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调查, 武汉东湖,武汉东湖风景区,生态旅游是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但在其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对环境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因此,在人们日益注重生存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今天,如何发展生态旅游,使其做到可持续发展,已是当务之急。实际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较严重的污染。以武汉东湖风景区为例,在其20年的发展中,已经对东湖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水污染严重,水质不断下降。因此,有必要对东湖生态旅游加以研究,使其做到可持续发展,保护不断下降的生态环境。,一
2、 生态旅游的开展,湖北是著名的千湖之省,省会武汉坐拥长江、汉水,还有东湖、汤逊湖、南湖、沙湖、月湖、墨水湖等100多大小湖泊点缀其间,形成了独特的水环境优势,这样的城市湖泊自然环境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独一无二。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中提出以“大武汉都市旅游区”为内核,全省将建成“三级旅游中心、三条旅游带和三个一级旅游区”,大武汉都市旅游区终于浮出水面,重点包括武汉都市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游四大类旅游产品。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全国首批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对于东湖这样一个极具开发潜质的旅游胜地,国内外专家纷纷提出,应确立“大东湖”的开发观念,多角度地发掘人文资
3、源、多视野地完善旅游功能,将“大东湖”打造为武汉市的旅游精品。“大东湖群生态旅游圈”的构想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大东湖群生态旅游圈”的主要范围是:西至鲁湖(江夏区法泗镇),东至洪山区左岭镇的严东湖、中部为东湖、杨春湖、严西湖、北湖、沙湖、南湖、汤逊湖、黄家湖、青菱湖、野湖、后石湖等,以东湖为核心。这样既可以将武汉的湖泊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强化武汉的旅游形象,突出武汉打造“江汉水乡”的总体规划思想;同时又符合世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生态旅游。正是在此基础上,东湖的生态旅游逐渐发展起来。,二 东湖生态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位居特大城市范围内的湖泊风景名胜区,东湖旅游在近20年来取得了很大
4、发展,同时又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危机,而且这种危机不仅危及东湖风景区自身的发展,而且会给整个城市的发展带来影响。如何克服东湖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1.东湖水污染严重 2.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3.投资来源单一,保护与发展经费匮乏 4.体制性障碍制约了东湖的全面发展,1.东湖水污染严重,湖北省与武汉市环境监测站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水质监测,透明度、TP、高锰酸盐指数、BOD5、KN、叶绿素(Ch1 a)为常规测定与评价指标,表明西南部的水果湖、庙湖都处于重富营养化水平,整个郭郑湖的营养化水平也很高1。经调查分析,造成以上恶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1)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
5、的大量注入是东湖水质恶化的第一大重要原因。(2)天然湖泊向人工养殖湖泊的转变是东湖水质恶化和水生生物多样性退化的又一原因。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东湖水面上先后建起了八大渔场,每年人工投放大量鱼苗,长年使用粪便、枯饼、菜、草等有机饵料,直接投放水中,使东湖由天然湖泊转变为人工养殖湖泊,对东湖的富营养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过量放养草鱼等食草性鱼类,还严重破坏了水生植被,促使东湖更快地由草型湖向藻型湖转变。(3)多年来淤积在湖底的大量淤泥是东湖水质恶化的二次污染源。(4)东湖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也是东湖水质下降和水生生物种类大量减少的重要原因。此外城区工厂排放的粉尘的降落、湖面机动船只造成的油污渗漏、
6、以及旅游者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也可带来一定的影响。,2.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景区的设施与建设还比较落后,比如偌大的东湖景区垃圾桶的数量极其匮乏,而且大多残旧破损,再加上管理不善,游客素质不高,导致环境污染与破坏日渐加剧。东湖风景区面积较大,但出入口很少,听涛区只有东湖正门和梨园大门可供出入,磨山区仅有两个出入口,往往使得入园游客聚集在园门的附近,流连于不多的景点之中,很难在短时期内疏散到稍远一些的景区。特别是听涛区与磨山区之间,渡船与轮渡数量少,载客量低,两处的交通极为不便,客观上加重了某些景区的游客承载量压力。,3.投资来源单一,保护与发展经费匮乏,近年来,东湖风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保持在年均20
7、0万人次左右,由于景点老化和新增的城市开放型公共绿地分流大量游客,景区游客量增长缓慢,总收入也在5000万元左右徘徊,而且由于东湖风景区位于城市内,游客所需的综合服务被城市功能所取代,因此,在风景区的总收入中,门票收入占到了80%左右。景区门票收入尤其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致使景区经济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用以景区的正常维护费用颇为紧缺,所需的建设资金仅靠国家拨款。因此,必须研究制定投、融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风景区保护和发展经费来源问题。,4.体制性障碍制约了东湖的全面发展,由于体制和权属的制约,在规划范围内东湖风景区管理局实际使用的国有土地、水面只有32.63 km2(其中:陆地14.76
8、km2,水面17.87 km2),主要集中在听涛景区、磨山景区和落雁景区的部分。吹笛景区、白马景区以及落雁景区的大部分土地权属属洪山区和平乡、九峰乡所有,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牧业生产,且在此范围内还有近40余家机关、工厂、疗养院、医院、驻军和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风景区的土地规划、治安、环保、交通、户籍、工商、财税、市政等行政管辖权由市和有关区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分别负责管理,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的东湖风景区管理局对蚕食风景区土地、扰乱旅游经营秩序、破坏资源生态的行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这给风景区的统一保护、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建设和旅游事业的规模发展带来了很多的现实障碍。,三、武汉东湖生态旅
9、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加快东湖水污染的治理,(1)城区成片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水入湖,致使湖泊水域纳污量大大超过其自然净化能力,是东湖水质下降的主因,因而杜绝城区成片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水入湖,就成为了改善东湖水质的关键之所在。 (2)对于在东湖风景管理区的88 km2范围内散布的村庄、农田、旅游食宿设施等散点状污染源,大规模地建设截污网络系统有困难,则应因地制宜分散进行无害化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3)减少养殖饵料的投放:目前我国湖库区人工养殖的饵料系数为3.04.0,给湖库水质带来一定的影响,东湖也不例外。 (4)实施底泥疏浚工程。,2.实施生态治理工程,(1)建设好环湖绿色生态保护带 (2)实施湖区水生植被恢复工程建设 (3)严格风景区管理,消灭污染隐患杜绝新污染源产生 (4)加强景区生态保护规划工作,合理规划旅游用地 (5)对旅游从业人员、游客进行生态教育 (6)利益合理分配,实现社区居民生活与环境共同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