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七章 病人心理 (旧).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413338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病人心理 (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七章  病人心理 (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七章  病人心理 (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七章  病人心理 (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七章  病人心理 (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心理护理 第三节 病人心理,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为重要。 希波克拉底,第一节 病人常见的心理特点,疾病不仅仅改变人的生活模式和生存状态,而且严重地冲击和改变着病人的心理和行为,加之病痛体验不仅会使病人的注意力集中于病体上,对其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评价乃至人格特征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一、病人的一般心理特点,(一)病人角色又称病人身份,指有生理或心理异常,有求医行为,需要医护帮助,并且有特殊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如果病人按照角色要求行事则适应良好,有利于健康和角色转化;否则,就会发生角色适应不良和角色转化障碍等。,1、病人角色的基本特征 (1)社会角色

2、退化 (2)自控能力下降 (3)求助愿望强烈 (4)合作意愿增强,(一)择优 希望得到高水平的医生和护士的医治和护理。祈求医生妙手回春。,(二)审慎,主要特征有: 高度的自我中心 对自身状况的全神贯注 对人冷漠无情 脾气暴躁、多有怨言,(三)依赖 表现为病人对自己日常行为生活自理的自信心不足,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为被动顺从;情感脆弱;一向独立、意志坚强的人也变得犹豫不决;一向自负好胜的人变得畏缩不前 病人严重被动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姑息迁就病人的依赖心理难以培养病人与疾病做斗争的坚强信念 医护人员应尽量发挥病人在疾病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对严重依赖者应采用必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依赖心理,医护人

3、员尽量发挥病人在疾病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对严重依赖者应采用必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四)焦虑心理,(1)期待性焦虑 (2)分离性焦虑 (3)阉割性焦虑 (心如刀搅、七上八下),(五)抑郁心理,产生抑郁的原因包括: 抑郁多见于重危病人或有严重丧失的病人。 病情加重时常会产生忧郁。 易感素质者更易产生忧郁。 病理生理因素。 有些疾病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六)孤独感,孤单寂寞 安排亲人探访或陪伴, 组织病友间交谈, 多与病人沟通等。,(七)否认心理,否认疾病存在的严重性!,(八)侥幸,对此类病人,医护人员主要应该向其讲述有关本病的病因、症状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诊断的依据,使病人相信诊断的正确

4、性,消除病人的错误认识,激发其自觉的遵医行为。,(九)同情,(十)自尊,二、病人的心理需要,1、生存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了解信息的需要 4、交往与爱的需要 5、自我表现的需要,三、病人的行为类型,1、客观型 2、主观型 3、依赖型 4、厌恶型,四、角色不良及转化,病人角色的权利和义务(1)病人角色的权利包括医疗和护理服务的权利、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比尊重了解的权利、监督医疗工作的权利、免除或部分免除其他健康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权利。,(2)病人的义务 尽可能及时就医,寻求积极有效的医疗帮助,遵守和执行医嘱,在医疗中与医护人员全面合作,遵守医院的各项医疗规章制度,支付医药费用,病愈

5、后即时出院等。,病人的角色适应 (1)病人角色缺如指病人意识不到或不承认自己是病人,对自己疾病的严重程度过于忽视。缺乏心理准备、怕花钱,(2) 病人角色冲突 在角色转换时不能够或者不愿意放弃原来的角色行为。常见于因工作繁忙或家庭责任而不能安心治疗。,(3)病人角色消退病人进入病人角色之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病人过早的退出病人角色回到社会常态角色。常常是由于家庭、工作单位考核考评、晋升职称等。,(4) 病人角色强化 表现为对疾病状态的过分认同,病人行为角色固着,甚至对疾病痊愈以后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不能安心治疗。主要表现对自身疾病过分关注。,(5)病人角色异常病人不能正确地认识疾病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

6、度,对疾病的后果夸大其词,对进一步治疗缺乏信心,对康复悲观失望。 病人角色隐瞒 病人角色假冒,(四)病人的情绪特征,1焦虑心理 2恐惧心理 3抑郁心理 4孤独感 5依赖心理 6退化心理,7猜疑与怀疑 8愤怒 9否认心理 10自我概念变化与紊乱 11过高的期待 12遵医行为问题,一 疼痛病人的心理特点 (一)疼痛引起的心理行为改变不仅引发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散大等,还经常伴发情绪的改变和防卫反应,如烦躁、焦虑、恐惧、抑郁、肌紧张增强、容易激惹等。,第二节 常见病病人的心理特点,(二)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 1、注意 2、暗示 3、情绪状态 4、早期经验 5

7、、人格特征 6、对处境的认知评价,二、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一)手术前病人的心理特点主要是担忧、焦虑、恐惧,害怕疼痛及手术发生意外。所以在术前医护人员要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加强心理咨询。,(二)手术后病人的心理特点1、病人返回并反清醒后首先要知道手术过程是否顺利。因此,要及时告知。 2、最初23天会显得痛苦难熬、躁动、情绪紧张、注意力过度集中于手术部位。这时要给予温暖和关怀,适当地解释、指导。 3、恢复过程中的依赖增强、行为退化等现象。医护要调动起主动性,反复讲解术后下床的好处,鼓励并协助早期活动。,4、有些手术造成机体生理功能丧失或体象的改变,容易造成自卑、焦虑、人际关系障碍等。医护人员要

8、鼓励病人接受现实,并提出进一步的补救措施。 5、有些反复手术而久治不愈的病人,要予以极大的同情,支持,鼓励病人积极面对人生。,三、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1、急危重症病人心理反应的原因起病急缺乏心理准备,常导致强烈而复杂的心理反应。 2、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表现 (1)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可因持续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极度恐惧、屏气闭眼、不敢移动翻身、冷汗淋漓、惊慌失措等。,(2)遭遇意外事故的病人由于严重的急性心理创伤,疾病初期常表现为“情绪休克”状态。惊惧面容、缄默、木僵、表情淡漠。 (3)经救治获生还的病人往往会表现自我为中心,病人角色强化,对医护人员、家属、亲友依赖性增强。,(4)病程较长,病情

9、反复的急危重症病人表现求生不能、求死不能,惧怕死亡又怕麻烦他人等心理冲突。,3、濒死病人的心理特点(1)否认期总认为可能搞错了(2)愤怒期 抱怨自己命运不济,表现愤怒、烦躁、拒绝治疗、仇视周围人等 (3)协议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寡言。要求最有效的就治和舒适的护理。,(4)抑郁期意识到死亡将要来临,表现出极度的伤感、绝望、泪流满面,急于安排后事,写遗书等。 (5)接受期 有了心理准备,心态比较平和。,4、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支持 (1)沉着冷静、分秒必争 (2)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3)做好心理支持和调试,四、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可以把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分为三期; 1、发现

10、期 2、确诊期 (1)休克恐惧期 (2)否认-怀疑期 (3)愤怒-沮丧期 (4)接受适应期 3、治疗期,五、精神病人的心理特点,(一)一般心理 (二)特殊心理,六、传染病人的心理特点,1、愤懑不平 2、孤独感 3、自卑自怜 4、敏感多疑,第三节 残疾与康复心理,一 残疾心理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致残 1、心理社会因素可能成为致残原因自杀、自伤而造成的残疾,多数有心理社会事件。 2、个性特征与致残某些人格特征的人容易自伤局或他伤,如神经质;与交通事故有关;个性特征与某些内科疾病致残有关。,(二)残疾者的心理状态 1、心理危机 2、自卑、抑郁 3、依赖、退化 4、忧虑、期待,(三)某些残疾者的心理

11、行为问题 1、脑损伤的病人(1)颅脑损伤:因损伤部位不同表现就不同。额叶攻击、颞叶发作性失控、负性行为障碍鉴于额叶和高位脑干受损。 (2)脑瘫:多表现内向、紧张、畏缩不前,少数则表现外向、脾气暴躁、多动不安、甚至破坏性。(3)脑血管意外常出现高级神经中枢对情感失控。,2、烧伤毁容的病人 主要特点是丧失生活的信心和能力,担心出院后不能胜任工作和学习,不敢面对朋友和同事,甚至陷入极度的空虚和寂寞。 3、器官移植的病人 心理排斥、心理同化,第四节、医务人员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一)认识过程中优良的心理品质 1、敏锐的观察力 2、精确的记忆力 3、创造性思维能力 4、注意的灵活性,(二)情绪过程的优良心理品质 稳定愉快的情绪,(三)意志过程的优良品质 果断与坚定的意志力,(四)良好的个性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二、医务人员心理品质的培养 1热爱专业,树立信念 2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加强实践锻炼 4保持心理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