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圆锥角膜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405086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锥角膜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圆锥角膜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圆锥角膜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圆锥角膜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圆锥角膜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圆 锥 角 膜定义l圆锥角膜( Keratoconus) 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致角膜中央部向前凸出呈圆锥形,及产生高度散光的角膜病。晚期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形成疤痕,视力显著减退。l最早报道圆锥角膜( Keratoconus) 的是Mauchart(1748年 )。 Nottingham于 1854年又对它作了详细的讨论,并从其他角膜扩张中区分出来。我国罗宗贤于 1933年首先报道了本病。 病因学 l遗传说 : Ammon(1830)、 Jaensch(1929)、Anelsdorst(1930)等人认为圆锥角膜属于隐性遗传,但也有些病例可连续二代或三代出现症状,对这样的病例,应考虑是规律

2、或不规律的显性遗传。 病因学l间质发育障碍说 : Collins等( 1925)和(1960)提出,此病是由于角膜中央部分抵抗力下降,坚韧性差,不能抵抗正常的眼内压所造成的。Mihalyhegy(1954)发现,圆锥角膜不仅仅改变角膜的弯曲度,巩膜也有明显的改变。因此他提出,圆锥角膜的病因还应从间质发育不全上去找。 l 病因学l内分泌紊乱说 : Siegrist( 1912) 提出,甲状腺机能减退是发生圆锥角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说法也被 Knapp(1929)和Stitcherska(1932)所推崇。 Hippel( 1913)特别强调过胸腺在圆锥角膜发生上的作用。 病因学l代谢紊乱说 :

3、 (1956)发现圆锥角膜时,基础代谢率明显下降。 ( 1978)应用直接光谱分析法,检查了圆锥角膜患者血液内微量元素的改变,发现镍的含量明显下降,钛、铝和铅的含量上升,而锰的含量没有变化,他确信血液内微量元素的改变,对疾病的发生起着一定的作用。 ( 1979)还发现在圆锥角膜患者的血液和前房水中,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下降,很明显这种酶活性的下降会造成谷胱甘肽抗氧化作用机能的不全,引起过氧化物在体内的堆积,而这种过氧化物可能就是损害角膜的因子。 病因学l过敏反应说: Boland(1963)作过这样的统计,在圆锥角膜病人中,有 32.6%患者过干草热,有 33.3%的过哮喘,而哮喘在一

4、般居民中的发病率仅占 0.59%。 Ruedemann有过类似的报道: 86%的圆锥角膜患者有过过敏反应的病史。 病因学l戴角膜接触镜可以诱发圆锥角膜。病理改变 l主要病理变化为角膜中心部变薄和突出,上皮发生基底膜破裂,前弹力膜变厚和原纤维变性。 前弹力膜呈波浪状,并有许多裂隙,上述缺损被结缔组织所充填或者长入上皮。后弹力膜及附近基质有大量皱褶和弯曲,只有 12.3%的病例发生后弹力膜破裂。 l 电子显微镜 下观察,在疾病的早期前弹力膜即有断裂,与其接触的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变性,细胞变扁,似与前弹力膜破裂处下方的角膜固有细胞相互交通。固有细胞含有大量的增殖物质和内质网,并被 PAS染色阴性、

5、与成熟胶原周期性不同的胶元 所包绕。角膜中央区变薄,但基质层的胶原小板数与正常角膜相仿,这说明胶原本身改变不大,变薄的原因在于小板间的间质减少。病变后期,后弹力层断裂出现裂孔,房水经裂孔渗入角膜基质层,引起角膜基质水肿。 发病率l欧美: 0.1 -0.5l日本: 0.7 -0.8 l我国:无确切统计资料临床表现 l本病好发于 16 20岁的青年人,女性较多,开始常累单眼,继而第二眼发病,在预后上,后者好于前者。l 分类 Duke-Elder(1946)和 ( 1960) 将圆锥角膜分为: 前部型圆锥角膜 后部型圆锥角膜 又分完全型和局限型两种。 l 百濑隆行等人( 1978)在前部型和后部型圆

6、锥角膜之间增殖了一个中间型。对于由于某些眼病引起的角膜扩张,在外观上酷似圆锥角膜称为类圆锥角膜。 症状和体征: 前部型圆锥角膜 l潜伏期 : 圆锥角膜在此期很难诊断,如果一眼已确诊为圆锥角膜,另一眼再出现屈光不正时,就应考虑圆锥角膜之可能。l初期 :在这一阶段临床表现以屈光不正为主,此时的屈光不正完全可以用眼镜来矫正。开始可能是近视,逐渐向散光和不规则散光发展。l 应用 Placido氏盘检查,角膜映像的同心环和轴出现歪曲。 当用平面镜检影时,有时瞳孔光带呈 “张口状 ”开合。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上皮与弹力膜的反射增强,实质层之间的反射乱而不清。 角膜计检查可发现不规则散光。 应用 P

7、lacido氏盘检查,角膜映像的同心环和轴出现歪曲。 当用平面镜检影时,有时瞳孔光带呈 “张口状 ”开合。 l完成期 : 出现典型的圆锥角膜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一般眼镜已无济于事,只能用接触镜进行矫正。随着病程的进展,圆锥顶端变得半透明,初期此处敏感,完成期感觉变得迟钝,称为 Axenfeld氏征。当病人向下看时,角膜圆锥顶压下睑缘,在下睑缘出现一个弯曲,称为 Munson氏征 ,但此征非圆锥角膜所特有。 Munson征裂隙灯显微镜下所见:角膜圆锥一般被限制在角膜中心部分,锥顶每位于角膜中心偏鼻下侧,该处突出、变薄,其厚度仅为正常的 1/5 1/2。Fleischer氏环 :此环位于圆锥角膜

8、周围,直径 5 6毫米大小,它可以是完整的环形,也可为半环形。环宽 0.3 0.5毫米,内侧镜界清楚,外侧较模糊,呈淡黄或茶青色。它是由含铁血黄素沉积于前弹力膜而成。用钻蓝光线看得更清,此环的出现率占圆锥角膜的 50%。 圆锥角膜线( Vogt条纹) :位于圆锥顶的角膜基质层,呈垂直的互相平等的长约 2毫米的细线,随着病情的进展,愈来愈宽,似棚樯栏状。粗看是直的,细看稍有弯曲。此征并非器质性改变,而是由于上、下睑 对角结膜缘的压迫,下、下重于内、外侧所致。 圆锥角膜线( Vogt条纹)角膜基质内的神经纤维更加明显 ,有时像一条灰线,或呈网状。角膜上皮下出现点状混浊。圆锥顶附近出现角膜炎样的上皮剥脱。角膜缘处有新生血管侵入。 眼底镜下所见 :用直象要眼镜距患眼 5 33厘米,照于角膜中央部,通过 +5D透镜,能看到一个圆形淡红褐色阴影,但非其所独有。当晶体屈光指数发生改变或在核性白内障的早期也能出现这种现象,所以为了消除混淆,检查者必须从颞侧检查一下角膜,以区分是角膜改变,还是晶状体的异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PPT模板素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