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册,期末复习精练,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专题一 本章知识梳理,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 物质的微粒性 (认识); 2. 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道); 3.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理解); 4.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知道); 5. 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知道); 6.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认识);,7. 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认识); 8.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了解); 9. 元素的简单分类 (知道); 10.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知道);
2、11. 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内化)。,知识梳理,一、分子 1. 概念:_的最小粒子。 2. 分子的基本性质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1个水分子质量约是31026 kg,一滴水(20滴计为1 mL)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 (2)分子间有间隔,且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利用此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等。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二、原子 1. 原子是构成_的粒子;原子也是直接构成_的一种粒子,例如:氖气就是由许多氖原子聚集而成的。 2. 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中的最小粒
3、子。 注意: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 3.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成_,原子_成新的分子或物质。,重新组合,分子,物质,化学变化,分裂,原子,4.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三、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纯净物和混合物 (1)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纯净物的组成、性质固定; (2)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_。 注意:物质的_用_来描述,物质的_用粒子(_)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宏观组成,元素,微观构成,四、原子的构成
4、 1. 原子结构的认识2. 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3.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核外电子数,原子核,质子,中子,质子数,五、相对原子质量1. 国际上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_为标准(即mC ),其他的原子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_。例如:Ar(H)=mH(mC )。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而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是kg,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实际质量的比值。 2. Ar质子数中子
5、数。,Ar,六、元素 1. 元素:具有_(即_)的_的总称。元素种类由_或 _决定。 这里所讲的一类原子包括三种情况: (1)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如相对原子质量为35和37的两种氯原子; (2)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化合价价态的原子,如 ; (3)质子数相同的单核离子,如Cl-。 上述原子或离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都是17,所以它们都是同一种元素即氯元素。,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一类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2.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的_不变。 3. 元素的存在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目前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但组成的物质有几千万种。有的物质组成中只有一种元素,有的物质组成中有多
6、种元素; (2)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分别是氧(O)、硅(Si)、铝(Al)、铁(Fe)、钙(Ca); (3)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氧,种类,七、元素符号 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_,第二个字母_。 2. 表示的意义:表示_、表示_ _。例如:元素符号“O”的含义为: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注意: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如:“2H”只能在微观上表示两个氢原子。,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大写,小写,某种元素,八、元素周期表 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_。 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元素名称,门捷列夫,原子
7、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九、核外电子的排布图Z3-1-11. 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Z3-1-1) (1)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_; (2)+: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3)弧线:表示_; (4)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_。 2.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_; (2)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_。,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质子数,电子层,电子数,电子层数相同,3.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_,易_;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_,易_;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_ (He为_),不易_。这种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
8、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_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4,失电子,4,得电子,8,2,得失电子,十、离子 1. 概念:带电的_或原子团。 2. 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_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_而形成)带负电。 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3. 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原子,失去电子,得到电子,4.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 5.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_ _。 6. 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1)阳离子:质子数_电子数; (2)阴离子:质子数_电子数。 7. 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如:2Mg2+表示两个镁离子。,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十一、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阴,正,负,元素符号,离子符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