教育进行了改造建立国家教育行政制度,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为达到培养官吏和训练顺民的目的,教育教学的内容越来越脱离实际,教育教学方法愈来愈形式主义,罗马大学,公元70年代,罗马和平寺,图书馆,大学 设有法学、医学、建筑学、数学、物理、拉丁文、希腊文、修辞学等科目。 缺乏创造性研究,推衍希腊人旧说。,(三)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产生于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统治者对基督教进行镇压和迫害。 从2世纪后半期起
19、,为统治者所接受。 4世纪初,成为罗马帝国合法的宗教。 4世纪末,定为国教。 成人,教义学校,初级和高级;儿童,堂区学校和唱歌学校。,(四)古罗马的教育思想,1.西塞罗 (前106前43) 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教育家,其主要著作有论国家论法律论演说家论友谊论灵魂等。 西赛罗出身于骑士阶层,家道富有,先后在著名的修辞学家、法学家以及斯多葛学派哲学家所办的学校接受教育。,雄辩家定义:以规定的模式、脱稿讲演,伴以恰当的姿势,得体而审慎地进行演讲的人,雄辩家标准: 广博的学识; 修辞学修养; 优美的举止; 文雅的风度。,“人道”的教育思想:为人之道,发挥人所以为人
20、的特点; 具有同情、仁爱、礼让、谦和等品质; 有文化修养,2.昆体良(约35-95),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律师、演说家和教育家,他虽然生活在帝国初期,但他的教育思想基本上是反映了共和晚期的教育经验。 他的教育代表作是论演说家的培养(或译雄辩术原理),讨论的范围涉及学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有关问题。 论演说家的培养主要探讨教育教学方法问题,因而成为古代西方第一部专以教育为题材的系统著作、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善良而精于雄辩,德行至上; 教育途径:学校教育,公共生活、社会活动能力;初等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三个阶段; 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 课程设置:广博知识上的专
21、业教育; 教学方法:提问法,学习与休息交替; 教师标准:道德高尚、才思敏捷、热爱学 生、方法精通、宽严相济、因材施教。,四、中世纪西欧早期的教育,(一)中世纪早期的教会教育 (二)中世纪早期的世俗教育,(一)中世纪早期的教会教育,476,西罗马灭亡,西欧进入封建时代。 中世纪,5-14世纪文艺复兴,11-12前称早期,后称晚期。 1.修道院学校529,本尼狄克教规。内学、外学。“七艺”。 2.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一)中世纪早期的世俗教育,6世纪后,封建制度发展起来。 1.查理曼的教育改革768年即位,800年称帝罗马人皇帝。邀阿尔琴创办宫廷学校,七艺,问答法。 2.骑士教育阶段,3个7岁,家
22、庭教育、礼仪教育、侍从教育,骑士称号。马术,游泳,投矛术,剑术,狩猎,吟诗,弈棋 。,五、中世纪拜占廷的教育,(一)拜占廷的世俗教育 (二)拜占廷的教会教育,(一)拜占廷的世俗教育,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国,史称东罗马为拜占廷帝国,即“大秦”。 1453年灭于奥斯曼帝国。 1.拜占廷世俗教育发达的原因始终存在世俗政权;城市和工商业;继承希腊,吸收波斯、印度、中国文化。 2.教育形式初等和中等(文法学校),教师须有国家许可证、信教;君士坦丁堡大学(425年);医学教育发达;重视宫廷教育。,(二)拜占廷的教会教育,在拜占廷,教会受皇帝控制. 1.修道院学校 2.主教学校 培养神职人员,如君
23、士坦丁堡大主教学校。,六、中世纪阿拉伯的教育,(一)阿拉伯帝国和教育 (二)阿拉伯教育形式,(一)阿拉伯帝国和教育,7世纪初,穆罕默德(约570-632)创立伊斯兰教,不久建立神权国家大食国(630年1258年) ,统一阿拉伯半岛。继任者建立了萨拉森帝国。 10世纪初,分为黑、白、绿衣大食。为蒙古所灭。 教育以伊斯兰教为中心,强烈的世俗性。 形式有:昆它布(初级,清真寺);宫廷学校和府邸学校;学馆(中等,家);清真寺(高深,教学环);图书馆和大学(10世纪建立科尔多瓦大学)。,第二章 中世纪西欧晚期的教育,(一)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二)中世纪大学的发展 (三)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一)中世纪大学
24、的产生,1.大学产生的背景中世纪早期,“万物归宗”,教会把持一切。 (1) 城市的产生。10世纪起,手工业,商业,自治城市,市民阶层,行会 guild。意大利。university源于 universitas,“整体的”、“全部”,12世纪后“行会”、“法人”等。,学者行会,universitas of scholars 学生行会,universitas of scholarium 师生形行会,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 (2) 穆斯林等教育机构的影响。Muslim,顺从。希腊化时期,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东西方碰撞。“学园”,吕可昂、“学苑”,
25、智慧宫。,(3) 教俗两界的竞相扶助。基督,Christ,救世主。12世纪王权逐渐强盛,与教会分庭抗礼。拉拢。 (4) 理智气氛的形成。经院哲学,唯名论PK唯实论,学术中心。“骑士”的精神和市民的兴趣,引起对“来世”的反思,强调世俗利益与知识。法国神学家阿贝拉尔 :“理解而后信仰。”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吟诗。,大学成立的标准,三种标准: (1)成为独立法人(corporrate body)、独立的学术团体。波隆那(波伦尼亚、博洛尼亚)大学,Bologna,“学生大学”。1988,900年校庆 (2)师生结成自治团体,不同学科的。巴黎大学,“先生大学”,昔日原型,今天
26、基本模式。 (3)颁发教学证书(ius ubique docendi),特许状。巴黎晚于那普勒斯,牛津未获过。,大学的形成途径,大致有三种途径: (1)自然形成型。师生自发聚集一起研习学问。巴黎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2)创立型。由皇帝、国王或教皇颁发特许状。如德国皇帝弗列德里西二世1224年创办那普勒斯大学(University of Naples);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在法国图卢兹创立土鲁斯大学,在意大利创办罗马教廷大学(University of Roman Court)。有时也“收编”、“招安”自然形成型大学,萨勒诺1231,巴黎1253。,(3)繁殖、衍生型。以知识为媒介,学者们进行讲
27、学和共同研究的行会组织。牛津出自巴黎,剑桥源于牛津。牛剑新创College为基本教研单位,有别于巴黎的学部(科) Faculty。,最早的大学,1050年,萨勒诺大学; 1088年,博洛尼亚大学; 1150年,巴黎大学; 1168年,牛津大学; 1181年,蒙彼利埃大学; 1209年,剑桥大学。和牛津一起共称为“牛桥”(Oxbridge)或牛剑。,萨勒诺大学,Salerno,萨莱诺,意大利南部,医学校,7世纪有医院,9世纪末名医会聚。1050年成立。1099年,诺曼底公爵,东征归来养伤。 拜占廷帝国削弱,法、意、德(卡洛林王朝,查理曼帝国,834年一分为三)、英等组织“十字军东征”,1096-
28、1291,8次,失败。,1231年获得政府承认。现仍是“医师的摇篮”。 最大价值:非宗教性学校的样板。4为创校医生分别是希腊人、拉丁人、犹太人和萨拉逊人。,该校现设文哲、自然科学、工程、药学、医学等10个学院。注册学生43000人。 强势专业为工程类专业和教育类专业。,博洛尼亚大学,以法学闻名于世。 11、12世纪意大利城市生活的繁荣导致对罗马法学人才的大量需求。神圣罗马帝国PK 教廷。 佩波1070-1100在此教授法学。1088 欧内乌斯对民法大全(6世纪,拜占廷皇帝查世丁尼一世,罗马法)作详细注释,职业性,专门学科。,僧侣古拉田1142年编出教会法令汇编, “教会法学”。 民法+教会法学
29、, 大学。1158年得到皇帝批准:大学不受任何权力的影响,作为研究场所享有独立性。 侨民,不公平的法律、税金、兵役,学生行会,12世纪成为“学生(型)大学”。,教师管理:学生选老师,学生会议制定法律,请假,罚款(存钱);教师掌考。 原因:学生年龄大、“带职求学”,酬金来自学费。 凡以法律为主科的欧洲大学,多少都受博洛尼亚大学影响。 “学生型大学”在南美存在到20世纪。,16世纪博洛尼亚大学开创了 “自然魔法”的教学-实验科学。通过自然科学的研究向传统的神学发出了挑战,则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同一时期,还成为代数学研究的中心,并开始了整形外科最初的研究。,17世纪更是博洛尼亚医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30、马尔切洛马尔比基(Marcello Malpighi)开始利用显微镜进行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研究。,中世纪博洛尼亚大学的声誉已经在整个欧洲传播开来,使其成为了学者们争相向往的学术圣地。 伴随着工业革命,博洛尼亚大学对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伽伐尼与亚历山卓伏打、本杰明富兰克林、亨利卡文迪什等人,共同开创了现代电气的时代。,博洛尼亚大学长期保持着世界文化学术界的中心位置。 在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她一直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成功地引领了欧洲大学制度的改革。,博洛尼亚大学目前共有13个学院,37个学部和93个研究中心。 学院:法学院(包括法学研究所,法庭应用研究所、
31、中世纪民法研究中心)以及一个行政法进修学院,最为著名; 医学外科学院(是博洛尼亚大学实力最雄厚的一个学院)。 大部分专业课程与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现有注册学生10万人,是意大利大学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注册外国留学生约有3600人,交流留学生每年1500,每年通过交流计划到外国留学、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有2300人。 1500+2300+900 /25000,4700/25000,约20%。,千年学府 精英荟萃,校友:教皇亚历山大三世、英诺森三世和尼古拉五世,法学家格拉蒂安、文学家卜尔杜齐、诗人但丁、剧作家哥尔多尼、无线电发明者马可尼、显微解剖学家马尔皮基、天文学家哥白尼、现代电工学
32、四大奠基人之一伽伐尼、玫瑰的名字作者Umberto Eco、意大利总理Romano Prodi。,1317年制定大学章程,Studiorum) “ 欧洲大学之,欧洲大学之母,1988年9月18日,博洛尼亚大学建校900年之际,欧洲430个大学校长在博洛尼亚的大广场共同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正式宣布博洛尼亚大学为欧洲“大学之母”(拉丁文:Alma Mater Studiorum)。认为她是继承与追求宽容之路的根本。这一天成为了国际性的学术节日。,1999年欧洲29国的教育部长共同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确定了欧洲高等教育区和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其发展以提高欧洲大学竞争力的重要目标,计划将在2010年完成。
33、,巴黎大学,法国。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堂区学校。本尼狄克,五二九年,卡西诺。第一所。如拉青格枢机被称为“本尼狄克”十六世。天主教:助祭、神父、主教;主教、大主教、都主教、宗主教、枢机主教。,教堂式的教学楼,巴黎大学的产生,原为主教学校,圣母院,长期讲授神学与“七艺”,liberal arts: 智者派的“三艺”(文法、修辞、逻辑); 柏拉图的“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经院哲学,讲学,辩论。创始人阿伯拉尔宣讲“理解而后信仰”,很有吸引力,形成以神学著称的巴黎大学,后增设医学、(教会)法学,加上艺科,共“四科”,3+1,培养四“师”。 四个“民族团” ,依原籍和语言分为:法兰西、诺曼
34、人、庇卡底、英格兰民族团。 四个民族团选举校长。 基本特征:四科,四师,四团。,巴黎大学之后,法国又仿意大利“萨勒诺”创办蒙彼利埃大学(1181);仿巴黎创建图卢兹大学(1230)和奥尔良大学(1231)。,(二) 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到中世纪末,欧洲共建立了约80所大学。其中, 意大利20所; 法国19所; 德国14所; 英国5所; 西班牙4所; 葡萄牙2所。 许多大学,卓越的历史从未间断过。,克拉克克尔在大学的功用一书中写道:1520年欧洲业已形成的机构以其公认形式维持到20世纪的还有85个,其中70个是大学 。,(三)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1)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中世纪的遗产,现代的追求。“
35、大学一旦失去自治和成为教会或国家的卫道士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它的高水平的学术地位和可贵的社会批评职能。”许美德,(2)宗教性和国际性教会的侍女与附庸。大学不是教会,却继承和保留了教会的特点。拉丁语,天主教。,(3)职业性和实用性 (4)民主性和平等性与中世纪社会等级森严的特征相比,相对民主和平等。教皇庇护二世:“学习科学有助于出身寒微者向上发展,使他们成为贵族。”,(5)意义,现代大学的许多特征,如教学组织、课程、考试、学位等都是直接继承于中世纪大学。 共同问题:经费,吸引教师与学生,学科的生命力,当地关注,国际影响,保持自治。 发展科学和知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36、培养了大批人才“既能胜任专门化的职业工作,又是社会有用的成员:他们构成了中世纪社会劳动力的精英。他们是舆论的制造者,是引导社会力量的必不可少的支柱。”“受过训练的头脑,将影响政治观点和形成教会政策。”如:但丁,薄伽丘,路德等。,促进了教育发展。恩格斯:“因为有了大学,所以一般教育,即使还很坏,却普及多了。”(6)局限:易成为保守主义的堡垒,尤其是后期,坚持知识的传统形式,排斥新知识,阻碍社会发展。,第四章 外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英国的教育 第三节 法国的教育 第四节 德国的教育 第五节 美国的教育,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Johann Amos
37、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思想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大教学论总结了自古希腊至文艺复兴时期的有益的教育经验和思想,要求改革经院主义教育,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教育奠基人。,教育思想,1、泛智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2、统一学校制度。四个六:母语、国语、拉丁、学园或游学(行)。 3、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昆体良。 4、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亚氏。人生“四季”。简易、彻底、简明、迅速等四性原则 5、倡导愉快教学法。,第二节 英国的教育,英国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封建传统的国家。 在封建
38、时代,它的教育是属于贵族及僧侣的一种特权,全部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主要由罗马教廷属下的英国天主教教会所控制。 16世纪宗教改革(1532年亨利八世)以后英国的学校教育转归英国国教掌管,一直到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十七、十八世纪,教育继续被视为宗教教派活动或民间事务,英国政府仍然不予过问。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从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政府才开始干预教育,并在20世纪初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管理系统,同时确定了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双轨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教育一直具有明显的双轨性质。 初等教育历来属于宗教、慈善事业。 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政府才广设公立学校,
39、逐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一般劳动者的子弟从中受到的宗教教育和粗浅的文化教育,是不足以升学的。 中等教育为升学作准备,它有自己的预备学校,是达官贵人和富裕家庭的子弟求学的轨道,以文法学校、公学(温彻斯特1384、伊顿1440)和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为主体。,19世纪以后,其他形式的中学、大学以及师范教育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陆续发展起来。 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 1829年,国王学院; 1836年,合并为伦敦大学; “红砖大学”,“新大学运动”。 “老民办”。 红衣主教 PK 赫胥黎+斯宾塞女子教育:剑桥哥顿学院1873年; 牛津玛格丽特1878年。,在此前三百多年时间里,宗教性和古典主义、经
40、院主义是英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使英国教育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这是英国后来落后的原因之一。,洛克的教育思想,洛克(1632-1704),教育漫话。 1、知识起源于感觉,反对“天赋”观念说; 2、“白板”说,“上帝在人的精神上印上了各种特性,教育只能稍微改变一点点特性”; 3、培养绅士,道德、智慧、礼仪、学问,文雅态度,善于处事; 4、重视体育,“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体魄”,第三节 法国的教育,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突出地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天主教会紧紧控制着法国的学校教育,新教各派也创办学校以宣传自己的教义。 虽然
41、各派教会所办的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会前进的需要和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总的说来这一时期法国教育的经院主义、古典主义和宗教性仍是很强烈的。 因而受到当时法国人民,尤其是18世纪法国进步思想家们,如卢梭、狄泰罗等,的尖锐批判,他们提出的关于教育世俗化的要求,直到20世纪初才基本实现,但教育内容的宗教性仍然存在。,在整个19世纪,法国教育当局一直在争论科学应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何等地位的问题,结果认为古典课程和科学同等重要。 从19世纪末起,法国普通学校才开始在重视和维护古典主义传统的同时不断增设现代科学知识科目。 法国学校以注意发展智力著称,它是以笛卡儿的逻辑、理性思维等原则为基础的。 在教育管理体制
42、方面,拿破仑改革确定的,在中央集权领导下划分学区,辅以督学督察和评议制度的做法一直延续下来。,法国学制的双轨性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初步改变。 初等教育学校被定为统一学校,并将它与中学衔接起来,因而实行严格的统一考试制度。中学毕业通过会考获学士。 师范教育和教师职务比较受到重视,高等师范学校学术水平很高,这也是法国教育的重要特点。 法国的高等教育学校有专门学校和大学两种类型。目前是: 综合性大学 大学校 多科技术学院(短期技术大学),第四节 德国的教育,德国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宗教改革以后新教教派在德国占据优势并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 从16世纪末起,德国的众多封建邦国先
43、后将教育改由国家管理,首先是初等学校,然后才是中学和大学,于19世纪初基本实现了国家管理教育。 各个封建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从16世纪起,特别是在十七八世纪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并于1872年将6至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 在很长时期里,接受这种教育只是劳动者子弟的义务,德国等级性很强的双轨学制一直到1920年以后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德国教育的古典主义突出地表现在文科中学上,文科中学在德国一直是最受重视的中学。 一直到20世纪初仍然带有一定程度的古典主义。 德国较早产生了实科中学。,自然科学较早进入德国大学的课堂,洪堡德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后来成为世界各大学改革的楷模,德
44、国大学在世界上曾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德国有着重视师范教育和教师的传统,早在18世纪普鲁士就创建了师资训练中心。 到了20世纪初,德国的小学教师已改由高等学校的师范院校培养,中学教员则由大学直接培养,还须经过国家考试,因此师资水平较高。 应该指出,德国教育中始终贯穿着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精神。,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1776-1841),科学的教育学的创始人。 1、观念至上,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权利、公平,5种永恒不变的观念; 2、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 3、严格管理,必要条件; 4、教学的教育性; 5、提出“阶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45、,第五节 美国的教育,美国在世界上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它的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却极其迅速。 殖民地时期北美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是从英国移植过来的,同时教育深受宗教的影响与控制。 1636年哈佛学院; 1693年南方成立威廉和玛丽学院; 1701年耶鲁学院; 1754年国王学院(哥伦比亚大学) 九所。“常青藤联盟”。,中学是为大学服务的,大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传教士和官吏,初等学校因其着重培养宗教信仰而受到重视,有些地方(如麻省)的政府当局出面干预教育,这是不同于英国的做法。,美国独立(1776年7月4日)以后,国会和各州政府不断颁布法案发展教育。 初等教育在引进近代欧洲教学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20
46、世纪30年代基本普及; 中学在实用化道路上不断发展,而且涌现了形式多样的职业中学,美国开始向普及中等教育迈进; 师范教育从无到有,在I00年的时间里取得巨大的成绩,师资培养规格越来越高;,高等教育随着各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得到调整和发展,公立、私立并举,涌现了农工学院、初级学院等新的学校,显示了大众化的强大趋势 。 高教目前已形成由三级结构、四级学位(Associate Degree,副学士或译协士)构成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实行地方分权制,各地教育的情况不尽相同; 在学制上是单轨制,但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制比较灵活; 学校的课程设置也灵活多样,密切配合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教学方法上传统派教育与现代派教育相互消长,而传统派教育终占上风。,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当时美国各阶层实际存在着的贫富悬殊和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所谓机会均等的教育是未能真正实现的; 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美国教育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教育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宗教性,这也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