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唐敏《审计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415972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敏《审计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唐敏《审计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唐敏《审计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唐敏《审计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唐敏《审计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Auditing 审计学,会计学院 唐 敏,课程介绍,课程介绍,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经济越发展,资本市场越发达,注册会计师审计越重要。本课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线,以会计报表审计为重点,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基础,以审计风险和审计目标为导向,以审计实务操作和能力培养为根本,密切结合当前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践,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融入审计基本技能之中。,内容目录,第一篇 审计规范第一章 审计职业第二章 审计执业规范第三章 审计责任与法律责任,内容目录,第二篇 审计技术第四章 系统导向审计技术 第五章 目标导向审计技术第六章 制度导向审计技术第

2、七章 风险导向审计技术第八章 抽样审计技术,内容目录,第三篇 循环审计第九章 收入循环审计第十章 支出循环审计第十一章 生产循环审计第十二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第四篇 终结审计与报告第十三章 终结审计第十四章 审计报告,课程结构,基本知识:教材的第一、二、三章 基本技能:教材的第四、五、六、七、八章 审计实务:教材的第九至十四章,教材资料,本课程指定教材:审计学吕先锫主编 西南财大出版社 参考资料:1.注册会计师考试用教材 审计 经济科学出版社 (最新版)2.IIA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用书 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 中国审计出版社 3.李若山 刘大贤主编 审计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 4.刘三昌 杨智杰

3、编著 企业内部审计技术 中国审计出版社 5.李晓慧 主编审计实验室经济科学出版社6. v拉里.F.康里奇(Larry f konrath)著 审计学一项风险分析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成绩评定,60% 为平时成绩,具体分配如下: 30% 课堂讨论 10% 课程论文 20% 作业40%为期末考试成绩,第一章 审计职业,本 章 内 容,审计存在,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国家审计职业,内部审计职业,案例,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审计存在的前提,我国现行的审计监督体系,了解国家审计的概念,产生与发展,模式,职责;CPA审计的发展历程,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CPA的业务范围

4、;内部审计的模式;国家审计与CPA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区别。,教学重点与难点,1.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2.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CPA的业务范围; 3.国家审计与CPA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区别。,讲授方式:讲授 n课时安排:6课时n参考法规: n审计法 n国家审计准则 n审计法实施条例 n内部审计条例 n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第一节 审计存在 一、审计存在的原因 (一)审计存在的前提两权分离 1、诱发审计的条件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所有权,受托经济责任,经营权,两权分离与审计的关系,两权分离,审计的产生,2、两权分离并不能直接导致审计的产生,=,_,会计对象(经济事项和行为),会计报告准备

5、者/会计信息来源,会计报告 (经济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传递的基本目的在于把关于经济行为和事项的信息转换和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使用者收到信息后通常两种判断: 1 、把信息内容转换成他所需了解的经济事项的相关知识。 、需评价收到的信息的质量。如果信息使用者有能力对这两项判断做出正确的分析,那么审计也没有产生的可能,会计信息的传递过程 :,企业规模的发展,导致企业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开始分离。绝大多数股东不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报表准备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有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使得具有独立于两者的第三人对信息质量的检查成为必要。,它是由信息使用者和经济事项、报告准备者之间的分离引起的。这种分离指诸

6、如空间上的分离、法律或制度上的障碍、以及成本和时间的限制等等,或者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亲自评价不可能实现。,随着对经济事项处理和传递难度的加大,使用者亲自评价信息质量越来越困难。在此情况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专业审计需求增加了。而投资者本人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或受其他因素制约,也难以亲自履行审查公司财务报表的责任。,信息传递通常用来提供帮助使用者做出决策的信息,这些决策对使用者而言有显著的经济后果。,利益冲突,经济后果,信息复杂,距离遥远,(二)审计存在的充分条件,修正后的信息传递过程:,修正后的信息传递过程: 基本的信息传递目的在于满足使用者信息需要,次级传递过程与之紧密联系,目的在于帮助

7、使用者判断信息质量。,基本的信息传递目的在于满足使用者信息需要,次级传递过程与之紧密联系,目的在于帮助使用者判断信息质量。,所谓审计是由有专业胜任能力的独立人员客观地收集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便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吻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一个系统过程。,关键词,(三)、审计的概念,审计关系,审计者,所有者,管理者,委托,报告,鉴证,回馈,受托,解除,审计(Auditing)、验证(Attestation)、鉴证(Assurance),验证(Attestation)是对别人的认定的可靠性发表“专业”结论。 鉴证(Assurance)是提高决策者所需信息或相关

8、内容的质量的独立专业服务。 审计(Auditing)是针对财务活动和报表发表意见。,三者关系:,鉴证,验证,审计,二、审计的类别,记录业务,并编制财务报表,评价财务报表,三、会计与审计的关系,会计与审计的区别,会计的目的:做出关于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其中包括确定重要的决策领域和确定目的和目标;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一个组织内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保护资源,并报告其管理情况;有利于履行社会职能和社会控制。 审计的目的:判定被审计的对象和已建立的标准之间的吻合程度。,返回,会计方法包括:计量、描述和解释经济数据时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和程序。 审计方法包括:收集和评价用以判定已产生的会计信息和已建立的标准之间吻合

9、程度的证据技术和程序。,公布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分析和汇总已记录的资料,编制财务报表,根据审计结论编制审计报告,提交审计报告,返回,会计与审计的流程用图表示如下:,四、审计方法,账项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一)账项基础审计: 以公司的账簿和凭证作为审查的出发点,围绕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及有关凭证进行审计 (二)制度基础审计: 要求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全面了解后,评价控制风险,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和程度,(三)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审计风险,

10、执行追加审计程序, 将剩余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1、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评价审计风险时以控制风险为评价风险的核心, 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这种情况下, 注册会计师主要通过评价内部控制, 以合理计划审计工作, 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该观点的风险导向审计以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为核心, 其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五、审计测试,控制测试(符合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一)控制测试(符合性测试)控制测试是为了检查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得到执行而进行的测试。在制度导向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强

11、弱,揭示控制制度的缺陷和控制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作为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和方法。在风险导向审计中,测试的目的是根据测试的结果评价控制风险水平的高低。 包括:,证据检查法,穿行试验法,实地观察法,(二)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是指为审查直接影响财务报表金额正确性的错误或不合法金额而执行的测试。包括交易实质性测试、分析程序、余额的详细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程序,余额的详细测试,交易是否正确记录和汇总,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合理关系,检查帐户期末余额的正确性,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一、注册会计师的发展过程,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英国,发展于美国,(一)西方注册会计师发展过程:,16世纪意大利商

12、业城市威尼斯出现了最早的合伙企业。合伙企业中,有的合伙人不参与经营管理,出现了两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客观上希望能有一个独立的第三者对合伙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于是产生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初需要。 1851年在威尼斯创立了威尼斯会计协会。,意大利,工业革命开始后的18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企业投资者希望有外部独立的会计师来检查他们所雇佣的管理人员是否忠诚,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催化剂:南海公司事件 1844年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监察人,负责审查公司的账目。 1845年修订规定股份公司的账目

13、必须经董事以外的人员审计。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英国,南海事件,南海公司成立于1710年。 1713年与西班牙政府签订协议,取得从非洲贩卖黑奴到美洲的垄断权,引发投机热潮。1720年该公司散布消息,承诺高达60%的股利,公司股价在4-7月由120英镑涨到1050英镑。不久投资者发现一切都是骗局,股价开始下跌。8-9月从900英镑跌落到190英镑,公司最终破产。该公司破产使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巨大损失,英国议会在公众的强大压力下,聘请了会计师查尔斯 斯内尔(Charles Snell)对该公司进行检查,在检查之后

14、,他以会计师名义出具了“查账报告书”,从而成为第一位注册会计师。,案例,1844年到20世纪初特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 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 审计报告使用人主要是企业股东,投资人。,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过程,20世纪初-30年代:民间会计组织的成立,如: 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后改名为美国注册会计 师协会。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渗透。 20世纪30-40年代:严重的经济危机,大批企业 倒闭。1933年证券法颁布,规定在证券交易 所上市的企业的会计报表必须接受注册会计师审 计,向社会公众公布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

15、报告。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发展。2001年的大公司会计 造假丑闻。,特 点,1918年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第一家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1980年开始恢复,1988年成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7年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99年2月发布了第三批独立审计准则,于1999年7月1日开始施行2005年实行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准则进行了修订2006年颁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实施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二)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审计对象:会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和其他资料 审计目的:主要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次要目的是查错防弊 审计范围

16、:测试内部控制,广泛采用抽样审计 审计报告使用人:股东、债权人、证券交易机构、税务、金融机构及潜在的投资者 法规: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二、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独资普通合伙制股份有限公司制有限责任合伙制,无限责任,无限连带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和审批,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在我国只准设立有限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准个人独资设立会计师事务所。,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设立会计师事务所由财政部或省级财政部门批准。省级财政部门批准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报财政部备案。,审计业务: 会计报表审计;验资;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中的审计业务;特殊目的审计业

17、务 其他鉴证业务:审阅;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内部控制审核 税务服务:税务代理;税务筹划 管理咨询 会计服务,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事务所的聘任模式,1、定期聘任制: 指企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财务报告的审计师,在一定期限内不得更换,在期满后,可以更换。 2、定期轮换制: 指企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财务报告的审计师,在一定期限内不得更换,在期满后,必须更换。 3、自主聘任制: 聘任期限不受限制,由委托人和受托人双方协商决定,委托人可随时解聘受托人。,三、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于 年 月 职责:P18 会员:个人会员、团体会员、名誉会员 权利和义务 地区注册会计师协会,五、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7

18、7年10月14日在德国慕尼黑成立 最高领导机构是代表大会和理事会 宗旨和任务: P19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年月日正式成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成员,(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IFAC),第三节 国家审计职业,一、国家审计的发展,近代国家审计(1840-1949),1912年中华民国在国务院下设审计处; 1914年北洋政府将其改为审计院,同年颁布审计法,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部审计法; 1928年国民党政府设审计院,并颁布了审计法和实施细则,次年颁布审计组织法 ; 1933年改审计院为审计部,直属监察院,将审计机构置于监察系统之中; 193

19、2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 1934年,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颁布审计条款。,现代国家审计(1949年至今),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1983年,国家审计署的成立; 1988年,国务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颁布; 1996

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的颁布;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的颁布;,二、政府审计的特征,审计监督的强制性政府审计机关是专职国有财产监督的政府职能部门,通过依法对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公共资金的收支和运用情况以及使用财产取得的经济效果进行审计,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和管理。这种审计是代表国家执行国家的财政经济监督职能,是强制性的,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无需被审计单位同意。,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出于政府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与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这样,与国有资产有关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都在政府审计的范围之内。这也就使政府审计有较大的审计范围。,三、政

21、府审计机关的管理模式,国家审计,议会,立法型,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司法型,司法部门,隶属,西班牙、法国、土耳其,行政型,政府,隶属,瑞典、瑞士,独立型,日本,四、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1968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成立,我国于1982年在马尼拉召开的该组织第十一届代表大会上,正式被批准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国,宗旨是促进最高审计机关之间在政府审计领域内的思想和技术交流,并就共同感兴越的专业和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和提出建议,五、我国政府审计机关,我国实行的是行政审计模式。198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正式成立1995年1月1日起 开始实施,对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并赋予政

22、府审计机关职责和权限的法律地位。 目前,我国政府审计机构共分四级:审计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厅)局,省辖市、自治州、盟、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派出机又)审计局,县、旗、县(市)级审计局,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也设置了审计机构。 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分组审计,双重管理体制。 为了加强对中央单位的审计监督,经国务院批准,从1984年开始,审计署在国务院下属各部门先后设立了派驻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审计,国家审计人员是指各级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和审计专业人员。 审计署的领导人员为审计长(1人)和副审计长(若干人)。审计长是国务院的组成人员。根据宪法规定,审

23、计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免。副审计长由国务院任免。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人为局长(1人)和副局长(若干人)。局长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副局长由本级人民政府任免。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局长和副局长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审计机关是各级政府所属的行政部门。它们内部设置的机构所配备的干部和一般审计人员,都属于国家公务员,按公务员制度办理,与一般行政机关相同。,六、政府审计人员,政府审计人员是指各级政府审计机关中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政府审计人员基本上属于国家公务员

24、,他们的职称一般分为三种:高级审计师、审计师、助理审计师。,我国国家审计的特点,审计目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 模式:行政性 法规: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 双重领导,七、国家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比较,审计目标不同。 政府审计是真实、合法和效益。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合法性与公允性。 审计标准不同。 政府审计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等进行的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法和审计准则进行的审计。 经费或收入来源不同。政府审计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入来源于

25、审计客户,由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客户协商确定。 取证权限不同。 政府审计机关有权对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 注册会计师在获取证据时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配合和协助,对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没有行政强制力。 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政府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规行为,依法定职权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 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审计过程中发现需要调整和披露的事项只能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和披露,没有行政强制力,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和披露,注册会计师视情况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

26、告。,联系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均是外部审计,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1)、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在不同领域实施审计。 (2)、它们各有特点,相互不可替代,不存在主导和从属关系,共同构成审计监督体系。,返回,第四节 内部审计职业,一、内部审计的发展,宫廷内部审计P28所谓宫廷内部审计是向国家最高统治者提供国库财产管理责任履行可靠情况,督促财产管理者忠诚履行责任为主要目标的审计。,行业内部审计 P29 行业内部审计是指在行业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以提供行业经济活动情息,督促行业管理阶层正确履行管理责任为主要目标的审计。它包括行会审计和部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P29-30企业内部审计是指在

27、企业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以提供企业内部经营决策、管理等经济活动真实情况,督促各项决策、制度贯彻落实为目标的审计。从种意义上说,它是在西方行会内部审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形式,二、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三、中国内部审计职业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成立于1987年,当年12月即加入了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建立了中国内部审计与国际内部审计沟通的渠道。作为内部审计职业团体,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最大努力体现在中国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建立上。 内部审计职业规范是内部审计职业界自身制定并获得从业人员所公认的,用以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执业的标准,是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必要条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从2000年初开始着手制

28、定发布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四、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英文缩写IIA)是世界范围的内部审计师组织。由24名美国内部审计师发起于1941年成立于美国纽约。,中国内部审计学会1987年加入该协会,成为其国家分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宗旨是为会员履行各项专业职责和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为了适应内部审计不断发展的迫切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目前组织了四项资格考试,其内容涵盖了现代内部审计职业发展的趋势与特征。,我国内部审计的特点,审计目的: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 模式:隶属于财务部门,由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分管 使用者:企业内部的管理层 法规:内部审计准则,五、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联系与区别,联系,第一,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审计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必然会了解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工作情况; 第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审计依据、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一致性。如财务审计都以会计准则为依据,都涉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内容,都需要采用内控制度测试等方法; 第三,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区别,不同审计主体主要从事的审计类型 及关注的重点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稽查与征管/审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